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茨威格短篇小說集
-
>
女人的勝利
-
>
崇禎皇帝【全三冊】
-
>
地下室手記
-
>
雪國
-
>
云邊有個小賣部(聲畫光影套裝)
-
>
播火記
像蜀錦一樣絢爛:歷史散文,新視角新發現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1210538
- 條形碼:9787521210538 ; 978-7-5212-1053-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像蜀錦一樣絢爛:歷史散文,新視角新發現 內容簡介
作者擅長講故事,他筆下的人物形象,寥寥數筆就從平面變成了立體,思想性格從單一變成了豐富完整。他對人物的品評也是極有個性的,在作者行云流水的文字中讀者能夠發現他作為嚴肅學者的冷峻。作者的視野極為開闊,被他羅致筆下的有將軍,有詩僧,有名宦,有皇帝,有文士,有才子,有畫家,他想要展示的是一幅社會歷史的全景圖。因為是隨筆,所以他的文字可以任情所之,可以恣肆,但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品格,即史筆的嚴謹和學術的嚴肅性。
像蜀錦一樣絢爛:歷史散文,新視角新發現 目錄
序:熱血春秋筆,鏗鏘長短歌 毛佩琦/1
·**輯·
啊,“致遠”
——鄧世昌其人及沉艦之因/3
永不消逝的軍魂/15
“像蜀錦一樣絢爛”
——北洋海軍陸戰隊殉國記/26
甲午海戰中的留美幼童/35
煤,煤,煤。51
致命實心彈/60
風骨峻嶒張佩綸/66
披發長歌攬大荒/72
李秉衡其人/79
鐘鼓樓遐思
——明代的軍戶/98
漕運總督及其管理機構/105
明武宗之死/112
·第二輯·
“君子意如何”
——望城三賢/119
蘇東坡與屈原/128
“忠籌屢畫平戎策”
——讀《宋史·張孝祥傳》/135
嘆息張瑞圖/141
逝去的詩聲/153
不熄的窯火/171
“其人與筆兩風流”
——袁枚與《隨園食單》/180
清代書家說四人/187
趙翼其人其詩/191
詩與名將出夔州/195
話說四公子/199
·第三輯·
嚴子陵與釣臺/207
蘇東坡祠/210
“是何意態雄且杰”
——楊椒山與諫草堂/213
六必居·鶴年堂與嚴嵩題匾/219
柳敬亭北京軼聞及其他/224
乾隆題匾之謎/228
秦良玉·四川營·棉花胡同/233
軍機處官員的衣食住行/237
魂兮歸來/243
順承郡王府的滄桑/247
海軍衙門與醇親王/251
清末少壯派毓朗/257
三湘名士王闿運/262
“憑欄一片風云氣”
——陳三立與范伯子/267
鑄鐘廠和“鐘楊家”/272
蔡鍔、小鳳仙與棉花胡同/275
……
像蜀錦一樣絢爛:歷史散文,新視角新發現 節選
永不消逝的軍魂 在黃海大東溝海戰和威海保衛戰中,北洋水師*高司令官丁汝昌,兩位副手林泰曾、劉步蟾(各兼主力艦艦長)及超過5名艦長、2名大副,包括海軍基地衛戍陸軍2名*高長官戴宗騫、張文宣,均自殺殉國,這在中外海戰史上也是極其罕見的。舉一戰、二戰中著名的兩次大海戰為例:一戰英、德展開日德蘭戰列艦編隊大海戰,雙方參戰官兵達10萬人,共損沉艦船25艘,德方陣亡2545人,英方陣亡6097人。二戰中美、日展開中途島大海戰,雙方損沉航母5艘、戰艦3艘、戰機330余架,日方傷亡3500余人,美方傷亡307人。再如美國太平洋艦隊,在夏威夷軍港受日本攻擊,損沉艦艇40余艘、戰機328架,主力艦“亞利桑那”號上1177名官兵全部犧牲,總計死亡2300余人,與北洋水師陣亡官兵人數相差參半,但這三個海戰戰例,都未曾出現像北洋艦隊如此眾多主官,以自殺的慘烈方式殉國之現象。 