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新語文名家散文精選 · 心中的雪 版權(quán)信息
- ISBN:9787537864220
- 條形碼:9787537864220 ; 978-7-5378-6422-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新語文名家散文精選 · 心中的雪 本書特色
《心中的雪》為“新語文名家散文精選”叢書之一,是山西著名作家侯詎望對故鄉(xiāng)盂縣的所思所想所感所寫。內(nèi)容主要分為四輯,分別為“憶舊”“行走”“佇思”“己見”,共計40篇作品,每篇散文后附資深教師點評。 讀侯詎望的散文,讓我們知道了盂縣,在作者筆下,故鄉(xiāng)是溫暖的,是滄桑的,是深刻的,是親切的,有味道的,是心靈的皈依之處。本書集文學性、可讀性和趣味性于一體,不僅結(jié)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nèi)容,還將中華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精髓融入其中,是很好的主題出版閱讀圖書。
新語文名家散文精選 · 心中的雪 內(nèi)容簡介
《心中的雪》為“新語文名家散文精選”叢書之一,是山西著名作家侯詎望對故鄉(xiāng)盂縣的所思所想所感所寫。內(nèi)容主要分為四輯,分別為“憶舊”“行走”“佇思”“己見”,共計40篇作品,每篇散文后附資深教師點評。 讀侯詎望的散文,讓我們知道了盂縣,在作者筆下,故鄉(xiāng)是溫暖的,是滄桑的,是深刻的,是親切的,有味道的,是心靈的皈依之處。本書集文學性、可讀性和趣味性于一體,不僅結(jié)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nèi)容,還將中華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精髓融入其中,是很好的主題出版閱讀圖書。
新語文名家散文精選 · 心中的雪 目錄
新語文名家散文精選 · 心中的雪 節(jié)選
回 鄉(xiāng) 車窗外變幻的景致,說明著汽車的速度。回鄉(xiāng)的路,已成坦途,記憶中的景色早已隱入腦海深處,多少年不曾復習,變得越來越陌生。望著路兩旁急速退后的山巒雜樹、河道橋梁,對回鄉(xiāng)這件事便有了某種感觸。 回鄉(xiāng)的原因總是多樣的。記不清這是自己多少次踏上歸途,但每一次,都會升起一種溫暖的感覺,一如初次回鄉(xiāng)的記憶。其實,感覺還是有許多不同的——那種強烈而急迫的心情,現(xiàn)在無論如何是不會有了。相同的感受大概只有一樣,就是牽掛。 也許,牽掛是每次踏上歸程的唯一解釋。 頭一次遠離家鄉(xiāng),是在我讀中專的時候。我們到校時是秋天,九月份開學,我從家鄉(xiāng)乘長途汽車先到了榆次郊區(qū)我堂姐家。那時,正好姐姐回鄉(xiāng)看母親,我便與她同行。開學的日子還有幾天,并不急著去報到,我就在姐姐家閑住著,等待開學日子的來臨。學校離姐姐家 很近,也就一二十里的路。記得去學校那天,乘坐的是村里去太原辦事的拖拉機。拖拉機直接拉我到學校宿舍樓前停下,同車的姐夫或是與姐姐鄰村居住的五大伯幫我取下行李,那年我十六歲。現(xiàn)在想來,那時自己分明是個孩子,可當時認為自己已經(jīng)是大人,而且是相當成 熟的男人了。 臨近放假的時候已是冬天,冬天的天氣滴水成冰,我們學校又在四面沒有任何阻擋的郊外,寒風呼嘯,顯得特別寒冷。回鄉(xiāng)的頭一晚上怎么都睡不踏實。我已經(jīng)想好了,為了省車錢,計劃先乘太原到榆次的公交車到榆次市,然后從榆次市再轉(zhuǎn)乘火車到陽泉市,從陽泉市 乘汽車到盂縣城,晚上到我姨姨家住一宿,次日再趕乘早班跑盂縣北鄉(xiāng)的長途汽車。雖然汽車在柏泉溝口沒有停靠站,但那時只要告訴司機,司機會讓乘客下車,就從溝口下車回家。回家的路就沒有車坐了,只能步行,從那里再走十余里,也許到晚上就可以見到父母了。 盤算著,居然就睡著了,醒來,大約是早上五點半。 學校離太榆公路很近,二里地的樣子。學校早飯一般在七點半左右,放假了,就只剩兩頓飯,九點多才開飯。來不及吃早飯,扛了個提包,毛巾裹住兩只耳朵,就這樣離開了校門。那是三十多年前的情景了。校門口昏黃的路燈,在凜冽的寒風中搖晃著樹的影子,馬路上 沒有一個人,馬路兩旁是收割過莊稼的空地,空曠而寂寥,地里可以見到突起的土丘,那是一個又一個的墳地,天光下顯得影影綽綽。那時沒有什么太舊路,連片的莊稼地里,有時會驚飛起夜宿的惡鳥,驚叫著飛向遠處的黑暗中。