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社版)玫瑰色的森林
-
>
(社版)金色的雨(精裝繪本)
-
>
(社版)海藍色的小水桶(精裝繪本)
-
>
(社版)白色的禮物(精裝繪本)
-
>
它們:水怪時代
-
>
家門口的大自然系列:奶奶的花園 奶奶的菜園(全2冊)
-
>
創意立體紙魔坊玩具書——賽車 作業車
安德的代言(插圖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4784924
- 條形碼:9787544784924 ; 978-7-5447-8492-4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安德的代言(插圖版) 本書特色
這一次,蟲族已經無從開口,但它們滅亡前的話語如夢魘般糾纏著安德,迫使他成為一名“死者代言人”,在星際間流浪了3068年。安德聽聞了一起殘忍而離奇的虐殺事件,他隱藏身份,再次踏入一個生活著外星種族的星球,調查事件的真相。 本作與前作的側重點不同,沒有對戰爭與英雄的描寫,而是在人類與外星異族交往并*終互相理解的故事中,體現對人類社會本身的思考,使偏向浪漫主義的科幻小說具有了現實主義內核,較前作更有深度。 繼《安德的游戲》之后,奧森??斯科特??卡德憑借《安德的代言》再次包攬了“雨果獎”“星云獎”這兩個世界科幻文學的著名獎項,從而成為美國科幻史上唯一一位連續兩年將“雨果獎”和“星云獎”收入囊中的作家。《安德的代言》是卡德的初心之作,他曾說:“我真正想寫的其實不是《安德的游戲》,而是這本《安德的代言》。如果不是為了《安德的代言》,我根本不會動筆創作《安德的游戲》。” 本版本采用護眼的大字大開本,加入讓人身臨其境的彩色插圖,由《科幻世界》雜志社主編、科幻讀物推廣人姚海軍作序,是專為青少年量身定制的科幻讀物。隨書附贈電影明信片。
安德的代言(插圖版) 內容簡介
三千多年前,安德消滅了蟲族,心懷悔恨的他,決定成為一名“死者代言人”。 三千多年來,他隱藏身份在一顆又一顆星球間流浪,替一名又一名死者述說真相。 直到一場異種生物對人類的殘酷虐殺發生后,他被吸引到一個特殊的星球。異種生物究竟在密謀著什么?人類到底又遭遇了怎樣的危機?撥開重重迷霧,真相將震驚整個宇宙……
安德的代言(插圖版) 目錄
**章 皮波
第二章 特隆海姆
第三章 利波
第四章 安德
第五章 華倫蒂
第六章 奧爾拉多
第七章 希貝拉一家
第八章 娜溫妮阿
第九章 遺傳缺陷
第十章 圣靈之子
第十一章 簡
第十二章 文檔
第十三章 埃拉
第十四章 叛徒
第十五章 代言
第十六章 圍欄
第十七章 妻子們
第十八章 蟲族女王
安德的代言(插圖版) 節選
序幕 星際議會成立之后的1830年,也就是新元1830年,一艘自動巡航飛船通過安賽波發回一份報告:該飛船所探測的星球非常適宜于人類居住。人類定居的行星中,拜阿是距離它*近的一個有人口壓力的行星。于是星際議會做出決議,批準拜阿向新發現的行星移民。 如此一來,拜阿人就成為見證這個新世界的**批人類成員,他們是巴西后裔,說葡萄牙語,信奉天主教。新元1886年,**批拜阿移民走下自己的飛船,在胸前畫著十字,將這個星球命名為盧西塔尼亞——葡萄牙的舊稱。接下來他們為當地的植物和動物分類命名。五天之后,他們認識到,那種他們*初稱為“坡奇尼奧”(即葡萄牙語“豬仔”)的住在森林里的小動物,其實根本不是動物。 自從殘暴邪惡的安德屠滅蟲族之后,這還是人類**次發現另一種智慧生命形式。從技術文明的角度看,豬仔們很原始,但他們使用工具,建造房屋,也有自己的語言。