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茨威格短篇小說集
-
>
女人的勝利
-
>
崇禎皇帝【全三冊】
-
>
地下室手記
-
>
雪國
-
>
云邊有個小賣部(聲畫光影套裝)
-
>
播火記
張翎作品集:望月(精裝)(長篇小說)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9654014
- 條形碼:9787559654014 ; 978-7-5596-5401-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張翎作品集:望月(精裝)(長篇小說) 本書特色
★作者著述頗豐,有口皆碑。張翎系海外華文作家,其作品先后斬獲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獎、華僑華人中山文學獎評委會大獎、《中國時報》開卷好書獎、紅樓夢獎(又名世界華文長篇小說獎)優選獎等重要文學獎項,作品被譯成多種文字出版發行,在靠前贏得廣泛贊譽。★長篇作品集,專有授權。張翎進行文學創作以來所著全部長篇作品(全九冊),重新修訂,重磅上市。★真情版序言。張翎作新序全面回顧二十余年文學創作歷程。讀者從中得以管窺其不為人知的人生經歷和心路歷程,加深對其作品的理解與領悟。 張翎的語言細膩而準確,尤其是寫到女人內心感覺的地方,大有張愛玲之風。當然,張翎不是張愛玲,張翎有自己的獨到之處。我相信,在海外這些堅持著用漢語寫作的作家中,張翎終究會成為其中的一個杰出人物。 ——莫言 張翎筆下的愛情,已經走過小家碧玉的兒女情長,成為穿越歷史、跨越大洋、超越生命的大愛,讀者一定可以從中領悟到愛情的真諦。 ——袁敏 我很喜歡張翎老師對作品很好精細的處理節奏,讀起來會覺得每一個情節的推進都理所當然。——笛安 張翎的小說大氣、從容、深情,而且有一種沉實而安靜的品質。她以自己的專注和柔韌,守護傳統價值的光輝,敬畏一切人性的美德,也為它的裂變、劫難做證,并從個人和民族的創傷記憶中領悟生命之重。 ——華語文學傳媒大獎授獎詞
張翎作品集:望月(精裝)(長篇小說) 內容簡介
義無反顧是巧合,搖擺不定是人性。面對人生的諸多選擇,猶疑、困惑、掙扎是常態。書里的男男女女,如孫望月、宋世昌、劉晰、南星子,在選擇了要走的路之后,并非義無反顧,而是猶猶豫豫地揣摩著那條未選擇的路,分析利弊,長吁短嘆。如同流出了源頭的水再也回不到源頭,故鄉對他們來說只能是一種午夜夢回的情懷,而他鄉才是日日相對的現實。可他們卻又始終與那個現實若即若離,不能完全融入其中。于是,就成了他鄉和故鄉中間的邊緣人。
張翎作品集:望月(精裝)(長篇小說) 節選
