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zhàn)為何爆發(fā)及戰(zhàn)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開國元勛的領導藝術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530194
- 條形碼:9787520530194 ; 978-7-5205-3019-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開國元勛的領導藝術 本書特色
從領導力看黨史,從黨史看領導力,北京大學優(yōu)秀教學獎獲得者周萬亮新作,《百年領導力》姊妹篇。 作者拜訪開國元勛故居,閱讀開國元勛傳記,研究開國元勛文選,深深沉浸在他們豐富多彩的領導藝術之中,《開國元勛的領導藝術》共分七篇:凝聚力量、獨特貢獻、心路歷程、喜怒哀樂、培養(yǎng)人才、高效執(zhí)行、將帥風采。
開國元勛的領導藝術 內(nèi)容簡介
《開國元勛的領導藝術》是為慶祝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100周年而特別組織的書稿。作者廣泛收集史料,選取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周恩來、任弼時、鄧小平、陳云等開國元勛在1949年前的革命事跡和講話,深入鉆研,分門別類,展現(xiàn)了他們出類拔萃的領導藝術和人格魅力。這些領導藝術來自開國元勛腳踏實地的革命實踐和實事求是的深入思考.是新時代干部提升素質(zhì)和領導力的源源不斷的精神營養(yǎng)。
開國元勛的領導藝術 目錄
**篇·凝聚力量
01 毛澤東真誠見綠林,坦蕩會對手
02 毛澤東、朱德、周恩來的完美組合
03 毛澤東、朱德、周恩來的借錢借力
04 周恩來化敵為友
05 戰(zhàn)友之愛
06 一個傷病員也不能丟下
第二篇·獨特貢獻
07 陳獨秀贊賞毛澤東的埋頭實干
08 瞿秋白贊賞毛澤東的獨立思考
09 朱德因為相信所以看見
10 劉少奇危難之時顯身手
11 周恩來領導于“無痕”
12 任弼時善于使人講出內(nèi)心的話
13 鄧小平寧愿自己背得重一些
14 陳云干部政策“十二字”辯證法
第三篇·心路歷程
15 五大書記的父母情
16 真理的味道是甜的
17 三落三起和毛澤東的忍與等
18 朱德就這么“走”過來了
19 毛澤東、朱德、周恩來的遇險
20 領袖將帥,戰(zhàn)友弟兄
第四篇·喜怒哀樂
21 毛澤東詩詞中的豪邁
22 朱德和周恩來的怒
23 悼左權,哭向應,念葉挺
24 有革命的地方就是好地方
25 毛澤東一身是膽
26 毛澤東、朱德、周恩來的淚
第五篇·培養(yǎng)人才
27 毛委員的講話賽發(fā)餉
28 毛澤東“六問”把困難說透
29 毛政委教導大夫當校長
30 毛委員教導指戰(zhàn)員轉(zhuǎn)行
31 朱德與戰(zhàn)士擺龍門陣
32 讓“小鬼們”感到重要
33 對下級高標準、嚴要求
34 做“能參能謀”的好參謀
第六篇·高效執(zhí)行
35 如何守住生命線——政治思想工作有方法
36 毛澤東抓主要矛盾
37 毛主席“三說”撤離延安
38 教導部下抓重點
39 戰(zhàn)前這樣做動員
40 朱總司令在石家莊戰(zhàn)役的前中后
41 及時的個性化激勵
42 慶祝大會講什么?
