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上海花園動植物指南
-
>
世界鳥類百科圖鑒:亞洲鳥類/歐洲鳥類/非洲鳥類/澳洲鳥類(全五冊)
-
>
科壇趣話:科學、科學家與科學家精神
-
>
愛因斯坦在路上:科學偶像的旅行日記
-
>
不可思議的科學史
-
>
動物生活史
-
>
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全新修訂版)
記憶的探險:我們為何能記、易忘,還虛構人生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2875525
- 條形碼:9787542875525 ; 978-7-5428-7552-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記憶的探險:我們為何能記、易忘,還虛構人生 本書特色
一本通俗易懂的書,閱讀起來賞心悅目! ——《尼龍》(NYLON) 有諸多理由要去閱讀這本書,尤其它是如此令人陶醉,并帶來些許令人不安的感覺。 ——《時代周刊》(The Times) 引領讀者開啟長達450年的記憶研究的探險旅程。 ——《柳葉刀》(The Lancet) 希爾德和于爾娃深知,她們正在觸及人類身份認同的核心,這是一個復雜的領域。她們非常專業地把讀者帶到一個被遺忘的世界。 ——《悉尼先驅晨報》(Sydney Morning Herald) 詩人和小說家打了先鋒,但直到140多年前科學家才開啟對記憶的研究,這正是一對挪威姐妹——小說家希爾德?厄斯特比和神經心理學家于爾娃?厄斯特比在這本引人入勝的著作里講述的故事。 ——《非暗》(Undark) 這本書非常富有詩意,把神經科學與文學經典、個人回憶交融在一起。其結果是,相比于同一主題的其他著作,這本書更加內省、更富情感,寫作技巧更加令人著迷,然而又不依賴于技巧。 ——北歐科學(Science Borealis) 細致的研究,優美的表達,把科學寫得如此令人愛不釋手,不像科學論文那樣難懂。準備好刷新對你生活記憶的感受吧。這是一本令人難忘的書。 ——戴維·恩格爾曼(David Eagleman), 神經科學家,《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暢銷作家、創意者, PBS電視系列節目《大腦》(The Brain)主持人 很少能有這樣的書,把神經科學變成神秘、歷史、文學和科學的組合。對于深潛記憶研究來說,更讓人贊嘆的是什么呢?希爾德和于爾娃堪稱21世紀神經科學的勃朗特姐妹。 ——瑪麗安娜·沃爾夫(Maryanne Wolf), 《普魯斯特與烏賊——閱讀大腦的故事與科學》 (Proust and the Squid: The Story and Science of the Reading Brain)的作者 厄斯特比姐妹,一位是小說家,一位是神經心理學家,她們把各自專業優勢結合在一起,撰寫出這本書,詩意般地、清晰地描述了人類對記憶如何工作的探索歷程。《記憶的探險》每章每節都是那么引人入勝,充滿令人難忘的場景。當你讀完*后一頁,這些場景依然會沖擊你的心靈,久久揮之不去。 —— 盧克·迪特里西(Luke Dittrich), 《病者H. M.——關于記憶、瘋狂和家庭秘密的故事》 (Patient H.M.: A Story of Memory, Madness, and Family Secrets)的作者 記憶是我們擁有的*重要的能力之一。記憶有時是正確的,但經常是錯誤的,錯誤到可怕。在《記憶的探險》這本書里,通過科學和故事,我們能夠知曉記憶可以有多好,也可以有多壞。厄斯特比姐妹為我們介紹了這個領域杰出先驅科學家和著名人物的軼事,閱讀這本迷人的書,既是接受教育,也是享受娛樂。 —— 伊麗莎白?洛夫特斯(Elizabeth Loftus), 虛假記憶研究專家, 《目擊者證言》(Eyewitness Testimony)的作者 我思故我在。從“節能”的角度出發,人類大腦的本能是“忘”。或許正是為了對抗這個本能,我們才產生了記憶。千百年來,神學家、哲學家和科學家苦苦追求記憶的物質基礎以及工作機制,但到今天也并沒有完全搞明白。悲觀者認為這類似于“哥德爾不完備定理”,即從人類自身出發研究人類是永遠也研究不清楚的;樂觀者則認為“行之將至”,正如黑色的眼睛是為了尋找光明。就讓我們和作者一起出發,共同體驗記憶的探險之旅吧! —— 尹燁,華大基因CEO
