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闖進數學世界――探秘歷史名題
-
>
中醫基礎理論
-
>
當代中國政府與政治(新編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
>
高校軍事課教程
-
>
思想道德與法治(2021年版)
-
>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2021年版)
-
>
中醫內科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醫學微生物學實驗教程 版權信息
- ISBN:9787030679437
- 條形碼:9787030679437 ; 978-7-03-067943-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醫學微生物學實驗教程 內容簡介
本書分基礎實驗和綜合實驗兩部分,內容主要包括微生物形態學檢查及染色方法、微生物培養及生化鑒定技術、環境因素對細菌的影響、微生物血清學診斷、常見的病原性球菌的分離與鑒定、腸道感染常見致病菌的檢測、流感病毒的檢測。 本書可供醫藥院校學生使用。另外,本書的技術和方法也可作為臨床微生物檢驗的操作指南,也是廣大微生物學工作者的參考用書。
醫學微生物學實驗教程 目錄
醫學微生物學實驗室規則 1
**篇 基礎實驗
**章 微生物形態學檢查及染色方法 5
**節 細菌的形態學檢查及染色方法 5
第二節 真菌的形態學檢查及染色方法 11
第三節 病毒的形態學檢查 12
第二章 微生物培養及生化鑒定技術 14
**節 細菌的培養及生化鑒定技術 14
第二節 真菌的培養 24
第三節 病毒的分離培養 25
第三章 環境因素對細菌的影響 32
**節 高壓蒸汽滅菌器的使用 32
第二節 熱力對細菌繁殖體和芽孢的作用 33
第三節 紫外線的殺菌作用 34
第四節 細菌對抗菌藥物的敏感試驗 35
第五節 常用化學消毒劑的殺菌作用 37
第六節 細菌的變異 38
第七節 噬菌體的特性 39
第四章 微生物血清學診斷 41
**節 細菌學 41
第二節 病毒學 43
第五章 PCR技術在微生物檢測中的應用 46
第二篇 綜合實驗
第六章 常見的病原性球菌的分離與鑒定 51
第七章 腸道感染常見致病菌的檢測 55
第八章 流感病毒的檢測 56
實驗報告
實驗報告 61
醫學微生物學實驗教程 節選
醫學微生物學實驗室規則 醫學微生物學的研究對象主要是病原微生物,其具有傳染的危險性,因此在進行實驗時必須遵守實驗室規則: 一、穿白大衣、戴無菌帽進入實驗室,無菌操作時戴口罩。 二、書包、衣物等掛于室外,必須帶入的書籍、文具等應放在抽屜中,以免操作時污染。 三、實驗室內禁止飲食、吸煙或用唾液濕潤鉛筆及標簽等。 四、凡接觸過菌液或其他傳染性標本的物品,必須按指導教師的要求放入相應的容器中,不得隨意放于桌上或水槽中。 五、實驗過程中,全部操作應嚴格按操作規程和教師要求進行,如實驗中有菌液流灑至桌面或手上沾有活菌等情況發生,應立即報告教師,及時處理,切勿隱瞞。 六、使用顯微鏡等儀器時,要細心操作,不慎損壞時要報告老師。儀器使用結束需在相應登記本上進行登記并放回原處。 七、每次實驗完畢,將培養的物品標明班、室、號及日期,放孵箱培養。 八、實驗結果要以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記錄并書寫實驗報告。 九、實驗課結束后,按要求擺放好實驗桌上的物品,用消毒液及自來水洗手后離開。 