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法律的悖論(簽章版)
-
>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
>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
>
私人財富保護、傳承與工具
-
>
再審洞穴奇案
-
>
法醫追兇:破譯犯罪現場的156個冷知識
-
>
法醫追兇:偵破罪案的214個冷知識
法社會學教程(第三版)(新編21世紀社會學系列教材)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0297477
- 條形碼:9787300297477 ; 978-7-300-29747-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法社會學教程(第三版)(新編21世紀社會學系列教材) 內容簡介
《法社會學教程》是國內本由社會學學者編寫的法律社會學教科書,主要內容分為三編:
編理論脈絡與研究方法。法社會學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有其自身的概念體系和理論脈絡,也有其獨特的研究方法。本編主要從學術史的角度介紹了法社會學的基本概念、基本視角、研究方法和理論發展史。
第二編法律運行與社會秩序。主要從法律的運作實踐來探討法律與社會發展之間的關系。在社會秩序形成過程中,影響法律運行的因素有很多,本書選取了對于我國社會發展與法治建設具有基礎性作用的若干個重要因素來綜合探討法律運行與社會秩序之間的關系。
第三編社會轉型與法治建設。主要研究社會轉型時期在中國法治建設過程中產生的、與中國社會發展密切相關的本土性、現實性問題。通過對這些具體問題的研究,試圖從不同側面揭示社會轉型與法治建設之間關系的復雜性。
法社會學教程(第三版)(新編21世紀社會學系列教材) 目錄
理論脈絡與研究方法
**章 導 論
**節 法社會學是什么
第二節 法社會學的基本視角
第二章 經典法社會學理論
**節 薩維尼:作為“民族精神”的法律
第二節 埃利希:“活的法律”
第三節 涂爾干:法律與社會團結
第四節 韋伯:現代法律的理性化
第五節 馬林諾夫斯基:原始社會的法律與秩序
第六節 霍貝爾:原始人的法
第七節 龐德:社會學法學
第三章 現代法社會學理論
**節 西方現代法社會學發展概況
第二節 現實主義法學運動
第三節 法律與發展研究運動
第四節 伯克利學派
第五節 批判法律研究運動
第四章 當代法社會學理論
**節 歐洲當代法社會學理論
第二節 美國當代法社會學理論
第三節 日本當代法社會學理論
第五章 中國法社會學的發展
**節 我國法社會學的傳播和初興
第二節 我國法社會學的復蘇和勃興
第六章 法社會學研究方法
**節 定性研究
第二節 定量研究
第三節 定性定量研究
第二編
法律運行與社會秩序
第七章 法律的合法性
**節 合法性概述
第二節 法律的合法性
第三節 中國的法律合法性
第八章 法律與社會控制
**節 社會控制
第二節 法與社會控制
第三節 對越軌、犯罪行為的社會控制
第九章 法律與現代化
**節 現代化與法律現代化概述
第二節 法律移植與法律現代化
第三節 法律現代性悖論
第四節 轉型期我國法律的現代性與地方性
第十章 法律的實踐邏輯與運行效果
**節 法律的形式邏輯與實踐邏輯
第二節 法律實效的概念與分類
第三節 法律實效的影響因素
第十一章 法律運行的組織結構與法律職業
**節 法律運行的組織結構
第二節 法律職業
第十二章 國家法與民間法
**節 國家法與民間法的界分
第二節 國家法與民間法的關系
第三節 國家法、民間法的沖突與秩序重建
第三編
社會轉型與法治建設
第十三章 社會轉型與訴訟文化
**節 訴訟文化及其分析框架
第二節 傳統社會“抑訟”的訴訟文化
第三節 當代社會“勵訟”的訴訟文化
第四節 轉型中的訴訟文化:從“抑訟”到“勵訟”
第十四章 社會轉型與法律意識
**節 從法制到法治:轉型中國的法律意識
第二節 法律意識與法律實踐
第三節 法律意識與法治建設
第十五章 社會轉型與糾紛解決
**節 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
第二節 糾紛解決的過程分析
第三節 當代中國糾紛解決機制的轉型
第十六章 社會轉型與犯罪治理
**節 當代中國犯罪問題現狀
第二節 轉型期暴力犯罪的實證研究
第三節 社區警務與犯罪防控
附 錄 法社會學理論的本土化探索
法社會學教程(第三版)(新編21世紀社會學系列教材) 節選
第三版前言《法社會學教程》第三版與大家見面了。這距離第二版正式出版已有六年,距離**版正式出版已有十年。自問世以來,本教材得到了廣大法社會學研究者和學習者的厚愛,被不少單位列為相關課程的教材或參考書,也獲得了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中國人民大學優秀教材一等獎等榮譽,并被列為中國人民大學“十三五”規劃教材,這既是我們的榮幸,也是對我們的鞭策。在過去幾年中,我國法治建設實踐和法社會學的學術研究均取得了顯著成就。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依法治國被作為治國理政的總體戰略布局“四個全面”的一個重要方面提出來,并明確將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和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作為全面依法治國的總目標。在這一目標的指引下,我國的法律規范體系、實施體系、監督體系等均得到了不斷完善,有“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之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的頒布實施就是我國法制建設的重大成果。