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闖進數學世界――探秘歷史名題
-
>
中醫基礎理論
-
>
當代中國政府與政治(新編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
>
高校軍事課教程
-
>
思想道德與法治(2021年版)
-
>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2021年版)
-
>
中醫內科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計算機網絡技術基礎 版權信息
- ISBN:9787121418082
- 條形碼:9787121418082 ; 978-7-121-41808-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計算機網絡技術基礎 內容簡介
為了滿足職業院校計算機網絡技術及相關專業學生學習計算機網絡技術基礎與應用的要求,本書從優選性和實用性出發,使讀者能比較全面、深入地認識計算機網絡技術。本書在內容上遵循“寬、新、淺、用”的原則,強調以能力培養為本位,以職業技能訓練為核心,突出理論與實踐的深度融合。理論部分包括初識計算機網絡、數據通信基礎、計算機網絡體系結構、局域網技術、網絡互聯設備、無線網絡、廣域網技術、Internet應用、網絡安全與管理;實訓部分包括RJ-45接口標準及網線制作、組建對等網、以太網交換機的基本配置、組建無線網絡等實驗。這種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使學生的能力能更好地滿足職業或崗位的需要,為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奠定基礎。全書內容安排合理、邏輯性強、文字簡明、循序漸進、通俗易懂,可作為計算機網絡技術及相關專業或非計算機專業的計算機網絡課程教材,也可作為計算機網絡培訓或技術人員自學的參考資料。
計算機網絡技術基礎 目錄
第1章 初識計算機網絡 1
1.1 計算機網絡概述 2
1.1.1 計算機網絡的概念 2
1.1.2 計算機網絡的形成 3
1.1.3 計算機網絡的功能 6
1.1.4 計算機網絡的分類 7
1.2 計算機網絡的拓撲結構 9
1.2.1 網絡拓撲的概念 9
1.2.2 網絡拓撲結構的分類 9
1.3 網絡協議和標準化組織 12
1.3.1 網絡協議 12
1.3.2 標準化組織 12
1.4 傳輸介質與綜合布線 14
1.4.1 有線傳輸介質 14
1.4.2 無線傳輸介質 16
1.4.3 綜合布線系統簡介 17
1.4.4 綜合布線系統的設計等級 21
1.5 網絡新技術 22
1.5.1 IP電話 22
1.5.2 三網融合 23
1.5.3 物聯網 24
1.5.4 大數據 26
1.5.5 云計算 27
1.6 實驗:RJ-45接口標準及網線制作 30
思考與練習 32
第2章 數據通信基礎 33
2.1 數據通信技術 34
2.1.1 基本概念 34
2.1.2 數據通信系統 35
2.1.3 數據通信系統的技術指標 37
2.2 數據的傳輸 39
2.2.1 信道的通信方式 39
2.2.2 信號的傳輸方式 40
2.2.3 串行傳送與并行傳送 40
2.2.4 同步傳輸和異步傳輸 41
2.3 信道復用技術 42
2.3.1 頻分多路復用 43
2.3.2 時分多路復用 43
2.3.3 波分多路復用 44
2.3.4 碼分多路復用 45
2.4 數據交換技術 45
2.4.1 電路交換 45
2.4.2 存儲轉發交換 47
2.4.3 高速交換技術 49
2.5 差錯控制 50
2.5.1 差錯類型、差錯控制方法、檢錯碼和糾錯碼 50
2.5.2 差錯控制編碼方法 51
2.6 實驗:組建對等網 52
思考與練習 56
第3章 計算機網絡體系結構 57
3.1 網絡體系結構概述 58
3.1.1 分層結構 58
3.1.2 層次結構模型 60
3.2 OSI-RM 60
3.2.1 OSI-RM體系結構 60
3.2.2 物理層 63
3.2.3 數據鏈路層 64
3.2.4 網絡層 65
3.2.5 傳輸層及其他高層 67
3.3 TCP/IP體系結構 68
3.3.1 TCP/IP概述 68
3.3.2 TCP/IP層次結構 68
3.3.3 TCP/IP協議集 69
3.3.4 TCP/IP和OSI-RM的比較 72
