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茨威格短篇小說集
-
>
女人的勝利
-
>
崇禎皇帝【全三冊】
-
>
地下室手記
-
>
雪國
-
>
云邊有個小賣部(聲畫光影套裝)
-
>
播火記
學做家長 版權信息
- ISBN:9787209112000
- 條形碼:9787209112000 ; 978-7-209-11200-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學做家長 內容簡介
多數家庭,在孩子成長的不同階段,會不同程度地遇到觀念沖突、溝通問題、孩子的學業壓力、考試焦慮等心理問題,會令孩子做出錯誤的決定,影響身心發展和前途,會令你身心疲憊而不知所措,即便那些在其他領域很成功的人士也不能例外。 比之于單純的“經驗介紹”,《學做家長》是一本專門幫助家長們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書。作為家長想要更好地解決問題,可以跟隨《學做家長》一書,一起探尋家庭教育問題的原因,分辨認知誤區,走出教子困境。
學做家長 目錄
學做家長的歷程
家庭教育不簡單
家庭教育難在哪兒
關于本書
第二部分 家長的教育責任
問題孩子還是問題家長
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
成功的家長和家長的成功
學做更好的家長
第三部分 管教反思
究竟該“管”還是“不管”
青春期孩子“叛逆”嗎
管教的目標
說教有用嗎
煩人的嘮叨
評論的風險
到底是關心還是控制
溝通誤區
沖突面前你贏了誰
“愛”與真愛的距離
第四部分 從管教到自驅動成長
管理孩子的缺點
從依賴走向獨立
自立責任
自主學習動力
教育在于引發,而不是“預告”
奮斗精神和堅毅品格
家務和勞動教育
專注與投入
學習與積極情緒聯結
考試焦慮
學習壓力與生病
薄弱學科
在應試中提升素質
……
第五部分 為孩子成長賦能
第六部分 為愛思變
參考與推薦書目
后記
學做家長 節選
《學做家長》: 孩子希望回報父母的愛,遠超過父母希望得到的愛。這是我從很多孩子身上看到的。正因為孩子太希望回報父母了,所以面對父母對他們的期待,非常容易被孩子察覺,其內心也會認可這種期待,覺得這是父母對自己好,他們也會努力地滿足家長對自己的期待。他努力地學習,想要考得更好的成績,將來還會在找對象、找工作時都想要讓爸媽滿意,不想讓爸媽失望,他把很多的心力都放在這里。我相信,多數父母一定不希望孩子負重前行,而是希望孩子陽光開朗、輕松自信地前行。所以,在很多時候我們作為父母確實應該反思一下自己的行為,感受一下自己的愛和付出是否已經成為孩子心理上的負擔。 家長自己沒有明確的生活目標,生活的重心完全放在孩子身上,活在孩子的生活里,也會給孩子造成很大的壓力。我們經常看到有些女性,生活的重心完全放在孩子身上,即使是“不求回報、無條件付出”,這樣完全沒有自我的愛,也會給孩子帶來很大的心理負擔。當一個人的心里貧窮時,她給不了別人力量;只有富足的內心,內心和諧豐盈,才能給予他人真正的愛。 你是否意識到,自己天天在孩子面前表現出的急切,已經不再讓孩子感受到安全和愛。你總是“為了他自己將來過得好,現在他就應該更努力”希望他表現得好一些,再好一些。這是沒有錯的,他努力將來會更好。但是,如果當下,他再努力也換不來你的滿意,總還差那么一點兒,對父母來說這就真的是一種功利了。所以人們所說的“無條件的愛”,就是指把功利心放下的純粹的愛,不是因為孩子優秀表現得好才愛他。 當孩子的成績和行為表現不佳時,家長的失望情緒和“不滿意”,即使不說也會被孩子敏感地感受到。孩子會對這種付出產生愧疚感,帶著這種愧疚感前行,實在令人心疼。這顯然不是為人父母想看到的,所以,千萬不要把自己的付出變成孩子的負擔。 其三是對愛的理解不夠,對愛的表達不足。 曾經有段時間孩子總是問我,老媽我怎么覺得你一點兒也不愛我呢?當時心里的感受是,孩子怎么可能這么想呢?現在知道了,父母愛孩子,還應該讓孩子感受到愛。 孩子從家長的一言一行中,不斷地確認父母對自己的愛。 在很多孩子那里,父母用心的陪伴,成了一件難得的事情。有多少人能帶著足夠的愛與耐心去感受孩子,感受他的內心是快樂還是難過,自信還是自卑呢?有一次在一家餐館里面,看到一位年輕的媽媽自顧自地瀏覽著手機,孩子多次喊媽媽也不抬頭。