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濕地植物 版權信息
- ISBN:9787572506017
- 條形碼:9787572506017 ; 978-7-5725-0601-7
- 裝幀:一般銅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廣東濕地植物 本書特色
介紹582種濕地植物配高清植株和局部彩圖 介紹582種濕地植物配高清植株和局部彩圖 記錄廣東省濕地植物582種,每種配高清野生彩圖3~4幅
廣東濕地植物 內容簡介
為了更好地保護廣東省濕地資源,保護省內的植物多樣性,通過文獻整理和對廣東省海岸及內陸江河湖塘等濕地植物資源進行調查,共記錄到廣東省濕地植物582種8亞種18變種。本書共分兩章。章詳細介紹了廣東省濕地類型、濕地植物及其生態學作用、廣東省濕地物種多樣性和廣東省濕地保護策略。第二章對廣東省的401種5亞種12變種淡水濕地植物的形態特征、產地、分布、生境等進行了介紹,每種植物配有精美的圖片。這是廣東省首部對本土濕地植物資源進行詳細介紹的著作,可為將來進行濕地生態恢復過程中工具種的選擇和開展濕地生物多樣性調查研究等提供基礎資料。
廣東濕地植物 目錄
**章 廣東濕地及濕地植物多樣性 1
一、廣東省濕地類型 2
(一)自然濕地 2
(二)人工濕地 9
(三)濕地公園 11
二、濕地植物及其生態學作用 12
(一)濕地植物的概念和分類 12
(二)濕地植物的用途與價值 16
(三)濕地植物的生態學作用和意義 17
(四)國內外對濕地植物的研究進展 18
三、廣東濕地植物多樣性 19
(一)調查范圍和對象 19
(二)廣東濕地植物種類 19
(三) 廣東濕地植物物種組成分析 37
(四)廣東濕地植物的瀕危狀況 38
(五)廣東濕地的入侵植物 41
四、廣東濕地植物保護策略 45
(一) 法律法規的制定與強化實施 45
(二) 提高政府和公眾對濕地生態系統的科學保護和修復 46
(三)加強對濕地水體污染源的治理 46
(四)加大建設和保護濕地自然保護地力度 47
(五)建立健全濕地生態監測體系 48
(六)加強科學研究和國際合作交流 48第二章 濕地植物種類詳述 99
一、苔類植物 Liverworts 50
錢苔科 Ricciaceae 50
二、 蕨類植物 52
(一)木賊科 Equisetaceae 52
目錄
1
(二)瓶爾小草科 Ophioglossaceae 54
(三)紫萁科 Osmundaceae 55
(四)槐葉蘋科 Salviniaceae 57
(五)蘋科 Marsileaceae 62
(六)鳳尾蕨科 Pteridaceae 64
(七)蹄蓋蕨科 Athyriaceae 65
(八)金星蕨科 Thelypteridaceae 66
四、裸子植物 Gymnosperms 67
(一)柏科 Cupressaceae 67
五、被子植物 Angiospermae 73
(一)莼菜科 Cabombaceae 73
(二)睡蓮科 Nymphaeaceae 75
(三)三白草科 Nymphaeaceae 84
(四)樟科 Lauraceae 86
(五)菖蒲科 Acoraceae 87
(六)天南星科 Araceae 88
(七)澤瀉科 Alismataceae 101
(八)水鱉科 Hydrocharitaceae 112
(九)水蕹科 Aponogetonaceae 123
(十)眼子菜科 Potamogetonaceae 124
(十一)薯蕷科 Dioscoreaceae 131
(十三)鳶尾科 Iridaceae 134
(十二)蘭科Orchidaceae 133(十四)石蒜科 Amaryllidaceae 136
(十五)鴨跖草科 Commelinaceae 137
(十六)田蔥科 Philydraceae 149
(十七)雨久花科 Pontederiaceae 150
(十八)芭蕉科 Musaceae 154
(十九)美人蕉科 Cannaceae 156
(二十)竹芋科 Marantaceae 159
(二十一)姜科 Zingiberaceae 161
(二十二)香蒲科 Typhaceae 162
(二十三)黃眼草科 Xyridaceae 165
(二十四)谷精草科 Eriocaulaceae 166
(二十五)花水蘚科 Mayacaceae 170
(二十六)燈心草科 Juncaceae 172