3.4 IP編址 73
3.4.1 物理地址 73
3.4.2 IP地址 74
3.4.3 特殊的IP地址 76
3.4.4 IP地址的作用和管理 77
3.4.5 子網掩碼 78
3.4.6 默認網關 78
3.5 IPv6簡介 79
3.5.1 IPv6的主要特點 79
3.5.2 IPv6的地址表示 80
3.5.3 IPv6與IPv4的互通 81
3.6 實驗:以太網交換機的基本配置 82
思考與練習 88
第4章 局域網技術 89
4.1 局域網概述 90
4.1.1 局域網的定義 90
4.1.2 局域網的特點 90
4.1.3 局域網的層次結構 91
4.1.4 局域網的標準 92
4.2 介質訪問控制方法 93
4.2.1 帶沖突檢測的載波監聽多路訪問 94
4.2.2 令牌訪問控制 95
4.3 以太網 96
4.3.1 以太網的產生和發展 96
4.3.2 標準以太網 97
4.3.3 快速以太網 99
4.3.4 千兆以太網 100
4.3.5 萬兆以太網 101
4.4 交換式以太網 102
4.4.1 交換概念的提出 102
4.4.2 交換式以太網的工作原理 102
4.4.3 共享式以太網和交換式以太網的比較 103
4.5 虛擬局域網 104
4.5.1 虛擬局域網概述 104
4.5.2 劃分虛擬局域網的方法 106
4.5.3 虛擬局域網的特點 107
4.6 局域網連接設備 108
4.6.1 網卡 108
4.6.2 集線器 109
4.6.3 交換機 110
4.7 實驗:組建交換式以太網 111
思考與練習 115
第5章 網絡互聯設備 116
5.1 網絡互聯概述 117
5.1.1 網絡互聯的概念 117
5.1.2 網絡互聯的類型 118
5.1.3 網絡互聯的層次 118
5.2 物理層互聯設備 119
5.2.1 中繼器 120
5.2.2 集線器 120
5.3 數據鏈路層互聯設備 121
5.3.1 網橋 121
5.3.2 交換機 123
5.4 網絡層互聯設備 127
5.4.1 路由器的基本概念 127
5.4.2 路由器的工作原理 128
5.4.3 路由器的分類和功能 128
5.5 高層互聯設備 129
5.5.1 網關的功能 129
5.5.2 網關的分類 130
5.6 三層交換 130
5.6.1 三層交換的概念 130
5.6.2 三層交換技術 132
5.7 實驗:使用交換機配置VLAN 132
思考與練習 136
第6章 無線網絡 137
6.1 無線傳輸技術 138
6.1.1 無線網絡概述 138
6.1.2 光學傳輸 139
6.1.3 無線電波傳輸 140
6.2 無線廣域網 141
6.2.1 GSM和GPRS 141
6.2.2 碼分多址 142
6.2.3 無線應用協議 143
6.2.4 3G網絡 143
6.2.5 4G網絡 145
6.2.6 5G網絡 146
6.3 無線局域網 150
6.3.1 WLAN標準 150
6.3.2 WLAN硬件設備 152
6.3.3 WLAN的安全性 154
6.4 Wi-Fi和藍牙技術 155
6.4.1 Wi-Fi 155
6.4.2 藍牙技術 155
6.5 實驗:組建無線網絡 158
思考與練習 165
第7章 廣域網技術 166
7.1 公共電話交換網 167
7.1.1 SLIP/PPP 167
7.1.2 撥號入網 169
7.2 綜合業務數字網 170
7.2.1 ISDN的信道和用戶接口 171
7.2.2 寬帶ISDN 171
7.3 數字用戶線路 172
7.3.1 xDSL的工作原理 172
7.3.2 xDSL的種類 173
7.3.3 xDSL的接入 174
7.4 光纖接入 174
7.5 CATV接入 175
7.6 實驗:路由器基本配置(背靠背模擬廣域網) 176
思考與練習 179
第8章 Internet應用 180
8.1 Internet概述 181
8.1.1 Internet的管理機構 182
8.1.2 Internet的資源 182
8.1.3 Internet的高速發展 183
8.1.4 Internet在我國的發展 184
8.2 基本服務 185
8.2.1 域名系統服務 185
8.2.2 遠程登錄 188
8.2.3 FTP和TFTP 189
8.2.4 簡單郵件傳輸協議 190
8.2.5 超文本傳輸協議和萬維網 190
8.3 常用網絡命令 193
8.3.1 ipconfig命令 193
8.3.2 ping 命令 194
8.3.3 arp命令 197
