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法律的悖論(簽章版)
-
>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
>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
>
私人財富保護、傳承與工具
-
>
再審洞穴奇案
-
>
法醫追兇:破譯犯罪現場的156個冷知識
-
>
法醫追兇:偵破罪案的214個冷知識
毒品犯罪認定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205100773
- 條形碼:9787205100773 ; 978-7-205-10077-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毒品犯罪認定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圍繞我國司法實踐中的毒品犯罪認定問題展開討論與分析。毒品問題是當今人類社會面臨的一個嚴峻挑戰,毒品犯罪已然成為全球性嚴重犯罪。本書基于此,編寫了如下內容:首先,從研究毒品、毒品犯罪的概念入手,通過對毒品的定義要素進行重構,提出國家在管制毒品時,應當解釋毒品受到管制的理由;其次,立足實證研究,通過在中國裁判文書網上搜索的案例對全國司法系統認定毒品數量的方法進行實證分析;*后,理性解決圍繞認定毒品犯罪嫌疑人的主觀明知,提出適用推定的規則并建議從立法層面完善推定程序。
毒品犯罪認定研究 目錄
序言
緒論
一、研究意義
二、研究內容與結構安排
(一)總體框架
(二)研究內容
三、研究方法
**章 毒品與毒品犯罪概念
**節 毒品定義要素的分析與重構
一、毒品定義探究
(一)社會語境下的毒品定義
(二)法律規范中的毒品定義
二、毒品定義要素特征辨析
(一)國家管制的正當性辨析
(二)“成癮性”的必要性辨析
(三)“危害性”的程度性辨析
三、我國毒品概念的重構
第二節 “毒品犯罪”概念重構
一、毒品犯罪的形式概念
二、毒品犯罪的實質概念
三、本書關于毒品犯罪概念的解讀
第二章 毒品犯罪主觀明知認定
**節 “明知”基本問題辨析
一、“明知”的含義
二、“明知”的對象
三、“明知”的程度
四、“明知”應否涵攝違法性
第二節 “主觀明知”認定難的現實困境
一、證明環節存在的疑難
(一)探諸主觀真實的局限性
(二)如實供述獎賞的欠缺性
(三)言詞性證據的失真性
二、推定適用存在的疑難
(一)推定屬性之辯爭
(二)推定“明知”之風險
第三節 解決主觀明知認定難的路徑
一、規范推定的適用條件
(一)*大限度夯實基礎事實
(二)合理性聯系優先適用標準
……
第三章 毒品數量認定
第四章 毒品犯罪既遂認定
第五章 毒品犯罪共犯認定
第六章 毒品犯罪的罪數問題
第七章 幾種特殊的爭議行為認定
參考文獻
后記
緒論
一、研究意義
二、研究內容與結構安排
(一)總體框架
(二)研究內容
三、研究方法
**章 毒品與毒品犯罪概念
**節 毒品定義要素的分析與重構
一、毒品定義探究
(一)社會語境下的毒品定義
(二)法律規范中的毒品定義
二、毒品定義要素特征辨析
(一)國家管制的正當性辨析
(二)“成癮性”的必要性辨析
(三)“危害性”的程度性辨析
三、我國毒品概念的重構
第二節 “毒品犯罪”概念重構
一、毒品犯罪的形式概念
二、毒品犯罪的實質概念
三、本書關于毒品犯罪概念的解讀
第二章 毒品犯罪主觀明知認定
**節 “明知”基本問題辨析
一、“明知”的含義
二、“明知”的對象
三、“明知”的程度
四、“明知”應否涵攝違法性
第二節 “主觀明知”認定難的現實困境
一、證明環節存在的疑難
(一)探諸主觀真實的局限性
(二)如實供述獎賞的欠缺性
(三)言詞性證據的失真性
二、推定適用存在的疑難
(一)推定屬性之辯爭
(二)推定“明知”之風險
第三節 解決主觀明知認定難的路徑
一、規范推定的適用條件
(一)*大限度夯實基礎事實
(二)合理性聯系優先適用標準
……
第三章 毒品數量認定
第四章 毒品犯罪既遂認定
第五章 毒品犯罪共犯認定
第六章 毒品犯罪的罪數問題
第七章 幾種特殊的爭議行為認定
參考文獻
后記
展開全部
毒品犯罪認定研究 作者簡介
張汝錚,1977年出生于遼寧省沈陽市。1999年畢業于北京師范大學,獲文學學士學位,2006年畢業于中國政法大學,獲哲學碩士學位,2020年畢業于大連海事大學,獲法學博士學位。中國刑事警察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 研究方向:禁毒學、刑法學,主持省部級科研項目3項,主持并參與研究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項,省部級項目9項。出版譯著1部,在《東岳論叢》《法律適用》《河北法學》《廣西社會科學》等雜志發表學術論文20余篇。
書友推薦
- >
莉莉和章魚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山海經
- >
朝聞道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經典常談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