-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蘭溪楊梅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7850147
- 條形碼:9787507850147 ; 978-7-5078-5014-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蘭溪楊梅 本書特色
這是一個文旅融合、農旅融合的時代,更是一個講故事的時代。我們的農業人率先拿起筆來,講起了楊梅的故事,為蘭溪楊梅這個品牌提升含金量。說文化是為了更好地理解產品,說故事是為了更深地感受產品,從而提升產品的附加值,增強產品的個性識別度與市場競爭力。
蘭溪楊梅 內容簡介
本書是蘭溪農業部門征集了的相關描寫楊梅文學作品,并介紹了一些當地楊梅的栽種發展的過程,是一本與楊梅有關的散文、詩歌、故事合集,本書從楊梅的風情、風韻,到詩意、古意,把一顆蘭溪楊梅演繹成為通達靈性順達人性的仙梅,無論你是游客還是果農,無論你是初來乍到還是輕車熟路的蘭溪?停瑹o論你是鮮果采摘還是舉杯暢飲,本書都可以伴你左右,讓你解悶,為你消遣,可以助雅興、增情調。
蘭溪楊梅 目錄
楊梅賦/李漁
南方珍果數楊梅/三白
吃楊梅的故事/三白
眷戀梅鄉/朱云彬
五月楊梅紅滿枝/傅永福
五月,楊梅紅了/傅永福
楊梅/丁軍華
未若蘭溪吃楊梅/李俏紅
情系蘭溪楊梅/曹建龍
蘭溪楊梅:初戀的味道/陳于曉
又到楊梅紫紅時/范富勤
一樹楊梅萬戶福/孫慶豐
*是楊梅起風情/何惠芳
又是一年楊梅紅/何惠芳
饗客“君家果”“梅香酎”佐宴/胡美良
農到忙時話楊梅/蔣月明
李漁的楊梅之愛/柳哲
楊梅珍果醉山鄉/駱一平
追溯穆澄源木葉楊梅的前世今生/潘宏林
鮮甜的陳家井楊梅/施福山
楊梅熟了,到我家吃楊梅/林馬富
*愛蘭溪五月鮮·馬塢楊梅/徐水法
又見楊梅紅/徐水法
酸爽的記憶/徐旭輝
罐頭里的楊梅/盛燁珺
戀上木葉味/張啟
憶江南,*憶蘭溪那抹紅/張啟
七星山上七星梅/張啟
楊梅點點紅百山/林馬富
仙居榜樣,蘭溪的路/張啟
2 詩意楊梅
楊梅/李漁
金華南山詩社作品一組
李漁散曲社作品一組
蘭溪楊梅之歌/三白
楊梅林(組詩)/曹會斌
楊梅紅了(四首)/東方浩
蘭溪的楊梅熟了/胡慶軍
蘭溪楊梅里的物語(組詩)/景紹德
在老家栽了一棵楊梅樹/李明亮
在楊梅與梅江燒的故鄉(組詩)/林隱君
蘭溪,楊梅之詩(組詩)/劉巧
在蘭溪楊梅采摘園/彭樹
楊梅,我鄉愁里的主角(組詩)/蓉兒
楊梅/桑洛
江南雨/桑洛
那個講不完的故事/桑洛
盛夏的果實/炭馬
蘭溪楊梅,已知或未知的搏動(組詩)/蘇洪生
蘭溪的楊梅(組詩)/溫勇智
楊梅心語/高雅麟
鮮,若初吻/張啟
楊梅/英倫
馬澗楊梅/俞錦海
楊梅之歌/趙勇鵬
不負盛夏不負卿/張啟
戀到濃時*酸甜/張啟
3 青山紅梅
青山紅梅憶忠魂/三白
陶奉源,一個多情的人/張啟
湯友貴的楊梅和他的詩/張啟
楊梅林里的大學生/朱麗珍
走出去的蘭溪楊梅/張啟
藏不住的笑容/張啟
蘭溪楊梅事記
后記:天下楊梅蘭溪紅
蘭溪楊梅 節選
楊梅賦 文/李漁 人謂閩、粵無楊梅,當以荔枝代之;蘇、杭無荔枝,當以楊梅代之。予謂荔枝肯代楊梅,楊梅不敢代荔枝。何則?其味可代,其香不可代也。楊梅無香,與海棠齊恨。然悅色知味者,未嘗以海棠無香而綴其憐、楊梅無香而馳其愛,以其一美、一甘,俱臻至極之地也。如人有一長臻至極,即可不問其他。蘇子瞻拙于飲,林和靖不能棋,亦何損二公之芳譽哉!賦日: 南方珍果,首及楊梅。力能專致,無事旁窺。非但弗由香重,亦且不假色推。豈乏嬌紅,亦饒嫩紫;離朱尚未全佳,近黑才夸至美。始生也淡,淡嘗若泚;繼變為酸,酸難近齒。非淡何以致斯醇?惟酸始能釀其旨。 