“荔枝閣”是家粵菜館子,開在教堂街上,正正地落在了個好去處。往二樓上一坐,一排大窗齊齊敞開,多倫多的鬧市區,整個兒畫似的落在了眼里頭。加拿大國家電視塔一根針似的插到幽幽的夜空里,塔頂一明一滅的,竟分不出是星是燈。蒙特利爾銀行和加拿大信托銀行兩幢姐妹樓,敦敦厚厚方方正正地蹲在月色里,越發顯襯出旁邊皇家約克旅館樓的詭秘來:那三角形凹凸多變的玻璃房頂,被彩色燈光一照,就有了些森林古堡的神秘誘惑來。若看膩了前街的喧鬧,后街又另有一番景象:一棵又一棵壯壯實實的樹,枝丫個挨個地,搭出條深幽幽的林蔭大道。兩旁閑閑地種著些無名花草。閑人往那樹蔭底下一坐,不覺間也染了一身綠。這兒可真是個鬧中取靜、靜中有鬧的地方。 這家餐館,是卷簾的丈夫黃明安的祖傳家產。當年黃明安的曾祖父,跟著修鐵路的勞工從廣東臺山來到加拿大,鋪了五年的鐵路,又做了多年的苦力,到頭發半白了,才等到政府開恩,準許接妻兒過來。那時,黃明安的爺爺已經成家立業,在臺山有了兩個兒子了。兩口子帶了大兒子來,小兒子才幾個月,臨來時又得了瘧疾,就暫時留給人養著。后來幾經戰亂,過了好些年才又和那孩子聯系上。黃明安的爺爺小時跟著一個傳教士也念過幾年書,知道些事理。出來后很是苦干了些年,攢了幾個錢,就堅持搬出唐人街,在當時的洋人區開了這家“荔枝閣”。父子倆同心同氣,生意是越做越大。只是*終白發人送了黑發人,兒子竟死在爹前頭,也沒留下半個兒孫。這時候老人家才真正想起老家的小兒子來。沒想到黃明安的爸就這樣莫名其妙地成了“荔枝閣”的唯一繼承人。等黃明安在國內念完中學,出來在他父親手里接過這片家業,又是十好幾年之后的事了。當年租下這塊地時,周遭都是廢舊停車場。不過幾十年工夫,地價是翻過幾十番了。 這幾年里,這餐館的門面也變過幾遍了。如今灰磚墻連根推倒,搭出個方方正正的牌樓。那牌樓,埋的是暗紅色的底。上邊飛的是一圈五爪連環金龍,舞的是一團雙冠銜玉翠鳳。凹凸有致,五色生輝,倒把“荔枝閣”幾個字,給襯下去了。土是土了些,卻是大喜大慶的模樣。望月看著,就知道不是卷簾的手筆。 卷簾去停車場找泊車位,望月就自己先進得門來。立時便有個高挑個的女招待過來招呼。那女子頂多不過二十五六的樣子,穿一件墨綠織錦緞旗袍,前襟撒滿細細碎碎的銀花。袖口直開到肩上去,露出雪似的兩段膀子。尖尖的一張瓜子臉,披著黑壓壓一片門簾似的劉海,遮住半截眉,卻越發襯出烏溜溜的一雙眼睛來。在半明不暗的燈影里,眼波水似的流淌開來。一笑,拿英文問是幾位。 望月沒聽懂,便干脆擺了擺手,用了中文:“甭管我,我在這里等你們老板娘。”那女人也就換了種話,讓望月在過道里等著,一邊娉娉婷婷地進去了。 望月給自己找了個座位,坐下。紫紅絲絨大卷簾半吊著,里頭的景致也能瞧見個八九不離十。正是周二,又過了吃晚飯的時候,店里一時閑閑的。只有盡靠里的一個角落里,坐著個食客,一個人叫了一菜一湯,邊吃邊看報紙。店堂里一溜鋪開的,是一二十張沉甸甸的白橡木圓桌。椅子也是配套的。高高的椅背上,鑲的是細細的金邊。靠墻兩邊,擺著兩三個水族箱。五顏六色的熱帶魚,把尾巴在水里甩來晃去的,一邊咕嘟嘟地吐著水泡。來來去去的只見幾個男女招待,正挨張桌子換桌布,挪花瓶,擺鮮花——大概是給第二天做的準備。看那廳里的擺設和女招待身上的穿著,這也不像是個等級太次的餐館。怎么卷簾封封信都說是個小生意,連老本也掙不回來呢?這些年,連外公遷墳,姆媽住宅裝修這幾樁大事,卷簾都沒有寄多少錢回來過。 望月一抬頭,猛地見著正中墻上掛的那張瓜果寫生,卻是她認得的。那是當年黃明安的弟弟回國來,央著自己給畫的。原本是個應景之作,竟沒料到給擺在這么個貴重的框子里,這般鄭重地掛在這么個位置上,一時便有些愧疚。 