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魯迅全傳:苦魂三部曲-增訂版(全三冊)
-
>
大家精要- 克爾凱郭爾
-
>
尼 采
-
>
弗洛姆
-
>
大家精要- 羅素
-
>
大家精要- 錢穆
-
>
白居易:相逢何必曾相識
中國工程院院士傳記 于潤滄自傳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2487287
- 條形碼:9787502487287 ; 978-7-5024-8728-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工程院院士傳記 于潤滄自傳 本書特色
2013年3月6日,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之后不久,中國工程院通過電郵發來通知,稱“決定組織出版‘中國工程院院士傳記’系列叢書。以記錄院士們對祖國和社會做出的豐功偉績,傳承院士們治學為人的高尚品德,弘揚院士們開拓創新的科學精神,并期望院士傳記的出版能為史書增添新章,成為史乘中的科學財富”。本書為于潤滄院士的自傳。
中國工程院院士傳記 于潤滄自傳 內容簡介
本書由院士本人于潤滄撰寫,分為兩部分,**部分“奠定基石”,主要寫院士的成長:學習知識,學習做人;第二部分“服務人民”,主要寫院士一生的工作,獻身礦產資源開發事業。由于院士的生活基本是融入工作中的,而具體工作又與當時的社會、政策環境密切相關,因此采用了大體上按國家五年計劃(規劃)的時間順序進行敘述。有些工作,考慮到科技類別、科技發展特點等因素,也沒有完全遵守此時間順序。
中國工程院院士傳記 于潤滄自傳 目錄
**章 戰亂中度過童年
“榮生”出世
我的母親
抗日烽火
舉家逃難
璧山歲月
第二章 哺育我成長的進山中學
跳班進入進山中學
進山中學簡史
進山情結
第三章 北平和平解放
初抵北平的觀感
歡慶北平和平解放
接受任務——促大同和平解放
第四章 到東北繼續求學
考入哈爾濱工業大學
轉入東北工學院
第二部分 服務人民,獻身礦產資源開發事業
第五章 大學畢業后落腳北京
第六章 開始立足我國的礦業
砂錫礦開采的創新
兩個難忘的印象
標志性的1956年
奮戰在錫礦山——緩傾斜礦體開采的技術創新
第七章 干部下放勞動
擔任農業社副社長
大煉鋼鐵
困難時期的生活
荒誕的“文革”
下放軍墾農場
第八章 “下樓出院”扎根現場
金川會戰促成設計院機構改革
小型機械化樣板礦山會戰
第九章 為擴大礦山產能奮戰
強充電專題考察
戰斗在金川的戈壁灘上
去加拿大、關國考察采礦方法
在北歐礦業先進技術基礎上再創新
第十章 發展膠結充填工藝
高濃度膠結充填工藝技術的誕生
國內充填系統首次采用立式砂倉的工業試驗
發展膏體充填工藝
編寫《全尾砂高濃度(膏體)料漿充填新技術》
第十一章 礦業工程設計單位的歷史性變革
工程設計單位逐步實現企業化
礦業工程設計單位的科研工作
在工程設計單位建立巖石力學研究組
第十二章 引進、發展自然崩落采礦法技術
中條山銅礦采用自然崩落法扭虧為盈
赴智利特尼恩特礦考察礦塊崩落法
自然崩落法的改進
第十三章 構建生態礦業工程與新模式辦礦
在風景區創建**座無廢礦山
白象山鐵礦工程的生態化嘗試
安慶銅礦新模式辦礦
銅綠山古礦冶遺址
第十四章 第三類型深井開采的探索
冬瓜山銅礦開啟金屬礦第三類型深井開采的先例
赴南非考察學習
冬瓜山工程設計回訪
第十五章 中國工程科技中長期發展戰略
我國礦產資源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
關于實施全球礦產資源戰略
緊缺有色金屬礦產資源可持續供應評價體系研究
中國工程科技中長期發展戰略研究
第十六章 參加世界采礦大會國際組委會的活動
第十七章 走出國門的礦山項目
巴基斯坦山達克銅金礦項目的談判
中非礦業合作的標志性項目——謙比希銅礦
與中國有色進出口公司的“一面之交”
巴布亞新幾內亞的“技術旅游”
關于礦業企業“走出去”之再議
礦業企業“走出去”的可喜成果
第十八章 復雜地形長距離的礦漿管道輸送
第十九章 從三山島金礦發展到海下采礦
三山島的海邊采礦
新立礦區的海下采礦
探索海下超深井采礦方案
第二十章 一份述職報告
第二十一章 創建智能礦山示范工程的前前后后
第二十二章 再次來到智利
第二十三章 創建中國礦業信息化協同創新中心
第二十四章 明天的礦山
附錄
附錄一 于潤滄大事年表
附錄二 于潤滄主要論文作品目錄
后記
中國工程院院士傳記 于潤滄自傳 節選
