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書--成語故事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4234640
- 條形碼:9787514234640 ; 978-7-5142-3464-0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新書--成語故事 本書特色
★成語是語言的精華,到處閃爍著智慧的光芒。因此,學習成語是學習中國文化的必經之路。
★小成語,大道理,學習成語可以增長語言能力,了解成語背后的故事,更能夠開闊視野,汲取智慧。
★閱讀成語故事,品味故事意蘊,汲取古人智慧,傳承優秀文化。
★有釋義、有出處、有擴展,解讀全面細致
新書--成語故事 內容簡介
成語這一文化的“活化石”,歷經千年的錘煉與傳承,至今仍被廣泛運用在日常生活的口語以及行文中。
本書各篇章以成語本身為“引子”,將成語作為打開傳統文化寶庫的鑰匙,追尋歷史蹤跡,借鑒歷史人物的功過成敗,辨明是非,并用今人的視角,以詼諧而有趣的筆調,談古論今,就事論事,剖析至理,感悟人生。力求從成語攜帶的文化密碼中,感受傳統文化的底蘊。書中既有翔實的歷史事實,又能對史料中提到的人與事,給出新的見解,做到不落舊巢。
新書--成語故事 目錄
代序:文化的積淀 人生的感悟 01 歷史蹤跡 歷史車輪雖已遠去,但憑借一條成語,加上一些典故,可從傳統文化的一段蹤跡中,領悟國之興替、人之得失的道理。 華夏民族在分與合的歷史漩渦中前行 (成語: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千古一帝為大一統使出大手筆 (成語:書同文 車同軌) “民為邦本”背后的歷史蹤跡 (成語:民為邦本 本固邦寧 ) 延續千年的俠義精神會離我們遠去嗎 (成語:俠肝義膽 義薄云天 ) 千年箴言:民以食為天 (成語:民以食為天) 史上對付外族入侵的兩種國策 (成語:金枝玉葉 金戈鐵馬) 帝王錯位者和篡位者的生死糾結 (成語:生于憂患 死于安樂)“以夷制夷”導致百年喪權辱國 (成語:以夷制夷 與虎謀皮) 中國歷史上*神奇的一場戰爭 (成語:草木皆兵 風聲鶴唳) 撲朔迷離的公元1644年 (成語:積重難返 覆水難收)02 成 敗 得 失 歷史告誡我們:莫以成敗論英雄,不以得失定是非。 成功者名存史冊,失敗者名垂千秋。回顧那些存載史冊的成功者,他們命途多舛,死於非命者甚多。 史學界雙璧并峙的“兩司馬” (成語:異曲同工 殊途同歸) 從項羽之死看太史公的知恥近勇 (成語:知恥近乎勇 無顏見江東父老) 悲愴的靈魂彰顯自尊的人格 (成語:燕雀安知鴻鵠之志) 從李斯一生遭遇看人世間成敗得失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 愚者千慮必有一得) 北宋改革派領軍人物的功過成敗 (成語:浮云蔽日 高處不勝寒) 他從帝師淪為棄子死于君王之手 (成語:舍車保帥 落井下石) 英雄屈死前留下錚錚名言 (成語:自毀長城 兩袖清風) 剛毅不屈的的女宗師李清照 (成語:剛柔相濟 以柔克剛) 人亡政息:朝譽暮毀的悲劇人物 (成語:朝夷暮跖 毀譽參半) 雙重性格帶來雙重命運 (成語:沉浮俯仰 得失榮枯)03 感 悟 人 生 在處理人際關系時,老祖宗留下“仁”這個大寫的文化字符。傳統文化的核心是“為人之道”,它也是中國傳統的道德標準。 推己及人是中國人做人的基本準則 (成語: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人沒有敬畏就不能自律 (成語:畫地為牢 削木為吏) 善待人生的得失與成敗 (成語:謀事在人 成事在天) 困境時可選擇委婉的曲徑之路 (成語:曲徑通幽 錯落有致) 忍得一時之辱 (成語:忍辱負重 任勞任怨) 為何該圓處不圓該方處不方 (成語:外圓內方 外柔內剛) 坦然面對人生缺憾 (成語:隨遇而安 順時而動) 站得高看得遠的立身之道 (成語:仰之彌高 鉆之彌堅 ) 明是非通事理才能保全自己 (成語:明哲保身 全身而退) 人需要自尊更需要被人尊重 (成語:士別三日 刮目相待) 從“庖丁解牛”看中國人的“道” (成語:庖丁解牛 胸有成竹) 聆聽古代智者的心聲 (成語:智者樂水 上善若水)04 琴 棋 書 畫 琴棋書畫能顯示一個人的文化素養: ---善琴者,通達從容;善棋者,睿智達人; ---善書者,至情至性;善畫者,至善至美。 