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估到手價是按參與促銷活動、以最優惠的購買方案計算出的價格(不含優惠券部分),僅供參考,未必等同于實際到手價。
-
>
聽孩子的話
-
>
兒童教育心理學
-
>
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38封信
-
>
學習沒有那么難(全3冊)
-
>
(文學)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38封信
-
>
紀實文學:那些家長
-
>
特別狠心特別愛.猶太媽媽德財商教育
學習管理與家庭教育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7617175
- 條形碼:9787547617175 ; 978-7-5476-1717-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學習管理與家庭教育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廣大讀者“家庭教育指導叢書”編寫團隊由家庭教育指導工作者,心理學、教育學研究者,一線教師等與家庭教育相關多領域從業者組成,多學科融合,更全面、更系統地分析家庭教育中的疑難雜癥,為家庭教育指明方向。 《學習管理與家庭教育》結合蕞新時事和教育理念,介紹了“學習者為中心”的教育理念及如何基于該理念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并就課外培訓和互聯網在線學習等當下熱點問題進行了重點介紹和分析。
學習管理與家庭教育 內容簡介
學習管理是本套叢書提出的一個新視角、新觀點,知識經濟時代和信息科技的發展促成了學習是需要管理的,家庭教育成功與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家庭的學習管理能力。本書章節從家長們普遍的對習慣的認知誤區開始,介紹學習首先是個人的、家庭內部的,然后是學校的、社會的。作為成年人,家長有義務有必要幫助孩子實施學習的管理。第二章內容介紹社會資源運用與整合的學習管理。樹立起以學習者本人為中心的學習管理理念,學校學習機會和社會學習機會都是需要去管理的學習資源,家庭學習已然成為家庭生活中重要的部分。不論有意無意,從心智發展和個人認知角度來理解,學習時刻在發生。今天每一個人都不能脫離互聯網。互聯網場景下的學習管理,變成一件很重要又很棘手的事情。本書第三章專門介紹這一方面的趨勢、現狀和管理探索。
學習管理與家庭教育 目錄
總序
序言
**章 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學習管理
**節 好習慣來自行為內化為態度
一、 習慣是養出來的
二、 好習慣從行為調適中、態度轉變中產生
第二節 養成教育中可能遇到的挑戰
一、 閱讀習慣的養成
二、 學習興趣的養成
三、 養成良好的家庭作業習慣
第三節 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管理
一、 學習方法管理,從了解孩子的成長規律開始
二、 學習作業管理,先從了解孩子內心需求入手
三、 科學管理,從利用好學習時間入手
四、 科學管理,從掌握學習好方法入手
第二章 社會資源運用與整合的學習管理
**節 正確理解并銜接學校教育
一、 家校社有效銜接
二、 各個學段無縫銜接
三、 發展關鍵期融合銜接
四、 手段、途徑有機銜接
第二節 正確實施家庭的學習管理
一、 對學習內容的管理
二、 對學習情感的管理
三、 對學習行為的管理
四、 對學習的成果和環境的管理
第三節 正確理解和運用社會培訓
一、 對社會培訓的理解
二、 家庭教育如何用好社會培訓資源
第三章 互聯網場景下的學習管理
**節 課堂教學與互聯網學習的趨勢
一、 互聯網學習時代已經到來
二、 互聯網學習的優勢
三、 互聯網學習的弊端
四、 對家庭教育的建議
第二節 電子游戲給家庭教育帶來的挑戰
一、 電子游戲特點及青少年游戲動機分析
二、 家庭教育和電子游戲
