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醫入門必背歌訣
-
>
醫驗集要
-
>
尋回中醫失落的元神2:象之篇
-
>
補遺雷公炮制便覽 (一函2冊)
-
>
人體解剖學常用詞圖解(精裝)
-
>
神醫華佗(奇方妙治)
-
>
(精)河南古代醫家經驗輯
老齡化與老齡期健康管理 版權信息
- ISBN:9787030697707
- 條形碼:9787030697707 ; 978-7-03-069770-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老齡化與老齡期健康管理 內容簡介
《老齡化與老齡期健康管理》以老齡期健康服務和健康管理為切入點,從老齡化與功能衰退、認識與應對老齡期慢性病、生活方式與行為管理、老齡期健康管理項目、老齡期健康照護、樂享晚年六個方面進行闡述,旨在倡導健康老齡化和積極老齡化理念,倡導老齡健康文化和健康生活方式,維護老年人的健康、安全、自主、體面和尊嚴。《老齡化與老齡期健康管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結合老年健康支持研究項目與活動,從提升身體活動能力、改善/均衡營養、提升生理功能、預防身心疾病、增加興趣愛好等方面著手,具有鮮明的特色和指導意義。
老齡化與老齡期健康管理 目錄
**章 老齡化與功能衰退/1
**節 老齡化與全球健康/2
第二節 健康老齡化的策略措施/16
第三節 衰老與功能衰退/24
第四節 衰老與生理功能障礙/28
第二章 認識與應對老齡期慢性病/39
**節 慢性病對老齡化社會的影響/40
第二節 老齡期的慢性病/45
第三節 老齡期的惡性腫瘤及自我管理/66
第四節 老齡期的認知障礙/76
第五節 老齡期的精神心理問題/87
第三章 生活方式與行為管理/99
**節 肥胖與體重管理/100
第二節 老齡期的營養干預/107
第三節 老齡期的運動干預/115
第四節 提高老齡期的口腔功能/131
第五節 老齡期的睡眠障礙與干預/134
第四章 老齡期健康管理項目/141
**節 聽力保護與聽力康復/142
第二節 預防老年癡呆與自閉/147
第三節 呼吸系統疾病及呼吸健康/149
第四節 卵巢早衰與更年期健康/153
第五節 老齡期的疼痛管理/162
第六節 特殊老齡群體的健康管理/169
第五章 老齡期健康照護/175
**節 老齡期健康照護的工作理念/176
第二節 針對老齡人群的溝通技巧/179
第三節 尿失禁的預防與康復/189
第四節 失能與半失能老年人的照護/192
第五節 老年臨終照護/198
第六章 樂享晚年/201
**節 老齡期的健康價值/202
第二節 魔術與康復治療/204
第三節 愉悅的老年時光與社會支持/207
第四節 面對疾病/213
參考文獻/221
老齡化與老齡期健康管理 節選
**章 老齡化與功能衰退 健康老齡化是指在衰老過程中能持續主動發揮身體潛能來更好地滿足生活需求,在可負擔的醫療衛生服務幫助下改善功能,或者從周圍環境獲得社會支持以改善健康狀況。 促進健康老齡化的目標是盡可能改善功能發揮:一是增強和維護內在能力;二是改善環境條件,使老年人能夠充分發揮功能,滿足生活需求,做到老有所為,老有所樂。 積極老齡化的“獨立、參與、照顧、自我充實和尊嚴”原則,不僅指提高老年人身體活動能力或體力勞動能力,更是從“健康、參與和保障”三個方面著手,在不同年齡階段發揮其在物質、社會和精神方面的潛力,按照自己的需要、愿望和能力參與社會活動,在需要幫助時,能夠獲得充分的保護、安全和照料。 **節 老齡化與全球健康 老齡化不是一個簡單的生理學概念,而是一個復雜的人口和社會經濟現象。全球人口老齡化正在對家庭、社會、國家,乃至國際政治、經濟產生深刻的影響,帶來了勞動力短缺和財政負擔問題,以及老年人口的醫療保健、生活照護、精神慰藉需求問題等。 