一會兒工夫,卷簾泊了車進來。見著那個吃飯的人,很熟稔地打了個招呼:“宋世昌,*近哪里風流去了?總也不見人。怎么掉單了?伴兒呢?” 那人抬起頭,把報紙放在一邊,雙手端起大碗,唏唏呼呼地喝起了湯:“都窮成這樣了,還有寒磣你的人。要有人肯跟我,還會到你這兒喝這淡湯?” 卷簾拉著望月,找了個僻靜角落坐下,告訴望月:“是個畫家呢。聽說是中央美院出來的。這多倫多的中國人里頭,碰見撞見的,不是作家就是畫家,要不就是演員。混得也真不容易,也沒見幾個混出什么名堂來的。” 望月聽說是個同行,就忍不住多看了一眼。見是個三四十歲的男人,臉倒還方正,濃濃地長了些絡腮胡子。身穿的是件猩紅色的圓領衫,倒是很常見的。只是肩頭前胸胳膊處,有些肌肉隱隱地鼓出來,把衣裳撐得窄窄的,就不似望月尋常見的那號文弱書生的樣子了。又見一頭黑發,本是很光鮮油亮的,卻偏在脖子后頭扎成個細尾巴。望月暗笑:還是沒脫了那憤世嫉俗的套路。 卷簾就問望月吃了沒。望月說吃了些飛機上的東西,卷簾就撥浪鼓似的搖起頭來:“那些東西,哼,那些東西。”便傳話叫廚房里頭出來個人,做幾樣東西,反正員工也都沒吃晚飯,不如一同做了來吃。立時就有個戴黑邊眼鏡的瘦男人出來,手里拿著紙筆,候老板娘吩咐。卷簾問望月想吃些什么,聽望月說了聲“隨便”,就雞鴨魚肉青菜各說了一兩樣。那人畢恭畢敬地記下了,便去照辦,半截上又被卷簾叫住。 “老劉,叫里頭今天少放些辣椒,多放些糖。再有,讓你老板快快出來一下,說望月到了。”說著,又瞟了那桌一眼,“那邊埋單時,記著給打個八折。” 老劉一路應承著走了。卷簾便指指點點地告訴望月:“這人是武漢來的,叫劉晰,在多倫多大學讀航天工程博士,今年就畢業了。進門時招呼你的那個女的,叫羊羊,是老黃他們老家那邊的,拐彎抹角的還是個表親,也在多大念書。廚房里打下手的那兩個,也是多大的學生。這個餐館,除了一個大廚和收銀的,全是國內來的學生。我家那人,自己沒念過幾天書,偏就愛和讀書人打交道,總說國內來的讀書仔沒錢,怪可憐的,有空缺不用說總給他們留著,就是沒空缺也恨不得生幾個出來呢。” 說話間,黃明安西裝革履地從里頭出來了。人未到,笑聲先行,一路拱著手:“大畫家,大畫家,有失遠迎!” 黃明安年少時便是一臉福相,認識他的人大多喊他黃胖子,本名倒是沒幾個人知道。望月雖看過他們的結婚照,卻是沒和這個姐夫見過面的。只見那人圓圓的一張臉,漿得硬硬的襯衫領子卡出幾個肉嘟嘟的下巴,笑得煞是和善。周遭的頭發梳得齊齊的,烘云托月似的圍出中間稀稀的一個頂來。往卷簾身邊一站,就有點老,也有點臟。望月就想:卷簾那時也是慌了點,沒沉得住氣。若肯多等幾年,不用靠結婚,也是能定居的,那就是另外一番風景,另外一個故事了。人這一輩子,誰知道哪步棋走得對,哪步棋走得錯呢? 黃胖子一見望月,也是一愣。踏青他是見過的,都說踏青長得出挑,沒想到還有比踏青出挑的。人說一娘生九子,九子各不同,竟沒料到卷簾望月原是這般不同。這點小九九在心里打著,又如何敢在嘴上流露出來,只挑了些別的話來說:“望月,你如今是真發了,出國門也就跟出個家門似的啦。都說國內現在是有活頭了,我們也只是聽說。卷簾是十好幾年,我是快二十年沒回去過,在外頭待得越久越是回不去了。這鄰居親戚,一條街全欠著人情。