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社版)玫瑰色的森林
-
>
(社版)金色的雨(精裝繪本)
-
>
(社版)海藍色的小水桶(精裝繪本)
-
>
(社版)白色的禮物(精裝繪本)
-
>
它們:水怪時代
-
>
家門口的大自然系列:奶奶的花園 奶奶的菜園(全2冊)
-
>
創意立體紙魔坊玩具書——賽車 作業車
少年讀資治通鑒 13·南北朝 版權信息
- ISBN:9787020168507
- 條形碼:9787020168507 ; 978-7-02-016850-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少年讀資治通鑒 13·南北朝 本書特色
《史記》、《資治通鑒》、“二十四史”,很少人不知道,但很少人仔細讀過,因為它們都是鴻篇巨制,且文字艱澀,令人望而生畏!渡倌曜x》經過三位文史類專家的認真審讀,他們一致認為這套書在尊重史實的基礎上,把大部頭史書變成一個個生動有趣的故事,讓少年兒童在增長歷史知識的同時,又享受到閱讀的樂趣,做了一個很好的歷史普及工作。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全套20本書,311個故事,體量是同類書的兩倍、三倍,甚至十倍,*大可能呈現一千多年歷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比如,歷史上著名的“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的故事,在《資治通鑒》中只有100多個字,《少年讀》第3冊第6篇《還定三秦》則用3000字的篇幅把劉邦為了東進中原,采用韓信“聲東擊西”的策略,明著修理棧道,實則奇襲陳倉、奪取關中的故事演繹得有聲有色,細節十分豐富。 2.故事剪裁科學,既不拖沓冗余,也不跳躍太大,注重歷史事件的連續性和系統性,講究由小故事串起大事件,用大事件演繹大時代。故事與故事之間,相互承傳、次序分明,有條不紊地把歷史推向縱深,幫助少年讀者更真實、立體地感知歷史發展的脈絡,避免整個歷史讀起來碎片化。 3. 語言通俗易懂,不拘謹,可讀性極強,大量的人物對話,模擬事件發生的場景,而不是簡單把文言文翻譯成白話文。 4. 大量重要的歷史地名的注釋,幫助少兒讀者從空間坐標上更好地理解時間坐標上的歷史。此外,還有大量的古代官職、歷史典故、詩歌的注釋,對孩子們更好地讀懂中國歷史,更深地理解中國文化,有很大的幫助。 5. 每一篇的篇名都經過精心擬定,既緊貼故事核心,又靈活有趣。比如《項羽把亞父氣走了》《一味中藥引發滅族》《死諸葛嚇走活仲達》《餡餅砸中了曹爽》《一個姓劉的匈奴皇帝》《從“豬圈”里爬出來的皇帝》《宇宙大將軍完蛋了》《瓦崗寨換了新主人》《文壇宗師斗不過“白字先生”》《染匠的宮廷大冒險》《“!狈匠T“李”登場》《從“大傻子”到“小太宗”》《私鹽販子鬧革命》《兩個無賴搶江山》《朱全忠一點兒都不忠》《石敬瑭認了個契丹爹》。這些口語化、生活化的標題,既符合史實,又形象貼切,好理解,有懸念,讓人好奇、迫不及待想讀。 6. 畫家引力波創作的封面圖,線條干練流暢,色彩明快亮麗,人物形象生動,地理場景考究,烘托出一個個歷史節點的氛圍,古樸又不乏現代的審美,表現了豐富的歷史內涵,與內文可謂相得益彰。 7. 根據少兒的認知水平和閱讀特點,這套書按時間的順序,采用編年體的 “點—線”結合的呈現方式,以“線”穿“點”,以“點”連“線”,循序漸進地展現古代歷史的整體面貌。所謂“點”是具體、生動的歷史事實,“線”就是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從而讓孩子在掌握歷史事實的基礎上,通過史事之間的相互關系,建立時序意識和時空概念,獲得對歷史發展的整體性認識。這一點契合了教育部關于中小學語文、歷史教材編寫思路上的指導思想,緊貼中小學語文、歷史教學大綱考點,助力中高考。 8. 更重要的是,這套書能夠開啟孩子們的視野,培養他們的思辨能力,幫助他們打好一個“精神的底子”,使他們成為健康、健全發展的人。 *的來說,這套《少年讀〈資治通鑒〉》以故事為綱,重新架構《資治通鑒》,化枯燥編年體為有趣有序的故事矩陣,精心還原歷史場景,補充海量細節,讓孩子真正回歸歷史現場,獲得可觸、可感、有歷史顆粒度的沉浸式《資治通鑒》閱讀體驗,可讀性極強,是一套既適合少年兒童,也適合成人閱讀的好作品。
