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魯迅全傳:苦魂三部曲-增訂版(全三冊)
-
>
大家精要- 克爾凱郭爾
-
>
尼 采
-
>
弗洛姆
-
>
大家精要- 羅素
-
>
大家精要- 錢穆
-
>
白居易:相逢何必曾相識
國人的馬駿 版權信息
- ISBN:9787206181313
- 條形碼:9787206181313 ; 978-7-206-18131-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國人的馬駿 本書特色
馬駿是吉林 名中 員、吉林 個黨組織創立者。《國人的馬駿》是吉林人民社精心打造的 本全面講述馬駿在黑土地上播撒革命火種直至壯烈犧牲故事的圖書。作者王艷梅在發布會上講述了創作經歷。馬駿面對中華民族的至暗時刻,喊出了“入獄前的馬駿是馬駿家人的馬駿,出獄后的馬駿是國人的馬駿”,深刻體現了他深厚的家國情懷,這也是這本書名的出處。
國人的馬駿 內容簡介
此書記敘了馬駿光輝一生的精采片段。他使我們看到了馬駿烈士在偉大的五四運動時期、在家鄉和京津一帶從事革命活動期間、在不幸被捕和英勇就義以前所表現在那種堅決頑強的英雄氣概。馬駿短暫而偉大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戰斗的一生,在中國革命目前寫下了光輝的篇章,這是我們黨的驕傲,也是家鄉人的自豪,永遠值得我們紀念。
國人的馬駿 目錄
熾血少年
清真學堂初諳時事
一中求學
南開結摯友
講士之才
五四運動先鋒
血濺商會
智斗警察廳長
總統府請愿告捷
風行一時的《天津學生聯合會報》
懲治馬良的無良
“馬天安”的由來
“我是國人的馬駿”
覺悟社的重要成員
走近李大釗
《覺悟》喚醒國人
橫穿租界地
天津一廿九慘案
獄中斗爭
陶然亭的啟迪
加入中國共產黨
到人民中去
東北建立黨組織
紅色交通站
播撒信仰火種
“另類”教員
毓文中學的訓育主任
吉林“滬案”后援總指揮
莫斯科留學
追求真理
馬克思主義民族觀
臨危受命的“美髯公”
被捕入獄
越獄未果
獄中訣別
為信仰選擇犧牲
英雄永生
馬駿年表
國人的馬駿 節選
寧安古城之子 寧安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城鎮,原名“寧古塔”(滿語),原隸屬于吉林省,1954年改由黑龍江省直轄。據新編《寧安縣志》稱,“寧古”為滿語,漢譯為“六”或“六個”,“塔”是滿語“特”的諧音,漢譯為“居址”,合譯“六居址”,是指當時寧古塔地面上的六個大部落而言。寧安地處綏芬河、琿春兩個國家級開放口岸中心地帶,因鄰近綏芬河,它成為沙俄入侵東北的要沖,在歷史上屢屢遭受俄國人的侵略。為防俄患,有別于關內的行省制,清政府對東北地區采取“軍府制”,在重鎮要沖設寧古塔昴邦章京,派八旗駐防。昴邦章京為滿語,漢語稱之為總管,因此有“鎮守寧古塔總管”之稱。寧古塔昴邦章京的設置,將東北劃分為盛京、寧古塔兩大軍事駐防區,從此寧古塔邊區成為一個獨立的軍事成守區和行政區,成為同盛京(今沈陽)相平行的一個行政區劃,共同轄制東北全境。寧古塔昴邦章京的設置,被視為吉林建置之始。清王朝還將一些在文字獄中受害的“犯人”流放于此,如我們熟知的吳兆騫等,他們被稱為“流人”。“流人”辦學堂、教書、著說,給當地文化帶來深遠影響。 寧安的回族大多數集居城鎮,以經商為主,經營牛羊肉、糧食、糕點、皮革、飯館等,大多是小商小販,僅有幾家像樣的工商企業,都是開設于光緒和民國年間,如曾興福火磨、元興盛燒鍋、馬家館子、福記磨坊等。 當時還有20多戶散居于農村,分散在城郊。由于他們生活困苦,沒有生產資料和土地,只得向地主租地耕種。各地的地租形式名稱雖不一樣,但對農民的榨取實質上是同樣苛刻的。此外,各種苛捐雜稅也多如牛毛,如田賦費、保甲費、出荷糧、勤勞奉仕費、慰勞費等。繁重的捐稅和地主的殘酷剝削,使當地民不聊生,許多農民都赤貧化了。 1895年10月19日,寧古塔相對富裕的回族商人馬喜貴家的第二個兒子出生了。當時的馬家或許沒人料到,這個孩子的命運將會和國家的命運融會交織在一起,并且他*終為祖國富強流盡*后一滴血。 當時的馬家是寧古塔一帶的大戶,馬駿有個幸福的大家庭。父親馬喜貴知書達理、和善親民,是個極有辦事能力的實業家。母親馬韓氏,是一位勤勞、樸實,善于操持家務的農村婦女,是丈夫的得力助手。馬喜貴在家鄉很有影響力,興辦了元和盛火磨,成立了“增興福”面粉有限公司,并從俄羅斯引入火力發電設備,加工糧食,另有燒鍋(酒廠)和醬菜廠。解放后,馬喜貴的產業由國家接管,當地的面粉加工公司至今保留下了馬家產業的辦公區。“清代元和盛火磨遺址”已成為文物保護單位。 馬駿上有一個哥哥、四個姐姐,下有一個妹妹、三個弟弟。在馬駿很小的時候,母親去世,馬喜貴又續弦馬蔣氏,生下一個女孩、兩個男孩。當年的馬家可謂朱門繡戶、人丁興旺。馬駿的弟弟馬驊,后來在北京上大學,受馬駿的影響,也成為一名共產黨員。 馬喜貴的弟弟馬喜財,一直與他一起經營家族產業。因其無兒女,馬喜貴將*小的兒子馬驃過繼給馬喜財當兒子。
國人的馬駿 作者簡介
王艷梅,吉林省委黨史研究室機關黨委專職副書記,東北師范大學兼職教授。1988年畢業于東北師范大學歷史系,多年來一直從事黨史研究工作。曾在全國及省級刊物上發表20余篇論文,擔任由中共黨史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共產黨吉林口述歷史》第一卷、《紅色吉林:100個引人入勝的黨史故事》等書的執行主編,并參與編寫《楊靖宇將軍》《白山松水黨旗紅》《東北抗聯史若干重要問題研究》《中國共產黨偉大精神》等學術著作近10部,策劃并撰寫《長白火種》專題片獲中組部第十四屆全國黨性教育優秀獎。
- >
回憶愛瑪儂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姑媽的寶刀
- >
我與地壇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