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山西文物日歷2025年壁畫(特裝版)
-
>
老人與海
-
>
愛的教育
-
>
統編高中語文教材名師課堂教學實錄
-
>
岳飛掛帥
-
>
陽光姐姐小書房.成長寫作系列(全6冊)
-
>
名家經典:水滸傳(上下冊)
走近章太炎先生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8212472
- 條形碼:9787308212472 ; 978-7-308-21247-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走近章太炎先生 本書特色
《走近章太炎先生》分為十二章,每個單元由單元導語、生平故事、閱讀思考、教學活動設計四個板塊構成。單元導語為簡要概括本單元內容及學習要求;生平故事主要記述先生的經歷;閱讀思考用于引導學生深入閱讀思考單元內容;教學活動設計給教師提供借鑒。
走近章太炎先生 內容簡介
書稿主以時間為線索,按典型事件的描述方式分專題從不同角度展現了章太炎先生的人物性格和革命思想,生動再現了“有學問的革命家”的光輝形象,表現了章太炎七次被捕、三入牢獄為民族主義理想奮斗不息的革命精神,以及沉潛國學、輾轉講學的愛國情懷,同時也展現了近代中國民主革命家為中國文化的傳承做出的巨大貢獻。全書分為十二章,每個單元由單元導語、生平故事、閱讀思考、教學活動設計四個板塊構成。單元導語為簡要概括本單元內容及學習要求;生平故事主要記述先生的經歷;閱讀思考用于引導學生深入閱讀思考單元內容;教學活動設計給教師提供借鑒。
走近章太炎先生 目錄
一、少年初生
二、展露才學
三、拜師讀經
四、志存高遠
第二單元 投身革命
一、走出書齋
二、報館風云
三、興浙夢碎
四、武昌碰壁
五、再回上海
六、暫避臺灣
第三單元 割辮明志
一、偶遇粱啟超
二、與孫中山相識
三、卷入請愿活動
四、自請家族除名
五、撰寫《正仇滿論》
第四單元 獻身共和
一、與恩師斷絕關系
二、被迫屢次流亡
三、與孫中山定交
四、歷數清廷腐敗
五、潛心修訂《煊書》
第五單元 被捕入獄
一、為《蘇報》發聲
二、身陷囹圄
三、據理力爭
四、命途多舛
第六單元 主持《民報》
一、人同盟會
二、《民報》被封
三、日本講學
第七單元 民國初創
一、再返祖國
二、籌謀護法
三、痛失摯友
第八單元 反袁被囚
一、出任籌邊使
二、起意倒袁
三、三度被囚
第九單元 蘇滬講學
一、滬上講學
二、蘇州講學
第十單元 呼吁抗日
一、寧靜書齋議學術
二、走出書齋,走向時代
第十一單元 章 門子弟
年五十,方著述一一黃侃
愛吾師愛真理——錢玄同
贏得生前身后名一一吳承仕
先哲精神的傳承一一魯迅
“罵”出來的弟子——劉半農
熱烈真摯的記錄者一一許壽裳
師生相得——朱希祖
詞學大家——汪東
第十二單元 后世紀念
一、生命的終點
二、太炎先生紀念館
三、章太炎之墓
四、章太炎故居
參考文獻
走近章太炎先生 節選
一、少年初生 樹不能離根,人不能缺本。樹木的根生在深深的泥土中,人的本心萌發在美麗的故鄉里。樹木枝繁葉茂,開花結果,一切都要感恩泥土的滋養。章太炎碩果累累的一生,若少了倉前小鎮這片沃土的支撐,那些民國革命元勛、國學大師的光環都將暗淡無光。 章太炎的故鄉——倉前鎮,位于現在的浙江杭州。浙江的人文氣息非常濃厚,是一個世世代代都流淌著愛國熱血的地方。這塊鐘靈毓秀的土地,誕育了無數愛國志士:越王勾踐,臥薪嘗膽,三千越甲終吞吳;馬臻,修筑鑒湖,被誣告定罪仍英勇無畏;宗澤,橫刀抗金,驍勇善戰留盛名;陸游,筆耕不輟,寫下無數愛國詩篇……這些故事代代相傳,在倉前小鎮,催生出了一棵民主革命的幼苗——章太炎。 倉前原名靈源,南宋紹興二年(1132)官方在街北建臨安便民倉,古以南為前,遂稱倉前街。清朝時期,倉前屬于杭州府余杭縣,地處杭州以西二十里。雖無大都市的繁華,但作為京杭大運河之源,且有余杭塘河穿越其境,在悠久的歷史淘洗下,閃爍著自己的光芒。這里山水秀麗,遠可賞俊朗的西湖諸峰,近可觀繁盛的花草綠植。生活在此間的人民非常淳樸、忠貞,尤其是明代遷徙而來的士紳家族,還保留著數百年前的風氣。他們骨子里對那些愛國先賢充滿敬佩,所以當抗清烈士張煌言英勇就義后,余杭縣父老就在倉前鎮建了張老相公廟。雖然這座矮矮的小廟寂寂無聞,但它的精魂卻伴隨了章太炎的一年。 張煌言,字玄著,號蒼水,是明代著名的詩人,也是抗清英雄,與岳飛、于謙同為“西湖三杰”。明末時,清軍人關,張煌言書生入將,挺身赴難,舍己為國,與清軍抗衡,視死如歸。他一生只活了45歲,但將近20年的時間都在作抗清斗爭。他的詩文也多是在戰斗生涯里寫成的,充滿著憂國憂民的愛國熱情。章太炎幼時常常到張老相公廟玩耍,那時的他并不知道,這個被余杭父老所尊敬的、比他早出生240多年的人,會在他的成長道路上給予他重要的精神力量。章太炎讀了《張蒼水集》后,漸漸對張煌言的思想產生崇敬和追攀之情。章太炎走上民主革命的道路,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受張煌言排滿思想的影響。投身民主革命后,曾七次被捕、三次入獄,每當艱難險阻像大山一樣層層壓來時,他便以張煌言“西子湖頭有我師”自勉自勵,不屈不撓。1926年,58歲的章太炎回家掃墓,途經杭州,他專程拜謁南屏山張煌言之墓,并于翌年寫下《張督師祠記》,盛譽張煌言“夫婦皆著英烈”,“智通忠勛不可殫述”。1936年,68歲的章太炎在蘇州辭世,逝世前他坦言愿與張煌言地下為鄰。夫人湯國梨遵從他的遺愿,將他葬于杭州西子湖畔。 一個人擁有守正不移的品性,應當是自身因素與外部環境共同作用的結果。章太炎嚴謹治學、剛強熱血的性格,除了自身的與時俱進和積極進取,還要歸功于他的家庭。 章家是倉前鎮的大戶,*興旺的時候有300多口人,還有大量田地和房產,發展到章太炎的曾祖父章均一代時,是章氏一族*盛的時期。章太炎生于這樣一個大家族,優渥的生活條件是他身體、心靈和思想成長的土。 P2-3
走近章太炎先生 作者簡介
龐仿英,杭師大附屬倉前中學校長,杭州師范大學講席教授,杭州師范大學碩士生導師。構建學校夢想課程體系,開發學科知識拓展性課程。發表學術論文十余篇,曾先后主持省級規劃課題、市級教研課題并獲獎。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朝聞道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唐代進士錄
- >
推拿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山海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