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論中國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國如何秘密統治日本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四卷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新書--國殤:國民黨正面戰場抗戰紀實(第三卷)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7554977
- 條形碼:9787507554977 ; 978-7-5075-5497-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新書--國殤:國民黨正面戰場抗戰紀實(第三卷) 本書特色
從2005年**卷出版到2021年全三卷出版,時間跨度16年,作者精心寫作,編輯幾度落淚編和審。 全三卷(戰略防御階段、戰略相持階段、戰略反攻階段)完整出版,讓讀者朋友等得太久了…… 14年的抗戰,幾百萬中國將士的鮮血染紅了中國的大地,染紅了中國的天空,染紅了中國的江河,熱血寫就的歷史瑰麗斑斕、雄渾悲壯!誰又會忘記這場慘烈的戰爭?
新書--國殤:國民黨正面戰場抗戰紀實(第三卷) 內容簡介
本書為《國殤》第三卷,記述了抗戰進入戰略反攻階段正面戰場上發生的重要歷史事件。重點記述從1943年到1945年戰略反攻階段國民黨正面戰場幾次重大戰役,詳細地描述了遠征軍滇緬抗戰、常德保衛戰、豫中會戰、衡陽會戰、桂柳會戰、芷江會戰等。揭露了國民黨軍隊高層派系林立、相互傾軋,導致戰役一次次失敗的慘痛經歷,同時也揭露了日寇對中華民族犯下的滔天罪行。在中國共產黨促進形成抗日統一戰線之后,全體中華兒女前赴后繼、英勇殺敵,終于迎來勝利曙光。
新書--國殤:國民黨正面戰場抗戰紀實(第三卷) 目錄
引 子
章 山河破碎
004 柳條湖,日本人動手了
013 荒誕的軍令:“就是挺著死, 也不準開槍”
021 東京,戰爭離你已不遠
030 只有“胡子”出身的馬占山真抵抗了
038 黃浦江,中國軍人請你作證
052 黑土地上的民族魂
060 血祭雄關,626 團傷亡慘重
067 長城抗戰,換來一個辱國的《塘沽協定》
077 “二·二六”,軍刀舔血向戰爭
第二章 醒獅怒吼
086 華北,日本軍人反客為主
091 盧溝橋畔,日軍執意要打一場戰爭
096 三心二意的29 軍,難逃被動挨打的境地
102 東京,跨入戰爭之門
111 蔣介石梗起脖頸,操起了尚未鑄就的平倭之劍
120 平津血戰,中國付出了絕不應有的傷亡
124 早倒下的抗戰將軍,殉國于日軍瘋狂的槍林彈雨中
131 張自忠,謎一般的抗戰將軍
136 沸騰的中國,回蕩起全面抗戰的沖天吼聲
143 長城腳下,13 軍官兵高喊“一命換一命”,撲向日軍
151 私心大于公心,國民黨軍頑疾大暴露
第三章 滬上風云
158 1937,大上海不設防
161 蔣介石要把日本人引到上海
166 抗戰的隆隆炮聲,令馮玉祥老將軍大呼痛快
170 張治中蒙冤頂撞大元帥
176 上海前線,中國官兵血肉筑長城
179 四行倉庫,中國“敢死隊”聲震中外
185 孫立人戰場上被提升為將軍
189 宋美齡肋骨折斷前線慰問傷兵
192 寄望國聯,蔣介石不愿撤出上海
195 撤守不定,形成潰敗大狂潮
第四章 南京城,人類的悲哀
200 唐生智“自告奮勇”守孤城
209 兵臨城下,蔣介石為何不走?