三、 家庭教育建議
第三節 網絡生活和網絡學習的管理
一、 未成年人網絡使用現狀
二、 未成年人網絡文化現象及原因
三、 家庭教育與未成年人網絡文化
四、 家庭教育的建議
參考文獻
后記
學習管理與家庭教育 節選
二、 學習作業管理,先從了解孩子內心需求入手 家長需要和孩子發展一種良性的溝通關系,讓孩子知道為什么老師要布置作業,知道做作業的好處,讓老師知道什么樣的作業能滿足孩子的需求,從而在孩子與作業、孩子與老師之間形成一個良性的平衡,激發孩子的學習動力,通過作業來鞏固在學校學到的知識并獲得技能。 案例1-9陪寫作業! 為了讓家里的小祖宗們提高成績,爸媽們可真是操碎了心。婚前是淑女、紳士,說話細聲輕語,但只要輔導孩子寫作業,動不動就被氣得臉紅脖子粗。一位家長陪兒子寫作業到五年級,心梗住院了,做了兩個支架。想來想去,還是命重要,作業什么的就隨它去吧。在一些家庭中,輔導一次作業,需要爸媽輪番上崗,氣得不行的時候只能換崗,中場休息,互相鼓勵對方,自己生的,要有耐心,要充滿愛。當孩子睡著了的時候,又那么可愛,忍不住親親他的小臉蛋,開始后悔剛剛對他吼得太大聲。而這種慈愛在下一次輔導作業時又會灰飛煙滅,滿腦子都是想打孩子的念頭,周而復始,生生不息。憋屈! 案例中的家長,在輔導孩子作業前后態度截然相反。其背后的原因,其實和家長能否科學輔導孩子做作業、正確對待孩子的作業有關。有的家長喜歡盯著孩子寫作業,一旦發現有什么問題,或字寫錯了、寫歪了,就一邊幫孩子涂改,一邊批評、埋怨孩子:“怎么搞的,說了多少次了,總是改不掉,又錯了。”其實,在這種緊張、焦慮的氛圍中,孩子的學習興趣和能量很難被激發。這個時候,家長再怎么說,孩子也是聽不進去的,也很難改過來,*終導致父母、孩子都產生挫敗感。 (一) 家長對作業要有正確認知 作業,明明是孩子自己的事情,為什么孩子會拖拖拉拉,*后產生如此大的家庭紛爭?很多時候不僅和孩子自己有關,而且更多地和家長有關。 1. 孩子不急,家長急 孩子不做作業,很多家長就會著急,甚至為了讓孩子第二天能交上作業,直接告訴孩子答案或幫孩子填寫答案。幾次之后,孩子就會得出一個結論:“只要我堅持不做,拖到夜里12點,爸媽就會幫我做作業,我不用動腦,也能交作業。” 2. 學校作業少,孩子拖延時間 在學校提倡減負的同時,一些孩子反而負擔更重。有些家長看見孩子每天晚上8點前就能完成作業,于是又買了幾本練習冊,讓孩子在晚上8點后繼續做練習。孩子認為爸媽就是因為自己的課余時間太多,所以才會增加額外作業,自己做得越快,爸媽就會增加更多的額外作業。抱著這種心態,孩子做作業的效率開始下降,每天故意拖延到晚上10點半才完成作業。 3. 迫于家長的壓力,帶著情緒去做作業 適當地看點電視,未嘗不可。可是有些家長看到孩子看電視,特別是*喜歡的節目時,會在關鍵時刻,擋在電視機前,孩子只能被迫去寫作業,這時的孩子當然是越做越生氣,作業也無法高效地完成。 4. 孩子沒有興趣,作業成為負擔 有些學生從小就喜歡看故事書,特別是歷史人物傳記,但唯獨對作業絲毫不感興趣,每天都要在家長的責罵聲中勉強完成作業,家長也沒有去研究背后的原因,只是為此十分心煩。 (二) 家庭教育建議 在家庭教育中,不少家長因孩子的作業而十分苦惱。關于孩子作業的輔導問題,表現形式多種多樣,家長若掌握以下幾個小技巧,可以幫到不認真寫作業的孩子。 1. “限時法”和“安撫法”雙管齊下 先了解一下孩子的作業量,自己估計一個能完成的時間,然后征詢孩子的意見:“語文作業30分鐘能寫完嗎?數學卷子1小時能完成嗎?”若發現孩子寫作業時有不專心的表現,只要不是太過分,就隨他去吧。畢竟家里是休息的地方,不是學校,沒有必要太緊張。如果孩子過分拖拉,也不要責罵,可以從旁提醒,比如:“已經做了15分鐘啦,加油哦!” 另外,如果孩子過分拖拉,家長必須制止時,可以走到孩子身邊,用手撫摸他的頭,輕聲詢問是否遇到難題做不下去了,是否需要幫助。 這樣可以把孩子的注意力拉回學習上,通常情況下,孩子會說沒有什么難題。這時,父母要表現出一種平靜的態度:“相信你很快就會做完的,爸爸媽媽等著你,好嗎?”這種方法,首先制止了孩子拖拉的行為,然后也會讓孩子明白,父母一直在關注他,希望他盡快完成作業,這是一種鼓勵。 2. 點撥習題法 許多題目并不難,只是孩子缺乏耐心閱讀原題,往往只看了一遍,感到困難,就扔筆不做了,這是一種消極的心理暗示。