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法律的悖論(簽章版)
-
>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
>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
>
私人財富保護、傳承與工具
-
>
再審洞穴奇案
-
>
法醫追兇:破譯犯罪現場的156個冷知識
-
>
法醫追兇:偵破罪案的214個冷知識
法海拾貝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198356
- 條形碼:9787100198356 ; 978-7-100-19835-6
- 裝幀:80g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法海拾貝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法學研究者、法律專業1.當代著名法學家的心路歷程。 本書是上海交通大學文科資深教授、中國法與社會研究院院長、“長江學者”季衛東教授的隨筆集,忠實記錄了作者三十年法律生涯中對莘莘學子的殷切期盼、對法學教育和法制改革的精辟見解以及對法制人物和事件的深刻反思。 2.展現改革開放以來新中國法學教育及建設的另一個側面。 本書收錄的55篇隨筆,或是向法學院同學發表的致辭,或是對法學教育和法律人物、現象的思考,許多篇章都是首次公開出版發行,展現了一位精讀專業文獻、深思學術問題的法學教授的另一幅面孔,字里行間無不透露出新中國法律人對法學教育和法制改革的求索精神和殷殷希望。
法海拾貝 內容簡介
本書選編作者的學術隨筆55篇,分為四輯,大致從2008至2020年按成稿或發表的時間排序。這本隨筆集從不同角度呈現了作者歸國后的心路歷程,其中不少篇章已見諸報端,但也有些文稿還是搶先發售付梓。
2008年開始的優選金融危機及其多米諾效應,引發了數百年一遇的世界大轉型。這種巨變折射到這一文集中,就是從字里行間滲透出來的憂患意識,還有立足于現實的反思理性。
法海拾貝 目錄
自序 1
**輯?? 正誼明道的召喚
對新世紀的承諾 3
追求卓越的責任 6
輝煌,有待重新創造 12
在工科強校學習法律的優勢 16
夢想與務實 21
三年將以長羽翼 24
天地交,萬物通,君子道長 27
需要營造一種自由的學術氛圍 32
百年傳統?? 十年輝煌 37
新的家園?? 新的征程 43
為了法學殿堂的獨立、理性以及尊嚴 48
劃時代的2020 :希望、榮光以及責任 57
蜻蜓與牛虻的隱喻 64
法治的技術理性與人文情懷 68
中國現代大學之魂 75
包容、守正以及創新 78
第二輯?? 陶冶英才的模型
日本“法科大學院”改革成敗的教訓 87
培育一代國際型法律精英 93
中國法學教育改革的理念和路徑 98
重新認識國際化時代的大學評估 113
創新需要批判思維和更寬松的研究環境 129
“本科法學核心課程案例百選”系列教材總序 138
文科的學術范式創新與集群化 143
第三輯?? 書齋內外的風景
近代國家的原型:羅馬—梵蒂岡—佛羅倫薩尋蹤記 153
續寫“法與社會”運動的新篇章 172
為了東亞的經濟整合 176
悼念沈宗靈教授 180
開啟中國的法治軸心時代 188
開拓法社會學的新絲綢之路 192
金融法律創新的孵化器 199
中國法律共同體精神的復活 202
大轉型與法治重構 205
斯卡利亞憲法論的余暉 214
?? 附?? 錄?? 222
“倫奎斯特法院”的天平與砝碼 222
法官眾生態的觀察和描述 227
喚醒民族的海洋意識 230
防患于未然 234
深切悼念恩師羅豪才先生 241
尋找東亞乃至世界的穩定之錨 246
弘揚海派日本研究 251
琉球的心象風景 258
中日法學溝通的虹橋 266
我的日本觀:情動秩序與集體主義的問責 271
第四輯?? 法治國家的光影
