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藝術即歷史:書畫同體(典藏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7922910
- 條形碼:9787547922910 ; 978-7-5479-2291-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藝術即歷史:書畫同體(典藏版) 內(nèi)容簡介
《藝術即歷史:書畫同體》是中國藝術史學者方聞教授畢生研究成果的集大成之作。 在這部著作中,方聞教授全面梳理了中國書法和繪畫的歷史,并對諸多藝術史重要議題提出了全新見解,例如:每件藝術品都代表了藝術自身歷史的重要時刻;書法與繪畫在中國藝術中的核心地位及二者的歷史關聯(lián);再現(xiàn)性繪畫與雕塑在早期繪畫史中的平行發(fā)展;晚期繪畫史中被視作藝術家個人表達手段的筆墨;流派傳承這一典范的重要性;收藏家的作用……方聞教授將作品分析與語境化解讀巧妙結合,展示了一個中國藝術研究者對中國文化與歷史的深刻洞見。
藝術即歷史:書畫同體(典藏版) 目錄
英文版序言與致謝
導論 書法、雕塑與繪畫的離合之變
**章 書畫同體
狀物形,表吾意
譜系式中國藝術史
解構典范:作為書法性藝術的山水畫
第二章 顧愷之《女史箴圖》卷
《女史箴》
為何是顧愷之?
《女史箴圖》的時代
中國藝術史上的顧愷之
第三章 “漢唐奇跡”在敦煌
掌握再現(xiàn)
外來沖擊與中國應對
空間的表現(xiàn)
從南朝到北方
藝術史的“終結”?
貫休風格
第四章 兩張董元:“狀物形”與“表吾意”雙重范式的建立
早期宏偉山水畫典范
董元的先例
用形式(風格)分析法為《溪岸圖》和《寒林重汀圖》斷代
“圖式與修正”:跨文化視角
第五章 神性與人性:大德寺《五百羅漢圖》
天臺山石橋
貫休《十六羅漢圖》
壯大的羅漢群像:文字與圖像
佛教天臺宗與大德寺《五百羅漢圖》
宋元轉(zhuǎn)變之際的寧波繪畫
第六章 解構典范:“掌握再現(xiàn)”之后的山水畫
掌握再現(xiàn)
宋代的“模擬寫實”
筆法語匯與圖式
馬麟的藝術
超越再現(xiàn)
董元在元代晚期的影響
明代的“復古主義”:回歸《溪岸圖》
第七章 王□“集大成”與石濤“無法”論
從董其昌到王時敏等
王□的“集大成”或“趨古”
正統(tǒng)派與個性派:“法”或“無法”
“亞歷山大主義”或“創(chuàng)新”?
第八章 藝術與歷史:出入20世紀的張大千
附錄一 張大千:不負古人告后人
附錄二 書畫同體:方聞核心書畫觀溯源
參考書目
藝術即歷史:書畫同體(典藏版) 作者簡介
方聞,1930年生于上海,海內(nèi)外著名的中國藝術史、中國文化史學者。先后擔任普林斯頓大學教授、講座教授、藝術考古系主任、普林斯頓大學藝術博物館主席(主任)、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亞洲部主任等職務。1959年在普林斯頓大學創(chuàng)建了美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國藝術考古博士研究培養(yǎng)項目,為美國20世紀中國藝術史學科的發(fā)展打開了全新的局面;1971-2000年,方聞在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構建了西方品質(zhì)最精、品種最全、數(shù)量最多的中國藝術品百科全書式收藏,影響深遠。著有《夏山圖:永恒的山水》、《心印》、《超越再現(xiàn):8-14世紀的中國繪畫與書法》、《中國書法:理論與歷史》、《兩種文化之間》和《藝術即歷史》等專著。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煙與鏡
- >
名家?guī)阕x魯迅:故事新編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巴金-再思錄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史學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