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聽孩子的話
-
>
兒童教育心理學
-
>
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38封信
-
>
學習沒有那么難(全3冊)
-
>
(文學)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38封信
-
>
紀實文學:那些家長
-
>
特別狠心特別愛.猶太媽媽德財商教育
張梅玲:讓孩子受益一生的數學思維訓練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9655400
- 條形碼:9787559655400 ; 978-7-5596-5540-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張梅玲:讓孩子受益一生的數學思維訓練 本書特色
★權威&專業!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著名心理學家、兒童數學認知研究專家張梅玲教授,重磅打造! *張梅玲教授專注于孩子的思維研究長達47年! *張梅玲教授曾擔任20多年的小學數學教師,有著豐富的教學及實踐經驗,堪稱一線教育家。 *84歲的高齡,仍堅持給碩博研究生講課,并受邀到各地開展家庭教育講座持續20年! ★針對性強!一本給2—6歲孩子打基礎的數學思維訓練書! *幫你找到利用家中物品啟蒙孩子數學思維的方法;幫你學會判斷孩子的認知發展特點。 ★輕輕松松玩數學!貼近生活的親子游戲,激發孩子學習數學興趣。 *張梅玲教授親授在家就能玩的各種游戲,如乘電梯、玩積木、剪紙、買賣等親子游戲,啟蒙孩子數學思維,提升孩子的學習能力。 *20個家庭游戲,培養孩子計數能力、比較能力、推理能力、分類能力、創新能力6大數學能力和可逆思維、數形轉化思維、空間思維、符號思維4大數學思維! ★案例與理論及實踐經驗相結合,通俗易懂,不枯燥! *作者將多年在講座中碰到的典型案例,結合多年的實踐經驗,幫家長找到啟蒙孩子數學思維的正確方法,從而激發孩子的數學思維,讓孩子將數學和生活結合起來。 ★一本從根本上讓孩子認識到“生活中有數,生活中有形”的人生之書! ★隨書附贈不干膠貼紙和書簽。
張梅玲:讓孩子受益一生的數學思維訓練 內容簡介
本書由主要從事兒童數學認知方面研究的國內外有名的教育心理學家、原博士生導師張梅玲教授親自撰寫,旨在提升2-6歲孩子的空間思維、邏輯思維、發散思維、數形轉化思維四種思維,以及分類能力、比較能力、推理能力、計數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創新能力六大能力。 本書可以讓家長解鎖日常互動玩法,幫助孩子在進行簡單好玩的思維游戲的同時,獲得思維、能力的雙升級。 期待每個家長能從閱讀本書開始,和孩子一起成長,不用再擔心孩子的學習能力。
張梅玲:讓孩子受益一生的數學思維訓練 目錄
目錄
**章 聰明孩子,從家庭中的數學思維啟蒙開始
**節 圓中國夢,孩子是國家未來的主力軍 003
第二節 幼兒教育不搶跑,啟蒙才是關鍵 006
第三節 思維的核心是學會思考,數學是思維的體操 011
第四節 孩子為什么學不好數學? 013
第五節 對數學有能力學,卻沒興趣學? 016
第六節 家庭中怎么做好孩子的數學思維啟蒙? 020
第七節 怎樣發掘孩子的數學思維潛能? 027
第八節 讓孩子持續愛思考的五大妙招 038
第二章 踩坑了,我們以為這些都是孩子聰明的表現
**節 讓孩子表演數數的你,踩坑了嗎? 045
第二節 啟蒙要趁早= 提前學小學知識,你誤入坑了嗎? 048
第三節 孩子大了,數學自然就會了,你也這樣覺得嗎? 050
第四節 心算夠快,才是聰明的表現嗎? 052
第五節 孩子愛說話,就是邏輯思維能力強嗎? 054
第六節 數學要用看圖說話的方法來學嗎? 056
第七節 算得快、算得準,孩子數學就非常厲害了? 058
第八節 孩子做題多了,自然什么都會了,你認可嗎? 061
第九節 答案都對了,就已經會了,是這樣嗎? 063
第十節 培養發散思維,鼓勵孩子多說就夠了嗎? 065
第十一節 聽故事總是記不住細節,邏輯思維太差了嗎? 068
第十二節 太貪玩的孩子,學習成績怎么能好? 071
第三章 思維是一切思考之本,要注重培養孩子的思維
**節 計數能力——三步法,孩子有實踐才真正問不倒 077
第二節 計算能力——巧妙變題型,啟蒙思維更全面 081
第三節 比較能力——反過來再比一下,孩子才真正會比較 084
第四節 分類能力——讓生活井然有序,分類是基礎 087
第五節 推理能力——聰明的孩子善于發現線索和規律 091
第六節 解決問題——考100 分并不是衡量孩子能力的標準 095
第七節 創新能力——請常對孩子說“然后呢?還有呢?” 100
