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長壽經濟理論框架與實踐模式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2973995
- 條形碼:9787502973995 ; 978-7-5029-7399-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長壽經濟理論框架與實踐模式 本書特色
本書研究人口老齡化與長壽經濟關系,探討在人口老齡化危機的社會背景下開展長壽經濟規劃建設的理論基礎,為長壽經濟研究提出方法體系,并為地區長壽經濟發展以及國家新時代結合長壽時代特征進行規劃發展建立框架體系;其中以團隊力量開展的5個地方“長壽之鄉”長壽經濟發展規劃研究、關于長壽經濟規劃建設的實踐經驗總結,為長壽經濟理論應用于長壽時代的經濟建設發展提供典型案例和參照模本,從而更加具有實踐指導意義。我國國土遼闊、人口眾多,全國各省份都有自然地理條件優越、健康長壽老人眾多的典型“長壽之鄉”,本書對于長壽之鄉充分利用區域優越的長壽資源、率先進行長壽經濟規劃建設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理論指導和實踐參照意義。
長壽經濟理論框架與實踐模式 內容簡介
本書基于多年的區域發展研究與中國長壽之鄉規劃實踐, 首次較為系統、全面地構建長壽經濟的理論框架和實踐模式。全書共分兩篇, 上篇從長壽理論研究的背景、意義與目標入手, 通過研究老齡化與長壽經濟關系, 積極探索理論基礎與研究方法, 構建長壽經濟發展的框架體系。下篇對廣東遂溪、山西云州、貴州赤水、山東蒙陰等典型區的長壽之鄉和國際長壽養生基地進行儲備研究, 探索長壽經濟實踐模式。
長壽經濟理論框架與實踐模式 目錄
前言
上篇 長壽經濟理論
第1章 緒論
1.1 研究的背景、意義與目標
1.2 國內外研究綜述
1.3 本書的結構框架
第2章 老齡化與長壽經濟
2.1 全球人口老齡化發展趨勢
2.2 中國人口老齡化發展趨勢
2.3 長壽經濟的基本概念
2.4 長壽經濟發展的典型案例
第3章 長壽經濟的理論基礎
3.1 人口理論
3.2 產業經濟理論
3.3 人口與可持續發展理論
3.4 社會變遷理論
第4章 長壽經濟的研究方法體系
4.1 人口系統分析方法
4.2 產業經濟系統分析方法
4.3 生態環境系統分析方法
4.4 區域發展決策系統分析方法
第5章 區域長壽經濟發展的框架體系
5.1 長壽資源分析
5.2 長壽經濟發展
5.3 長壽社會建設
5.4 長壽文化培育
下篇 長壽經濟規劃實踐研究
第6章 長壽經濟戰略儲備研究
6.1 長壽區域地域識別特征
6.2 發展長壽經濟的典型特征和成果
6.3 發展長壽經濟的意義和區域影響力
第7章 廣東遂溪國際長壽養生基地規劃實踐研究
7.1 研究背景
7.2 國際長壽養生基地評價指標體系及分析
7.3 長壽養生資源及環境分析評價
7.4 發展戰略研究
7.5 空間布局和產業項目選擇
7.6 基地建設與鄉村振興
7.7 基地創建的發展保障體系
7.8 研究結論和建議
第8章 山西省云州區(原大同縣)國際健康養生基地規劃實踐研究
8.1 研究背景
8.2 國際健康養生資源及環境評價
8.3 發展定位、思路和目標
8.4 產業發展模式
8.5 資源與產業空間關系
8.6 健康養生農業專項研究
8.7 健康養生加工業專項研究
8.8 健康養生旅游服務業專項研究
8.9 健康養老專項研究
8.10 研究結論與建議
第9章 貴州省赤水市長壽養生典型區域規劃研究
9.1 研究背景
9.2 長壽資源及環境分析評價
9.3 發展定位和目標
9.4 長壽文化振興
9.5 長壽經濟體系構成和發展空間布局
9.6 長壽經濟生產體系研究
9.7 長壽經濟流通體系研究
9.8 長壽經濟消費體系研究
9.9 研究結論與建議
第10章 山東省蒙陰縣長壽養生典型區域發展研究
10.1 研究背景
10.2 長壽資源及環境分析評價
10.3 發展現狀分析
10.4 發展定位、目標和路徑研究
10.5 長壽經濟發展空間布局和示范區建設
10.6 長壽經濟體指標體系
10.7 長壽經濟生產體系:長壽農業和長壽產品加工業研究
10.8 長壽經濟流通體系:品牌、渠道和營銷研究
10.9 長壽經濟消費體系:長壽旅游業和健康服務業
10.10 重點項目體系
10.11 研究結論和建議
參考文獻
長壽經濟理論框架與實踐模式 作者簡介
張義豐,畢業于北京大學地理系,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長期從事區域發展與規劃研究,主要研究領域:生態文明建設規劃研究、溝域經濟與山區發展研究、農業與鄉村發展研究、區域旅游與規劃研究、長壽經濟研究、資源開發與利用研究。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國家部委委托項目10余項,獲得國家和省部級獎6項,發表學術論文100余篇,著作10部,主持各類規劃100余部,指導各類規劃60余部,為國家和部委撰寫專項咨詢報告10篇。 主要學術貢獻:溝域經濟理論創始人、提出者;“岱崮地貌”理論創始人、提出者;生態名山理論創始人、提出者;長壽經濟理論創始人、提出者;中國長城經濟帶理論創始人、提出者。 主要承擔的社會責任:建設創新型國家戰略指導委員會專家;中國長城學會副秘書長;中國長壽之鄉綠色產業發展聯盟專家委員會執行主任;中國農業與資源區劃協會休閑農業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全國有機農業產業聯盟副理事長;中國中醫農業產業聯盟專家;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長壽發展分會主任;北京農研溝域經濟發展促進中心主任;中國科學院精準扶貧評估研究中心專家;北京農村經濟研究中心專家。
- >
經典常談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我與地壇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姑媽的寶刀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有舍有得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