少年讀資治通鑒 13·南北朝 內容簡介
《少年讀》是一套連續的歷史故事集,共20冊,311個故事。本書為第13冊——南北朝。 公元484年,北朝的北魏開始了轟轟烈烈的漢化改革,使北魏國力空前強盛,卻也給之后的“六鎮叛亂”埋下隱患,爾朱榮等邊鎮豪強趁機擴充實力,幾年后又被迅速崛起的高歡取代。南朝則經歷了蕭齊政權迅速崛起,又迅速消亡的劇變,政權落入蕭梁之手。在梁武帝蕭衍的勵精圖治下,梁朝國力有所提升,尤其是在軍事上取得鐘離大捷,穩住淮南形勢,阻擋了北朝南下的步伐。 本卷通過14個故事,如拓跋宏妙計遷都、蕭寶卷要財不要國、魏梁鐘離大戰、爾朱榮初現崢嶸、高歡起兵等,生動地呈現了這段社會動蕩、民族融合的歷史。 全套介紹: 《少年讀〈資治通鑒〉》共20冊,是一套連續的歷史故事集,通過311個引人入勝的歷史故事,鮮活地演繹了從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到五代后周世宗顯德六年(公元959年)共1362年的朝代更替、歷史興衰、人事滄桑。 考慮到少年兒童的閱讀興趣與特點,在尊重歷史的大前提下,這套書對史料進行了科學的剪裁,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通過大量的人物對話,模擬事件發生的場景,把歷史上的重要人物和重大事件生動地呈現出來,讓少年兒童在增長歷史知識的同時,又享受到閱讀的樂趣。 為了避免讓整個歷史讀起來碎片化,這套書尤其注重歷史事件的連續性和系統性,講究由小故事串起大事件,用大事件演繹大時代。故事與故事之間,相互承傳、次序分明,有條不紊地把歷史推向縱深,幫助少年兒童更真實、立體地感知歷史發展的脈絡。 歷史學家錢穆先生曾經說過這樣的話:“任何一國之國民,尤其是自稱知識在水平線以上之國民,對其本國已往歷史,應該略有所知。否則*多只算一有知識的人,不能算一有知識的國民! 有鑒于此,我們希望通過這套《少年讀〈資治通鑒〉》,幫助我們的孩子更好地了解中國歷史,學習中國傳統文化,做一個真正的中國人。
少年讀資治通鑒 13·南北朝 目錄
1.這個太后不簡單
2.孝文帝妙計遷都
3.“戲精”皇帝蕭昭業
4.拓跋宏移風易俗
5.要財不要國
6.北魏給了梁武帝一個下馬威
7.“韋虎”救鐘離
8.窮小子高歡發家
9.爾朱榮初露崢嶸
10.河陰慘案
11.千兵萬馬避白袍
12.孝莊帝秒變刺客
13.高歡起兵
14.北魏東西分裂
少年讀資治通鑒 13·南北朝 節選
中國歷史上權傾天下的女性可謂鳳毛麟角,北魏馮太后就是其中之一。馮太后一共經歷了兩次臨朝攝政。**次是養子拓跋弘即位初期,時間很短。第二次是在拓跋弘死后,由于繼位的孝文帝拓跋宏年少,政局變得動蕩起來,馮太后便開始第二次臨朝攝政,面臨巨大的壓力。 馮太后雖然出身于鮮卑貴族,卻受過良好的漢族儒家文化的熏陶。后來,她成為文成帝拓跋溶的皇后,長期陪伴在拓跋溶的身邊,看到他不拘泥于民族身份,重用漢人大臣,吸收漢人文化的精華,使北魏朝政呈現出煥然一新的面貌,心里十分欽佩。這些都對她執政期間重用漢臣、推行一系列改革有潛移默化的影響。 北魏太和八年(公元484年),是馮太后第二次臨朝攝政的第八個年頭,從這一年起,她每年都以孝文帝的名義頒布一項重大的改革措施,連續三年,史稱“太和改革”。 首先推出的是官員俸祿制度改革。北魏自建國以來,各級官員都是不拿俸祿的。