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宇宙、量子和人類心靈
-
>
氣候文明史
-
>
南極100天
-
>
考研數學專題練1200題
-
>
希格斯:“上帝粒子”的發明與發現
-
>
神農架疊層石:10多億年前遠古海洋微生物建造的大堡礁
-
>
聲音簡史
調制氣流聲源換能機理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7304635
- 條形碼:9787567304635 ; 978-7-5673-0463-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調制氣流聲源換能機理 內容簡介
本書共七章,**章簡要回顧了不同類型氣流聲源的工作原理和發展歷程,介紹了幾種典型的大功率聲源應用例子和基本性能數據,分析了目前在該類型聲源研制、換能機理研究中的發展方向和存在的問題。第二章和第三章回顧了經典準穩態理論的導出和主要結論,并對理論的局限性進行了具體的分析,給出了混合氣動聲學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各類工程算法的分類、比較、計算流程和調制氣流聲源瞬態流場和氣動聲場數值仿真的具體實現。第四章和第五章對不同參數下調制氣流聲源流場與近距離聲場進行了實驗和數值模擬研究。第六章和第七章借助數值模擬與實驗測量方法對超聲速調制等聲源改進方案的流場特性和聲壓級增益原理進行了綜合性研究。
調制氣流聲源換能機理 目錄
**章 緒論
1.1 氣流聲源概述
1.2 調制氣流聲源與受限調制射流問題
1.2.1 調制氣流聲源裝置
1.2.2 相關理論
1.2.3 人的發聲機理
參考文獻
第二章 調制氣流聲源理論分析方法
2.1 準穩態理論
2.1.1 嚴格理論
2.1.2 近似理論
2.1.3 氣流產額和換能效率
2.1.4 準穩態理論實現
2.1.5 計算結果和結論
2.1.6 評價和局限性
2.2 混合氣動聲學建模方法
2.3 FW-H聲類比理論和求解方法
參考文獻
第三章 調制氣流聲源數值計算方法
3.1 聲源基本結構和建模假設
3.2 內氣動系統模型
3.2.1 物理模型
3.2.2 建模軟件
3.2.3 計算區域與網格劃分
3.2.4 邊界條件
3.2.5 湍流模型與壁面函數
3.2.6 動網格
3.2.7 模型參數
3.2.8 求解策略
3.3 振動系統模型
參考文獻
第四章 內流場與近距離聲場
4.1 實驗系統
4.1.1 單點測試系統
4.1.2 穩態流場PIV測試系統
4.1.3 設備型號
4.2 穩態流場
4.2.1 裝置單點測壓實驗
4.2.2 實驗模型單點壓力
4.2.3 實驗模型PIV速度場
4.3 瞬態流場和聲壓級
4.3.1 調制部件頻響
4.3.2 流場頻響結果
4.3.3 聲場頻響結果
4.4 聲源參數的影響
4.4.1 激勵電流
4.4.2 氣室壓力
4.4.3 噴口出口寬度
4.4.4 喉道入口寬度
4.5 強聲場指向性
參考文獻
第五章 不同參數下氣聲轉換過程
5.1 仿真模型驗證
5.1.1 穩態速度場
5.1.2 穩態壓力場
5.1.3 振動系統磁場和位移
5.2 典型內流場特性
5.3 氣室壓力
5.3.1 穩態流場
5.3.2 瞬態流場
5.4 調制頻率
5.4.1 面平均壓力
5.4.2 喉道內測點靜壓值
5.4.3 壓力場快照
5.4.4 高頻調制流場和聲場特性
5.5 結構參數
5.5.1 低頻調制下改變喉道入口寬度
5.5.2 高頻調制下改變喉道入口寬度
5.6 工作介質
參考文獻
第六章 超聲速調制
6.1 概述
6.1.1 多喉道管流理論
6.1.2 超聲速型線設計
6.1.3 超聲速噴口部件及效果
6.2 超聲速調制增益
6.2.1 聲場特性
6.2.2 增益效果
6.2.3 噴口參數影響
6.2.4 高聲壓級結果
6.2.5 喉道內擾動壓力
6.3 氣室壓力的影響
6.3.1 氣室壓力0.729MPa
6.3.2 氣室壓力1.2MPa
