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茨威格短篇小說集
-
>
女人的勝利
-
>
崇禎皇帝【全三冊】
-
>
地下室手記
-
>
雪國
-
>
云邊有個小賣部(聲畫光影套裝)
-
>
播火記
大師的心靈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9457950
- 條形碼:9787559457950 ; 978-7-5594-5795-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大師的心靈 本書特色
從哈代到巴里科,十六部打動人心的世界巨著 文學評論家石華鵬傾力寫作 漫讀歷史長河中的文學長河中的文學經典
大師的心靈 內容簡介
本書是由評論家石華鵬的新作。閱讀和寫作是相輔相成的兩個環節。正如作者自己所說,“只有去讀,才能心中有數,只有懂得讀,才能懂得寫”。作者為我們走進大師的心靈打開了一扇窗戶,以獨特的視角和閑白般的語言向我們娓娓道來。全書涉及了包含《肖申克的救贖》《海上鋼琴師》《霍亂時期的愛情》《樹上的男爵》《德伯家的苔絲》在內的十六篇文學名著的精細閱讀與分析。解讀的角度多樣,文章的語言通俗易懂,娓娓道來,抒發了作者的閱讀感悟,體現了對于人生和自我的觀察思考。
大師的心靈 目錄
目 錄
復述中的遺失與浮現 01
——巴里科和《三個黎明》
兩個男人的傳奇 11
——斯蒂芬《肖申克的救贖》和巴里科《海上鋼琴師》
英國管家的“尊嚴”人生與“虛無”現實 29
——石黑一雄和《長日留痕》
世上沒有比愛更艱難的事情 47
——馬爾克斯和《霍亂時期的愛情》
讓被生活淹沒的浮出來 63
——卡佛和《大教堂》
突破表達邊界的寫作 79
——麥克尤恩和《*初的愛情,*后的儀式》
一個秘密能守護多久 85
——拉斯普京《活下去,并且要記住》
盡職的快樂、悲哀與災難 101
——倫茨和《德語課》
一段行走于刀刃之上的婚姻旅程 115
——耶茨和《革命之路》
勇氣是拯救絕望的一根繩索 127
——杜甘和《軍官病房》
永遠的傳奇 139
——卡爾維諾和《樹上的男爵》
寫作成為奇跡 155
——魯爾福《佩德羅.巴拉莫》
謎語的制造者 167
——塞林格和《九故事》
得救之道,道如刀鋒 177
——毛姆和《刀鋒》
冰與火的纏繞 195
——哈代和《德伯家的苔絲》
后記 221
大師的心靈 節選
一 巴里科是誰? 那部堪稱偉大的電影《海上鋼琴師》的原著作者。他有很多身份:小說家、劇作家、評論家、電視主持人、寫作學校校長等。不過他*值得尊敬的身份是小說家(創造性和辨識性兼具),其他身份是他吸引讀者和獲取市場的隱身衣。 巴里科,1958年出生,意大利都靈人,今年(2021年)63歲。很多這個年齡的作家開始走下坡路,而他的創作力依舊堅挺,不見衰退的跡象。 巴里科是一位讓人期待又不會讓人失望的小說家。也許,期待與不讓人失望之間構成某種因果但絕非必然關系,有一類作家,不時讓讀者失望但讀者仍期待,還有一類作家,偶爾讓人失望便不再期待,而巴里科均不在二者之列。 巴里科的寫作堪稱少有的完美:可觀的全球市場銷量和不失水準的藝術性、節制的作品數量與獨特的先鋒美學追求,這幾對看似難以調和的矛盾,他幾乎做到了完美平衡和價值*大化。可以說,他是這個全媒體時代如魚得水的成功作家。從卡爾維諾到艾柯到巴里科,我們對陌生的當代意大利文學有了一種絢爛的“偏見”:建立在豐贍知識上的想象力、對小說形式永不枯竭的探求、開辟嚴肅文學的大眾化閱讀并擴大世界影響力、讓寫作始終運行在一條純粹而深邃的路上……這似乎是嚴肅小說寫作的完美之途。 征服了全世界觀眾的電影《海上鋼琴師》讓原著作者巴里科站到了文學前沿,人們知道,沒有“永不下船的1900”這個絕美的故事創意,就不會有這部偉大的電影。由電影追溯到文字,我們驚訝地發現,巴里科鉆石般閃亮的文學光芒并不遜色于電影的七彩光影,在劇本和小說之間“搖擺”的特別文本《1900:獨白》,是那種**句話就吸引我們并讓我們沉浸其間,隨作者的想象之船開始犁浪前行的作品,文采飛揚,想象獨特,既不失生活的厚實,又有深沉的人文思考。 其實,讀過巴里科的多數小說后我們發現,《1900:獨白》是巴里科名聲*大但并非他*好的作品,他的《蠶絲》《不要流血》《憤怒的城堡》等甚至更勝于《1900:獨白》,這些小說鋪展的故事和題旨比《1900:獨白》更豐富、更幽深、更斑斕。 