至若膚同雨粟,汁比天漿。肉有絲紋,饞夫但嚼而弗辨;味同醪醴,淺人多食而少嘗。垂紅綴紫之詩,皮相可稱佳句;龍睛火齊之譽,名求亦自相當。脂美人之香口,繡學士之詩腸。 無奈世人,交之太密。為可久而易藏,反因愛以致溺。本不嗜酒,拉歸酩酊之鄉;強以參禪,浸入波羅之蜜。致困劉伶以醉埋,誤類陳防之莫逆。是猶謂逢知己,甘為死而不惜。*可憾者,吮癰之徒,竊位之賊;裒五十石以獻當權,致一再遷而居要職。是則飲幽恨于千載,冀昭宣于一日者也。 南方珍果數楊梅 文/三白 李漁在《楊梅賦》的開篇即說:“南方珍果,首及楊梅!彼阅膫村要是產楊梅,那是很以為稀罕的事。記得小時候我們村在方圓幾十里之內都是有名氣的,原因之一就是村里有楊梅。 那時候,商品經濟意識沒現在這么濃,每到楊梅成熟的季節,首先想到的不是賣錢,而是買菜買肉,請所有的親戚輪番來家里吃楊梅,非但自己吃,吃完了還要拎一籃回家,又去分給街坊鄰居吃。 我不知道村里的楊梅史是從何年何月開始的,反正自我生下來就有了,也不知道是哪位祖先栽種的,好像原本山上就有楊梅的。那時候我常問我的親戚,為什么你們自己家不種楊梅樹呢?親戚們就告訴我,楊梅樹是很難種的。我想種樹么還不簡單,種子扔到泥土里就會生根發芽的,剛上小學老師就教我們怎么種蓖麻了,種楊梅還不是一樣。 于是我們幾個小伙伴商量好,做出了一個重大計劃,就是開始種楊梅。我們開始偷偷地收集楊梅核。因為那時候吃楊梅都是要求連核吃的,所以核不易收集。但是楊梅核吃下肚后還得原封不動地拉出來,我們有時候就跑到菜地里,一邊拉一邊找。我們在村后的山坡上埋了一大片,我們天天去澆,早了澆水,雨天就拔些草蓋起來。但是隨著一天天時間過去,那片土地一點動靜都沒有。心急的伙伴刨開土一看,核都霉爛了。后來偶爾一次聽人說種杏樹的事,說杏核是不能被舌頭舔到的,要不然這個核就不會發芽。我想,楊梅也肯定是這個道理,我們的核不但被舌頭舔了,而且在肚子里轉了一圈,哪還會發芽呢?于是重新制定計劃,挑*成熟的楊梅,用手掐了吃,剩下楊梅核拿去種,但*后還是徒勞,一無所獲。 后來,我慢慢地知道,楊梅不但難種,而且對生長環境也很挑剔。山地的選擇、土質的酸堿度、陽光的照射,無一不影響著楊梅的酸甜程度。所以楊梅一般都種在面北的山坡上,土質肥厚,潮濕,陽光也恰到好處。 小時候,還常聽大人說,楊梅樹是大年三十開花的。那時候也沒電視,每年大年三十的晚上,吃過年夜飯后,一家人圍著煤油燈,想著楊梅樹噼里啪啦地在黑暗里開著花,嘴里不斷地泛著酸水,那情形就像余華小說《許三觀賣血記》中寫的一家人餓了好多天后躺在床上想象著紅燒肉的味道差不多。至今我也沒搞清楊梅到底是不是在大年三十的晚上開的花,但我想,這主要是說明楊梅來之不易,從開花到結果要歷冬經夏,始得碩果。 我們村由于地處山鄉僻壤,缺少引導,楊梅品種已趨老化、衰敗了?上驳氖翘m溪還有許多黨的好干部在默默地奉獻,引進新品種,栽種致富樹。蘭溪人民的兒子楊東海就曾經為栽種楊梅樹跋山涉水,歷盡艱辛,這是常人難以體會到的。楊東海去世后,就埋在楊梅山對面的山坡上,永世守望著他一手操勞的那片致富林。每到楊梅成熟季節,陳家井村人總會把樹上采下的**籃楊梅獻在楊東海墓前。如今,馬澗(原石渠鄉)、香溪、柏社,一路行車北去,“五十里楊梅長廊”業已形成,放眼望去,滿山滿坳,芳菲搖曳,那景象實在喜人! P3-5
- >
推拿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史學評論
- >
隨園食單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唐代進士錄
- >
煙與鏡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