如果父母一味遷就孩子,立即告訴他怎么做,甚至幫他解題,就會讓孩子養成遇到問題不思考,依賴他人的壞習慣。 正確的方法是告訴孩子:“媽媽(爸爸)相信你,只要多讀幾遍題,你就會做出來的。”當孩子通過自己的努力得到答案后,父母要高興地稱贊:“我說過吧,仔細讀題就會了。” 對于孩子自己思考也沒能做出來的題目,父母也不要直接告訴他解題過程和方法,*好是根據原題編一個相似的例題,和孩子一起分析討論,共同解答,弄懂原理之后,再讓孩子做原題。 一般弄懂了例題,孩子多半會做原題。如果仍不會做原題,那么要再回到例題的討論和計算上。經過幾個來回,只要父母耐心引導,孩子一定會做原題的。這種方法雖然對父母來說麻煩一點,但能夠訓練孩子舉一反三的能力,將來的輔導就會輕松不少。 3. 陪伴法 孩子要的是陪伴,而不是監工。在孩子寫作業時,很多父母雖然也在旁邊,但他們不是陪伴,而是不斷挑毛病、訓斥孩子。 這樣做有兩個副作用,一是會影響孩子的注意力,家長看似在糾正孩子的錯誤,其實無形中把孩子的注意力分散得支離破碎。二是會讓孩子感到壓力,感到緊張。在家長嘮叨時,孩子心里往往想的是“爸媽什么時候走啊”。煞費苦心盯著孩子寫作業,*后一家人都一肚子火,效率還很低,何必呢?不如安安靜靜陪在他身邊,做自己手頭的工作,看似不上心,但孩子卻能很好地完成的作業。 家長在輔導孩子作業遇到難題時,只需稍微轉換一下角度,了解孩子的心情并細心觀察孩子解題的方法,家長就能成功輔導孩子寫作業。 三、 科學管理,從利用好學習時間入手 為什么同一個班的孩子,學習成績會有那么大的差距?為什么成績落后的孩子想方設法補課,依然趕不上成績優秀的同學?我們不否認,一些差距可能來自天資差異,但也必須看到,還有很大可能是成績落后的孩子不會管理時間。 時間管理是運用策略和技術,幫助孩子盡可能有效地利用時間。它的本質是習慣的重塑。可以說,當人們提到時間管理時,更多的關注點會放在自己的行為習慣跟以前相比發生了什么變化。養成良好的學習或作息習慣,會給我們的人生帶來很大變化。因此,學習一點時間管理對每個人來說都是必要的。 案例1-10我的時間不夠用 小明同學,學習非常上進,媽媽也非常重視小明的學習。特別是到了八年級,每天都把小明的生活安排得滿滿的,除了學校的作業外,還有各種補課。小明也是嚴格執行了校內、校外計劃表,可是發現時間越來越不夠用,狀態也越來越差,成績也逐漸下降。有時,小明看見書本就想吐,聽到英語就反胃,滿腦子想的都是游戲、睡覺這些極端“墮落”的事情。他感到自己的身體在提出抗議,他的生活又開始極端不規律起來。晚睡早起,上課看手機,非常疲憊,沒有一點意氣風發的中學生的模樣。內心的一個聲音開始呼喚他:“主人,快去休息吧!”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歷,持久連續地做同一件事情時,自己都能明顯感覺到效率低下,情緒低落。為學習成績而苦惱的小明同學,常常會覺得時間不夠用。因為他覺得,要想把成績趕上來,必須利用課余時間補課。但是,上學占據了絕大部分的時間,又會布置好多作業。每天連作業都做不完,哪來的時間去補課?于是,像小明一樣的同學們都會不得不壓縮睡覺的時間、吃飯的時間、休閑娛樂的時間……把一切學習以外的時間都壓縮到極致。他們花了很多時間去學習,幾乎達到人的生理極限,但進步仍然十分有限。 人們如果長久做同一件事,意志力有限,就像肌肉一樣會疲勞。該案例中的小明同學就是出現了這樣的問題。他堅持了一個多月,卻發現自己堅持不下去了,內心很恐慌,擔心自己的努力竹籃打水一場空。但是越想保持之前的習慣,他的反感情緒就越強烈。其實,每個人都是普通人,別太難為自己,累了就去放松休息;人的意志力有限,大腦也需要休息,需要給它定時地放個小長假。 (一) 時間是需要管理的 時間是*偉大的藝術家,它公平、無私,無論一個人貧窮還是富有,一天永遠只有24小時。很多人都想管理時間,然而時間是不愿也無法被管理的。李笑來在《把時間當作朋友》中提出,我們無法管理時間,能管理的只有我們自己。 1. 學習時間也有“馬太效應” 每個人一天都只有24小時,再怎么擠也有限;但是時間利用的效率是可以成倍提高的,提升空間很大。當我們在思考如何利用時間的時候,首先要想到的不是怎樣去從哪里“摳”時間,而是怎樣提高現有的時間利用效率。 