216 司令官炮聲中悠然品茗
223 回天無力,饒國華將軍殺身成仁
229 兵敗如山倒,十萬潰兵望江興嘆
239 古城浩劫,屠刀下的30 萬冤魂
245 屠夫的后下場,谷壽夫伏尸雨花臺
第五章 忻口鏖戰
258 “土皇帝”大擺口袋陣
270 閻錫山兩關擺重兵,板垣卻暗度陳倉輕取茹越口
281 “閻老西”殺了替罪羊,要在忻口決勝負
292 義無反顧,郝夢齡忻口捐軀
306 腹背受敵,衛立煌忍痛“走麥城”
309 傅作義四面楚歌再擔危局
第六章 得中原,得天下
318 畏敵如虎,韓復榘聞風而逃失天險
324 蔣介石開封設下“鴻門宴”
332 李宗仁只有雜牌軍
336 臨沂、滕縣,鳴響臺兒莊禮炮前奏曲
343 血流成河的臺兒莊
348 抗戰的希望之光
351 徐州,60 萬中國軍隊大撤退
355 蘭封,蔣介石盯住了土肥原
361 薛岳將軍飲恨中原
365 誰背包袱?蔣介石大罵程潛“滑頭”
368 花園口掘堤,武漢設下大水障
第七章 血在飛 血在漂
376 戰場不可無空軍
377 中國空軍打出自己的節日
381 淚水歡歌
385 日軍向中國空軍勇士墓敬禮
388 暫別中國天空
389 蘇聯空軍援華,飛機牽動萬人心
392 日本“空中霸王”栽在中國戰場
396 “二·一八”空戰,血在空中飄
399 4 月10 日徐州空戰,閃爍兩顆耀眼之星
403 “天長節”,中國空軍送給日本天皇“厚禮”
408 蔣介石親自迎接遠征日本的中國空軍英雄
414 1938,中國有支蘇聯“志愿軍”
418 中國海軍,背負沉重的翅膀難以騰飛
422 江陰海空大血戰
425 海軍變陸軍,卻讓陸軍汗顏
429 海軍魂、海軍夢
第八章 夢斷大江
434 抗戰救亡大潮在大武漢奔涌
439 蔣介石深夜召見陳誠
442 委員長的軍事高見:守武漢而不戰于武漢
444 東湖會友,李宗仁道破天機
449 眼觀中國抗戰的美國武官
454 武漢大獻金,掀起抗日救亡狂潮
457 命運的賭博,武漢會戰拉開戰幕
464 未戰失招,數十萬中國軍隊大調動
467 九江失守,張發奎有苦難言
471 “大阪商販”魂斷金官橋
475 焦躁不安的岡村寧次親赴九江前線督戰
480 江北,孫連仲將軍又被逼上死地
485 富金山,宋希濂將軍為36 師落淚
491 來自陜北的支持,讓蔣介石感到慰藉
497 孤軍深入,岡村突發萬家嶺夢想
502 日本天皇驚恐下令:必須救出106 師團
507 萬家嶺上,萬余日本武士陰魂繞群山
513 小個子胡宗南沒把李宗仁放在眼里
517 胡宗南擅自脫逃,軍法卻并非如山
521 爭搶頭功,眼光短淺的日軍再蹈徐州覆轍
528 后的陷落
········
新書--國殤:國民黨正面戰場抗戰紀實(第三卷) 節選
11 月中旬,日軍突破澧水防線,攻占石門、慈利、桃源,很快逼近了常德重鎮。 由于重慶軍委會判斷失誤,留置于常德的兵力僅有第57師一個師,形勢十分嚴 峻。所幸,留守常德的是軍紀良好、士氣高昂的57師,否則這段歷史極可能又成為 中國抗戰史上令人不堪的一頁。困守孤城,余程萬一面命部隊加緊構筑工事,一面 精打細算調配兵力。 第57師以常德城垣及城外德山、河洑山為重點,形成如下由遠及近的梯次部署: (一)第169團第3營,附軍戰防炮營第1連,以主力占領德山之既設陣地,一部控制 牛鼻灘、涂家湖市,對東北方面嚴密戒備,努力拒阻敵人的西進。(二)第169團主 力為右地區部隊,占據常德東門外右自巖包,左迄七里橋之線的縱深陣地。