二戰中著名的美軍悍將巴頓將軍曾有一句名言:“將軍*好的歸宿是在*后一場戰役中,被*后一顆子彈打死”,在中國,馬革裹尸、戰死疆場同樣是軍人的*終歸宿。當然,橫掃半個歐洲所向披靡的巴頓將軍,*終也未被“*后一顆子彈打死”,因為屢出狂言,被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就地解職,*終抑郁還鄉而死于車禍。但歐美軍人并不認為投降是恥辱。二戰中投降的美國中將溫萊特、英國中將帕西瓦爾,分別在菲律賓和馬來西亞投降日軍。1945年9月2日,麥克阿瑟在“密蘇里”戰艦上舉行受降儀式時,特意讓兩位投降將軍站在身邊受降,這在中國軍人的概念中是完全不可接受的。 也許是宿命,北洋水師的名將們,戰死者少,其結局多以自殺而令人扼腕。舉凡丁汝昌、黃建勛、林泰曾、劉步蟾、鄧世昌、林履中、楊用霖、林永升、戴宗騫、張文宣等,或沉海,或服毒,或飲彈,演出了一幕幕悲壯的挽歌。真正的軍人何嘗不想戰死沙場?但愿望與歸宿往往并不相符。 如北洋水師*高長官丁汝昌,一生身經百戰,在與太平天國、捻軍作戰的槍林彈雨、刀光劍影中,未曾殞命。他的頂戴花翎是從死人堆里撿來的。在大東溝海戰中,“定遠”發炮震塌了飛橋,他跌落受傷,但他堅決不下火線,坐在甲板上鼓勵水兵們奮勇作戰。如蝗蟲般的日艦炮彈沒有擊中他。在威海保衛戰中,他決心戰死,登上“靖遠”艦督戰,拒絕部下勸阻,矗立在艦首210毫米主炮炮位旁指揮。“靖遠”艦甲板無任何遮護,艦首的位置又是*危險的區域。艦上的水兵原有些慌張,因為“靖遠”為配合劉公島炮臺反擊日艦圍攻,駛到日島附近海面與日艦進行炮戰。對面的日本聯合艦隊第三游擊隊“天龍”等5艘戰艦,包括外海的日本**、二游擊隊戰艦都向“靖遠”等瘋狂炮擊,炮彈如驟雨一般傾瀉。在丁汝昌的鼓勵下,水兵們頑強還擊,炮戰持續了一小時余。日軍占領的南幫炮臺兩顆240毫米炮彈擊穿“靖遠”甲板,在艦首附近撕開了兩個裂口。艦體漸漸下沉,丁汝昌悲痛不已,決心與艦同沉,管帶葉祖珪也愿與艦同殉,但都被部下持擁上蚊子船(小艇)。從艦首上方落下的兩發240毫米炮彈,是穿入艦首下的甲板進入艦體,又在下舷撕開口子,丁汝昌幸免于陣亡。但他卻悲痛流涕,長嘆道:“天使我不獲陣歿也!”他太渴望陣亡以挽名譽,但老天不給他這個機會,在投降派們的圍攻下,1895年2月12日服毒自殺,年五十九歲。守島護軍統領張文宣(總兵銜級)與丁汝昌同日服毒自殺。 林泰曾在“鎮遠”結束大東溝海戰后,入軍港時被礁石劃破艦體入水受損失去戰斗力,于1894年11月15日極度內疚后也服毒自殺,時年四十四歲。 “定遠”被日艦擊中擱淺后,為避免資敵,劉步蟾與丁汝昌下令用炸藥炸沉“定遠”。目睹“定遠”沉入海中,劉步蟾即于1895年2月9日(艦沉當日)服毒自殺。永遠告別了從德國伏爾鏗造船廠鋪設龍骨時,就與其開始相伴15年的“定遠”……他在戰前即立誓:“茍喪艦,必自裁”,2月5日,“定遠”被日軍魚雷艇偷襲,擱淺坐灘,劉步蟾不甘心,一度指揮用艦炮反擊,“定遠”主炮下轉動設施、彈藥庫等均沒于海水中,*終失去作戰能力,被迫棄艦撤至劉公島,劉步蟾一見丁汝昌便伏地大哭:“身為管帶,而如此失著,實有瀆職之罪,今唯一死謝之!”劉步蟾心中必然會想起他的戰前誓言。此年他僅四十三歲!與其他將領自戕或悲憤,或內疚,或激昂相比,性格剛強不馴的他,死得反而是*從容不迫的!岸ㄟh”被水雷炸毀后,劉步蟾來到“定遠”軍官盧毓英住處,見到“定遠”槍炮大副沈壽堃正書寫清人鄧漢儀詩句:“千古艱難惟一死”,劉遂朗聲接誦:“傷心豈獨息夫人?”吟畢坦然出屋而去!