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學院派書法創作模式的核心思想體系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7927434
- 條形碼:9787547927434 ; 978-7-5479-2743-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學院派書法創作模式的核心思想體系 內容簡介
本書聚焦“學院派書法創作模式”的學術命題,從學院派運動的緣起、理論依據與方法論、發展情況總結、內部剖析與外部環境分析等五個角度出發,層層切入剖析學院派書法創作模式的合理性,也試圖思考、檢驗“學院派書法”出現的必然性。還收入了一些涉及“學院派書法”的爭論、辯論以及討論中雙方觀點交鋒的文字和近期新研究成果,以還原“學院派書法創作模式”發展過程中來自不同背景、持不同觀點的藝術家和理論家的思考。 本書不僅是對一個流派的研究,更是對一個時代命題集群的聚集,涉及整個當代書法的生存方式與未來發展方向,有助于書法研究學者與書法愛好者深化對書法發展趨勢的把握和理解。
學院派書法創作模式的核心思想體系 目錄
總序
新刊前言
**編 學院派書法創作模式的思想體系與基礎理論
**章 學院派書法創作宣言——當代書法史上的學院派思潮與學院派
運動
引言
一、學院派書法創作思潮的概念定位
二、學院派書法創作思潮的史的檢討
三、當前學院派書法創作思潮的幾個特征
第二章 學院派書法創作模式總綱
一、對現有書法創作模式的清理與反思
二、學院派書法創作的美學認同
三、學院派書法創作的技術品位
四、學院派書法創作的形式基點
五、學院派書法創作的主題要求
六、學院派書法創作模式的評判標準
七、學院派書法創作模式的理論基礎
八、學院派書法創作模式的教育支點
九、書法發展的可能性
第三章 學院派書法創作模式的思想溯源——從潘天壽、陸維釗、沙孟
海到學院派書法創作
一、學問修養的強調與“主題先行”
二、藝術創作意識與“形式至上”
三、專業規范標準與“技術本位”
四、科班人才培養方式與“訓練”手段
五、從教育范式走向創作模式
第四章 “學院派書法創作模式”定名記
第五章 學院派書法創作模式的研究立場與倡導方式
一、現實針對性
二、性質歸屬
三、方法特征
結語
第六章 “學院派書法創作史”研究
**時期(1980年一1989年)提出問題:思考與實踐嘗試
第二時期(1990年一1996年)創作模式構建:理論先行
第三時期(1996年至今)理論形態完成;走向社會
不是結論
第七章 從學院派書法崛起看“流派的時代”
上篇:流派的時代
一、定位于“流派的時代”
二、“流派”與“風格”的區別
三、倡導流派意識與建立“并存”心態
下篇:流派時代展開的具體特征
關于《蘭亭序印象》
第八章 關于學院派書法創作模式的理論原則
第二編 學院派書法創作模式的理論檢驗
第九章 書法創作中“主題”探索的歷史回憶與現實意義初探
第十章 形式史與形式分析:構建時代新書法的關鍵切入點
一、書法形式史探源
二、書法形式在當代的轉型
第十一章 古典技法教條與當代書法創作技巧的史的研究
一、關于“筆法”的辯證
二、關于“字法”的辯證
三、關于“章 法”的辯證
第十二章 當代書法創作“展廳文化”現象與學院派書法創作
一、展示方式的差異
二、欣賞方式的差異
三、走向時代
第十三章 走向表現的書法——關于漢字書寫、行為的形態學研究兼及
學院派書法
第十四章 學院派書法創作模式的生態學依據
一、關于劃分的依據:思維模式
二、歷史原則:發展與運動
三、當代書法“生態”:書法的現代轉型
四、從“獨善其身”到“兼濟天下”:書法功能轉換的可能性
第十五章 字象·圖像·意象——學院派書法創作之圖像學研究
一、字象研究
二、圖像研究
三、意象研究
結束語
第十六章 學院派書法創作的文化立場
書法創作技巧與“臨摹”的不同含義——學院派書法創作疑題
錄之一
書法形式之美與拼貼制作手段的應用的不同含義——學院派書
法創作疑題錄之二
書法主題的“語義”功能:文辭語義與圖像語——學院派書法
創作疑題錄之三
從情感走向智性與思想——學院派書法創作文化談之一
普及文化與創造文化——學院派書法創作文化談之二
啟蒙與創新——學院派書法創作文化談之三
后記
展開全部
書友推薦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朝聞道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我與地壇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史學評論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自卑與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