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山西文物日歷2025年壁畫(特裝版)
-
>
老人與海
-
>
愛的教育
-
>
統編高中語文教材名師課堂教學實錄
-
>
岳飛掛帥
-
>
陽光姐姐小書房.成長寫作系列(全6冊)
-
>
名家經典:水滸傳(上下冊)
酈波語文啟蒙課/五年級下冊 版權信息
- ISBN:9787220123641
- 條形碼:9787220123641 ; 978-7-220-12364-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酈波語文啟蒙課/五年級下冊 本書特色
★中國詩詞大會嘉賓、百家講壇主講人酈波教授講小學語文,拓展知識面★一課一講,小學語文輕松起步;課外拓展,日積月累遙遙*先★提高語文成績的同時,更提高思維能力
酈波語文啟蒙課/五年級下冊 內容簡介
“酈波語文啟蒙課”共分18本,從一年級延續到九年級,每學年分上下兩冊,將按照課堂內的教學進度同步展開,同步課本,一課一講。精講課內知識點,以課本為核心,配套關聯的詩詞古文,名家散文,人文歷史掌故,百科知識等。知識性與趣味性有機結合,從源頭上激發孩子對語文學習的興趣,讓孩子愛上語文,掌握學好語文的方法。?????????????????????????????????? ????????????????????????????????????????作者酈波是南京師大教授,以學問著稱因而常常出鏡于文化類節目,獲得大眾的喜愛和認可。酈老師知識淵博,視野開闊,對教材的駕馭具有學者的嫻熟和游刃有余:聯想豐富,舉一反三時涉獵古今中外;分析和整合條理清晰,材料充分;選文歸類自然、貼切;……是一種縱橫捭闔的大語文解讀風格。
酈波語文啟蒙課/五年級下冊 目錄
一單元童年歲月
第 一 講 四時田園雜興 ( 其三十一 ) 鄉村生活的日常 / 2
第 二 講 稚子弄冰 可貴的童心 / 7
第 三 講 村晚 別具風格的牧童詩 / 11
第 四 講 祖父的園子 生命的自由 / 14
第 五 講 月是故鄉明 小月亮與大月亮 / 17
第 六 講 梅花魂 思鄉的深情 / 21
第 七 講 游子吟 直擊心靈的愛 / 26
29 第二單元 走近四大名著
第 八 講 草船借箭 逆向思維的成功 / 30
第 九 講 景陽岡 神來之筆 / 33
第 十講 猴王出世 探險的魅力 / 38
第十一講 紅樓春趣 寫人的高妙 / 41
第十二講 鳥鳴澗 動靜之美 / 44
47第三單元 漢字的密碼
有趣的漢字 / 48
52第四單元 家國情懷
第十四講 從軍行 出色的邊塞詩 / 53
第十五講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堅守人生的信念 / 56
第十六講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杜甫生平快詩 / 60
第十七講 青山處處埋忠骨 特別的愛 / 63
第十八講 軍神 堅韌的精神 / 66
第十九講 清貧 高尚的情操 / 70
第二十講 涼州詞 盛唐邊塞詩的典型代表 / 73
第二十一講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詩意的送別 / 76
79 第五單元 大千世界與人物百態
第二十二講 人物描寫一組 掌握人物描寫的方法 / 80
第二十三講 刷子李 人物塑造的關鍵 / 84
89 第六單元 思想的火花
第二十四講 自相矛盾 邏輯的重要 / 90
第二十五講 田忌賽馬 巧勁與實力 / 93
第二十六講 跳水 父親的智慧與愛 / 97
101 第七單元 世界真奇妙
第二十七講 威尼斯的小艇 用心感受,用筆呈現 / 102
第二十八講 牧場之國 抓住重點,寫出特色 / 105
第二十九講 金字塔 同一對象,不同寫法 / 111
第三十講 鄉村四月 景與人 / 115
………………………………………………………………………………………………………
118 第八單元 幽默與風趣
第三十一講 楊氏之子 幽默風趣的語言 / 119
第三十二講 手指 如何講往往比講什么更重要 / 122
第三十三講 童年的發現 發現的魅力 / 125
酈波語文啟蒙課/五年級下冊 節選