但如何真正實現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的建設目標,依然是當前我國社會所面臨的重大命題,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在國家大力推進法治建設的進程中,法社會學以其獨立的研究視角、理論基礎和研究方法,發揮著不可替代的獨特作用,并在這一過程中獲得了自身的發展。在這里,有兩件事值得提一提。一是由國務院立項、中宣部牽頭組織的《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三版的編纂工作于2015年正式啟動,在這一版的《中國大百科全書》中,法社會學作為應用社會學的一個重要分支被納入了社會學卷,本人有幸主持了這一部分72個詞條的編撰工作。這標志著我國法社會學的學科地位得到進一步鞏固和提升,法社會學的知識體系得到進一步完善和發展。二是2019年,中國社會學會法律社會學專業委員會理事會成功實現了新老交替,一批70后、80后青年學者成為該學術共同體的骨干力量,一批90后成為該學術共同體的新生力量。這標志著我國法社會學的研究隊伍正在不斷壯大、核心力量正在迅速成長,作為學會的開創者,我感到十分欣慰。正是為了及時反映我國法治建設的*新實踐和國內外法社會學研究的*新進展,我們接受出版社的邀請,再次對本教材進行修訂。本版教材仍然延續了前兩版的基本特色和架構,主要從以下方面進行了修訂:**,優化了篇章結構。基于完善法社會學知識體系的考慮,我們刪去了原來的第九章“法律的社會化”,增加了現在的第十一章“法律運行的組織結構與法律職業”。此外,還增加了第十六章第三節“社區警務與犯罪防控”。第二,完善了各章內容。借本次修訂機會,我們對各章節均進行了不同程度的修訂,或補充了新的材料、文獻,或吸納了新的研究成果,或訂正了在教學實踐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其中,修訂幅度較大的有:第五章、第十三章、第十五章的部分內容是經過重寫的;第六章增加了大數據等新的研究方法在法律社會學中的應用,并對整章的論述進行了系統調整;第十六章除了增加第三節之外,還補充了關于中國犯罪問題*新情況的介紹和分析;附錄中增加了本研究團隊的*新研究成果。第三,進一步精簡了已有論述。為了方便教學,本次改版的一個基本原則仍然是盡量保持總體篇幅的穩定,這就需要對現有論述進行精簡。盡管如此,讀者仍可以看到本版在篇幅上相對于上一版有一定增加,這主要是因為我們對多個章節的內容進行了較大幅度的增補。參加此次修訂工作的人員及分工,與上一版相比也有一些變化。依照慣例,為保證教材的前沿性,暫時離開學術研究領域的上一版作者原則上不再參加本次修訂工作,但相關章節的修訂工作仍建立在既有的文本和研究工作之上,這是需要特別說明的。同時,也納入了個別新的作者。還需要特別說明的是,在本次修訂過程中,從方案制定到組織實施、到*后統稿,我都放心地交給黃家亮去做,我只是大致翻了翻,覺得不錯,我也堅決主張由他來做這一版的**主編。進入60歲之后,我更明確地提出了自己的主要任務就是鋪路搭橋、培養年輕人。我很高興地看到,學術團隊中以黃家亮為代表的一批青年學者正在迅速成長,我相信他們能夠在法社會學本土化的道路上走得更好更遠。
法社會學教程(第三版)(新編21世紀社會學系列教材) 作者簡介
黃家亮,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理論與方法研究中心副教授,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副院長,兼任中國社會學會法律社會學專業委員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教育部高等學校社會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副秘書長。主要研究領域為法律社會學、農村社會學、基層社會治理。代表作有《法律在基層法院中的實踐邏輯》《新鄉土社會的糾紛解決與秩序重建:以華北米村為例》《中國特色和諧社區建設“上城模式”實地調查研究》等。曾獲北京市高等學校教育教學成果獎、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提名獎、北京市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等教學科研獎勵。郭星華,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理論與方法研究中心教授、法律社會學研究所所長,中國社會學會法律社會學專業委員會名譽會長。主要研究領域為法律社會學、農民工問題。主要代表作有《當代中國社會轉型與犯罪研究》《社會結構與社會發展》《社會轉型中的糾紛解決》《漂泊與尋根::流動人口的社會認同研究》《現代法治建設與傳統文化變遷》等。出版譯著《社會學視野中的司法》、《訴訟的話語》、《法社會學講義》等。曾獲第三屆錢學森城市學金獎、北京市高等學校教育教學成果獎、北京市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稱號等教學科研獎勵和榮譽。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朝聞道
- >
山海經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回憶愛瑪儂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姑媽的寶刀
- >
自卑與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