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中醫入門必背歌訣
-
>
醫驗集要
-
>
尋回中醫失落的元神2:象之篇
-
>
補遺雷公炮制便覽 (一函2冊)
-
>
人體解剖學常用詞圖解(精裝)
-
>
神醫華佗(奇方妙治)
-
>
(精)河南古代醫家經驗輯
嚴健民原始中醫學理論體系探討文集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5219837
- 條形碼:9787515219837 ; 978-7-5152-1983-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嚴健民原始中醫學理論體系探討文集 內容簡介
作者在多年中國醫學史的探討中,深入到秦漢中醫基礎理論中求索,據已有資料對諸多問題進行澄清,將分別闡釋原始中醫學的相關內容匯編成冊,以求促進中醫事業與時俱進的發展。
嚴健民原始中醫學理論體系探討文集 目錄
中國醫學起源新論
李序
周序
甄序
自序
致中國中醫學術界專家、教授的公開信
**篇 醫學知識起源新論
**章 論醫學知識起源的**條件
一、人腦組織結構的進化
二、人腦生理功能的進化
三、其他原始科學技術的同步發展
第二章 我國原始人群的進化概貌及外治療法起源概說
一、元謀猿人時期外治療法產生的可能性
二、從藍田猿人到北京猿人時期外治療法產生的可能性
三、從馬壩人到許家窯人時期外治療法概說
四、我國新人時期的外治療法概說
五、水在外治療法起源中的地位
六、火在外治療法起源中的地位
第三章 我國傳統醫藥衛生知識的起源問題
一、我國藥物知識的起源問題
二、上古人類對人體解剖、生理知識的初步認識
三、上古人類對疾病的認識過程
四、上古衛生保健知識的起源問題
五、原始醫學知識的“積累”與“普及”
第二篇 中醫理論框架形成新論
**章 中醫理論起源及中醫理論框架形成新論
一、中醫理論的起源與人體解剖、生理知識的關系
二、中醫理論的起源與疾病命名的淵源關系
三、關于中醫理論框架主綱及陰陽、五行諸學說的歷史地位問題
第二章 早期的心一經脈調節論
第三章 樸素的腦調節論
一、從甲骨文天、首等字及腦字的形態看先民們對頭、腦的認識過程
二、《內經》中的腦論及運動功能的腦調節論
第四章 原始的氣調節論
一、原始人類對風寒、風氣的認識過程
二、我國傳統文化中氣思想的演繹及其哲學價值
三、氣是人體生理功能的根由
四、《內經》時期的氣調節論
第五章 辯證的陰陽調節論
一、陰陽觀念的萌芽與起源——從原始人群探討相對對立概念產生的時限
二、傳統文化中的陰陽觀念
三、陰陽觀念在醫學理論中的應用
第六章 人體五行一五臟調節論
一、五行及五行哲學說起源辨析
二、從傳統文化看五行——金木水火土說的早期發展及五藏相配問題
三、《內經》中的五藏情識論與五行一五藏調節論
第三篇 秦漢經脈學說起源及當代“經絡”新論
**章 論經脈學說起源的**條件
一、人體解剖知識的積累
二、人體生理知識的積累
三、臨床醫學知識的積累
第二章 今本《內經》“經絡”詞義研究
一、含動詞義類
二、誤字衍文類
三、“經絡”是經脈和絡脈的合稱
第三章 論“脈”在經脈學說起源中的地位和作用
一、人們對“脈”的認識從血開始
二、從“脈”的史料探討經脈學說的起源
三、從疾病與“脈”的關系探討經脈學說的起源
第四章 從張家山《脈書》探討經脈學說的起源
一、“疾病篇”在經脈學說起源中的地位
二、從“相脈之道”探討經脈理論中的“是動則病”
第五章 從“用碧啟脈”探討經脈學說的起源(兼論針刺療法的起源)
一、《脈法》“用□(特殊字)啟脈”的實質
二、從“用□(特殊字)啟脈”的治則探討針刺理論的起源(兼論針刺療法起源于放血療法)
三、從“□(特殊字)啟有四害”的演繹探討由□(特殊字)至針的發展概貌
第六章 秦漢時期大腦及顱底解剖在《內經》經脈理論創立中的作用
論原始中醫學
五十二病方注補譯
遠古中國醫學史
經脈學說起源·演繹三千五百年探討
原始中醫學理論體系十七講
編后記
展開全部
書友推薦
- >
我與地壇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山海經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