聯合國前秘書長安南曾在1998年10月提到:我們正在經歷一場靜悄悄的革命,人口老齡化大大超出人口學范圍,給經濟、社會、文化、心理和精神都帶來了重大影響,可能會比21世紀任何一個挑戰都更能改變人類共同的未來。 應對全球人口老齡化的挑戰,推動建設“不分年齡、人人共享的社會”,需要改變國家政策和國際政策,改變社區、社會和其他組織的策略,肯定老年人是家庭、社會、國家的財富和資源,充分發揮老年人口的巨大潛力。國際社會把保持老年人口的健康作為響應聯合國倡導的一項基礎性戰略,以便他們有足夠好的健康體能參與社會發展,既能解決當前人口老齡化面臨的一系列社會問題,更能改善老年人口的健康與生命質量,造福于老年人,實現老齡化“新常態”下的社會經濟持續繁榮和進步。 一、老齡化的挑戰 全球幾乎所有的國家都在經歷人口老齡化,而近2/3的老年人口生活在發展中國家。雖然老年人的潛力是未來老齡化社會發展強有力的基礎,但由于老年人機體老化、各種疾病和傷害頻發,不僅阻礙他們參與社會發展,而且給家庭、社會和國家帶來了新的挑戰。事實上,人口老齡化不僅改變了人類疾病譜,而且影響到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生產和生活各方面。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較,一些發展中國家還缺乏完善的退休養老及其相關福利制度,在資金儲備、技術儲備、設施儲備等方面嚴重不足,形勢更為嚴峻。 社會經濟發展與人群健康密切相關。一方面,經濟發展是人類生存與健康的物質基礎;另一方面,改善人類健康是社會經濟繁榮的條件,兩者表現出相互促進的雙向作用,因此,老齡化給全球社會經濟帶來了挑戰。 勞動生產率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增長的有效保障,人口老齡化使得發達國家社會勞動生產率下降,勞動力短缺。在歐盟國家,2000年底以73%的勞動力人口養活27%的退休老人;到2050年,將變為47%的勞動力人口養活53%的退休老人。日本的勞動力短缺矛盾也十分突出,2010年每2.8名勞動力扶養1位退休老人;到2025年,將由1.9名勞動力扶養1位退休老人,就業人口數每年下降1.0~1.5個百分點,40年后老年人口將翻一番。 多數發展中國家,還未擺脫人口快速增長帶來的沉重負擔,又面臨著人口老齡化的沖擊。相關國家一方面急于增加投資,擴大再生產,發展社會經濟;一方面需要解決學生生活、就學、就業問題,同時還必須面對老齡化社會日益增加的養老、醫療和長期照料所帶來的經濟負擔。人口老齡化導致單純消費性老年人口增加,制約投資規模的擴大,限制國民經濟增長。 社會制度包括政治制度、經濟制度、醫療福利制度等。政策與制度決定著社會財富與資源的分配,決定不同群體的權益地位關系,對健康公平性產生重要影響。國際經驗證明,某些經濟發達國家的平均期望壽命等健康指標并沒有處于領先位置,就是社會制度因素的影響結果。 一些高福利發達國家試圖通過社會制度改革,解決長期以來養老、醫療保障和長期照料的資金問題,但進退兩難:如果通過征稅解決,會加重每人25%~40%的工資稅,而某些國家的工資稅率(社會保險)已超過40%;如果用政府借貸方法解決,會出現空前的財政赤字;通過消減老年福利或者延長工作年限,會引發社會動蕩和矛盾,如1995年荷蘭國會縮減退休福利的提案被撤銷,2010年法國政府提高退休年限的議案曾引起大批民眾抗議。 社會環境包括家庭、社區、工作、生活、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等。隨著生物醫學模式向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的轉變,社會環境因素對人類健康的影響越來越明顯。 健康領域所指的環境,包括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兩個方面。在自然環境受到破壞或自然災害緊急情況下,老年人口的生命與健康更加脆弱。