漫山紅葉夢法治 281
改革就是建立新的公共性 289
法律:舉起正義之劍 303
股災、救市以及風險社會的法治 309
從于歡案透視民間金融問題 321
關于法治的遺愿 329
互惠的正義 333
理由論證的價值 341
思無邪?? 知無涯 348
電子政府有賴于智能技術與區塊鏈技術的制衡 359
AI的狐貍精與規范的籬笆 366
為了21世紀的制度范式創新 380
法海拾貝 節選
自秦代以降,在漫長的帝制時代,我國建構了一種沒有律師的法律秩序,歷朝歷代的政府對民間的“訟師”活動從來就是嚴懲不貸的。但現代法治國家的制度設計,把為當事人自由提供專業化服務的律師定位成秩序運作的樞紐。其理由以及內在的邏輯關系不妨概括如下:要使法律規范真正具有效力和權威,必須調動個人運用法律的積極性。實際上,合法權益受到侵犯的當事人*有動機監督執法和司法機關的公正與效率,也*有愿望利用訴訟程序尋求救濟。在這里,只有律師才能化解缺乏足夠的知識和經驗的當事人在動員法律手段方面的畏難情緒,把對法律實施的監督落到實處。一般而言,專業律師都精通制度、程序、規范以及具體案情,能夠發現和識別在規范灰色地帶容易出現的“貓膩”,因而通過為當事人服務的執業活動本身就可以有效防止在認定事實、適用法律方面的瑕疵、過錯以及枉法行徑。經過兩造律師反復推敲、挑釁、反駁之后的案情和法理,不會有太多的漏洞可鉆,法官據此判決基本上可以辦成鐵案。由于辯論是公開舉行的,判決理由也開放給專家和公眾評析,所以律師和法官互相串通、勾結的機會當會非常有限。律師還能通過法言法語表達當事人的利益訴求,并通過判決把個人的利益訴求轉寫到制度的文本或框架里,在一定程度上推動法律體系不斷精密化和不斷變革,同時也把各種矛盾和糾紛納入體制內的軌道進行穩妥處理。在這個意義上完全可以說,律師是現代法治精神的主要擔綱者,也是法律實施的*佳監督者。非常遺憾的是,在中國,包括政法界領導干部在內的很多人并沒有充分認清上述道理。律師為了客戶的利益,竭力尋找具體案件在事實上的疑點、規范上的紕漏、程序上的瑕疵、邏輯上的困境、技術上的弱項,這正是律師的本分,也是職業道德(體現為一種工具性倫理)的要求,還是法律體系順利運作的驅動裝置。如果把這種代理和辯護看做不穩定因素甚至敵對勢力,壓抑律師為當事人維護合法權利的執業活動,強求律師站穩階級立場、顧全政治大局,那就勢必把很多律師的技術性較真轉化成激情化死磕,逼得律師把法庭內部的專業性抗辯延伸到外部環境,訴諸輿論支持、訴諸街頭行動。當然,律師除了忠實于客戶之外,還必須忠實于法律。但這種對法律的忠誠只能以律師個人的誠實和善意來保證,而不應該對律師執業活動施加來自行政部門的監督和管制,否則很難在客戶與律師之間建立起必要的互信關系。即便當事人濫用了律師提供的法律技術并逃避了法律制裁,只要律師的確沒有參與惡意謀劃,就不必為此承擔責任。換言之,現代法治國家在利害權衡之下,不要求律師承擔對違法行為進行監督的義務,以培植當事人對律師辯護權以及整個法律體制的信任和期待,以鼓勵律師放心地、積極地為當事人提供充分的法律服務。只有這樣的制度安排才能更有效地防止冤假錯案的發生,才能避免另一個聶樹斌繼續含冤卻哭訴無門。
法海拾貝 作者簡介
季衛東,上海交通大學文科資深教授、上海交通大學中國法與社會研究院院長、人工智能治理與法律研究中心主任、日本研究中心主任。2009年獲選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法社會學和比較法學。主要著作有《超近代的法》《法治秩序的建構》《現代中國的法制變遷》《憲政新論》《法律程序的意義》等。
- >
史學評論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隨園食單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月亮虎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