跋⒎蛉恕笔谴呵飸饑鴷r典故:楚文王滅息國,俘國君夫人,與其生二子,但夫人從此不同楚王置一言,以氣節寓志。劉步蟾誦此詩句,當借此抒發己之志節。也可窺見他是愛讀詩文的,有儒將氣度。當晚他即服鴉片自殺,大概是吞服鴉片量不足,輾轉反復,極其痛苦。令人哀痛而惋惜! 負責保衛海軍威;氐慕椳妼㈩I戴宗騫(道員銜級)亦于1895年2月10日晚,在北幫炮臺失守后服毒自殺。他曾與丁汝昌激烈爭論決不能棄守北幫炮臺:“守臺地,吾職也。兵敗地失,走將焉往?吾唯有一死以報朝廷耳!他何言哉!” 2月13日,繼任的護理左翼總兵兼“鎮遠”艦署理管帶楊用霖拒絕向日軍投降,以手槍自殺殉國。 在大東溝海戰中**位自殺殉國的艦長是“超勇”管帶黃建勛!俺隆笔乔宄蛭鞣劫徺I的**艘大型巡洋艦,**任管帶是林泰曾。大東溝海戰約半小時后,“超勇”起火漸沉,黃建勛落水,他拒絕前來救援的“左一”號魚雷艇拋出的救生繩,沉海自盡,時年43歲。大副翁守瑜在指揮官兵撲火無效后,將欲投海,“左右援之,參戎(指翁守瑜,這是對大副的尊稱——筆者注)曰:全艦既沒,吾何生為?一躍而逝”!時年三十一歲。 在海戰中重傷的“揚威”艦被逃跑的“濟遠”撞至擱淺,因無法再與日艦作戰,悲憤不已的管帶林履中跳海自盡。 “經遠”管帶林永升在海戰中頭部中彈犧牲后,大副陳榮駕駛重傷失火的軍艦駛往淺水區自救,在軍艦沉沒前蹈海自盡。全艦官兵大部殉國,僅16人被救。 海戰中北洋水師犧牲官兵總計714人,其中沉海的“超勇”“揚威”“致遠”“經遠”官兵達660人。受傷官兵108人。犧牲職銜*高者為提督銜記名總兵鄧世昌。 在大東溝海戰和威海保衛戰中自殺成仁的高級將領丁汝昌、林泰曾、劉步蟾、張文宣、戴宗騫、林永升、黃建勛等人,其過程都無疑義,正史、野史的記載基本吻合。唯獨鄧世昌之自沉殉國,或與正史記載略有出入。 野史和正史記載的鄧世昌拒救自沉,基本一致,只不過繁簡而已。但“致遠”幸存水兵們的說法,卻與史載略有出入。 “致遠”去撞沉“吉野”,若干研究者都認為在技術上不可能存在。當然,無論去撞擊日軍哪艘軍艦,其視死如歸、殺身成仁的英雄氣概都毫無疑義。“致遠”幸存者水兵共有7人,對當時狀況,各敘不一。以至于姚錫光所著《東方兵事紀略》中記“遂鼓快車向吉野沖突”幾成為孤證。姚著此書是甲午海戰的第三年。不知所敘是否采納了幸存水兵的敘述。因為姚錫光在甲午開戰時,正在山東巡撫李秉衡衙署任職,他并非親歷者,應是參閱中外各種史料。但是,他的記載卻成為從《清史稿》到《辭!穾缀醣娍谝辉~的標準案本,以至于從教科書到《甲午風云》等影視文學作品,無不采用“撞沉吉野”之說。不妨引《東方兵事紀略》中所言:“致遠彈藥盡,適與倭艦吉野值。管帶鄧世昌……遂鼓快車向吉野沖突。……而致遠中其魚雷……”《清史稿·鄧世昌傳》《辭!穾缀跽粘F渌纭肚灏揞愨n·鄧壯節陣亡黃海》云:“致遠中魚雷而炸沉”,成書更晚,恐怕也是人云亦云。這里也不再贅述。 除“撞沉吉野”說外,姚錫光這段不長的文字中,“中其魚雷”說也廣為后世所采用,這也是謬傳,與事實不符。由此引發鄧世昌在“致遠”沉沒后墜海的一些出入不同的記載,當年海戰后出版的《點石齋畫報》圖文報道《仆犬同殉》稱:“有義仆劉相忠隨之赴水”“所養義犬尾隨水內,旋亦沉斃!鼻迦顺刂俚v《鄧壯節公事略》中記鄧世昌所豢養愛犬“銜其臂不令溺,公斥之去,復銜其發,鄧按愛犬入水,同沉于!薄 但池仲祐是私史,僅是一家之言。正史《清史稿》則記為:“世昌身環氣圈不沒,汝昌及他將見之,令馳救。拒弗上,縮臂出圈,死之。”當時在“鎮遠”服役的洋員馬吉芬后來也寫了回憶錄,他則根據幸存水兵的敘述。水兵們對當時戰況說法各異,也許是因為在艦上崗位不同、視角所限,導致對同一事件有不同的說法。