記憶的探險:我們為何能記、易忘,還虛構人生 內容簡介
不錯記憶是天生的,還是也能通過訓練獲得? 生命的很后時刻,人們通常會回想起哪些事? 如何讓一個無辜的人相信自己犯了重罪? 遺忘是一種幸福,牢記是一種痛苦? 暢想未來實際上是在回憶過去? …… 這本書以輕松愉快、充滿智慧的筆調回答了以上問題,甚至更多,引領我們縱覽歷史,從文藝復興時期大腦“海馬”——外形酷似海洋動物海馬而得名——結構的發現到當代對記憶機制的科學研究,去“窺探”大腦很令人著迷的運行機制,為這一融匯科學與人文的前沿學科提供了啟發性的思考。 本書作者是來自挪威的一對姐妹,一位是神經心理學家,另一位是有名作家。她們巧妙地交織了歷史、研究和出色的個人故事,帶領讀者踏上一段關于記憶科學的探險之旅:潛入深海,在奧斯陸峽灣進行記憶實驗;留住時間,你會發現嘗試記住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是多么艱難;穿越時空,回到過去與奔往未來,揭示發人深省的洞察力、想象力。他們采訪了世界很好神經科學家、有名小說家、知名藝術家,還有牢記倫敦每一個門牌地址的出租車司機、恐怖襲擊事件的幸存者,以解釋記憶的工作原理,嘗試回答為何有時記憶會如此差勁以及我們可以做些什么來改善記憶,甚至揭示了我們應該學會如何與遺忘為友。
記憶的探險:我們為何能記、易忘,還虛構人生 目錄
001 — 中文版序1
003 — 中文版序2
005— 序言
001 — **章 大海里的怪物:海馬的發現
015 — 第二章 探尋海馬的秘密:記憶藏在哪里
039 — 第三章 跳傘者的臨終記憶:什么是個人記憶
075 — 第四章 大杜鵑鳥巢的故事:當虛假記憶悄悄潛入
106 — 第五章 出租車司機實驗與國際象棋比賽:你的記憶力能有多好
133 — 第六章 大象的墓地:遺忘的藝術
167 — 第七章 斯瓦爾巴群島的種子:走向未來
198— 參考資料
212— 致謝:美好記憶的菜譜
214— 譯后記
記憶的探險:我們為何能記、易忘,還虛構人生 作者簡介
希爾德??厄斯特比(Hilde Østby),廣受贊譽的小說《愛與渴望的百科全書》的作者,該書被挪威三大最受尊敬的報紙譽為“年度最佳書籍之一”。她的寫作生涯始于成為挪威《每日新聞報》的記者時,她擔任過編輯和傳播顧問,如今是挪威的報紙《晚間郵報》非虛構類作品的批評家。 于爾娃??厄斯特比(Ylva Østby),臨床神經心理學家,挪威神經心理學會的副主席,致力于記憶研究。她在奧斯陸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后,在挪威國家癲癇研究中心工作,親身接觸了深受毀滅性記憶功能障礙之苦的患者,認識到這類疾病的嚴重程度。如今,她在奧斯陸大學工作,研究癲癇患者記憶功能的長期發展。 譯者簡介: 李葆明,杭州師范大學教育學院教授,中國生理學會副監事長,中國神經科學學會常務理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學科評審組成員,教育部臨床醫學類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 長期從事大腦前額葉皮層認知功能研究。先后主持國家973項目課題、863項目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重大項目、重點項目、面上項目、中國-加拿大健康研究合作項目。在Neuron、PNAS等國際刊物發表研究論文70篇。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山海經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