(三)第 170團(欠第3營)為左地區部隊,占領右自七里橋,經沙港、長生橋,左迄洛路口 之線的縱深陣地,對北嚴密戒備。(四)第171團(欠第1營)附師迫擊炮營第2連、 無線電1班,占領河洑山既設據點陣地,對西北嚴密戒備。(五)第170團第3營為城 垣守備隊,第171團第1營為師預備隊,歸師部直接指揮。(六)以配屬的第100軍的 188團守備德山。同時,又命炮兵分駐各要點,工兵營敷設地雷、設置障礙物,協助 步兵防御。 這邊兵力部署已定,那邊常德工事的修筑也接近完成。 守軍首先在城垣挖掘掩體,設置暗堡和散兵線火力點,三個城門用土袋、沙包 壘成輕重機槍陣地,城樓加固成碉堡,構成雙層火力網。 城內、城外各十字街口,修筑水泥碉堡,房下暗堡,布設多層次鐵絲網,以備巷戰。 以興街口中央銀行鋼筋水泥地下室作為師指揮所,在指揮所附近文廟后城墻下, 修筑掩體,作為戰地救護醫院。 此外,在常德城東北郊及城西北郊,守軍利用湖港交錯、堤壩縱橫的復雜地形, 以橋頭、堤壩等為重點,構筑地堡、暗堡和散兵坑。在西方要地河洑山,東南方要 地德山,沿山頂層層構筑碉堡。 余程萬不愧為守城名將,從城外到城里,從山頭到街巷,他把每一塊能用的有 利的地方都發揮到了極致。每一處布置,日后都可能要日軍付出幾十、幾百甚至上 千人的代價。 大戰將至,余程萬師長偕同參謀長陳噓云等官佐,繞城視察,嚴格督導。在北 郊的黃土山上,他指著腳下的山頭說:“我愿用我的死換得常德城的生,如果我戰 死,你們幸存的人,請將我的尸骨葬于此處!” 此言一出,部下們面色凝重,悲壯之情油然而生。 第57師8000將士孤軍奮戰,前途誰人能料?也許唯有拼將一死,才是8000子弟 的出路。 師長余程萬,雖五短身材,貌不驚人,但卻是個頂天立地的漢子,他早已抱定 必死之心。戰前他給遠在昆明的妻子鄺瑗寫下了遺書:“……程萬早歲畢業黃埔,深 受熏陶,忠黨愛國,只知不成功即成仁,同時余全師兄弟亦因余故,而受領袖感召。 此次奉*高統帥命令保衛常德,余已決心為國犧牲,誓殲頑寇,幸勿眷念于懷…… 倘余果有不測,九泉之下再作鸞儔。” 為了激勵人心,余程萬鼓勵從官佐到士兵,都寫下家書,交給師部軍郵員帶走常德血與火 第 三 章 209 發出。雖說是寫家書,其實就是寫遺書,個中的悲壯可想而知。 全師上下寫完遺書,又逐級開動員會。將士們喊口號,比目標,誓與日寇血戰到底。 爾后,余程萬又以師長的名義,將全師將士的誓師心愿歸納成正式文告,向全 體軍人公布。
新書--國殤:國民黨正面戰場抗戰紀實(第三卷) 作者簡介
張洪濤,中國傳記文學學會理事,國防大學軍事學碩士,常年筆耕不輟,以傳記、軍史類紀實文學作品見長,著有《國殤:國民黨正面戰場抗戰紀實》 《刀鋒:開國大將風云會》《血祭:中日武漢大會戰》 《決戰北中國》 《1911,共和一步之遙》等十余部軍事、歷史作品。本書是作者在中國抗戰史上厚積薄發的一部鴻篇力作。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二體千字文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煙與鏡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唐代進士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