第七篇·將帥風采
43 彭德懷教歐團長保衛(wèi)兵工廠
44 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
45 劉伯承的講話誰都懂
46 賀龍通過打球教育人
47 聶榮臻、賀龍幫助冀中成模范
48 陳賡這樣處理指導員的請假
49 讓不識字不認表不懂“相機”的人進步
開國元勛的領導藝術 節(jié)選
周恩來領導于“無痕” 1943年4月,周恩來在《怎樣做一個好的領導者》提綱中闡述了“領導群眾結交朋友”的五點方法: (一)領導黨的方式和領導群眾的方式是不同的,領導群眾的方式和態(tài)度要使他們不感覺我們是在領導。 (二)領導群眾的基本方法是說服,決不是命令;只有在多數(shù)已經(jīng)同意而少數(shù)尚不同意的情形下,必要時可用多數(shù)的意見強制少數(shù)執(zhí)行。 (三)領導群眾和結交朋友,領導者自己要起模范作用。 (四)領導者在必要時應忘記他所受的侮辱。 (五)領導者切勿輕視自己的作用和影響,要戒慎恐懼地工作。 也闡述了兩點“領導藝術”:“列寧、斯大林論領導藝術,不可跑得太前,也不可落在運動后面,而應抓住中心一環(huán),推向前進。同志論領導藝術,要照顧全局,照顧多數(shù),以及和同盟者一道干”。① 讓群眾“不感覺我們是在領導”,即領導于“無痕”狀態(tài),沒有居高臨下,沒有強制命令,要說服教育,要模范帶頭,要戒慎恐懼,要團結多數(shù),要不后也不太前。簡短的提綱蘊含了多么豐富的領導力內(nèi)涵和待人接物藝術。對這些道理和方法,知道,并不容易;做到,就更不容易。讓我們通過兩三個場景回顧一下周恩來是怎么做的。 周恩來在重慶期間,與留居那里的進步的學術工作者保持著密切接觸。皖南事變后,沉悶的政治空氣壓得許多人透不過氣來,周恩來神態(tài)自若地對他們說:“形勢不利于大規(guī)模地搞公開活動,但這也是一個機會。有研究能力的人,盡可以利用這個機會,坐下來搞點研究,抓緊時間深造自己,深入研究幾個問題,想寫什么書,趕快把它寫出來”,他爽朗地說:“等革命勝利了,要做的事情多得很呢。到那個時候,大家就更忙啦,你們想研究問題、寫書,時間就難找啦!”② 周恩來的話,使很多人頓時豁然開朗,開始埋頭從事研究和著述,侯外廬的《中國古典社會史論》、翦伯贊的《中國史綱》等便是在這段時間開始寫作或完成的。 據(jù)侯外廬先生回憶:周恩來還經(jīng)常參加進步學者的讀書會,“有時,因為形勢不利,與會者顯得不活躍的時候,周恩來同志出現(xiàn)在大家面前,總是談笑風生,甚至講點笑話。當我們討論熱烈的時候,他則通常是靜聽不語。在我的印象中,周恩來同志與會時,讀書會的成員想說什么就說什么,想問什么就問什么,大家絲毫不覺得拘束。有時,他也發(fā)言,那是一種完全以平等身份發(fā)表意見、探討問題的發(fā)言。事實上,周恩來同志的意見只要一經(jīng)提出,總被大家接受、采納,奉為原則。他的意見能有這樣的力量,并不是由他的地位決定的,而是由他在大量的學術問題上,就如同在政治問題上一樣,都有著敏銳的洞察力、透徹的分析力、準確的判斷力所決定的。”③“在抗戰(zhàn)時期國民黨統(tǒng)治的心臟所在地——重慶,周恩來同志,把我們一群渴望為抗戰(zhàn)出力,有志于研究而困難重重的學術工作者組織起來,充分調(diào)動了每一個人的積極性,還為我們創(chuàng)造了一個學風正派、方向明確、大家同舟共濟、人人腳踏實地的研究環(huán)境。這是多么難能可貴啊!如果說,我一生還曾取得一些成績的話,一個極重要的原因便是,我受到過周恩來同志的指導,我在那個環(huán)境中得到過支持,得到過鍛煉。”④ 如果你是部下,愿意在這樣的領導下工作嗎?毫無疑問,百分百愿意!周恩來那是在領導嗎?那分明是在幫助朋友!苦悶時,他開啟愿景;談話時,他專注傾聽;沉悶時,他活躍氣氛;交流時,他平等參與; 這就是領導于“無痕”!領導者的重要使命是創(chuàng)造環(huán)境,在自然界有強力、弱力、電磁力和萬有引力等四力,在有人際互動的場合,就有一種獨特的“第五力場”,即人文環(huán)境,有了良好的第五力場,就會有良好的行為和習慣,就會有良好的結果和成效。 鄒韜奮是著名的救國會“七君子”之一。他所主辦的《生活》周刊和生活書店,在全國,特別是青年中有著極大的影響。周恩來在武漢次同他見面,就好像是遇到老朋友一樣。他對鄒韜奮說:“我們還沒見面的時候已經(jīng)是朋友,好朋友了。救國會的抗日主張和我們是一致的,愛國七君子的風節(jié)我是很佩服的。”談話中,周恩來關切地詢問他出獄后的身體和家庭情況,向他分析抗戰(zhàn)的形勢和任務,指出:“現(xiàn)在我們一起奮斗,以徹底打敗日本帝國主義。