例如,2004年印度洋海嘯造成印度尼西亞的死亡人數中,60歲以上人群比例*高;2003年歐洲熱浪的受害者中,大多數為7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 人口老齡化對社會環境提出了更多的挑戰,包括發展老年人衣、食、住、行、用等各種用品,增加老年健康服務業、養老服務業、老年日常用品制造業、老齡人壽保險業、老年旅游娛樂業和老年教育業等,滿足老年人口工作生活、物質精神的需要,保障老年人群的良好健康狀況及生活質量。然而,全球可供老年人享有的社會養恤金、醫療與長期照料資源有限。發達國家大多有比較完善的社會保障計劃,但也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發展中國家正努力向更廣泛的老年人提供社會保護,但進展仍然緩慢。 2013年10月,國際助老會和聯合國人口基金會對91個國家老年人的經濟和社會福利進行評估的結果表明,各國在應對人口老齡化的問題方面依然存在很多問題。大多數發展中國家,尚未建立起養老服務體系和醫療保健體系,缺乏養老服務人才和老年醫學人才,更缺乏行業標準和相應經費投入,老年人口現居住場所和社區,并不適合老年人口發展。建立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為、老有所學、老有所樂的社會環境,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世界各國普遍存在著各種形式的老年歧視與虐待老人現象,全球數以百萬計的老年人生活在不安全和不體面的環境中,缺乏基本收入和獲得基本服務的機會,沒有能力支付其食物、供熱和能源賬單,難以行使其公民參與權。 全球化不僅使得世界各國經濟發展相互依存,健康及健康社會的決定因素也相互影響。健康問題全球化現象越來越普遍,其中人口老齡化對全球健康的影響,已成為熱點問題。 世界衛生組織(WHO)關于人口老齡化與衛生費用數據關系的分析發現:當一個國家尚未進入老齡化社會時,其衛生總費用占GDP比重及人均衛生費用變化并不明顯;而一旦進入老齡化社會,上述兩項指標則呈指數級遞增。隨著人口老齡化程度的加深,衛生費用增幅超過GDP和居民收入與財富增長速度,財政和家庭支出負擔日益沉重。 全球健康關注的是具有全球意義,跨越國家政府、地區邊界的健康問題及其社會決定因素,以及解決方案和全球治理。倡導跨學科參與,動員全球層面的力量來協調國際組織、各國政府和非政府組織,改善全人類的健康水平,實現公平享有健康。 全球老齡化對全球健康的挑戰之一,表現為老齡相關的慢性非傳染性疾病(non-communicable chronic disease,NCD,簡稱慢性病)負擔不斷增加。WHO發布的全球慢性病報告指出,2008年全球因慢性病而失去生命者占總死亡人數的近2/3;死亡疾病中,心血管疾病約1700萬人,占比達到48%,其次是惡性腫瘤(760萬人,21%)、呼吸系統疾病(420萬人,12%)和糖尿病(130萬人,3%),這4類疾病導致的死亡病例數約占慢性病死亡病例總數的84%。2010年全球慢性病統計報告指出,全球用于心血管疾病、惡性腫瘤、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糖尿病等主要慢性病的費用在衛生總費用中占重要比重,在國民衛生保健的預算比例不斷增加。人口老齡化使得慢性病成為嚴重威脅人類生命安全和生產生活的一個全球健康問題。 全球老齡化對全球健康的挑戰之二,表現在各國現有的醫療衛生系統不能滿足老齡化社會的需要。針對老年人各種慢性退行性疾病的防治,高齡老人的長期照料、精神慰藉,各國普遍缺乏健全的服務體系,缺乏合格的衛生人員及足夠的經費預算。