十、由班長指定值日生清掃實驗室,檢查水、電、門、窗等的安全后離開實驗室。 周艷萌 **篇 基礎實驗 **章 微生物形態學檢查及染色方法 **節 細菌的形態學檢查及染色方法 一、油鏡的使用與維護 【目的】 掌握油鏡的使用和維護方法。 【材料】 (1)普通光學顯微鏡、香柏油、鏡頭清潔劑和拭鏡紙。 (2)細菌基本結構和特殊結構示教片。 【原理】 當光線從標本涂片經過空氣進入到鏡頭時,由于介質密度的不同會發生光線的折射,導致光線不能全部進入物鏡,造成油鏡下標本比較昏暗、物像不清晰。為減少光線的折射,在標本與油鏡頭之間添加折射率與載玻片(n=1.52)相近的香柏油(n=1.515),能夠提高視野的亮度,增加顯微鏡的分辨率,從而獲得清晰的物像(圖1-1)。 圖1-1 油鏡示意圖 【方法】 (1)將顯微鏡平穩地放置在實驗桌上,距離實驗桌沿約10cm。 (2)使用電光源顯微鏡時,先將光源調節旋鈕調至*小,打開電源,調節光源調節旋鈕直至整個視野均刀明亮。 (3)使用玻片夾將標本固定在載物臺上,先用低倍鏡找到標本所在位置,再換用油鏡。 (4)在載玻片上滴加香柏油1滴,然后將其放置在載物臺上。從側方看著物鏡,緩慢轉動粗調節器,使得載物臺上移,直至物鏡頭浸于香柏油中,并幾乎與載玻片接觸。然后通過目鏡觀察玻片,小心轉動粗調節器,使得載物臺小幅度下移,待觀察到模糊物像時,再調動細調節器,使物像清晰。如未能觀察到物像,可重復進行上述操作。 (5)待顯微鏡使用完畢后,取下載玻片,立即用沾有鏡頭清潔劑的拭鏡紙擦拭油鏡頭,再用干拭鏡紙擦去鏡頭清潔劑。然后將顯微鏡收好放回實驗柜中,并填寫顯微鏡使用登記本。 (6)顯微鏡使用時的注意事項 1)顯微鏡是貴重精密儀器,使用時要精心愛護,不得隨意拆散和碰撞。 2)取放顯微鏡時,應右手持鏡臂,左手托鏡座,平端于胸前。 3)使用時應避免與酸、堿、酒精等物品接觸。 4)擦拭鏡頭時,不要轉圈擦,應順其直徑方向擦拭。 5)使用完畢后,物鏡調回低倍,載物臺下移,聚光器下降。 【結果觀察】 觀察標本中細菌的形態、特殊結構、大小、數量、排列和染色性。 【思考題】 (1)光學顯微鏡在微生物檢測中有哪些應用? (2)使用油鏡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二、細菌染色檢查法 染色檢查法是細菌形態學檢查法的一項基本技術。由于細菌微小而半透明,在普通光學顯微鏡下不易識別,故必須對它們進行染色,以便觀察細菌的特點。下面介紹常見的幾種染色方法。 (一)革蘭氏染色法 【目的】 掌握革蘭氏染色法及其意義;熟悉細菌標本的制備方法。 【材料】 (1)葡萄球菌、大腸埃希菌混合菌液。 (2)革蘭氏染液、接種環、載玻片和酒精燈等。 【原理】 革蘭氏染色法是由丹麥細菌學家Christian Gram于1884年發明,是*常用的細菌鑒別染色法。細菌經過革蘭氏染色后可分為兩大類,即革蘭氏陽性菌和革蘭氏陰性菌,這樣有助于了解細菌的生物學特性,同時為了解細菌的致病性和抗菌藥物的選擇提供依據。 革蘭氏染色的原理尚未完全闡明,主要與細菌細胞壁結構相關。革蘭氏陽性菌細胞壁較厚,含有大量肽聚糖且交聯度大,類脂質較少,能夠與初染劑結晶紫和媒染劑碘液形成的復合物牢固結合,且能夠抵抗脫色劑酒精的脫色作用,故被染成紫色;而革蘭氏陰性菌
- >
朝聞道
- >
我與地壇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姑媽的寶刀
- >
月亮虎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月亮與六便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