8.3.4 tracert命令 199
8.3.5 telnet命令 200
8.4 實驗:常用網絡命令的使用 201
思考與練習 203
第9章 網絡安全與管理 204
9.1 網絡安全 205
9.1.1 網絡安全的概念 205
9.1.2 網絡安全的意義 205
9.1.3 安全等級與網絡安全機制 206
9.1.4 加密技術 207
9.1.5 防火墻技術 207
9.2 網絡管理 211
9.2.1 網絡管理的概念 212
9.2.2 配置管理 212
9.2.3 故障管理 212
9.2.4 性能管理 212
9.2.5 記賬管理 213
9.2.6 安全管理 213
9.2.7 簡單網絡管理協議 213
思考與練習 215
參考文獻 216
1.1 計算機網絡概述 2
1.1.1 計算機網絡的概念 2
1.1.2 計算機網絡的形成 3
1.1.3 計算機網絡的功能 6
1.1.4 計算機網絡的分類 7
1.2 計算機網絡的拓撲結構 9
1.2.1 網絡拓撲的概念 9
1.2.2 網絡拓撲結構的分類 9
1.3 網絡協議和標準化組織 12
1.3.1 網絡協議 12
1.3.2 標準化組織 12
1.4 傳輸介質與綜合布線 14
1.4.1 有線傳輸介質 14
1.4.2 無線傳輸介質 16
1.4.3 綜合布線系統簡介 17
1.4.4 綜合布線系統的設計等級 21
1.5 網絡新技術 22
1.5.1 IP電話 22
1.5.2 三網融合 23
1.5.3 物聯網 24
1.5.4 大數據 26
1.5.5 云計算 27
1.6 實驗:RJ-45接口標準及網線制作 30
思考與練習 32
第2章 數據通信基礎 33
2.1 數據通信技術 34
2.1.1 基本概念 34
2.1.2 數據通信系統 35
2.1.3 數據通信系統的技術指標 37
2.2 數據的傳輸 39
2.2.1 信道的通信方式 39
2.2.2 信號的傳輸方式 40
2.2.3 串行傳送與并行傳送 40
2.2.4 同步傳輸和異步傳輸 41
2.3 信道復用技術 42
2.3.1 頻分多路復用 43
2.3.2 時分多路復用 43
2.3.3 波分多路復用 44
2.3.4 碼分多路復用 45
2.4 數據交換技術 45
2.4.1 電路交換 45
2.4.2 存儲轉發交換 47
2.4.3 高速交換技術 49
2.5 差錯控制 50
2.5.1 差錯類型、差錯控制方法、檢錯碼和糾錯碼 50
2.5.2 差錯控制編碼方法 51
2.6 實驗:組建對等網 52
思考與練習 56
第3章 計算機網絡體系結構 57
3.1 網絡體系結構概述 58
3.1.1 分層結構 58
3.1.2 層次結構模型 60
3.2 OSI-RM 60
3.2.1 OSI-RM體系結構 60
3.2.2 物理層 63
3.2.3 數據鏈路層 64
3.2.4 網絡層 65
3.2.5 傳輸層及其他高層 67
3.3 TCP/IP體系結構 68
3.3.1 TCP/IP概述 68
3.3.2 TCP/IP層次結構 68
3.3.3 TCP/IP協議集 69
3.3.4 TCP/IP和OSI-RM的比較 72
3.4 IP編址 73
3.4.1 物理地址 73
3.4.2 IP地址 74
3.4.3 特殊的IP地址 76
3.4.4 IP地址的作用和管理 77
3.4.5 子網掩碼 78
3.4.6 默認網關 78
3.5 IPv6簡介 79
3.5.1 IPv6的主要特點 79
3.5.2 IPv6的地址表示 80
3.5.3 IPv6與IPv4的互通 81
3.6 實驗:以太網交換機的基本配置 82
思考與練習 88
第4章 局域網技術 89
4.1 局域網概述 90
4.1.1 局域網的定義 90
4.1.2 局域網的特點 90
4.1.3 局域網的層次結構 91
4.1.4 局域網的標準 92
4.2 介質訪問控制方法 93
4.2.1 帶沖突檢測的載波監聽多路訪問 94
4.2.2 令牌訪問控制 95
4.3 以太網 96
4.3.1 以太網的產生和發展 96
4.3.2 標準以太網 97
4.3.3 快速以太網 99
4.3.4 千兆以太網 100
4.3.5 萬兆以太網 101
4.4 交換式以太網 102
4.4.1 交換概念的提出 102
4.4.2 交換式以太網的工作原理 102
4.4.3 共享式以太網和交換式以太網的比較 103
4.5 虛擬局域網 104
4.5.1 虛擬局域網概述 104
4.5.2 劃分虛擬局域網的方法 106
4.5.3 虛擬局域網的特點 107
4.6 局域網連接設備 108
