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法律的悖論(簽章版)
-
>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
>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
>
私人財富保護、傳承與工具
-
>
再審洞穴奇案
-
>
法醫(yī)追兇:破譯犯罪現(xiàn)場的156個冷知識
-
>
法醫(yī)追兇:偵破罪案的214個冷知識
秦漢律與唐律殺人罪立法比較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200684
- 條形碼:9787100200684 ; 978-7-100-20068-4
- 裝幀:70g膠版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秦漢律與唐律殺人罪立法比較研究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法學本科以上,中國法中國傳統(tǒng)法制由秦漢至唐代的發(fā)展過程,是中國法律發(fā)展史*為重要的階段。以殺人罪立法為切入點比較研究秦漢律與唐律在法律條文、法制精神、立法技術方面的異同,對于了解中華法系儒家化的發(fā)展軌跡與中國傳統(tǒng)刑律的特質極為有效。《秦漢律與唐律殺人罪立法比較研究》一書以微觀的視角分析了傳統(tǒng)刑律的發(fā)展演變歷程及其特質,并對傳統(tǒng)刑律的概念、術語以及立法技術等問題做了細致的探討;同時,對古今刑法理論中的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做了比較詳細的辨析。本研究可供立法、司法等機構作為理論參考,尤其是為完善當下刑事立法提供了一些可資借鑒的歷史文化資源;同時,可供高校與科研院所作為教學參考材料與研究輔助資料。殺人罪及其立法在當代社會仍是一個關注度非常高的問題,中國古代也存在大量“社會影響”極大的殺人案件,當時的立法與司法如何解決這些案件對于現(xiàn)代社會無疑具有明顯的借鑒意義。
秦漢律與唐律殺人罪立法比較研究 內容簡介
《秦漢律與唐律殺人罪立法比較研究》以睡虎地秦簡、岳麓秦簡、張家山漢簡、居延漢簡、居延新簡、懸泉漢簡等出土文獻與《史記》《漢書》《后漢書》《舊唐書》《新唐書》《唐律疏議》等傳世文獻為主要材料,并結合宋元之后大量的律學著作,從殺人罪立法的具體類型、劃分依據(jù)、科處刑罰與殺人罪的自首、犯罪主體的刑事責任能力、殺傷行為的保辜、殺人罪的贖刑、殺人行為的正當化事由等定罪量刑諸方面,以及殺人罪的“具體罪名”“罪名體系”等方面考察秦漢律與唐律之間的關系。同時,結合明清律中的相關內容,對于殺人罪立法在唐代之后的進一步演變及其趨勢稍作描述。通過比較“純本法家精神”的秦律、漢律(主要是漢初法律的內容)與“一準乎禮”“得古今之平”的唐律在殺人罪法律條文、具體內容、指導思想方面的關系,進一步揭示中華法系的特質與中國古代法律儒家化的過程。
秦漢律與唐律殺人罪立法比較研究 目錄
緒論
**章 秦漢律中的牧殺、謀賊殺、謀盜殺與唐律中的謀殺
一、謀與謀殺的含義
(一)竹簡秦漢律中的謀、謀遣與謀殺
(二)關于謀殺的人數(shù)
(三)關于謀殺的行為階段
(四)關于謀殺罪名的獨立性
二、謀殺的處罰
三、傳統(tǒng)刑律中謀殺的發(fā)展趨勢
四、小結
第二章 秦漢律中的賊殺與唐律中的故殺
一、傳世文獻中賊的含義與表述
……
第三章 秦漢律中的擅殺與唐律中的尊長故殺卑幼
第四章 秦漢律中的盜殺與唐律中的劫殺
第五章 秦漢律中的斗毆殺與唐律中的斗殺
第六章 秦漢律與唐律中的戲殺
第七章 秦漢律中的過失殺、過誤殺與唐律中的誤殺、過失殺
第八章 注釋律學中的“六殺”與“七殺”
結語
參考文獻
秦漢律與唐律殺人罪立法比較研究 作者簡介
劉曉林,1981年生,山東濰坊人,法學博士、歷史學博士后,吉林大學匡亞明學者領軍教授、博士生導師,法學院副院長,理論法學研究中心研究人員,兼任中國法律史學會常務理事、吉林省法學會法治文化建設研究會副會長等職務。在《法學研究》《法學家》《清華法學》《政法論壇》《法律科學》等刊物發(fā)表論文三十余篇,被《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法理學、法史學》全文轉載、摘錄十余篇。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唐代進士錄
- >
名家?guī)阕x魯迅:朝花夕拾
- >
月亮虎
- >
史學評論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