“這是上帝賜予我們的另一次機會,”拜阿大主教宣布,“將我們從屠殺蟲族的罪孽中救贖。” 星際議會的議員們所信奉的上帝各不相同,有些甚至并不相信上帝,但大家一致同意大主教的看法。盧西塔尼亞的居民來自拜阿,按照慣例,星際議會向該星球頒發了天主教特許狀,同時規定:這個人類殖民地必須限制在一個特定區域中,不得擴張,人口也不能超過一定限度。所有這些規定都是從一條至高無上的法律中引申出來的: 人類無權侵擾豬仔。 **章 皮波 即使是鄰村的居民,我們都不能完全做到將他們視為和自己一樣的人。在這種情況下,怎么可能假定我們會將另外一種進化路線完全不同于人類的、有能力制造工具的社會化生物視為自己的兄弟,而不是野獸?視為向智慧圣壇前進道路上的同行者,而不是競爭對手? 但這種不可能出現的局面正是我希望看到和渴望看到的。將對方視為異族還是異種,決定權不在被判斷的一方,而是取決于判斷的一方。當我們宣布不同于人類的另一種智慧生命形式是異族時,其含意并不是說對方達到并跨越了某個道德上的門檻——跨過這道門檻的是我們自己。 ——德摩斯梯尼《論異族》 在所有“坡奇尼奧”中,魯特*讓人頭疼,但對研究者也*有幫助。每次皮波去他們的林中空地時他總在那兒,盡量回答皮波因受法律限制而不方便直接提出的問題。皮波依賴他,但可能依賴得過頭了。魯特也和其他不負責任的年輕人一樣,常常胡鬧和惡作劇,但他同時也善于觀察,喜歡刺探人類的秘密。皮波不得不時時小心提防,以免落進魯特給他設下的陷阱。 就在剛才,魯特還在折騰大樹。他只憑足踝和大腿內側的角質墊夾住樹干,雙手各持一根被他們稱為“爸爸棍”的木棍,一面爬一面有節奏地振臂敲擊樹干。 聽見響聲后,曼達楚阿鉆出木屋,用雄性語言對魯特吆喝了幾聲,又用葡萄牙語說:“P’ra baixo,bicho!”附近的豬仔們對他的葡萄牙語大為贊賞,紛紛將兩腿用力互搓,發出“咝咝”的 聲響。喝彩聲中,曼達楚阿興奮地向空中一蹦。 這時樹上的魯特身體后仰,快掉下來時雙手一揚,比畫了個敬禮的姿勢,一個后空翻落到地上,跳了幾步后穩穩站住了。 “嗬,成了雜技演員啦。”皮波說。 魯特朝他走來,夸張地搖晃著身體,大搖大擺。他這是在模仿人類,配上那個扁扁的上翹的拱嘴,模樣可笑極了,真像豬。 難怪別的星球上的人管他們叫“豬仔”。1886年**批來這個星球的人在首次發回的報告中就是這么稱呼他們的,到1925年盧西塔尼亞殖民地正式成立時,“豬仔”這個名字已經深入人心,再也改不掉了。數以百計的人類世界上外星人類學家稱他們為“盧西塔尼亞原住民”,但皮波清楚得很,這只是一種專業姿態而已。除了寫學術論文,外星人類學家平時照樣叫他們豬仔。皮波自己通常用葡萄牙語稱他們“坡奇尼奧”,他們看來并不反對。 他們則自稱“小個子”。 “雜技演員。”魯特重復著這個新詞,“是指我剛才的動作嗎?對這種動作你們有個特別的詞兒?是不是有人整天做這種動作,這就是他們的工作?” 皮波臉上掛著笑容,心里卻暗暗嘆了口氣。法律嚴禁他向豬仔透露人類社會的情況,唯恐破壞豬仔自己的文化。可魯特不放過任何機會,竭力揣測皮波的一言一行,推究其含意。這一次皮波只能責怪自己,一句評論無意間又為對方打開了一扇窺探人類生活的窗口。這種事時有發生,他跟坡奇尼奧在一起時太放松了,以至于說話也不那么謹慎了。真危險啊,隨時隨地提防著,既要獲取對方信息,又不能泄露己方情報,這種游戲我可真不在行。利波,我那個嘴巴嚴實的兒子,這方面比我強,而他當我的學徒還沒多長時間呢。他滿十三歲多久了?四個月。 “我要有你腿上那種皮墊就好了。”皮波說,“那么粗糙的樹皮,換了我,皮膚肯定會被擦得血淋淋的。” “我們都會十分難過的。”魯特的身體忽然凝住不動了。