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闖進數學世界――探秘歷史名題
-
>
中醫基礎理論
-
>
當代中國政府與政治(新編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
>
高校軍事課教程
-
>
思想道德與法治(2021年版)
-
>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2021年版)
-
>
中醫內科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信息論與編碼基礎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2374992
- 條形碼:9787302374992 ; 978-7-302-37499-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信息論與編碼基礎 內容簡介
《信息論與編碼基礎》全面地介紹了Shannon信息論的基本理論:信息的統計度量、Shannon三大編碼定理以及對應的三類編碼,無失真信源編碼、限失真信源編碼及信道編碼。全書共分7章,主要內容包括緒論,信源和信源熵,無失真信源編碼、限失真信源編碼,信道及信道容量以及信道編碼,信息率失真函數,信息論方法的應用等。 《信息論與編碼基礎》深入淺出,概念清晰,系統性強,力求以通俗易懂的語言及大量典型的應用實例使讀者快速、高效地學習和掌握信息論與編碼的基本理論和技術。 《信息論與編碼基礎》適合作為高等院校通信工程、電子與信息技術等相關專業本科生的教材,也可作為低年級研究生的教學參考書,也可供從事信息領域的科技工作者、工程技術人員參考。
信息論與編碼基礎 目錄
第1章 緒論
1.1 信息的概念
1.2 信息論的形成和發展
1.3 信息論的研究范疇
1.4 通信系統模型
1.5 習題
第2章 信源和信息熵
2.1 信源的特性和分類
2.2 離散信源的信息度量
2.2.1 信息量的定義
2.2.2 自信息量
2.2.3 聯合信息量與條件自信息量
2.3 互信息量
2.3.1 互信息量的定義
2.3.2 互信息的性質
2.3.3 條件互信息和聯合互信息
2.4 信源熵
2.5 條件熵和聯合熵
2.6 熵函數的數學特性
2.7 加權熵
2.8 平均互信息量
2.9 信息不增性原理
2.10 平穩離散信源
2.10.1 離散平穩無記性信源的擴展信源
2.10.2 離散平穩信源的熵
2.10.3 馬爾可夫信源
2.10.4 信源的冗余度
2.11 連續信源
2.11.1 連續隨機變量的熵
2.11.2 *大相對熵
2.11.3 熵功率
2.12習題
第3章 信遒及信道容量
3.1 信道的數學模型和分類
3.1.1 信道的分類
3.1.2 單符號離散信道的數學模型
3.2 單符號離散信道中的熵速率與信道容量
3.2.1 離散無噪聲信道的熵速率和信道容量
3.2.2 幾種特殊離散信道的容量
3.2.3 對稱離散信道的信道容量
3.2.4 離散信道容量的一般計算方法
3.3 多符號離散信道及其信道容量
3.4 組合信道的信道容量
3.4.1 串聯信道及其信道容量
3.4.2 獨立并聯信道的信道容量
3.5 網絡信息理論
3.5.1 多址接人信道
3.5.2 廣播信道
3.5.3 相關信源的多用戶信道
3.6 連續信道及其信道容量
3.6.1 連續信道的平均互信息量
3.6.2 連續信道的熵速率與信道容量
3.6.3 連續信源的香農公式與噪聲
3.7 信道編碼定理
3.8 習題
第4章 信源編碼
4.1 編碼的定義
4.2 碼的分類
4.3 離散無失真信源編碼定理
4.4 離散信源編碼
4.4.1 香農編碼
4.4.2 費諾編碼
4.4.3 赫夫曼編碼
4.4.4 游程編碼
4.4.5 冗余位編碼
4.4.6 Lempel-Ziv編碼
……
第5章 信道編碼
第6章 信息率失真函數
第7章 信息論方法的應用
參考文獻
1.1 信息的概念
1.2 信息論的形成和發展
1.3 信息論的研究范疇
1.4 通信系統模型
1.5 習題
第2章 信源和信息熵
2.1 信源的特性和分類
2.2 離散信源的信息度量
2.2.1 信息量的定義
2.2.2 自信息量
2.2.3 聯合信息量與條件自信息量
2.3 互信息量
2.3.1 互信息量的定義
2.3.2 互信息的性質
2.3.3 條件互信息和聯合互信息
2.4 信源熵
2.5 條件熵和聯合熵
2.6 熵函數的數學特性
2.7 加權熵
2.8 平均互信息量
2.9 信息不增性原理
2.10 平穩離散信源
2.10.1 離散平穩無記性信源的擴展信源
2.10.2 離散平穩信源的熵
2.10.3 馬爾可夫信源
2.10.4 信源的冗余度
2.11 連續信源
2.11.1 連續隨機變量的熵
2.11.2 *大相對熵
2.11.3 熵功率
2.12習題
第3章 信遒及信道容量
3.1 信道的數學模型和分類
3.1.1 信道的分類
3.1.2 單符號離散信道的數學模型
3.2 單符號離散信道中的熵速率與信道容量
3.2.1 離散無噪聲信道的熵速率和信道容量
3.2.2 幾種特殊離散信道的容量
3.2.3 對稱離散信道的信道容量
3.2.4 離散信道容量的一般計算方法
3.3 多符號離散信道及其信道容量
3.4 組合信道的信道容量
3.4.1 串聯信道及其信道容量
3.4.2 獨立并聯信道的信道容量
3.5 網絡信息理論
3.5.1 多址接人信道
3.5.2 廣播信道
3.5.3 相關信源的多用戶信道
3.6 連續信道及其信道容量
3.6.1 連續信道的平均互信息量
3.6.2 連續信道的熵速率與信道容量
3.6.3 連續信源的香農公式與噪聲
3.7 信道編碼定理
3.8 習題
第4章 信源編碼
4.1 編碼的定義
4.2 碼的分類
4.3 離散無失真信源編碼定理
4.4 離散信源編碼
4.4.1 香農編碼
4.4.2 費諾編碼
4.4.3 赫夫曼編碼
4.4.4 游程編碼
4.4.5 冗余位編碼
4.4.6 Lempel-Ziv編碼
……
第5章 信道編碼
第6章 信息率失真函數
第7章 信息論方法的應用
參考文獻
展開全部
書友推薦
- >
煙與鏡
- >
經典常談
- >
莉莉和章魚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月亮虎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