4.6.1 網卡 108
4.6.2 集線器 109
4.6.3 交換機 110
4.7 實驗:組建交換式以太網 111
思考與練習 115
第5章 網絡互聯設備 116
5.1 網絡互聯概述 117
5.1.1 網絡互聯的概念 117
5.1.2 網絡互聯的類型 118
5.1.3 網絡互聯的層次 118
5.2 物理層互聯設備 119
5.2.1 中繼器 120
5.2.2 集線器 120
5.3 數據鏈路層互聯設備 121
5.3.1 網橋 121
5.3.2 交換機 123
5.4 網絡層互聯設備 127
5.4.1 路由器的基本概念 127
5.4.2 路由器的工作原理 128
5.4.3 路由器的分類和功能 128
5.5 高層互聯設備 129
5.5.1 網關的功能 129
5.5.2 網關的分類 130
5.6 三層交換 130
5.6.1 三層交換的概念 130
5.6.2 三層交換技術 132
5.7 實驗:使用交換機配置VLAN 132
思考與練習 136
第6章 無線網絡 137
6.1 無線傳輸技術 138
6.1.1 無線網絡概述 138
6.1.2 光學傳輸 139
6.1.3 無線電波傳輸 140
6.2 無線廣域網 141
6.2.1 GSM和GPRS 141
6.2.2 碼分多址 142
6.2.3 無線應用協議 143
6.2.4 3G網絡 143
6.2.5 4G網絡 145
6.2.6 5G網絡 146
6.3 無線局域網 150
6.3.1 WLAN標準 150
6.3.2 WLAN硬件設備 152
6.3.3 WLAN的安全性 154
6.4 Wi-Fi和藍牙技術 155
6.4.1 Wi-Fi 155
6.4.2 藍牙技術 155
6.5 實驗:組建無線網絡 158
思考與練習 165
第7章 廣域網技術 166
7.1 公共電話交換網 167
7.1.1 SLIP/PPP 167
7.1.2 撥號入網 169
7.2 綜合業務數字網 170
7.2.1 ISDN的信道和用戶接口 171
7.2.2 寬帶ISDN 171
7.3 數字用戶線路 172
7.3.1 xDSL的工作原理 172
7.3.2 xDSL的種類 173
7.3.3 xDSL的接入 174
7.4 光纖接入 174
7.5 CATV接入 175
7.6 實驗:路由器基本配置(背靠背模擬廣域網) 176
思考與練習 179
第8章 Internet應用 180
8.1 Internet概述 181
8.1.1 Internet的管理機構 182
8.1.2 Internet的資源 182
8.1.3 Internet的高速發展 183
8.1.4 Internet在我國的發展 184
8.2 基本服務 185
8.2.1 域名系統服務 185
8.2.2 遠程登錄 188
8.2.3 FTP和TFTP 189
8.2.4 簡單郵件傳輸協議 190
8.2.5 超文本傳輸協議和萬維網 190
8.3 常用網絡命令 193
8.3.1 ipconfig命令 193
8.3.2 ping 命令 194
8.3.3 arp命令 197
8.3.4 tracert命令 199
8.3.5 telnet命令 200
8.4 實驗:常用網絡命令的使用 201
思考與練習 203
第9章 網絡安全與管理 204
9.1 網絡安全 205
9.1.1 網絡安全的概念 205
9.1.2 網絡安全的意義 205
9.1.3 安全等級與網絡安全機制 206
9.1.4 加密技術 207
9.1.5 防火墻技術 207
9.2 網絡管理 211
9.2.1 網絡管理的概念 212
9.2.2 配置管理 212
9.2.3 故障管理 212
9.2.4 性能管理 212
9.2.5 記賬管理 213
9.2.6 安全管理 213
9.2.7 簡單網絡管理協議 213
思考與練習 215
參考文獻 216
展開全部
計算機網絡技術基礎 作者簡介
張文庫,工作單位為珠海市技師學院,多次主編及參編我社多本教材,其中多本教材入選十二五職業教育國家規劃教材,具有豐富的編寫教材的經驗。
書友推薦
- >
山海經
- >
唐代進士錄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煙與鏡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自卑與超越
- >
隨園食單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