以中國為例:北京屬于中國醫療衛生資源較豐富的城市,依據《北京市老齡事業和養老服務發展報告(2016年—2017年)》,2017年北京市養老床位數12.6萬張,每千老年人口28張,仍未達到民政部每千老年人口40張養老床位的目標,而且還不包括流動老年人口,老年醫療衛生資源無法滿足快速增長的老年人口需求;就國家衛生服務體系而言,醫療保健和養老福利服務體系的組織管理存在著明顯的分割現象,醫療保健服務由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組織實施,養老服務由民政部門組織實施,長期照料護理服務沒有明確的部門組織實施,也沒有專門的制度保障。 全球老齡化對全球健康的挑戰之三,表現在缺乏社會經濟協同,老齡化社會健康決定因素沒有明顯改善。國際社會承認社會經濟、政治制度和社會環境對全球健康和人類生存發展的意義,并且已認識到老年人口持續增長對社會經濟、政治制度和社會環境的沖擊。但是,世界各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在社會政策方面,繼續把老年人排除在發展進程之外,很少有針對人口快速老齡化挑戰相關政策的調整。這就需要采取社會措施,創造社會支持性環境,保持老年人口的健康,使老年人口成為未來社會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老年人才能成為家庭、社會和經濟發展的資源及財富,才能化解全球老齡化帶來的挑戰,變危機為機遇,實現老齡化社會健康可持續發展。 二、聯合國老齡化策略 應對老齡化的核心問題是要創建社會支持性環境,認識到老年人是社會發展的重要資源,在推動老齡化社會和諧持續發展中起到重要作用。 國際社會為應對全球老齡化帶來的問題和挑戰,制定了一系列全球策略,并呼吁各國政府共同關注老齡化問題,加強合作。 (一)**次老齡問題世界大會與《維也納老齡問題國際行動計劃》 1950年全世界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為2億,1975年增長到3.5億。全球性的生育率下降、平均期望壽命延長、老年人口數量和比例快速增加、快速老齡化現象帶來了一系列的社會、經濟、政治問題。 1969年,馬耳他駐聯合國常任代表致信聯合國秘書長,提議在聯合國大會上增列“年長與老年人問題”這一項目,這是以國家名義提請國際社會重視老齡問題的**個正式文件。1978年第33屆聯合國大會決定,在1982年主辦**次老齡問題世界大會,這次會議的目的是提請各國政府認識到有越來越多的人口進入老齡階段,需對人口老齡化所涉及的社會經濟問題及老年人口的具體需求做出充分響應,包括人口老齡化給生產、生活、消費、保健及其政策所帶來的影響;制定一項全球行動綱領,保證老年人得到經濟和社會保障,在和平、健康和有保障的情況下安享晚年,并保證他們有機會對國家和社會發展做出貢獻。 1982年8月的聯合國**次老齡問題世界大會上,120多個政府代表聚在一起共同討論研究人口老齡化與經濟社會發展的互相影響,如何發揮老年人的潛力、減輕老齡化帶來的消極影響,涉及老年人保健與營養、住房與環境、家庭、社會福利、收入保障與就業及教育等主題,并通過了《維也納老齡問題國際行動計劃》。 《維也納老齡問題國際行動計劃》是應對老齡化問題的國際戰略方案,督促各國有效處理人口老齡化和老年人特殊問題的能力,通過建立新的國際經濟秩序、增強國際技術合作,促進妥善處理老齡問題和老年人需求的國際行動。 《維也納老齡問題國際行動計劃》強調:①老年人的生活、安全、健康及福利政策的制定和執行是每個國家的主權和責任,各國有特定需要和目標; ②發展的目標是在全體居民充分參與發展過程并公平分配所得的基礎上,改善全體居民的生活,提高人的尊嚴,使不同年齡的人平等分享社會資源、權利并
- >
月亮虎
- >
自卑與超越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史學評論
- >
回憶愛瑪儂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姑媽的寶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