作為北方游牧民族,鮮卑人以搶掠為生,打到哪兒就搶到哪兒。每次打完仗,就將所搶的財物按功勞大小分配,功勞大的多分一些,功勞小的少分一些。北魏建國之初,因為戰事頻繁發生,搶掠的財物不計其數,官員們都不愁生計。等到太武帝拓跋燾統一黃河流域后,戰事驟然減少,搶掠的財物也銳減,官員們就常常為生計發愁了。 有些官員開始自謀財路,他們巧取豪奪,貪污納賄,壓榨百姓,特別是那些有權有勢的貴族,為了獲得錢財,經常為所欲為。比如皇族成員拓跋子推、拓跋楨等人,通過巧取豪奪,積攢了富可敵國的家財。而那些不愿違法亂紀的官員,則家徒四壁,常常為一日三餐發愁。比如名臣高允雖然深受幾代皇帝的寵信,但他清廉自守,從不以權謀私,家中只有幾間茅草屋,米罐經常是空的,由于沒有收入,只得讓兒子出去賺錢養活全家。 馮太后早就對這種現狀深惡痛絕了,她學習漢人的做法,制定官員的俸祿制度,下詔說:“從今年十月起,每戶增繳一定的稅收,作為官員俸祿的來源。官員們的俸祿每個季度發放一次,百官按等級高下領取相應的俸祿。俸祿制度實行以后,由朝廷派專員到各地巡視,發現有貪污行為的地方官,收受賄賂達到一匹布帛或以上的,一律處死! 詔令發布后,孝文帝的舅父李洪之貪贓枉法的事情*先被人揭發。馮太后命人徹查,掌握了李洪之的確鑿罪證,便下令讓他自殺。另外有四十多名地方官被查出犯有貪污受賄罪,全都處以死刑。從此,北魏國內幾乎杜絕了官吏行賄受賄的現象。 但是,這項改革也觸及很多鮮卑貴族、朝廷高官的利益,于是他們一齊推舉淮南王拓跋佗出來說話。拓跋佗仗著資格老,上奏說:“臣請求停止發放官員俸祿,恢復從前的做法! 馮太后知道拓跋佗等人的心思,暗中一笑,不動聲色地召集文武百官,讓他們自由討論這件事。 大臣高閭非常支持俸祿制度,說:“朝廷發放俸祿,可以讓廉潔的官吏更加清白,也能促使那些貪官污吏改過自新。一旦停止發放,貪官污吏將更加肆無忌憚地貪贓枉法,廉潔清正的人卻無法維持生計;茨贤醯慕ㄗh,難道不荒唐嗎?” 馮太后點頭贊道:“您的見解很高明!贝蟪紓円娞蟀l話了,都不敢提出反對意見,官員俸祿制度就執行下去了。 第二年,馮太后帶著孝文帝巡視了不少州郡,發現一個大問題。原來,自西晉以來,由于連年戰亂,很多有權勢的人為了自保,就在農村建起了許多被稱為“塢堡”的高墻壁壘,自行組織武裝力量。這些塢堡的擁有者被稱作宗主。不少百姓為了逃避戰亂,尋求庇護,主動歸附于這些宗主,成為他們的佃戶。這些投靠宗主的人都不用為官府服役,卻要交給宗主比官府多一倍的稅收。 馮太后回宮后,問大臣們:“你們說說,怎么解決塢堡的問題?” 大臣李安世是漢人,在北魏非常有聲望,他曾經在地方做官,親眼看到當地許多塢堡的宗主對上欺瞞國家,對下愚弄百姓,早就非常痛恨,便建議說:“每次遇到災荒、戰亂,老百姓就四處逃散,他們的田地大多被豪強貴族們霸占。我認為,朝廷應該平均分配土地,使農夫耕種土地的面積和人口數量相當。” 馮太后贊許地看了看李安世,說:“這個建議很好!大家暢所欲言,討論平均分田的方案!庇谑牵蟪紓兡阋谎晕乙徽Z,都熱烈地討論起來,*終形成一套均田制改革方案:當時北魏有大量無主的荒田,朝廷將這些荒田全都按人口重新分配給農民。 P1-5
少年讀資治通鑒 13·南北朝 作者簡介
劉娟,南京師范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多年從事一線語文教學工作,后進入出版業,做了五年童書編輯,同時進行專業寫作,著有《中華成語故事》《國學啟蒙經典》《中國兒童百科全書》等。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月亮虎
- >
姑媽的寶刀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二體千字文
- >
我與地壇
- >
月亮與六便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