某種程度上,巴里科為我們提供了一種未來嚴肅小說的范式:現代主義與現實主義雜糅而成的奇特景觀,即現代人的情感和欲望與現實故事的寓言化傳奇性融為一體、互為表里。他的現實主義并非根據現實生活繪制和復制形象——超越現實之上的傳奇想象;他的現代主義并非拒人于千里之外讓人頭暈腦脹的符號和隱喻——有限度的拼貼和解構但留下故事和人物的索引圖直抵精神空間。用翻譯家吳正儀的話說,巴里科的小說具有“亦真亦幻的神秘色彩”“童話般的美妙,歷險式的驚悚”。 二 2021年第1期《世界文學》雜志刊發了巴里科寫于2012年的中篇小說《三個黎明》。這是《三個黎明》首次被譯成漢語。 《三個黎明》的故事和結構仍很酷,很“巴里科”,這個短短5萬字的小說呈現出來的境況,如黎明之際的天空一樣,明暗交織,朦朧中透著澄澈,亦真亦幻。 三個故事,發生時間為三個黎明,地點為三家不同酒店。時辰相似,場景大致固定,故事主要由對話推進——與其稱其為故事,不如稱其為三個生活片段,或生活場景。 **個故事。夜半時刻,一家旅館的大堂里,一個優雅的有故事的女人與一個男人搭訕上了。兩個陌生人的交談果然如搭訕的套路那般始于談論天氣。女人似乎剛從一個聚會上下來,光鮮而疲憊。說著說著,女人提出借男人的房間休息一下,因為天快亮了。于是一對剛結識的中年男女,轉場到房間里繼續交談。男人自稱是做秤的,有很多業務要去處理,女人一直拖著男人說話而讓他無法脫身。女人講述自己故事,她的生活并不如意,時常陷入麻煩之中,但是她一直夢想著重新開始。她說她曾有過一個孩子,孩子讓她焦慮,她想放棄這一切。當男人問她為何在17歲時就有了一個孩子時,女人說“這并不是一個美麗的故事”,她不想再提它了。說話中,女人脫掉了裙子和胸衣,鉆到被子里去。男人站在床邊。交談于是有了色誘的成分。在黎明前的混沌粘稠的空氣中,男人也敞開心扉講述自己的遭遇。他13歲時家中的一場大火讓一切平靜的生活破碎了,他開始一種逃離的生活。女人讓男人到床上來,男人清醒地拒絕,男人總覺得應該離開這里,但一直沒有邁開腳步。黎明到來了,“遠處的天空被一縷模糊的光線照亮,對一切都不再肯定”,警察來敲門了,帶走了男人。男人沒有反抗,平靜就范。女人是便衣警察,男人隨身帶著的那只手槍,被女人搶在手中。“一切都在掌握之中,”女人說,“手槍在我這里。”警察點頭表示同意。故事結束。 第二個故事。一個60來歲的門衛,在郊區一間寒酸酒店的大堂,目睹了一個男青年對一個單純少女的庸俗和粗魯行為。男孩女孩是一對戀人。門衛趁女孩下樓取毛巾的時候,奉勸女孩離開這個男孩。這無疑是一個老門衛突兀且無厘頭的要求。女孩生氣地問為什么,門衛說我蹲過13年監獄,我在里邊讀過很多書,“我有些年紀了,什么都見過”,我能看出那個男孩有暴力和悲劇傾向,你得離開他。女孩說我喜歡壞,我就是壞,我在世界面前保護自己,壞有什么不好。青春期的叛逆與見過世面的教訓沖突到一起,老門衛依舊語重心長:年輕的時候需要謹慎,因為年輕的脾氣秉性將會持續一生……年輕的時候,壞好像是你可以擁有的一種奢侈,其實不然,壞是一道冰冷的光,“在那里任何事情都會失去色彩,而且將會永遠失去”。這個16歲的可愛女孩與這個“有些年紀,什么都見過”的門衛達成了一項協議:女孩馬上離開,門衛用講述自己的故事作為交換。逃離途中,門衛講述了他槍殺過一個人的故事,這個故事對女孩來說有吸引力且驚悚。當把女孩送上一輛汽車,那個男孩追出來了,男孩毆打了門衛,門衛沒有還手,胸前的肋骨斷了,門衛忍受著劇痛蘇醒過來時,發現黎明的光線還在。
大師的心靈 作者簡介
石華鵬,1975年5月出生于湖北省天門市。華中師范大學中文系畢業。魯迅文學院第五屆高級研討(文學理論與評論家)班學員。1998年開始寫作,在《文藝報》《文學自由談》《文學報》《光明日報》《當代作家評論》等報刊發表評論、小說、隨筆200余萬字。出版隨筆集《鼓山尋秋》《每一個人都是一個時代》,評論集《新世紀中國散文佳作選評》《故事背后的秘密》《文學的魅力》《批評之劍》。曾獲第五屆冰心散文獎、第六屆冰心散文理論獎、首屆“文學報·新批評”優秀評論新人獎、福建省優秀文學作品獎等。中國作協會員。現任《福建文學》雜志常務副主編,副編審,福建省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山海經
- >
月亮虎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回憶愛瑪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