《四時田園雜興》是南宋詩人范成大退居回鄉后所寫的一組大型田園詩,共六十首。課文所選為第三十一首。 詩云: 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 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耘田”即除草。南方春來早,水稻田里秧苗需要除草了。在農業耕作當中, 除去雜草是一項十分重要,卻也極耗體力的勞動,通常是男人們干的活。而女性,則主要從事家中的工作,洗衣、織布、做飯等。“績麻”,指的就是婦女們干完白天的農活后,晚上搓麻線,再織成布。句直接寫了男性和女性不同的勞動場面,雖極簡短,卻很形象。 第二句“村莊兒女各當家”,“兒女” 是指男女, 也是指年輕人。大家注意,在這首詩中, 范成大干脆直接以一位老農的口氣進行敘事,“兒女各當家”同樣是說不論男女,大家都在忙碌,各忙各的活計。 “ 童孫未解供耕織, 也傍桑陰學種瓜。”“童孫”指那些孩子,他們不會耕也不會織,但也沒有閑著。因為他們從小耳濡目染,喜愛勞動, 于是就有了第四句“也傍桑陰學種瓜”——孩子們在茂盛成蔭的桑樹底下,學著大人的樣子種瓜。會種瓜的在種瓜,不會種的在學種瓜,一派繁忙的景象。 這首詩形象地描繪了農家忙碌而富有生趣的生活,表現了鄉村兒童的天真可愛,清新自然,宛如一幅生動的農村風俗長卷。延伸閱讀 在從洞庭東山回到蘇州時,鄭振鐸曾經過石湖,他因此想到了詩人范成大,并寫下散文《石湖》,對范成大的生平、文學貢獻給予了精當的評價。 文中寫道: 整個石湖原來就是一座大的園林。在離今八百多年前,這里就是南宋初期的一位詩人范成大(1126— 1193)的園林。他和陸游、楊萬里同被稱為南宋三大詩人。成大因為住在這里,就自號石湖居士,“石湖”因之而大為著名于世。楊萬里說:“公之別墅曰石湖,山水之勝,東南絕境也。”我們很向往于石湖,就是為了讀過范成大的關于石湖的詩。“石湖”和范成大結成了這樣的不可分的關系,正像陶淵明的“栗里”,王維的“輞川”一樣,人以地名,同時,地也以人顯了。成大的《石湖居士詩集》,吳郡顧氏刻的本子(1688 年刻),凡三十四卷,其中歌詠石湖的風土人情的詩篇很不少。他是一位中國文學史上重要的田園詩人,繼承了陶淵明、王維的優良傳統,描寫著八百多年前的農民的辛勤的生活。他的《四時田園雜興》六十首,就是淳熙丙午(1186 年) 在石湖寫出的,在那里,充溢著江南的田園情趣,像讀米芾和他的兒子米友仁所作的山水,滿紙上是云氣水意, 是江南的潤濕之感,是平易近人的熟悉的湖田農作和養蠶、織絲的活計,他寫道: 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農村里是不會有一個“閑人”存在的,包括孩子們在內。 垂成穡事苦艱難,忌雨嫌風更怯寒。箋訴天公休掠剩,半償私債半輸官。 他是同情于農民的被剝削的痛苦的。更有連田也沒有得種的人,那就格外的困苦了。 采菱辛苦廢犁鋤,血指流丹鬼質枯。無力買田聊種水,近來湖面亦收租。 他住在湖上,就愛上那里的風土,也愛上那里的農民,而對于他們的痛苦,表示同情。后來,在明朝弘治間(1488—1505),有莫旦的,曾寫了一部《石湖志》,卻只是夸耀著莫家的地主們的豪華的生活,全無意義。至今,在石湖上莫氏的遺跡已經一無所存,問人,也都不知道,是“身與名俱朽”的了。但范成大的名字卻人人都曉得。 鄭振鐸對范成大詩歌的評價到位,對他描寫自然風物、鄉間人物的特征把握得也很精準。同時,還提到了“地也以人顯” 的現象,指出許多自然名勝成為紀念之地,都是因為有了文學的浸潤,有了文明的印痕。
酈波語文啟蒙課/五年級下冊 作者簡介
酈波,南京師范大學中國古典文學與文化博士、漢語言文學博士后。“中國詩詞大會”“中國漢字聽寫大會”和“中國成語大會”文化嘉賓,“百家講壇”主講人,全民閱讀形象大使,廣受矚目的中國傳統文化傳播者、基礎教育先進理念的引領者和實踐者,在教師人文素養教育和語文教學方面頗有建樹。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山海經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我與地壇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