將來,我們還要共同努力,以建設繁榮富強的新中國。”臨別時,周恩來緊緊地握住他的手說:“請你們記住,愛國知識分子是國家的寶貴財富,無論什么時候都需要,有什么要求,請隨時提出來。”周恩來的熱情強烈地感染了鄒韜奮。他后來不止一次地對別人說:“周恩來先生的確是我們的‘良師益友’,‘是可敬佩的朋友’。” 太平洋戰(zhàn)爭爆發(fā)后,中共中央和周恩來十分關心被困香港的民主人士、文化界人士,不惜任何代價、不怕困難、不惜犧牲,想盡一切辦法把他們搶救出來。安排鄒韜奮夫人及子女暫住桂林,鄒韜奮本人暫時避居在廣東梅縣,后經(jīng)過上海轉(zhuǎn)移去蘇北解放區(qū)。1944年7月,鄒韜奮因病在上海逝世。在延安的周恩來獲悉噩耗后,萬分悲痛,立刻向中共中央建議:在延安召開追悼會,由《解放日報》發(fā)表追悼文章。在追悼會上,周恩來說:“我國有兩個青年領袖,一個惲代英,他已經(jīng)去世了;另一個就是鄒韜奮,他現(xiàn)在也逝世了。這是我們黨的損失。”“多年來,韜奮同志為了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反對國民黨反動派‘攘外必先安內(nèi)’的專制政策,奔走呼號舌敝唇焦,動員人們起來救亡圖存,贏得了廣大人民,特別是廣大青年的擁戴和熱愛。他是承繼惲代英同志的真正的青年領袖。” 1945年9月,抗戰(zhàn)勝利后第二個月,周恩來就特地致信鄒韜奮夫人表達慰問: “粹縝先生:在抗戰(zhàn)勝利的歡呼聲中,想起畢生為民族的自由解放而奮斗的韜奮先生已經(jīng)不能和我們同享歡喜,我們不能不感到無限的痛苦。您所感到的痛苦自然是更加深切的了。我們知道,韜奮先生生前盡瘁國事,不治生產(chǎn),由于您的協(xié)助和鼓勵,才使他能夠無所顧慮地為他的事業(yè)而努力。現(xiàn)在,他一生光輝的努力已經(jīng)開始獲得報償了。在他的筆底,培育了中國人民的覺醒和團結,促成了現(xiàn)在中國人民的勝利。中國人民一定要繼續(xù)努力,為實現(xiàn)韜奮先生全心向往的和平、團結、民主的新中國而奮斗不懈。韜奮先生的功業(yè)在中國人民心目中永垂不朽,他的名字將永遠是引導中國人民前進的旗幟。想到這些,您,親切地了解韜奮先生的人,一定也會在苦痛中感到安慰的吧!您的孩子——嘉騮,在延安過得很好,他的品格和勤學,都使他能無負于他的父親,這也一定是可以使您欣慰的事吧!謹向您致衷心的慰問,并祝您和您的孩子們健康!”⑤ 這三百多字的慰問信,字字含淚,句句深情,這是朋友對朋友的深切的懷念,是對朋友家人真摯的慰問和牽掛。 周恩來對知識分子關懷如斯,對文化不高的小戰(zhàn)士也特別寬容。新四軍軍部警衛(wèi)班長李德和為周恩來副主席煮面條,煮成了面糊糊,被葉挺軍長嚴厲批評,臉都紅了,又羞又悔不知怎么辦才好。周副主席走進伙房,看到李德和一副緊張委屈的樣子和鍋里的面條后,不禁哈哈笑起來,說:“面條能吃,面糊糊也能吃!我的胃口好,樹皮草根都能消化,還怕面糊糊不消化?快,大家都來吃!”一句話把緊張的空氣化解了,大家都笑了起來。李德和端起飯碗,感激地望著周副主席,喉嚨里卻好像被卡住一樣。周副主席香甜地吃完面條,走到警衛(wèi)班長身邊,親切地說:“煮面條要等水燒開后,再把面條放下去。吃一塹長一智,煮幾次就學會了,下次我還要吃你煮的面條!”⑥ 周恩來領導他人于“無痕”,化解他人尷尬于“無痕”,一切都那么自然!
開國元勛的領導藝術 作者簡介
周萬亮,北京人力資源經(jīng)理委員會副秘書長,經(jīng)歷橫跨教學、管理、培訓、研究領域: 一、教學經(jīng)歷:北大留校任教經(jīng)歷,北大和北京市高校“優(yōu)秀教學獎”獲得者;二、管理經(jīng)歷:三星中國、IBM 大中華區(qū)等企業(yè)人力資源管理者;三、培訓經(jīng)歷:國際領導力、執(zhí)行力和開國元勛領導力系列課程培訓導師,為國家有關部委、知名企業(yè)、重點高校等授課。四、研究經(jīng)歷:專著1:《百年領導力》,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入選中宣部“中國好書”復榜;專著2:《開國元勛的領導藝術》,中國文史出版社,《百年領導力》姊妹篇;專著3:《關鍵選擇——卓有成效的自我領導》,新華出版社。
- >
史學評論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莉莉和章魚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姑媽的寶刀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