狂風舔著馬路上的灰塵翻卷,在風中,是那 種刻骨銘心的冷。對于一位十六歲的少年,走在這樣的郊外,卻忘記了害怕,是回鄉(xiāng)的激情在鼓勵著他。 我原以為,走上公路,就會等到公交車,結(jié)果我錯了,公交七點后才發(fā)車。這一個多小時站在馬路上喝西北風嗎?!于是我決定往榆次市走。扛著提包,走了十多里路,終于來了一輛公交車。已經(jīng)記不清是怎樣去了榆次,怎樣到的陽泉,反正,回到盂縣城應該是夜里燈 火初上的時候了。 那時回鄉(xiāng),是一種想念父母親人的錐心徹骨的思念。 畢業(yè)后,我分配到了陽泉市,一待就是三十多年。那時,從陽泉市到盂縣城,路況很差,汽車一般走四個小時,有一次回鄉(xiāng),走了七個小時。那種回鄉(xiāng)的感覺,現(xiàn)在想起來都是一種痛。故鄉(xiāng)是對出門在外的游子而言的,如果從小生活在故鄉(xiāng),小山村就是生活的全部,又何來故鄉(xiāng)之說。對我而言,故鄉(xiāng)的概念也在發(fā)生著變化,過去的小山村本來是自己的出生之地,卻因為父母的搬遷,很少再回到那里了,而父母現(xiàn)在居住的村莊,又與自己有相當?shù)母裟ぃm然回去看望父母也叫回鄉(xiāng),但那個“鄉(xiāng)”卻與自己好像沒有什么瓜葛了。 這樣的故鄉(xiāng),便顯得有些空泛起來。 還是說說曾經(jīng)養(yǎng)育過自己的小山村吧。 三十多年來,也曾多次回到那個魂牽夢繞的地方,但到底已經(jīng)成為陌路,匆匆的一晤,匆匆的離別,與夢中的情景,記憶里的面貌不可同日而語了。 去年,因為伯母的故去,我又一次回到了故鄉(xiāng)。 那是一個小山村,在陽泉市的地圖上有時僅僅是一個墨點。父親喜歡立在墻下,望著地圖出神。地圖是我過春節(jié)時特意為父親購買的,他在節(jié)前精心規(guī)劃,貼在了正屋的墻上。他已經(jīng)快八十了,腿腳又不靈便,要不是伯母的過世,他也難得再回一趟故鄉(xiāng)。 他指著一個黑點說:這就是咱村?啥也看不清! 是的,地圖上能看到什么呢? 這個隱藏在大山深處的小村莊,叫田家莊。走出大山才知道,天下叫這個名字的村莊實在太多了,她根本不起眼,根本不引人注目,根本沒有任何詩意和特色。所謂莊者,只是過去有錢人的莊子地而已。讀《紅樓夢》就知道,莊子地與主家在哪里生活沒有關系。我的 小村莊,只是過去田姓人家的莊子地而已。有地就要有人耕耘,就聚集了耕種地的人家,逐步,就發(fā)展為村莊。所以,雖然叫田家莊,卻沒有姓田的人家。
新語文名家散文精選 · 心中的雪 作者簡介
侯詎望,1963年生,山西省盂縣人。現(xiàn)任山西省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陽泉市作家協(xié)會主席,陽泉市文聯(lián)主席、黨組書記,《娘子關》雜志主編。系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電影家協(xié)會會員。 1984年開始發(fā)表作品。先后在《山西文學》《人民文學》《安徽文學》《黃河》《文匯報》《雜文報》等報刊發(fā)表小說、散文、雜文、等作品三百余萬字。出版有雜文隨筆集《學會忍耐》,中短篇小說集《致命誘惑》,散文集《路上》《我是誰》《走進陽泉》《故鄉(xiāng)的根脈》等,歷史研究論著《華嚴宗師李通玄》,電影劇本《伏擊》(合作)《中共第一城》等。電影《伏擊》、《鐵血陽泉》編劇。主編有《陽泉文學藝術(shù)60年》叢書、《新實踐文叢》、《晉東文叢》等多部書籍。 組織拍攝的多部電視專題獲國家、省級獎,其中《楊家戲與楊家將》《狂飆為我從天落》獲山西省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優(yōu)秀作品獎。《鐵血陽泉》獲山西省“五個一工程”特殊貢獻獎。曾獲2000—2006年度《山西文學》優(yōu)秀作家稱號、2010—2012年度趙樹理文學獎編輯獎和2013—2015年度趙樹理文學獎影視戲劇文學獎。
- >
名家?guī)阕x魯迅:故事新編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二體千字文
- >
詩經(jīng)-先民的歌唱
- >
山海經(jīng)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史學評論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qū):歷史與人類學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