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醫入門必背歌訣
-
>
醫驗集要
-
>
尋回中醫失落的元神2:象之篇
-
>
補遺雷公炮制便覽 (一函2冊)
-
>
人體解剖學常用詞圖解(精裝)
-
>
神醫華佗(奇方妙治)
-
>
(精)河南古代醫家經驗輯
中國成.人超重和肥胖預防控制指南(2021) 版權信息
- ISBN:9787117319706
- 條形碼:9787117319706 ; 978-7-117-31970-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成.人超重和肥胖預防控制指南(2021) 內容簡介
與原《指南(試行)》相比,《中國成人超重和肥胖預防控制指南(2021)》內容更豐富,涵蓋范圍更廣,防控流程更清晰,防控措施更具針對性和有效性。 《中國成人超重和肥胖預防控制指南(2021)》強調證據和依據的科學性、可靠性,注重干預措施和方法的合理性、可行性,將為我國開展成人超重和肥胖防控工作提供技術指導,為個人、家庭、社區以及各級醫療衛生機構做好超重和肥胖的監測和管理提供科學的、切實可行的措施。《指南》修訂工作得到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疾病預防控制局的指導和項目支持,特此表示感謝。
中國成.人超重和肥胖預防控制指南(2021) 目錄
1.1 BMI
1.2 腰圍
1.3 超重和肥胖的判定標準
1.4 BMI和腰圍判定標準的依據及相關證據
2 超重和肥胖的現況和流行趨勢
2.1 全球超重和肥胖現況和流行趨勢
2.2 我國居民超重和肥胖現況和流行趨勢
3 超重和肥胖的主要影響因素
3.1 遺傳因素
3.2 膳食結構和飲食行為
3.3 身體活動
3.4 社會因素
4 超重和肥胖的危害
4.1 超重和肥胖與其相關疾病
4.1.1 癌癥
4.1.2 腦卒中
4.1.3 缺血性心臟病
4.1.4 高血壓
4.1.5 2型糖尿病
4.1.6 血脂異常
4.1.7 呼吸系統疾病
4.1.8 其他疾病
4.2 超重和肥胖相關的社會和心理問題
4.3 超重和肥胖的疾病負擔和經濟負擔
5 超重和肥胖的干預
5.1 超重和肥胖的干預策略
5.1.1 堅持預防為主,盡早干預,終身堅持
5.1.2 針對多種危險因素,采取綜合干預措施
5.1.3 倡導和踐行健康的生活方式
5.1.4 建立肥胖干預的社會支持性環境
5.2 超重和肥胖的干預措施
5.2.1 合理膳食
5.2.2 增加身體活動
5.2.3 建立良好的社會支持性環境
5.2.4 肥胖的臨床治療
5.3 不同人群的干預措施
5.3.1 一般人群的干預
5.3.2 高危人群的干預
5.3.3 肥胖者的干預
5.4 特殊人群的干預
5.4.1 孕婦、乳母和更年期女性
5.4.2 老年人
5.5 超重和肥胖防治流程
……
附錄
參考文獻
中國成.人超重和肥胖預防控制指南(2021) 節選
《中國成人超重和肥胖預防控制指南(2021)》: 5.3 不同人群的干預措施 5.3.1 一般人群的干預 把監測和控制超重與預防肥胖、降低肥胖率作為預防慢性病的重要措施之一,開展廣泛的群體預防是促進健康的重要基礎。定期監測人群體重變化,了解其變化趨勢,為及時采取針對性預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保障。一般人群的干預目的是預防超重和肥胖的發生,使體重保持在正常范圍內。 積極開展健康教育工作,在政府、社區、家庭和個人之間建立完整有效的超重和肥胖預防控制體系。通過健康教育,積極做好宣傳。使人們更加注意合理膳食,防止能量攝人超過能量消耗。膳食中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攝人的比例合理,特別要減少脂肪攝人量,增加蔬菜和水果在食物中的比例。在工作和休閑時間,有意識地多進行中、低強度的身體活動。廣為傳播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煙、限酒、減糖、限鹽。經常關注自身的體重,預防體重增長過多、過快。成年后的體重增長*好控制在5kg以內,超過10kg則相關疾病風險將增加。提醒有肥胖傾向的個體應及早進行體重管理。人群的干預措施主要從調整膳食和增加身體活動兩個方面人手。 5.3.1.1 調整膳食 大多數需要預防體重進一步增加的個體,都要調整其膳食以達到減少能量攝入的目的。合理膳食包括改變膳食的結構和攝入量。避免吃油膩食物和過多零食,少食油炸食品,少吃鹽;盡量減少吃點心和加餐,控制食欲,七分飽即可。