第八節 邏輯思維——簡單的“因為……所以……”讓孩子越來越有條理 104
第九節 空間思維——多搭積木能提升數學成績? 108
第四章 家庭游戲篇
**節 計數能力——電梯里的數字先生 115
第二節 計數、比較能力—— 一爬一拱的毛毛蟲 118
第三節 比較能力、可逆思維——水杯、繩子變形記 121
第四節 計數能力——請你準備接積木 124
第五節 推理能力——屁股賽跑你敢嗎? 128
第六節 計數、推理能力——數字棋挑戰賽 131
第七節 推理能力——你說我猜一起玩 135
第八節 數形轉化、空間思維——聽指令擺圖形 138
第九節 數形轉化、推理——剪紙猜一猜圖形 141
第十節 計數能力——我們一起來買賣 144
第十一節 推理能力—— 一星期有七天 147
第十二節 比較能力——請來給它稱稱重 150
第十三節 分類能力——請問誰是不一樣的 153
第十四節 空間、創新——圖形拼擺四部曲 157
第十五節 分類、推理能力——玩瓶蓋中的數學 161
第十六節 空間思維——鏡子面前來模仿 165
第十七節 問題解決—— 捉蟲子大比拼 168
第十八節 創新能力——添筆畫來創造 171
第十九節 空間思維——開啟尋寶之旅 174
第二十節 空間思維——我和球類玩具做朋友 176
第五章 要教育孩子,先教育父母,論智慧父母的自我修煉
**節 做好家庭教育,你需要讀懂四點 181
第二節 智慧父母必修的五堂自我成長課 216
第三節 用好五面鏡子,育兒更輕松 259
張梅玲:讓孩子受益一生的數學思維訓練 節選
我想談起數學,多數父母的心情都很糟糕,尤其對于要輔導孩子作業的父母來說。孩子覺得數學難學,很多“過來人”的家長又何嘗不這樣想? 有一位年輕的媽媽來找我咨詢,說:“張老師,我家孩子都上一年級了,但做口算時總是馬虎出錯。”我請她詳細描述一下,她說:“比如15+15,明明等于30,他總寫成210,也不知道怎么想的!他小時候數數挺溜的,而且100 以內的口算張口就來,就是老出錯。” 其實這種現象在孩子的數學學習中,是比較典型的。在孩子的思維方式里,14+14=28,前面是兩個1 相加,結果是2;后面兩個4 相加,結果是8,所以14+14=28。那么同樣的,15+15,前面兩個1 相加,結果是2,而后面兩個5 相加,就是10,寫在一起就是15+15=210。 其實,出現這種錯誤的根本原因,是孩子在數學啟蒙階段沒有打好基礎。 數學對小孩子來說,一點都不簡單。為什么這么說呢?在3~6 歲階段,孩子是具象思維,要用實物讓孩子通過具體形象了解數字的概念。也就是這個時候,我們要幫助孩子把概念“變成一個簡單的、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而如果這個基礎沒打好,孩子學數數或者計算,更多是死記硬背的結果。 非常遺憾的是,我們做父母的,幾乎都忘記了自己是怎么度過這個階段的。此時我們是以成年人的眼光和心智,來看孩子的數學啟蒙,難免會想,怎么這么簡單都不會呢? “數數” 有那么難嗎? 怎么3+4 知道等于幾,4+3 就不知道了呢?…… 那我們該怎么做呢?我的建議是,越是抽象的東西,越要用具象的方法來教。比如學數數時,“掰手指”就非常重要。 說到這點,估計很多父母會在心里發出疑問,“老掰手指,那太慢了,說明根本沒有熟練掌握數數或口算呀”。 其實這也是很多家長會掉進去的誤區,就是過早禁止孩子“掰手指”。總覺得不掰手指的數數和加減法,才是真正掌握了。其實這是大大地錯了! 掰手指就是孩子在用具象的東西來幫助自己理解數字的含義,當然還應該盡量鼓勵孩子用周圍的實物來練習,比如玩具、糖果、小木棒呀,這些實物都是很必要的。不管是掰手指還是給孩子具體實物,這些都是手段,因為孩子還小,利用這些手段有利于讓孩子掌握抽象的數學。當孩子不知道怎么計數、不知道5+6 等于多少時,將這些實物擺在桌子上,讓孩子動手操作一下,扒拉扒拉數一數、做做比較等等,用這種方式,可以讓孩子輕松地建立數字、多少、加減的初步概念。
張梅玲:讓孩子受益一生的數學思維訓練 作者簡介
張梅玲 張梅玲教授,著名教育心理學家,原博士生導師。在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專注兒童思維研究近五十年,主要從事兒童數學認知方面的研究。 所帶課題組1979至1988年研究成果榮獲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992年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998年榮獲中國科學院首屆“雙文明建設標兵”,2004年榮獲首屆朱智賢心理學獎。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巴金-再思錄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