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闖進數學世界――探秘歷史名題
-
>
中醫基礎理論
-
>
當代中國政府與政治(新編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
>
高校軍事課教程
-
>
思想道德與法治(2021年版)
-
>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2021年版)
-
>
中醫內科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開放建筑論的住宅設計與實踐 版權信息
- ISBN:9787112262724
- 條形碼:9787112262724 ; 978-7-112-26272-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開放建筑論的住宅設計與實踐 本書特色
本書以集合住宅為研究對象,系統介紹了SI住宅體系的相關概念界定、形成與發展,特別是以10個經典實例全面闡述了SI住宅體系的核心價值、通用體系及集成技術應用。全書主要分為兩個部分:緒論:SI住宅的理論研究。第1章至第3章:住宅的實踐案例解析。其中實例解析包括:對SI住宅的形成和發展起到重要推動作用的**——日本(6個實例);與SI住宅體系一脈相承的開放建筑的發源地——荷蘭(1個實例);以及SI住宅目前在我國的本土化技術應用與實踐推廣(3個實例)。全書較為系統地對**外SI住宅體系理論研究與實踐應用作了全景式的呈現。具有較高的學術研究價值和實踐指導價值。
開放建筑論的住宅設計與實踐 內容簡介
關于開放建筑論 “開放建筑”一詞的定義包含了一系列與環境建設相關、各不相同卻又彼此關聯的構想: 1.主張明確劃分建設環境決策層級的確切范圍,即“支撐體”和“填充體”等內容指代的含義;城市設計和建筑學也代表了兩個不同的決策層級。 2.主張住戶或居住者以及專業人士在環境轉變方面可以共同做出設計決策。 3.主張設計應由多方參與完成;這些參與者中有不同專業的人士(即沒有任何一方可以單獨作出全部決策)。 4.主張技術系統間采用標準接口,可以實現以一個系統替換另一個可發揮同樣功能的系統,就像替換可由不同公司供應、安裝在特定建筑主體中的不同內裝系統那樣。 5.環境是不斷變化的,因此必須對這種變化做出回應。 6.主張建設環境是發展中的產物,開放建筑論強調一種伴隨環境逐步發生轉變的設計過程。 關于本書 開放建筑論始自原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建筑系主任哈布瑞肯教授于20世紀60年代在荷蘭提出的支撐體學說及其方法論,該理論一經提出便在國際建筑界引起巨大反響,在國際上被廣泛傳播、深入實踐。 《Residential Open Building》(英文版)被視為開放建筑論的必讀經典,知名學者斯蒂芬·肯德爾教授以反思和開放的態度駕馭自己的淵博學識與深刻洞見,在世界范圍內融匯東西方開放建筑領域研究與實踐的優秀成果,寫就這部*ju代表性和前沿性的學術著作。該書于2000年由Taylor & Francis出版集團旗下的Routledge出版公司出版發行,自面世以來不斷再版,并出版了多個語言版本。二十余年后的今天,該書中文版終于出版面世了。 本書系統地介紹了開放建筑論相關研究的起源、發展與特征,總結了20世紀60年代以來世界范圍開放建筑的設計與營造;基于開放建筑論的城市設計、建筑設計、建筑施工和建筑部品的發展演變,以及面向高質量可持續環境建設的*xin動態和前沿趨勢;全面地歸納了當代廣義開放建筑論的相關思潮與流派、設計對策與解決手法,以及建造技術等;多角度、多層面地精選了世界范圍具有代表性的建筑師及其作品,為廣大建筑師、工程師、建筑專業學生以及建設開發、設計、施工和管理的全產業鏈同仁們,提供了一個全面深入認識開放建筑學的理論方法以及可持續建筑和當代集成建造技術實踐的全景視野和多維參照。
開放建筑論的住宅設計與實踐 目錄
開放建筑論的住宅設計與實踐 作者簡介
斯蒂芬·肯德爾(Stephen H. Kendall):美國鮑爾州立大學住宅未來研究所(Housing Futures Institute)所長。 喬納森·泰徹(Jonathan Teicher):美國建筑師學會營造社區部門負責人。 譯者簡介: 劉東衛:博士,教授級高級建筑師,現任中國建筑標準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總建筑師。 審譯者簡介: 周靜敏:博士,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 >
二體千字文
- >
莉莉和章魚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月亮虎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月亮與六便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