2. 管理時間就是管理精力 時間管理的目的就是通過管理我們的時間來保障我們的精力,然后*大限度地使用精力,提高做事的效率,從而達到理想的結果。還需要花一些時間用來鍛煉體能,充沛的精力和體能是密切相關的。可以說體能是精力的基礎,有了好的體能才能保障精力充沛。體能與人們對健康的觀念、飲食習慣、運動習慣、作息規律這四方面有很大的關系。 3. 如果沒有明確的學習目的,就很難進行時間管理 時間管理需要一個生活軸心,沒有軸心,時間永遠是散亂的;有了軸心,就可以串聯起自己的時間安排,讓時間服務于個人的目標。所以,時間管理還包含目標管理。 (二) 家庭教育建議 面對孩子無法管理時間這一大難題的時候,作為家長需要結合孩子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引導孩子。 1. 番茄工作法 這是目前大家普遍在使用的一個學習方法。解釋起來很簡單,就是給自己設定一個鬧鐘,學習25分鐘,休息5分鐘,學習3到4個25分鐘之后,可以休息15分鐘,這個方法的原理就是可以讓人有一個高效的時間段。在這樣的情況下,休息期間就不能進行一些參與式的活動,刷微博、朋友圈等可能一玩就停不下來。可以去喝口水,或者和家人、朋友說說話。 2. 三只青蛙法 你每天規劃要做的事情,*重要的三件就夠了。因為人的時間和精力是有限的。如果重要的事情特別多,我們肯定做不完,大家可以回顧一下,你們每天能做幾件重要的事情? 3. 四象限法 該方法利用“重要”“緊急”兩個軸,把所有事情劃分到四個象限。有些事情不緊急且不重要,有些事情不緊急但重要,有些事情緊急但不重要,有些事情既緊急又重要。比如,你有一個快遞到了,在樓下等你,這件事就是一個緊急但不重要的事情。比如說健身運動,保持一個良好的身材,這就是一件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因為你急不來,你不可能一兩天就把身體練好。這樣你就能確定事情的優先等級。 4. 交替學習法 人的智力系統可以進行長時間的高強度活動,它需要變化而不是停止;當我們只做一件事時,精力有限,效率會隨著時間先提高后衰退。如果我們感覺到A事做累了,轉向做B事情,那么精力就又重新經歷了一次先升后降的過程。學習時,多安排一些不同科目的內容,比如說學1個小時專業課,聽20分鐘語音,讀1個小時書,寫半個小時文章。總之,把握一個原則: 在工作和學習中穿插不同類型的活動。 5. 時間計劃法 每一個小時都是很獨特的,在每一個小時里面,我們周圍的環境,我們自己的生理、心理狀態,都會發生變化。上課的時間和在家自習的時間,顯然是不相同的。我們不能簡單把24小時劃分成一個一個的小格子,然后往里填充內容,然后就管這叫“時間計劃”。我們必須學會讓不同的學習內容和不同的時間相契合。面對那些需要大量的閱讀、理解、背誦的作業或工作,就要安排時間比較長、精力比較充沛、不容易受到干擾的時間段來做。那些精力不太旺盛,比較容易受干擾的時間用來做什么呢?用來做題。因為做題的時候需要動筆演算,可以強迫孩子集中注意力,即使周圍環境比較吵鬧,即使孩子精力不太充沛,仍然可以達到練習的效果。 6. 勞逸結合法 很多學生喜歡熬夜,因為夜里安靜,有利于學習。但這樣就會影響白天的精神,上課老打瞌睡,又怕被老師發現,睡得很不安穩,于是課沒有聽好,覺也沒有睡好,一天到晚都迷迷糊糊的。家長要讓孩子明白,學習任務重的時候可以偶爾熬夜,長期如此肯定損害精神,得不償失。家長應幫助孩子盡量做到勞逸結合。
學習管理與家庭教育 作者簡介
張竹林,高級教師,復旦大學高級管理人員工商管理碩士,現為上海市奉賢區教育學院副院長,湖北第二師范學院講席教授;兼任上海市家庭教育研究會理事,長三角家庭教育專家智庫成員。長期從事區域教育戰略和學校德育研究。多次榮獲上海市教學成果一等獎;榮獲第五屆“上海育德之星”稱號。公開出版《仰望教育星空》《教師家庭教育指導能力建設論》等專著,主編家庭教育教師教程、教育文化叢書十多部。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二體千字文
- >
隨園食單
- >
回憶愛瑪儂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