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山西文物日歷2025年壁畫(特裝版)
-
>
老人與海
-
>
愛的教育
-
>
統編高中語文教材名師課堂教學實錄
-
>
岳飛掛帥
-
>
陽光姐姐小書房.成長寫作系列(全6冊)
-
>
名家經典:水滸傳(上下冊)
基因論 版權信息
- ISBN:9787570223237
- 條形碼:9787570223237 ; 978-7-5702-2323-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基因論 本書特色
摩爾根的染色體理論代表著人類想象力的一大飛躍,他是可與伽利略和牛頓媲美的人物。 ——沃爾頓(英國遺傳學家) 摩爾根的發現……像雷鳴一般震驚了學術界,比之孟德爾的發現毫不遜色,它迎來了滋潤我們整個現代遺傳學的驟雨。 ——繆勒(1946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
基因論 內容簡介
《基因論》是摩爾根染色體遺傳理論的代表之作,包括遺傳學的基本原理、遺傳粒子理論、染色體與基因、突變性狀的起源、染色體畸變等。此書總結了作者及其團隊以果蠅為主要實驗材料的遺傳研究成果,以及自孟德爾遺傳定律在1900年被重新發現之后的遺傳學研究成果,有助于讀者理解遺傳學劃時代思想的產生和發展過程 。
基因論 目錄
**章遺傳學基本原理 / 001
第二章遺傳粒子理論 / 018
第三章遺傳機制 / 022
第四章染色體與基因 / 032
第五章突變性狀的起源 / 042
第六章突變型隱性基因的產生是由基因損失引起的嗎? / 052
第七章近緣物種基因的位置 / 069
第八章四倍型 / 076
第九章三倍體 / 093
第十章單倍體 / 099
第十一章多倍系 / 107
第十二章異倍體 / 124
第十三章物種間的雜交與染色體數目變化 / 138
第十四章性別與基因 / 145
第十五章其他涉及性染色體的性別決定方法 / 160
第十六章性中型 / 183
第十七章性逆轉 / 190
第十八章基因的穩定性 / 212
第十九章結論 / 225
基因論 節選
導讀 呈現在我們面前的這本書,是美國著名生物學家、遺傳學家、胚胎學家托馬斯·亨特·摩爾根(Thomas Hunt Morgan,1866—1945年)的代表作,也是染色體遺傳理論的集大成之作。作為孟德爾-摩爾根學派的代表人物,摩爾根通過果蠅雜交實驗,進一步闡釋了染色體的遺傳機制,對前人研究成果進行了系統總結,發展了孟德爾遺傳學說,創立了作為經典遺傳學核心內容的染色體遺傳理論,即基因論,并憑借這一成果獲得了1933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1900年,奧地利牧師格雷戈爾·約翰·孟德爾(Gregor Johann Mendel,1822—1884年)的遺傳學說被生物學界重新發現,遺傳學研究視野得以開拓。摩爾根從1908年開始進行果蠅雜交實驗,1910年其助手在無意中發現了**只白眼突變果蠅,其研究由此逐漸展開,并于1926年首次出版了《基因論》。在此之前,遺傳學已經有了一定程度的發展。孟德爾通過長達8年的豌豆實驗,發現了顯性定律、分離定律與自由組合定律等生物遺傳規律。美國遺傳學家、生物學家沃爾特·斯坦巴勒·薩頓(Walter Stanborough Sutton,1877—1916年)提出了“基因在染色體上”的觀點。 摩爾根的研究正是建立在孟德爾、薩頓等人的遺傳學說基礎之上的,摩爾根早期主要從事胚胎學研究,他*初對孟德爾遺傳學說持懷疑態度,其果蠅雜交實驗的初衷是試圖推翻孟德爾的理論,但隨著實驗的推進,他反而進一步驗證并發展了孟德爾的遺傳理論。相較于以往的各種遺傳學假說,基因論的突出特點在于它的科學化與實證化,在于“它所依據的方法,以及有能力預測某一特定種類的精確的數量化結果。……通過小心控制每一個要點,通過實驗得出遺傳證據,一步步地推導出來”。 《基因論》一書圍繞染色體數目改變導致的影響與染色體內部改變(基點突變)導致的影響這兩大主題展開。摩爾根從孟德爾豌豆實驗、摩爾根果蠅雜交實驗以及其他學者在不同物種上進行的相關實驗出發,論證了孟德爾遺傳定律及摩爾根提出的連鎖與互換定律的正確性,并指出基因在染色體上是呈線性排列的,在此基礎上,他提出了基因論。隨后,摩爾根以果蠅雜交實驗的實證結果為依據,闡釋了染色體與基因的遺傳作用與遺傳機制,并進一步探討了在各種不同情況下基因的遺傳機制與性別決定因素。*后,摩爾根指出基因具有穩定性,并提出基因是某種有機分子的假說。 《基因論》對生物遺傳學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首先,它進一步驗證了孟德爾遺傳學說的正確性,明確了基因存在于染色體上,基因的載體是染色體,生物的遺傳性狀通過染色體的分裂得以遺傳給后代。其次,它發展了孟德爾的遺傳學說,在孟德爾提出的分離定律、自由組合定律基礎上,又發現了基因的連鎖與互換定律,這三者合稱為生物遺傳學的三大定律。第三,它證明了基因是線性排列于染色體之上的,并繪制出染色體上基因的相對位置,還論證了基因突變對遺傳的影響以及基因的其他遺傳特性。*后,它架設起遺傳學與進化論的橋梁,聯結了孟德爾的遺傳學說與現代分子遺傳學,在生物遺傳學譜系中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為遺傳學研究進入到分子層面奠定了基礎。 站在今天的視角,我們重溫《基因論》這一經典著作,不僅有助于讀者了解經典遺傳學知識,還可以從中感受到摩爾根等人的實證精神與求真態度。不管是在科學研究中,還是在社會生活中,也不管是在哪一特定時代,這種精神與態度都是我們獲取新知識、走向新突破的根本基石。知識固然是在不斷推陳出新的,新的認識一直都在持續地覆蓋著舊知識,但科學研究的實證精神與面對世界的求真態度是恒久不變的,也是人類文明不可或缺的要素。任何鄙薄乃至拋棄實證精神與求真態度的時代,通常都充斥著淺薄、混沌與不幸。如今,人類對生命科學的認知早已超越摩爾根的時代,但從《基因論》中,我們應當看到并深刻理解摩爾根等人能夠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進而推知人類社會逐漸走向光明的緣由。 劉守旭 2021年8月于長春
基因論 作者簡介
托馬斯·亨特·摩爾根(Thomas Hunt Morgan,1866—1945)美國進化生物學家、遺傳學家、胚胎學家,曾獲1933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 >
隨園食單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唐代進士錄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二體千字文
- >
經典常談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