但馬吉芬發現唯有對鄧世昌沉海的細節述說一致。鄧世昌所養烈犬,性格兇猛,每不聽鄧世昌管束。鄧沉海后,先抓住一條船槳(有說為木板),但猛犬游過來沖撞鄧世昌,致使其與槳(板)脫手才與犬共溺亡。水兵們還一致述說鄧大人不會游泳,才無法逃生。這與《清中稿》的記述又有不同,目擊水兵說鄧抓住的是槳(或木板),《清史稿》言之鑿鑿是“汽圈(救生圈)”。當然這都是細枝末節,至于水兵們說鄧不會游泳,在今天看來可能有些不可思議。須知他是福建船政學堂畢業,又多年領艦,是標準的海軍軍官。我注意到:大東溝海戰中自沉的將領包括鄧世昌在內,皆是投海自溺。按常理,一個會游泳的人,是沒有辦法投海自沉的。 北洋水師招募的水兵,大多為山東半島的漁戶,會游泳自不成問題。將領多為船政學堂畢業。本來招收學生時,設想是福建省本地生源。但當時科舉考試仍是讀書人和貧家子弟的晉身之階,船政學堂這種新式軍校聞所未聞,一般讀書人報名稀稀。福建報名者多為貧寒出身的少年,但名額差之甚遠,不得已學堂擴大招生地域,轉向廣東、香港招生,因粵港之地多商人子弟和洋學堂學生,受西洋風氣影響,易接受新鮮事物。 鄧世昌隸粵籍,時在香港,學過英文,遂報名成為首屆學生。我查若干史料,船政學堂分前學堂(學法語)與后學堂(學英語),前者以制械造船為主科,后者以駕駛管輪為主科。課程約為三類,**類為算術、幾何、代數、解析幾何、割錐、平三角、代微積、動靜重學、水重學、電磁學、光學、熱學、化學、地質學、航海學等,屬基本自然學科。第二類是文科、外語、音樂等項。第三類是船政大臣沈葆楨特別下令增加的傳統義理類,如圣諭、孝經、策論等。學期三年。之后再二年實習訓練,學生出海登船,學習有關天文、測量、風浪、沙線及駕駛、管輪、海上作戰等科目。包括操作重炮、小型武器、水兵匕首、劃船訓練,都在演練之內。但卻未查到是否有游泳訓練之科目,也許雖是西式海軍官校,但學生恪守傳統,不便赤身露體?封建時代武官講威儀,船政學堂學的是先進科學,但學生著裝還是傳統袍褂,也許實習科目包括船政學堂中并無游泳訓練項目?否則不能解釋鄧世昌不會游泳,另外兩位船政學堂畢業的海軍軍官黃建勛(“超勇”管帶)、林永升(“經遠”管帶)及“經遠”大副陳榮、“超勇”大副翁守瑜也是投海自沉,看來也是不諳水性。當然,清朝對守城有責的武官若失地,是以流放直至死罪懲罰。艦即如城地,鄧、黃、林等皆為血性之人,艦沉則自裁。若會游泳,也必會選擇其他方式殉國。
像蜀錦一樣絢爛:歷史散文,新視角新發現 作者簡介
朱小平,北京市政協十二屆文史和學習委員會特邀委員,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歷史文化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作協、北京作協會員。出版有散文隨筆集《燕京感舊錄》《京城百藝》《無雙畢竟是家山》《多少樓臺煙雨中》《燕臺舊墨》《聽雨樓隨筆》《文化名人大寫意》,長篇紀實《誰該向中國懺悔——抗戰勝利反思錄》《軍統內幕》《從軍統到保密局》;人物傳記《張大千》、《蔣氏家族全傳》、《鬼才范曾》、《我所知道的顧城》;文史隨筆集《歷史臉譜一一晚清民國風云人物》、《清朝,被遺忘的那些事》;及《朱小平詩詞集》等近30部。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經典常談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朝聞道
- >
月亮虎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