**章 戰亂中度過童年 “榮生”出世 1930年3月20日,在軍閥混戰的戰亂中,我出生于當時的察哈爾省張家口。 1929~1930年,中國經歷了一場*大規模的軍閥混戰,史稱“中原大戰”,亦稱“蔣、馮、閻戰爭”。雙方投人兵力之多,戰區之廣,戰禍之烈,為民國時期軍閥混戰之*。我的父親于鎮河(字疏九)當時正是閻錫山手下的一名軍官。 這里簡單介紹一下我的父親,他生于1898年(清光緒二十四年),山西渾源縣城西賈莊(村)人。我的爺爺于建章系清末秀才,民國初期人山西育才館讀書,后回鄉作私塾先生。我的父親弟兄五人,父親和五叔是雙胞胎,父親被送到一于氏族人家中哺育,及至入學年齡,先后在渾源縣寶峰寺小學、渾源縣中學學習。19歲時,中學尚未畢業,便離家出走,到太原考入閻錫山創辦的山西學兵干部訓練團(簡稱學兵團),從此開始了戎馬生涯。由于他在訓練團勤學苦練,四年畢業后留在訓練團,先后任班長、排長。1926年開始隨軍,歷任連長、營長、團長、旅長。 1927年,蔣介石發動“四一二”(1927年4月12日)政變,破壞了**次國共合作。之后,又逐步解決了國民黨內部日益激化的權力角逐,統一了國民黨。1928年改編軍隊,成立四個集團軍:**集團軍由蔣介石兼任總司令;馮玉祥的國民軍改編為第二集團軍,由馮玉祥任總司令:閻錫山的北方國民革命軍改編為第三集團軍,由閻錫山任總司令;李宗仁的“兩湖”軍改編為第四集團軍,由李宗仁任總司令。隨即進行第二次北伐,在消滅了山東的張宗昌及“直系的”孫傳芳勢力后,“奉系的”張學良發表易幟通電,服從國民政府,國民政府在形式上完成了統一。蔣介石于是決定實行削藩政策,統一縮編全國軍隊,以剝奪各地方實力派軍權。這種政策激化了馮玉祥、閻錫山、李宗仁等地方勢力與蔣介石之間的矛盾。 1929年初,桂系已踞有兩湖、河北與天津等地盤,又得到廣州李濟深的支持。同年3月,蔣桂戰爭爆發。蔣介石指揮三路大軍向武漢進攻,通過誘騙拘捕李濟深,破壞粵、桂同盟;迫使湖南省主席何鍵脫離桂系;促使桂系兩師長陣前倒戈,導致桂軍全線潰退,敗逃廣西。蔣介石又調動湘、粵、滇三省軍隊圍攻廣西,桂軍不敵,白崇禧和李宗仁于6月逃往中國香港,蔣桂戰爭遂告結束。 在蔣桂戰爭即將結束之際,馮玉祥見勢不妙,以“護黨救國軍”西北路軍總司令名義,通電反蔣。但蔣介石早已收買了馮玉祥部韓復榘、石友三,又策動劉鎮華、楊虎城等部叛變,使西北路軍發生劇烈分化。馮玉祥隨即聯絡閻錫山形成聯盟。1929年10月,西北路軍將領宋哲元等27人在西安發出通電,擁戴馮、閻聯盟,討伐蔣介石。馮、閻約定,先由西北路軍發動,晉軍隨后跟進。但當時閻錫山認為反蔣的時機還不成熟,戰爭打響后,他不僅未發兵,而且實際上軟禁了馮玉祥,意在控制西北路軍。增強自己的力量。直到馮玉祥密令天津的鹿鐘麟回陜,負責指揮西北路軍,閻錫山迫于自身利害,決心反蔣。1930年3月,閻、馮公開發出倒蔣通電,全國各地反蔣軍閥陸續起而響應。我父親在這場大戰中,因閻錫山的擴軍升為師長,故給我取名“榮生”。 這場“中原大戰”歷時8個月,雙方投人兵力130萬人,死傷總數在30萬人以上,戰區之廣,戰禍之烈,民國以來尚無先例。由于反蔣聯軍各懷異志,指揮又極不統一,加之擁有重兵30萬的張學良又一反常態,沒有就任反蔣聯軍的陸海空軍副總司令之職,而是通電擁蔣,派兵大舉進入山海關,抄斷閻、馮軍的后路。*后,“中原大戰”以閻、馮等人倒蔣派的失敗告終。閻錫山下野之后避居大連。1931年1月,太原“軍縮會議”決定將晉軍由原12個軍減縮為4個軍、8個師,我父親被縮編下來進人軍官教導團。我就是出生在這樣一個戰亂時期。 1935年,當父親再次駐防山西省隰縣時,一日他與該縣縣長相聚聊天,縣長興之所致,給我批八字,說我五行缺水,故而建議將我的名字“榮生”改為“潤滄”,一下子添加了六滴水,不會干旱了,這就是我的學名。70多年后,我中學的一位老同學孔慶邦,對我的這個名字很感興趣,作了一番趣解:“春風化雨潤無聲”,“‘于’乃雨之同音,‘潤’自然就是潤化之意,‘滄’嘛,滄海桑田,可容納萬物,‘于潤滄’即如春雨潤化萬物,功何其大,但無聲無息。真所謂天何言哉,地何言哉,四時行焉,萬物生焉。好名,好名!笨墒切r候學的是繁體字,總覺得“潤滄”這兩個字和筆畫簡單的“于”字書寫在一起,形體既不諧調,也缺乏整體美感。但不管怎樣,它作為我的符號已經伴我度過了90載,倒是沒有遇到過特大的“干旱”。 P3-5
中國工程院院士傳記 于潤滄自傳 作者簡介
于潤滄,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恩菲工程技術有限公司高級顧問專家、專家委員會名譽主任,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資深常務理事,北京科技大學博士生導師;我國生態礦業工程的倡導者,金屬礦山高濃度(膏體)充填主要開拓者之一。數十年來,于潤滄帶領團隊解決了諸多礦山開采的復雜技術難題,創新了大面積下向分層充填法高效開采技術、高濃度(膏體)充填技術,在推動無廢開采、尾礦資源化和智能化開采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貢獻。先后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特等獎1項,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朝聞道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巴金-再思錄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煙與鏡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