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筆墨半生緣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531962
- 條形碼:9787520531962 ; 978-7-5205-3196-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筆墨半生緣 本書特色
這個集子中,有三部分文章。一部分是寫作者的文章,如李鐸先生寫的《道法自然,誠信立世》,還有一些記者和朋友們寫我的。一部分是作者寫的,除了上面講到的兩篇之外,還有些未收到作者集子中去的發表在報刊上的東西。第三部分是作者自訂的大事年表,從出生訂到現在,一些有影響的大事。
筆墨半生緣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部文化隨筆集。收錄了三十余篇隨筆作品,展示了作者的成長履歷,記錄了作者多年來學習、工作以及人生經歷和感悟,語言質樸真誠,文字間閃耀著智慧的光芒,體現了一位政協工作者的思想文化水準和對事業的拳拳之心。
筆墨半生緣 目錄
我寫
農村可以大有作為
暴風雨中的海燕
故鄉行
故鄉情結
難忘的團校生活
我的母親
回憶啟功先生二三事
憶溥杰和嵯峨公元先生
哭炳森
我的年輕朋友陳博洲
我和我的海外朋友
新春寄語
知足、舍得與健康
春秋四度譜新篇
學會感恩
《向往陽光》序
一部研究用人的好書
《余恢毅書法作品集》序
《安家訓書國家森講話》序言
博采眾長,墨韻飄香
詩書大家,光彩照人
在“不忘初心,致敬青春——汪碧剛書法作品展”開幕式上的致辭
寫我
道法自然,誠信立世
從文學青年到全國政協副秘書長
苔花一簇案邊開
俊逸雅致,簡靜平和
張道誠:墨香多雅趣,真情著文章
張道誠——誠信齋中有墨香
張道誠——難忘的記憶
政藝雙馨,墨趣天成
自訂大事年表(1941-2020)
書法作品
寫在后面的話
筆墨半生緣 節選
農村可以大有作為 我是去年高中畢業的學生,剛回到家鄉——廣饒縣朱家公社北高村時,心里有些惴惴不安,認為沒考上大學,回家和泥土打交道,還不一切都完啦。我為自己的前途而傷心。 大隊黨、團組織發現了我這種情緒后,及時教育幫助了我。黨支部書記對我說:“你是我村的**個高中畢業生,大家都為你回村感到高興,好好干吧,將來事情就全靠你們青年人了!”支部書記的話教育了我,使我又回憶起了我的家史:三代靠討飯、扛長工為活,爺爺在舊社會被活活地餓死,爸爸給財主干活累彎了腰……在那樣吃人的舊社會,命都保不住,哪里還能讀書?到了新社會,我家不但政治、經濟翻了身,我還念了高中。我是在黨的培養下長大的,我一點一滴的知識,都凝結著勞動人民的血汗。我捫心自問:“勞動人民用血汗替你換來了知識,難道今天還不應當老老實實地為農民服務嗎?”我又重新閱讀了毛主席的《青年運動的方向》《五四運動》《紀念白求恩》《為人民服務》等文章。這些文章過去也曾讀過,但從來沒有這次收益大。毛主席說:“革命的或不革命的或反革命的知識分子的*后的分界,看其是否愿意并且實行和工農民眾相結合!蔽曳磸涂紤]這句話的意義。我覺得自己是個知識青年,應當聽毛主席的話,去和工農群眾結合到一塊兒。我下定決心把知識獻給農村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獻給農民群眾。從此,我心里就亮堂了,個別落后群眾的議論、諷刺,我也不怕了,干起活來勁頭也更大了。鋤地早到頭,就給他們接趟。 過去,我認為當一個農民有沒有文化是一個樣,反正種地得賣大力氣,因此,就感到自己學的東西用不上,嘆“英雄無用武之地”。事實恰恰相反,農業勞動是大有學問的。我曾遇到過這樣的事情:去年玉米生了玉米螟,隊里讓我領一群青年去除蟲。這些青年都沒配過藥,我也同樣沒有實際操作經驗。怎么辦呢?我想起了在農業基礎知識課上曾學過配藥問題,于是我就按照課本上介紹的方法,配制了農藥,結果效果很好。從這里我認識到,在農業生產勞動中,處處都有學問,處處都用得上學到的科學文化知識,就看你愿意用不愿意用。 通過和社員們拉家常,我了解到青年社員喜愛唱歌,但愁著沒有人教他們。于是,在休息時,我就教他們唱歌。他們學會了《聽話要聽黨的話》《社員都是向陽花》《學習雷鋒好榜樣》《學大寨趕大寨》《誰不說俺家鄉好》等十一首革命歌曲后,村子里就不再死氣沉沉了,到處充滿了革命的歌聲。每逢開社員會,我就領著青年們先唱個歌。我還根據青年農民的要求,辦起了一所民校。抽空我把課文準備好,在晚上就給他們講。既學習文化、政治,又學革命歌曲和毛主席著作。青年們學習勁頭很大,**天晚上就到了全村青年的百分之八十以上。 我回村后,一些社員經常找我給他們念信、寫信,這些我都高興地去做。我覺得,我們的前輩受壓迫,受剝削,沒有讀書的機會,今天自己有機會讀了十二年書,給社員們寫寫信、念念信,還不是應盡的責任嗎?所以我就買下了幾本信箋和一沓信封,準備隨時給社員們寫信用。 青年們撈不著新書讀,只好讀些荒誕離奇的舊小說。受舊小說的影響,他們到一起就說神道鬼。我看到這些,就找些革命書籍借給他們看,像《紅巖》《紅旗譜》《野火春風斗古城》等。我又到縣文化館辦理了借書證,成立了小圖書室,讓大家借閱。目前,青年們讀紅色書籍已經成了風氣,到一塊兒常常談論小說《紅巖》上的江姐、許云峰、成崗等英雄人物。我還和團支部一起創辦了黑板報,組織了《毛澤東選集》學習小組、讀報小組。在干活休息時,給社員們讀報紙,講衛生常識,講破除迷信的一些小故事。*近,我給社員們讀了《大眾日報》上登載的《東張屯一年巨變》的文章,社員們便議論紛紛。社員高可久說:“過去光看到咱窮,光靠吃國家救濟糧,人家東張屯過去和咱差不多,人家能變,難道咱就不能變嗎?咱也得趕趕人家,改變這落后面貌!鄙鐔T高洪儒也說:“過去咱鼠目寸光,眼光短淺,學了文件,心里亮堂了,站在咱家鄉,能夠看到天安門了!庇谑,社員們勞動起來就來了勁頭。 通過勞動,我進一步認識到毛主席說的“農村是一個廣闊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為的”,這句話是萬分正確的。我將在這個廣闊的天地里,細步前進,再不為自己回農村“屈才”“沒出息”而苦惱了。 P3-5
筆墨半生緣 作者簡介
張道誠,筆名金雁,山東廣饒人,1941年10月生。北京世紀名人國際書畫院院長,《名人名家書畫報》社長,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華詩詞學會會員。第六、八、九、十屆全國政協委員,第八、九屆全國政協副秘書長,第九、十屆全國政協港澳臺僑委員會副主任,第三屆中華慈善總會副會長,中國共產黨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 出版有《張道誠書法集》、詩集《誠信齋吟草》《歲月的腳步》、文集《苔花如米小》《難忘的記憶》《生活的浪花》等多部著作。書法作品多次參加全國政協委員書畫展及其他展覽,并作為禮品贈送海外僑團和使、領館。名字被載入《中國歷代書法家人名大辭典》和《當代詩詞藝術家檔案辭典》。
- >
姑媽的寶刀
- >
我與地壇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二體千字文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朝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