與旁邊的另外一對母子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那位年輕的媽媽和孩子愉快投入地玩著一種猜猜看的游戲,大手小手在一起伸出來、躲起來,孩子不斷發出開心的笑聲。旁邊那個小孩投去的那束特別羨慕的目光,至今讓我印象深刻。 小麥曾經問過我多次究竟愛不愛她的問題。我說,這不是明擺著的嗎?心里想的都是你,天天照顧你、養育你,怎么還會有這樣的問題?!事實上,孩子體會到的“愛”,與父母給予的所謂“愛”之間還有很大距離。我們辛辛苦苦地工作、賺錢,給他買衣服、買美食,可是他想要得到的一點兒小快樂,我們還不允許,甚至剝奪了他們的想法和自主做事的積極性,這是真的愛嗎?當我們拿“別人家孩子”的優秀與自己孩子的缺點相比較并恨鐵不成鋼時,你是否注意到孩子臉上的表情,能否體會到孩子的感受?十幾歲的孩子,都有很強的情感洞察力。對于父母對自己的每一種態度,他們都相當敏感,因為孩子永遠都相信父母。家長們必須十分深刻地認識到這一點。 其四,盛滿功利和焦慮的“愛”。 雖然人們都在疾呼,教育應該讓孩子們“減負”,可是回到家繼續與孩子的學習成績較勁兒的不是別人,正是家長們自己。家長們周末把孩子送到外語舞蹈音樂書法繪畫藝術等各種培訓班去,才短暫地放下自己的焦慮,認為自己盡到了教育的責任。在這樣的情形下,孩子們有多少時光浪費在了漫無目的、價值不大的“學習”之中?家長們不遺余力地投入到孩子的考試競賽中,拼命攢錢買學區房,盯緊每一級的重點學校,盯緊老師和孩子每次的考試成績,也給孩子造成了極大的壓力。 我們現在遇到的許多家庭問題,實際上也是獨生子女時代的社會性問題。獨生子女時代,獨生子女承載著整個家庭的希望和傳承的責任,他們的成長過程受到更大關注的同時也接受了更大的壓力和焦慮。假設你有幾個孩子,眼前這個娃只是其中之一,你現在覺得很多鬧心的問題可能馬上就迎刃而解了:老大考得不好沒關系,老二考得還不錯;考試成績不太好,可是動手能力老大比老二強,將來找個工作應該不難;這個性格溫和,能坐得住,那個闖性大,能拼搏;這個孩子就這個性格,不是我的翻版;將來他的成功是他的,失敗也是他自己的;手心手背都是肉,我可沒工夫整天盯著你一個,自己該玩就玩該學就學……瞧,如果你能這么想這么做,在孩子心目中,你反而是輕松大氣的、善解人意的,至少不這么天天惹人煩……因此很多人把教子的焦慮歸結為獨生子女時代的必然。但是,現實是二胎時代到來了,人們對孩子的教育焦慮并沒有減少。 不管是不是獨生子女,這背后體現的,實際上仍然是中國家長望子成龍的心態。讓自家孩子在競爭中脫穎而出幾乎是所有家長對自己獨生子女的期待,這一心態如此難以改變,以至于家長們集體陷入了教育的焦慮。 ……
學做家長 作者簡介
周巧玲,華東師范大學教育學博士,淄博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副校長,教授,兼任山東理工大學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國院校研究會理事,山東省高等教育人才研究會常務理事,英國威爾士大學高級訪問學者。豐富的教育管理實踐經歷和經驗,良好的教育理論素養。 主要研究方向為高等教育管理、教師教育研究、比較高等教育、基礎教育研究,主持完成山東省社會科學規劃重點項目、山東省教育科學規劃項目;山東省教育廳研究生教育創新項目、山東省軟科學重點項目等多項課題;作為骨干成員參與教育部重大基地項目、教育部青年專項等;主持淄博市校城融合專項資助的“基礎教育創新發展研究”平臺項目,本書為該項目資助的成果之一。 出版專著《大學戰略管理研究》,在《高等教育研究》《比較教育研究》《清華大學教育研究》《教育發展研究》《教師教育研究》等CSSCI來源核心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10余篇。多項學術成果獲得獎勵,如山東省第二十四次哲學社科優秀成果二等獎、山東省軟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淄博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山東省高等學校人文社科優秀成果一等獎等。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煙與鏡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