6.3.3 氣室壓力0.2MPa
6.3.4 流量特性
6.4 延時調制
6.4.1 延時調制函數
6.4.2 流場結果
參考文獻
第七章 聲源內氣動系統設計
7.1 引言
7.2 氣隙漏氣與引射作用
7.3 喉道型線設計
7.3.1 射流碰撞
7.3.2 局部高壓區
7.3.3 流動分離
7.3.4 流量特性
7.3.5 單值性約束外噴管
7.3.6 小型化喉道設計
7.4 聲號筒耦合
7.4.1 穩態流場
7.4.2 瞬態流場
7.5 外噴式聲源
7.5.1 穩態流場
7.5.2 瞬態流場
參考文獻
1.1 氣流聲源概述
1.2 調制氣流聲源與受限調制射流問題
1.2.1 調制氣流聲源裝置
1.2.2 相關理論
1.2.3 人的發聲機理
參考文獻
第二章 調制氣流聲源理論分析方法
2.1 準穩態理論
2.1.1 嚴格理論
2.1.2 近似理論
2.1.3 氣流產額和換能效率
2.1.4 準穩態理論實現
2.1.5 計算結果和結論
2.1.6 評價和局限性
2.2 混合氣動聲學建模方法
2.3 FW-H聲類比理論和求解方法
參考文獻
第三章 調制氣流聲源數值計算方法
3.1 聲源基本結構和建模假設
3.2 內氣動系統模型
3.2.1 物理模型
3.2.2 建模軟件
3.2.3 計算區域與網格劃分
3.2.4 邊界條件
3.2.5 湍流模型與壁面函數
3.2.6 動網格
3.2.7 模型參數
3.2.8 求解策略
3.3 振動系統模型
參考文獻
第四章 內流場與近距離聲場
4.1 實驗系統
4.1.1 單點測試系統
4.1.2 穩態流場PIV測試系統
4.1.3 設備型號
4.2 穩態流場
4.2.1 裝置單點測壓實驗
4.2.2 實驗模型單點壓力
4.2.3 實驗模型PIV速度場
4.3 瞬態流場和聲壓級
4.3.1 調制部件頻響
4.3.2 流場頻響結果
4.3.3 聲場頻響結果
4.4 聲源參數的影響
4.4.1 激勵電流
4.4.2 氣室壓力
4.4.3 噴口出口寬度
4.4.4 喉道入口寬度
4.5 強聲場指向性
參考文獻
第五章 不同參數下氣聲轉換過程
5.1 仿真模型驗證
5.1.1 穩態速度場
5.1.2 穩態壓力場
5.1.3 振動系統磁場和位移
5.2 典型內流場特性
5.3 氣室壓力
5.3.1 穩態流場
5.3.2 瞬態流場
5.4 調制頻率
5.4.1 面平均壓力
5.4.2 喉道內測點靜壓值
5.4.3 壓力場快照
5.4.4 高頻調制流場和聲場特性
5.5 結構參數
5.5.1 低頻調制下改變喉道入口寬度
5.5.2 高頻調制下改變喉道入口寬度
5.6 工作介質
參考文獻
第六章 超聲速調制
6.1 概述
6.1.1 多喉道管流理論
6.1.2 超聲速型線設計
6.1.3 超聲速噴口部件及效果
6.2 超聲速調制增益
6.2.1 聲場特性
6.2.2 增益效果
6.2.3 噴口參數影響
6.2.4 高聲壓級結果
6.2.5 喉道內擾動壓力
6.3 氣室壓力的影響
6.3.1 氣室壓力0.729MPa
6.3.2 氣室壓力1.2MPa
6.3.3 氣室壓力0.2MPa
6.3.4 流量特性
6.4 延時調制
6.4.1 延時調制函數
6.4.2 流場結果
參考文獻
第七章 聲源內氣動系統設計
7.1 引言
7.2 氣隙漏氣與引射作用
7.3 喉道型線設計
7.3.1 射流碰撞
7.3.2 局部高壓區
7.3.3 流動分離
7.3.4 流量特性
7.3.5 單值性約束外噴管
7.3.6 小型化喉道設計
7.4 聲號筒耦合
7.4.1 穩態流場
7.4.2 瞬態流場
7.5 外噴式聲源
7.5.1 穩態流場
7.5.2 瞬態流場
參考文獻
展開全部
書友推薦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經典常談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姑媽的寶刀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