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仰韶文化尖底瓶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390910
- 條形碼:9787520390910 ; 978-7-5203-9091-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仰韶文化尖底瓶研究 本書特色
“透物見人”是考古學研究的目標之一,而唯有確切認識考古發現的各類遺存的功能和使用特點,才能真正做到“透物見人”。尖底瓶是黃河中游地區仰韶文化的典型陶器之一,無論如何理解仰韶文化的內涵特征,尖底瓶都與其密不可分。過去對尖底瓶功能和使用方法的研究,未有從設計學角度出發進行探討的。而根據工業設計原則中的人化原則,為滿足人們對效用功能的需求,產品設計需遵從實用性、易用性、經濟性、審美性、認知性和社會性原則;通過產品造型設計將功能、結構、材料和生產手段、使用方式統一起來。即便史前人類未曾彰明,將設計與制作融為一體,亦遵循功能至上的原則。因此拙著希望從設計學角度出發,為認識尖底瓶的功能和使用特點提供一個新的視角。
仰韶文化尖底瓶研究 內容簡介
尖底瓶是仰韶文化的代表性陶器之一,各方面研究頗多,關于其功能或用途的爭議由來已久,但無論何種觀點,均是立足于不分尖底瓶大小的結構形態來進行跨時空的比較研究。在此基礎上,本書從形態演變、制作工藝入手,引入設計學相關概念,結合使用方式解析尖底瓶的功能結構,并進行了尖底瓶成型工藝和使用方法的模擬實驗,以期對其使用功能有更深入的了解。
仰韶文化尖底瓶研究 目錄
**章 導言
**節 研究緣起
第二節 題解暨仰韶文化的概念問題
一 仰韶文化的概念問題
二 尖底瓶的時空范圍
第二節 尖底瓶分布范圍的史前環境特點
第二章 尖底瓶研究現狀述評
**節 尖底瓶的研究歷程
一 20世紀20-60年代(初始研究階段)
二 20世紀70-80年代(深入研究階段)
三 20世紀90年代至今(實證研究階段)
第二節 尖底瓶研究現狀反思
第三章 尖底瓶的分類
**節 分類標準及結果
一 分類標準
二 分類結果
第二節 甲類(中小型尖底瓶)
第三節 乙類(大型尖底瓶)
第四節 小結
第四章 尖底瓶的時空演變
**節 形態結構演變分析
第二節 分期研究
第三節 分區研究
第四節 源流探析
第五章 尖底瓶的成型工藝
**節 尖底瓶成型工藝考察
第二節 傳統制陶工藝的啟示
第三節 成型工藝的模擬實驗
一 尖底瓶主體成型工藝
二 器耳及底部的安裝與修整
三 小結
第四節 成型工藝的時空差異
第六章 尖底瓶功能結構與使用特點分析
**節 成型工藝所致的隱性特征
第二節 功能結構與使用特點
第三節 殘留物分析結果的驗證
第四節 使用功能模擬實驗
第五節 小結
第七章 尖底瓶的社會功能
**節 尖底瓶出土狀況考察
一 居址出土尖底瓶
二 墓地出土尖底瓶
第二節 社會功能分析
一 居址中尖底瓶的社會功能
二 墓葬中尖底瓶的社會功能
三 民族學材料及國外考古材料的啟示
第八章 尖底瓶相關問題的研究
**節 尖底瓶時空分布與區域文化類型關系考察
一 半坡期
二 廟底溝期
三 半坡晚期
四 小結
第二節 中外尖底瓶的比較研究
一 形態結構的比較研究
二 功能與使用方法的比較研究
三 傳承差異性的思考
參考文獻
仰韶文化尖底瓶研究 作者簡介
衛雪,(1989年-),山西臨汾人。2013年于山西大學獲得歷史學學士學位,2016年和2019年先后于西北大學獲得歷史學碩士、博士學位。現任西安文理學院歷史文化旅游學院講師。 錢耀鵬,(1962年-),陜西大荔人。1985年和1988年先后于西北大學獲得歷史學學士、碩士學位,1999年于北京大學獲得歷史學博士學位。現任西北大學文化遺產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 >
朝聞道
- >
回憶愛瑪儂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隨園食單
- >
推拿
- >
月亮虎
- >
李白與唐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