如今人眼界都高了,送什么他能稀罕呀,都以為你在國外發了大財呢,誰知道我們在這里的苦處?也只好聽你說說那邊的新鮮事,就當是自己回了趟家啦。” 卷簾就斜了黃胖子一眼:“哭什么窮呀,你?再哭望月也不會給你錢。彼得你過來,見過你望月阿姨。” 彼得是卷簾的兒子,七八歲了。正在后頭玩電子游戲,被他媽逮過來見客,便滿心不情愿。這孩子是生在加拿大長在加拿大的,學的全是小洋人的做派。只抬頭跟望月“哈羅”一聲,也沒什么可說的,扭身就回去玩他的了。 黃胖子又問望月這回出來有什么打算。望月就照給卷簾說的又說了一遍。那頭只是不信:“都說你在那邊嫁了個億萬富翁。闊太太都做不過來,跑這兒來吃這份苦做什么?”望月*聽不得這話,免不了又如此這般地解釋了一番:“別人不知道,卷簾還不知道?我圖他什么呀?要說,我也足夠養我自己。你知道我的畫在海南一張是什么價?”望月說了,黃胖子就嘖嘖地咋舌,說這年頭怪不得闊佬全找不著了,原來都到中國去了。 話沒說上幾句,菜就上來了。紅紅綠綠的,竟擺了一桌。卷簾便招呼大家出來,趁熱吃了。一會兒里頭便出來了五六個油漬漬的人,圍了一桌。聽老板娘張三李四地介紹過了,相互點個頭,客氣幾聲,也就下了筷子,不多言語了。倒是那個羊羊,有一搭沒一搭地和望月說著話。 “我們老板常常說起你,說廳里那張畫,就是你畫的。我看著,也真是,風格跟別人就是不一樣。要不,怎么叫名畫家呢?” 黃胖子便拿筷子,去敲羊羊的頭:“一屋人里頭,就你鬼精靈。你那些招子,也就在我這鄉巴佬身上,還管點用。望月是什么人,什么世面沒見過,也吃你那套?收起來吧,你。”一桌子人便全笑了,望月也只好跟著笑。 卷簾又問望月想怎么住,是立時就買屋呢,還是先租屋。望月這次投資移民,從頭到尾是托了卷簾黃胖子通過律師行辦的。信里電話里,卷簾都說“出來一切不用擔心”,望月想當然以為會住在卷簾家里。聽了姐姐這話,竟不像是這回事。就愣了一愣,半晌才說:“那就先租吧。” 卷簾便側過身去,和身邊一個瘦個女人嘰嘰喳喳了一陣。就對望月說:“這個南星子家里,倒還有一間大空房,是個主人房,里頭帶廁所沖涼房的。她有兩孩子,白天一天上學,晚上十點一準上床睡覺,是極乖極聽話的。你要是不嫌有孩子,那地方倒是寬敞清爽的,就在圣喬治街上,要去大學,去圖書館都方便,走著就到了。羊羊也是我介紹過去住的。她住地下室。你們幾個在一處,也好做個伴。”
張翎作品集:望月(精裝)(長篇小說) 作者簡介
張翎,作家,浙江溫州人,現居多倫多。著有《勞燕》《余震》《金山》《雁過藻溪》等。小說曾獲得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獎、華僑華人中山文學獎評委會大獎、《中國時報》開卷好書獎、紅樓夢獎(又名世界華文長篇小說獎)專家推薦獎等重要文學獎項。由《余震》改編的災難片《唐山大地震》,獲得亞太電影展和百花獎最佳影片。小說被譯成多國語言在國際發表。
- >
唐代進士錄
- >
朝聞道
- >
月亮與六便士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推拿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