皮波猜測對方的姿勢是表示有點擔心,也許是某種身體語言,提醒其他坡奇尼奧小心提防;也有可能表示極度恐懼,可是皮波還從來沒見過哪個坡奇尼奧顯示出極度恐懼的模樣。 不管那個姿勢表示什么含義,皮波立即開口安撫他:“別擔心,我歲數太大,身體軟乎乎的,不如你們有勁,不可能像你們那樣爬樹。這種事還是你們年輕人在行。” 他的話起作用了,魯特的身體馬上恢復了活動。“我喜歡爬到樹上去,什么東西都看得見。”魯特在皮波面前蹲下來,把臉湊近他,“你能帶一只大動物來嗎?就是那種能在草叢上面跑,連地面都碰不到的動物。我跟他們說我見過這種動物,可大家都不相信我。” 又一個陷阱。怎么著,皮波,你這個外星人類學家,你想羞辱這個你正在研究的種群中的一分子,讓他大丟面子嗎?你愿意謹遵星際議會制定的這方面的嚴格法律嗎?類似情況沒什么先例可循。人類此前只遭遇過一種外星智慧生命——蟲族。那已經是三千年前的事了。那一次遭遇以蟲族全族死亡而告終。而這一次,星際議會已經拿定主意,為確保不出差錯,對坡奇尼奧要透露*少信息,保持*少接觸。 一剎那,魯特明白了皮波的猶豫和他謹慎的沉默。 “你什么事都不告訴我們,從不。”魯特說,“你觀察我們,研究我們,可你從不讓我們進你們的圍欄,去你們的村子觀察你們,研究你們。” 皮波盡可能誠實,但與謹慎相比,誠實畢竟是第二位的。 “你說你們學到的很少,我們學到的很多。那為什么你能說斯塔克語和葡萄牙語,可我說不好你們的語言?” “因為我們更聰明。”魯特一仰身,屁股一轉,背朝皮波,“回你的圍欄里去吧。” 皮波馬上站起身來。不遠處,利波正和三個坡奇尼奧待在一起,看他們如何將干枯的梅爾多納藤捶成蓋屋頂的茅草。利波看見皮波的舉動,馬上來到父親身邊,準備離開。皮波領著他走開,兩人一句話都沒說。人類語言坡奇尼奧說得很流利,所以不能當著他們的面談論今天的發現,有什么話只能進了圍欄再說。 回家花了半個小時,一路下著大雨。兩人走進圍欄大門,爬上外星人類學家工作站所在的小山。皮波看著門上用斯塔克語寫的“外星人類學家”的標志。這就是我的工作,皮波想,至少別的人類世界是這么稱呼的——外星人類學家。當地人不這么說,這個詞用葡萄牙語發音便當得多,Zenador,當地人都這么說,即使說斯塔克語時也用這個詞兒,而不是外星人類學家。語言就這樣改變了。要不是可以即時聯通各個人類世界的安賽波,人類不可能長久保持一種通用語。星際間航船來往太少,耗時又太長。沒有安賽波的話,一個世紀里,斯塔克語就會分化為上萬種方言。如果讓電腦模擬一下盧西塔尼亞星球可能發生的語言變遷過程倒是挺有意思,看斯塔克語會不會逐漸變化,將葡萄牙語包容進去——或是相反,葡萄牙語包容了斯塔克語。 “爸爸。”利波說。 皮波這才發現自己站在工作站十米外的地方發呆。他心想:走神了,我在思想*活躍的時候,想的問題卻跟專業沒什么關系。可能是因為他們對我的專業規定了太多條條框框,重重束縛之下,我不可能發現任何東西。外星人類學這門學問比教會還要神秘。 用掌紋打開門鎖后,皮波走進工作站,他知道這個晚上將如何度過。兩人會在電腦終端前花幾個小時,記錄今天與豬仔交流時自己做了什么,然后會閱讀對方的筆記。完成之后皮波再寫一份報告,之后由電腦匯編兩人的筆記,通過安賽波即時發送給其他人類世界的外星人類學家。數以百計的人類世界上,上千名科學家將自己的學術生命用于研究我們所了解的唯一一個外星人種族。除了通過衛星發現的一點點情況之外,這些同事所能依賴的只有利波和我發給他們的材料。*少接觸,真是一點不假啊。 可皮波一走進工作站,立即發現讓人身心愉快的晚間工作泡湯了。身穿修女長袍的校長堂娜克里斯蒂正在屋里等他。是他哪個歲數更小的孩子在學校里惹麻煩了? “不,不。”