借琴傳情 聲情并茂 (成語:琴心相挑 聲情并茂) 名曲琴聲能流傳千年 (成語:文姬辨琴 余音繞梁) 古代棋藝為何與兵法相通 (成語:棋逢對手 棋高一著) 棋品何以體現人品 (成語:舉棋若定 置棋不定) 書墨中的真知酌情 (成語:書如其人 涇渭分明) 遒勁有力的書法藝術 (成語:力透紙背 入木三分) 古人畫筆下的鮮活靈氣 (成語:畫龍點睛 活神活現) 名畫留下千年的世俗風情 (成語:身臨其境 人情世態) 待到詩畫交融時 (成語:詩中有畫 畫中有詩) 詩詞中的情趣與理趣 (成語:詩以言志 通情達理) 楹聯中濃厚的文化氣息 (成語:相得益彰 妙趣橫生) 05 談 古 論 今上下五千年,縱橫八百里,古往今來,事物有其相通與貫連的地方。欲論古往興廢事,須凈自身是非心,讓我們拂去歷史塵埃,洞察那些被淹沒的真相。 “人盡其才”并非一件易事 (成語:人盡其才 物盡其用) 古往今來大造聲勢為哪般 (成語:名正言順 實至名歸) 無知者無畏與睿智者有畏 (成語:乳犢不怕虎 畏首畏尾) 與人交往不能口無遮攔 (成語:口無擇言 口無遮攔) 人可貌相還是不可貌相 (成語:以貌取人 見貌辨色) 人與人交往得講緣分 (成語: 同聲相應,同氣相求) 眼見為實可信嗎 (成語:一葉蔽目 目不見睫) 都是嫉妒惹的禍 (成語:木秀于林 風必摧之) 走出現代職場人際交往“怪圈” (成語:和而不同 同而不和) 寓言里的道理為何親切動人 (成語:寓貶于褒 寄興寓情) 06 是 非 得 失 金無足赤,命無盡窮,中國人早就懂得塞翁失馬、毀譽得失的道理。當你面臨逆境時,若能換個角度思考,或許會有新的驚喜。“巧”和“拙”究竟哪個好 (成語:大巧若拙 弄巧成拙) 凡事有個度是人生大智慧 (成語:過猶不及 水滿則溢) 考場失意卻“詞場”得意 (成語:失之東隅 收之桑榆) 人生忌諱的是慌不擇路 (成語:慌不擇路 急不擇言) 為劫后余生文化典籍贊嘆 (成語:城門失火 殃及池魚) 一個顯赫家族的興衰存敗 (成語:盛衰榮辱 沉浮俯仰 ) 怎樣做到“不腐不蠹” (成語:流水不腐 戶樞不蠹) 對人情冷暖要寬容豁達 (成語:物是人非 時過境遷) 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 (成語:無欲則剛 有容乃大) 中國人的禮尚往來 (成語:來而不往非禮也) 07 就 事 論 事有學必有問,有思必有辯。人間百事,離不開一個“理”字。但愿遇事不必驚慌,論事需明辨事理。 低賤者的自慚自卑與自尊 (成語:人微言輕 自慚形穢) 曾國藩為官之道留給我們的啟迪 (成語:審時度勢 因勢利導) 名聲是留在世上的唯一痕跡 (成語:人過留名 雁過留聲) 成功三要素:智商、情商與德商 (成語:聰明睿智 人情練達) 創新精神是我們民族發展源動力 (成語:耳提面命 洗耳恭聽) 出身低微者怎能當上開國皇帝 (成語:知人善任 從善如流) 智商與情商對人生影響不同 (成語:煢煢孑立 形影相吊) 出言不遜不如少說為妙 (成語: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 歷史上的朋黨之爭 (成語:愛之欲其生 惡之欲其死) 中西方神話的文化差異 (成語:風格迥異 )08 多 謀 善 斷 不少成語凝聚了老祖宗的智慧,蘊含了古代謀略的精華。在各類競爭博弈中,成語中隱含的智謀能為我們提供借鑒。 鬼谷子是位了不起的奇人 (成語:縱橫捭闔 文韜武略) 使對手自我暴露的引誘術 (成語:引蛇出洞 拋磚引玉) 拖垮對手的以逸待勞 (成語:以逸待勞 守株待兔) 耳濡目染是一種心理誘導術 (成語:耳聞目睹 耳濡目染) 不被對手察覺的偽裝術 (成語:金蟬脫殼 瞞天過海) 讓對手離開有利地形的謀略 (成語:調虎離山 聲東擊西) 蔣干盜書犯了用間術大忌 (成語:以假亂真 去偽存真) 前后連貫的制勝謀略 (成語:投石問路 反客為主) 從事物自身跡象化解矛盾 (成語:揚湯止沸 釜底抽薪) 積累優勢獲得制勝契機 (成語:引而不發 蓄勢以待)
展開全部
新書--成語故事 作者簡介
車明正,1940年出生在上海,1962年大學本科畢業,被分配至北京四機部下屬設計院工作,后調至浙江省嘉興市科協工作,高級工程師。20世紀80至90年代,在全國各家科普類雜志發表并出版了許多科幻小說、科學小品、科學童話之類的文章,為浙江省科普作協成員。近20年來,從事與傳統文化有關的研究、創作工作,并在新浪網上連續發表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