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母親的金手表 版權信息
- ISBN:9787020112340
- 條形碼:9787020112340 ; 978-7-02-011234-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母親的金手表 本書特色
編輯推薦: ◆散文家琦君回憶母親的散文隨筆集,收錄經典散文53篇。 ◆琦君一生都在書寫母親,小小金手表跨越時空與山海,傳遞慈母之愛,讀來真摯動人。 ◆溫柔敦厚地講述叵測詭譎的命運,于蕪雜往事中銘記故人故事,言之有物,見聞豐富。 ◆琦君的作品多次被選入當地中學語文教材,被譯為英、韓、日等多種文字,成為作文典范。 ◆書中所收錄的文章都是純正典雅的白話散文,適合8歲到80歲的中國讀者閱讀、體會、分享。 一個母親的修煉 (新民晚報·夜光杯·讀書版) 人人都只有一個母親,但很少人懂得寶貴自己的母親。2001年,八十五歲的琦君以一部《橘子紅了》成為臺灣文壇的風云人物,書中塑造了一位守居在鄉下大宅、丈夫在城中做官的大太太,嫻雅、沉毅、圓融、通透,其原型就是琦君的母親。白先勇先生稱贊琦君寫得*感人的文章都是關于母親,“母親是琦君*重要的創作源泉”。這本《母親的金手表》(人民文學出版社2011年4月第1版)即是明證。 琦君1917年出生在儒將之家,父親交游廣闊,傭人們曾提著便壺在客廳門口偷看梅蘭芳的風采,被梅老板笑吟吟撞個正著之后,一邊歡喜,一邊懊惱自己手里拿了個如此不雅的東西。琦君從小就領教母親如何同千奇百怪的傭人們圓融相處。譬如他們家的花匠,是個有學問的基督徒,有一副好腦子和一雙巧手,還能幫母親專門做一種罩在煤油燈上的罩子,既省油又防風,勤儉持家的母親非常喜歡,但是這位信耶穌的花匠到了星期天就不做工,捧著《圣*》在院子里看書,稱工作了六天,第七天要為上帝工作。母親笑笑也就由他。結果另一位信佛的長工不愿意了,不但想方設法地挖苦,還跑到母親面前投訴,母親則大笑:“我們信佛的人靠天,他們信耶穌的人靠上帝,我想想也都是一樣的。”兩個傭人經常吵鬧,母親卻總能四兩撥千斤,一句“只要心好,上帝和菩薩一樣保佑”就把兩個老人調解得妥妥*當,甚至互相愛護起來。 親戚之間的相處要比和傭人相處困難很多。有一位寄住的五姑婆,嘴巴不太好,幼年的琦君不小心碰倒長凳砸死了一只小貓,五姑婆用報應孽債嚇唬小琦君,琦君急怒之下罵了她一句,立刻被母親打了一嘴巴,叫她跪下。因為五姑婆比母親還要年長一輩,小孩子如此做派,沒有規矩。事后琦君怯怯地向五姑婆道歉,這位嘴巴不好的長輩依然拿更可怕的報應孽債嚇唬琦君,琦君嚇得打起哆嗦來,母親立刻把她拉到一邊,用熱毛巾擦她的臉,一邊溫和地安慰,一邊教她去和外公玩耍曬太陽。還有一位三叔公,早年離家娶了一位巴西少女,回來后迫于大太太的壓力把嫻靜的巴西妻子趕了出去,使她不得不住在琦君家。琦君的母親雖然也是一位大太太,卻對那位“武則天”似的大太太看不慣,被趕出門的姨太太毫無怨言,反而把琦君的母親感動得一把鼻涕一把淚。更讓琦君感到心酸的是,對父親養在城里的姨太太,母親也能夠理解。為父親縫制繡花鞋的時候,連帶給姨太太也縫了一雙,理由是只縫一雙的話,父親不會穿,索性縫兩雙,讓他們“成雙作對”去吧。 世界上不公平的事情何其多,當它們發生在你身上的時候,只是追問“這如何公平”往往不能解決眼下的問題,更值得關心的恐怕是如何讓當事人在不公正的境遇中好好活下去。不是每一個民國婦女都起身革命變成了新女性,琦君筆下的母親也從來不是什么女性主義者,她恪守傳統道德,又竭力平等地、公正地尊重別人、對待別人,結果常常是為難了自己,辛苦了自己。這樣的母性,至今依然存在那些無比樸素而又無比動人的母親身上,不隨時代的喧囂變遷而磨滅。這位活了九十多歲的文壇恒星,幾乎用了整整一個世紀的生命,來見證、記錄母親的修煉,往往在人們不自覺的一刻,提出了人性善與惡、好與壞、難分難辨、復雜曖昧的難題,令人一時之間熱淚盈眶。琦君的文章絕無華麗的字句,卻處處流露著典雅清麗的燦爛光輝。她沒有留下尖刻的文字,雖然她的家族背景和人生閱歷都使她有足夠的資格言辭尖刻。 琦君一生都記得來自母親的饋贈,在母親逝世四十年后的那個母親節,她買了一枚紅寶石戒指,獻給永遠懷念的母親。
母親的金手表 內容簡介
真正溫柔的人不是因為天生溫柔,而是飽受痛苦之后才磨礪出那份強大的溫柔,并用這真誠而又堅定的柔情對抗來自外界的痛苦。琦君是母親,也是女兒,懂得母親“以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剛”的獨特力量,她一生都在書寫自己的母親,留下了很多關于母親的散文,誠如白先勇所言:“琦君感人的作品,都與母親有關。”
母親的金手表 目錄
母親的金手表 作者簡介
琦君(1917—2006),臺灣地區地區有名散文家、小說家。本名潘希珍,生于浙江永嘉。早年師承詞學名家夏承燾,詩詞造詣獲得認可。出版散文集、短篇小說集及兒童文學作品等數十余種,以濃郁的思鄉之情和獨特的民俗風物吸引了心系故土的廣大讀者,以純文學創作而成為暢銷書作家,被譽為“臺灣地區文壇閃亮的恒星”。作品多次被選入當地中學語文教材,被譯為英、韓、日等多種文字。晚年創作小說集《橘子紅了》,紀念逝世的親人長輩,被改編為電視劇,風靡兩岸。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我與地壇
- >
唐代進士錄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推拿
- >
巴金-再思錄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朝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