堂娜道,“你的其他孩子都很好,除了這一位。我覺得利波年齡太小,不應該離開學校到這里工作,哪怕是當你的學徒。” 利波站在一旁一聲不吭。他很聰明,皮波心想。堂娜克里斯蒂是一位很有才華的年輕女子,很可愛,十分漂亮。但她首先是個修會教友,屬于Filhos da Mente de Cristo——基督圣靈之子修會。克里斯蒂對無知愚行發火的樣子可一點都不迷人,正因為這種蔑視的怒火,不少“聰明人”才少做了許多蠢事。別作聲,利波,否則別想有好果子吃。 “但我來這里不是為你的孩子。”堂娜克里斯蒂說,“我是為娜溫妮阿來的。” 用不著校長說出全名,每個人都知道娜溫妮阿是誰。可怕的德斯科拉達瘟疫才過去八年。這場瘟疫險些將剛剛開始起步的殖民地徹底消滅,找到治療方法的就是娜溫妮阿的父母加斯托和西達——本地的外星生物學家。不幸的是,病因和藥物發現得太晚,沒來得及拯救他們的生命。他們兩人的葬禮是*后一場為疫病死者舉行的葬禮。 皮波記得很清楚,在那場由佩雷格里諾主教親自主持的葬禮彌撒上,市長拉著小女孩娜溫妮阿的手。她對眼前發生的一切會怎么想?他當時問自己。這是她雙親的葬禮,一家人只剩她一個人活下來,可四周的人、整個殖民地的人卻是那么歡欣鼓舞。我們的歡樂是對她父母*好的贊美,可她是那么幼小,這一切她能理解嗎?他們奮斗了,成功了,在死前日漸衰弱的日子里發現了拯救我們的靈藥。為了他們給予我們的這份珍貴禮物,我們才聚在這里表達我們的感激和喜悅。但是對你來說,娜溫妮阿,你失去了父母,正如此前失去你的兄長一樣。五百位死者啊,六個月間,這個小小的殖民地舉行了上百次彌撒,每一場葬禮中,人們都沉浸在悲痛、恐懼和絕望之中。現在,在你父母的葬禮上,你和從前的我們一樣悲痛絕望——而我們卻沒有,我們沒有你那種痛苦悲傷,占據著我們心靈的只有脫離苦海的喜悅。 看著她,皮波極力想象她的感情,可他想起的只有失去自己七歲的女兒瑪麗亞時的痛苦。死亡的陰風拂過她,她甜蜜可愛的軀體就在他們眼前漸漸毀壞,意識卻始終保持著清醒,清楚地感受著身體遭受的所有痛苦,*后她痛哭流涕,乞求上帝讓她死去。皮波想起了這一切,也想起了那場為她和另外五位死者舉行的安魂彌撒。當時他坐著、跪著、站著,身邊是他的妻子和幸存的孩子,他感到教堂里所有人是一條心,痛苦仿佛一條剪不斷的紐帶,把他和他所處的社會緊緊聯系在一起。這種聯系就是他的慰藉,是他可以依靠的東西,畢竟一人的哀悼也是全體的哀悼。 所有這些,小娜溫妮阿都沒有。可以說,她的痛苦比皮波曾經遭受的更為深重。至少皮波還有一個家,他是個成年人,不是個突然間喪失了全部生活根本的驚恐萬狀的小孩子。她的悲痛沒有將她與社會更緊密地聯系在一起,而是把她遠遠推離這個社會。這一天,所有人都在歡慶,除了她。這一天,所有人都在贊美她的父母,只有她一個人思念著他們。她只想他們活著,只要他們能活著,哪怕找不到救治其他人的藥物也行。 她的孤獨是如此強烈,皮波從自己坐的地方都能感受到。娜溫妮阿飛快地從市長手里抽回手。隨著彌撒的進行,她的淚水干了,*后她獨自一人默然枯坐,仿佛一個不肯與俘獲她的人合作的囚徒。皮波替她難過極了,可他知道,即使自己上前去安慰她,他也無法掩飾自己的喜悅:德斯科拉達瘟疫終于結束了,再也不會奪走自己孩子的生命了。這種喜悅她會發覺的,于是他想安慰她的努力也就成了對她的嘲弄,會把她更遠地推離人群。 皮波輕聲對妻子說:“今天的事,她永遠也不會原諒咱們。” “原諒?”康茜科恩不是那種馬上就能明白丈夫想法的妻 子,“她父母又不是被我們殺害的——” “可我們今天全都興高采烈,對嗎?為了這個,她永遠不會原諒咱們。” “胡說。她只是一時不明白罷了,她還太小。” 她什么都明白,皮波心想。