盡量采用煮、煨、燉和微波加熱的烹調方法,用少量油炒菜。適當減少飲用含糖飲料,養成飲用白水和茶水的習慣。進食應有規律,不暴飲暴食,不要一餐過飽,也不要漏餐。 5.3.1.2 增加身體活動 人類在上千萬年的進化過程中是伴隨狩獵和耕作而獲得生存條件的,所以人體的遺傳素質適合有身體活動的生活,但當代科技的發展使人們每天生活所需的身體活動在不知不覺中逐漸減少。社會的進步和各種省力的技術使生活節奏加快,“沒有時間”往往成為人們不參加體力活動的理由,并且把增加身體活動看成是一種“負擔”。應該改變人們的觀念,把身體活動看成是提高身體素質和保證健康的必要條件。盡量創造更多的活動機會,并把增加活動的意識融人生活安排之中;一定程度地改變每天的生活習慣,盡量選擇身體活動較多的形式以替代節省體力的狀態。例如在城市,鼓勵人們在1公里(1km)距離內用步行替代坐車;短途出行騎自行車;提前一站下車而后步行到目的地;步行上下5層以內的樓梯以替代乘坐電梯等。 5.3.2 高危人群的干預 肥胖高危險人群是指有肥胖家族史、膳食不平衡、身體活動不足和存在不良的生活方式等高危因素,且體重已經超過正常水平的個體或人群。針對具有肥胖高危因素的個體和人群,應重點預防其超重程度進一步加重而導致肥胖。高危個體和人群的預防控制,通過增加該群體控制體重的知識和技能,減少或消除引發肥胖的危險因素。措施包括:通過宣傳教育改變高危人群的知識、觀念、態度和行為;使其了解不良環境或生活方式對肥胖的發生和發展起到激活和促進作用;改變膳食、加強身體活動。可以通過對學校、社區、工作場所人群的篩查發現高危個體,強調對高危個體的體重進行監測和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5.3.2.1 膳食指導 高危人群無論是控制體重的持續增長,還是恢復正常體重,都需要膳食指導。膳食指導的基本原則是既要滿足人體對營養素的需要,又要使每天攝入的總能量降低。膳食常由低能量、低脂肪的食物組成;同時補充適量優質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好為全谷類);增加新鮮蔬菜和水果在膳食中的比重。注意飲食的能量密度(能量密度系指一定體積的食物或膳食所產生的能量),即選擇體積較大而所含能量相對低一些的食物,1g脂肪可以提供9kcal能量,而1g蛋白質或1g碳水化合物只提供4kcal能量。同樣重量的煮雞塊要比炸雞塊的能量低得多。蔬菜和水果的體積大而能量密度較低,又富含人體必需的維生素和礦物質,以蔬菜和水果替代部分其他食物能給人以飽腹感而不致攝人過多能量。在平衡膳食中,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提供的能量比,應分別占總能量的15%-20%、60%-65%和25%左右。 不要單純采取限制谷類主食攝人量來降低每日總能量攝入。谷類中的淀粉是復雜的碳水化合物,有維持血糖水平的作用,避免進食后血糖升高太快,也不會很快出現低血糖。低血糖會導致饑餓感而使進食的食物量加大。選擇適度的谷類食物,其中含有的膳食纖維對降低血脂和預防癌癥也有一定好處。減少總的食物攝取量時,應當以限制和減少脂肪攝入量為主,不要減少谷類食物占食物總量的比例。血脂異常者應限制攝入富含飽和脂肪和膽固醇的食物(如肥肉、內臟、蛋黃)。適當注意選擇一些富含優質蛋白質(如瘦肉、魚和豆類)的食物。優質蛋白質含必需氨基酸較多,適量優質蛋白質可以與谷類等植物蛋白質的氨基酸起互補作用,提高植物蛋白質的營養價值。在能量負平衡時,攝人足夠蛋白質可以減少人體肌肉等瘦組織中的蛋白質被動員作為能量而被消耗。 5.3.2.2 身體活動指導 高危人群的體重或腰圍雖然沒有達到肥胖的程度,但也已經超過正常水平。在進行膳食指導的同時,必須對其身體活動狀況進行評估,從而確定增加身體活動的種類和強度,制定體重控制的短期和長期目標。 高危人群定期進行適量身體活動有助于預防和改善體重,并能促進精神健康、提高生活質量和幸福感。增加身體活動與適當控制膳食總能量、減少飽和脂肪酸攝入量相結合,促進能量負平衡,是全球公認的體重控制方法。進行中等強度身體活動時,應根據個人的健康狀況和能力,對活動的方式、時間、強度、頻率以及活動總量等進行詳細地指導服務。 ……
- >
自卑與超越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二體千字文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隨園食單
- >
姑媽的寶刀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