(二十七)莎草科 Cyperaceae 175
(二十八)禾本科 Poaceae 213
(二十九)金魚藻科 Ceratophyllaceae 266
(三十)毛茛科 Ranunculaceae 267
(三十一)蓮科 Nelumbonaceae 270
(三十二)扯根菜科 Penthoraceae 271
(三十三)小二仙草科 Haloragaceae 272
(三十四)豆科 Fabaceae 276
(三十五)薔薇科 Rosaceae 278
(三十六)大麻科 Cannabaceae 279
(三十七)桑科 Moraceae 280
(三十八)蕁麻科 Urticaceae 285
(三十九)胡桃科 Juglandaceae 289
(四十)葫蘆科 Cucurbitaceae 290
(四十一)秋海棠科 Begoniaceae 291
(四十二)衛矛科 Celastraceae 292
(四十三)杜英科 Elaeocarpaceae 293
(四十四)藤黃科 Clusiaceae 294
(四十五)川苔草科 Podostemaceae 296
(四十六)溝繁縷科 Elatinaceae 297
(四十七)楊柳科 Salicaceae 298
(四十八)大戟科 Euphorbiaceae 302
(四十九)葉下珠科 Phyllanthaceae 303
(五十)千屈菜科 Lythraceae 306
(五十一)柳葉菜科 Onagraceae 312
(五十二)桃金娘科 Myrtaceae 316
(五十三)野牡丹科 Melastomataceae 318
(五十四)無患子科 Sapindaceae 319
(五十五)楝科 Meliaceae 320
(五十六)錦葵科 Malvaceae 321
(五十七)十字花科 Brassicaceae 324
(五十八)蓼科 Polygonaceae 330
(五十九)藍果樹科 Nyssaceae 351
(六十)茅膏菜科 Droseraceae 352
(六十一)豬籠草科 Nepenthaceae 355
(六十二)石竹科 Caryophyllaceae 356
(六十三)莧科 Amaranthaceae 358
(六十四)落葵科 Basellaceae 359
(六十五)鳳仙花科 Balsaminaceae 360
(六十六)報春花科 Primulaceae 363
(六十七)獼猴桃科 Actinidiaceae 366
(六十八)茜草科 Rubiaceae 367
(六十九)夾竹桃科 Apocynaceae 375
(七十)紫草科 Boraginaceae 376
(七十一)旋花科 Convolvulaceae 378
(七十二)楔瓣花科 Sphenocleaceae 379
(七十三)車前科 Plantaginaceae 380
(七十四)母草科 Linderniaceae 395
(七十五)爵床科 Acanthaceae 403
(七十六)貍藻科 Lentibulariaceae 407
(七十七)唇形科 Lamiaceae 413
(七十八)通泉草科 Mazaceae 421
(七十九)桔梗科 Campanulaceae 422
(八十)花柱草科 Menyanthaceae 424
(八十一)睡菜科 Menyanthaceae 425
(八十二)菊科 Asteraceae 428
(八十三)五加科 Araliaceae 435
(八十四)傘形科 Apiaceae 439
展開全部
廣東濕地植物 作者簡介
王瑞江: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研究員,博士生導師,長期從事植物分類和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承擔科技部基礎性專項項目子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廣東省科技計劃項目等數十項,發表研究論文80多篇。現擔任《植物科學研究》和Taiwania期刊編委,IUCN/SSC 專家組成員,廣東省環境保護廳、司法廳環境損害司法鑒定機構評審專家,廣州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城鄉建設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