瑪麗亞不是什么都明白嗎?她比現在的娜溫妮阿還小呢。 歲月流逝,八年過去了。八年間他常常見到她。她和他兒子利波同齡,利波十三歲前兩人在學校里一直同一個班。他聽過她在班級里做的讀書報告和演講。她的思維條理分明、見解深刻,給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但與此同時,她又極其冷漠,與其他人完全不接觸,一個朋友都沒有,也沒有一個老師真心喜歡她,因為她拒絕交流,拒絕做出任何反應。“她的感情徹底麻木了。” 一次皮波問起她時,克里斯蒂這么說,“我們沒有辦法接觸她的思想。可她發誓說自己好得很,完全不需要改變。” 現在堂娜克里斯蒂來到工作站,和皮波談娜溫妮阿的事。為什么跟我談?皮波只能想出一個理由:“難道,娜溫妮阿在你學校里這么多年,只有我一個人問起過她?” “不是只有你一個人。”克里斯蒂回答,“幾年前,關心她的人很多。當時教皇為她父母舉行了宣福禮。大家都想知道,身為加斯托和西達的女兒,她可曾發現與她父母有關的圣跡。” “他們竟然問她這種問題。” “關于她父母的圣跡有很多傳言,佩雷格里諾主教必須調查清楚。”提起盧西塔尼亞那位年輕的精神領袖,克里斯蒂撇了撇嘴。據說基督圣靈之子修會與天主教會的關系十分復雜,上下級關系一直沒有理順。“她的回答可能會有幫助。” “我明白了。” “她的回答大致是這樣的:如果她的父母當真能夠傾聽人間的祈禱,在天堂里又有一點兒影響力的話,那他們為什么不回應她的祈禱,從墳墓里復活?她說,只有那種奇跡才真正有意義,這種事也有過先例。如果她父母有能力創造奇跡,卻不這么做,那只能說明他們并不愛她,不愿意回應她的祈禱。她寧可相信父母是愛她的,只不過沒有能力做出行動。” “真是個天生的雄辯家。”皮波說。 “天生的雄辯家加搗蛋鬼。她告訴主教,如果教皇決定為她父母舉行宣福禮,教會等于宣布她父母恨她。盧西塔尼亞請求追封她父母為圣人,等于表示這個殖民地的人藐視她。如果這種請求得到批準,那將是教會卑鄙可恥的明證。佩雷格里諾主教臉都氣青了。但是,教廷還是追封她父母為圣人,也同意我們將這個小城命名為米拉格雷(圣跡之城)。我猜,現在大家每一次提起這個名字,娜溫妮阿心里那股火就更往上沖一點。” “我看她心里是一塊冰,每次刺激都讓她的心更冷一些。誰知道那種情緒到底是什么溫度。” “皮波,問起她的人不止你一個,但過問她本人生活、關心她的,只有你一個人。” ……
安德的代言(插圖版) 作者簡介
奧森??斯科特??卡德(Orson Scott Card),美國科幻作家。1986年,他的《安德的游戲》同時獲得了“雨果獎”“星云獎”這兩個世界科幻文學的知名獎項。1987年,其續集《安德的代言》再次包攬了這兩項大獎。這使卡德成為美國科幻史上唯一一位連續兩年將“雨果獎”和“星云獎”收入囊中的作家。2008年,他因為《安德的游戲》《安德的影子》獲得了瑪格麗特??愛德華茲青少年文學終身貢獻獎。除此之外,卡德還獲得過“坎貝爾獎”和世界幻想文學獎等。在他三十多年的寫作生涯中,僅“雨果獎”和“星云獎”就獲得了二十四次提名,并有五次最終捧得了獎杯。卡德熱衷于描寫處于困境中的天才,以此向青少年傳遞積極向上的精神。安德卓越的領導力、創造性思維能力、承受壓力和挫折的能力,讓他成為無數少年的榜樣。
- >
回憶愛瑪儂
- >
自卑與超越
- >
經典常談
- >
隨園食單
- >
煙與鏡
- >
莉莉和章魚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姑媽的寶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