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醫(yī)入門必背歌訣
-
>
醫(yī)驗集要
-
>
尋回中醫(yī)失落的元神2:象之篇
-
>
補遺雷公炮制便覽 (一函2冊)
-
>
人體解剖學常用詞圖解(精裝)
-
>
神醫(yī)華佗(奇方妙治)
-
>
(精)河南古代醫(yī)家經(jīng)驗輯
人體解剖生理學 版權信息
- ISBN:9787030666802
- 條形碼:9787030666802 ; 978-7-03-066680-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人體解剖生理學 內容簡介
《人體解剖生理學(第四版)》為“十二五”職業(yè)教育國家規(guī)劃教材之一。為適應當前高等職業(yè)教育的培養(yǎng)目標,大力推進高等職業(yè)教育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改革,向藥物生產和經(jīng)營**線輸送具有一定理論知識和較強實踐技能的技術應用型人才,本著以就業(yè)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的宗旨對《人體解剖生理學(第四版)》進行修訂。《人體解剖生理學(第四版)》的主要內容包括人體解剖學、人體生理學和實踐教學,按功能系統(tǒng)設置章節(jié)。各章節(jié)以形態(tài)結構與生理功能相結合的形式進行編寫,前部分主要介紹形態(tài)結構,后部分主要介紹生理功能。
人體解剖生理學 目錄
Contents
第1章 緒論 /1
第1節(jié) 人體解剖生理學的研究內容和方法 /1
第2節(jié) 人體的基本結構 /2
第3節(jié) 生命活動的基本特征 /3
第4節(jié) 人體內環(huán)境與穩(wěn)態(tài) /5
第5節(jié) 人體功能活動的調節(jié) /6
第6節(jié) 反饋控制系統(tǒng) /7
第2章 細胞的基本功能 /9
第1節(jié) 細胞的基本結構 /9
第2節(jié) 細胞膜的物質轉運功能 /11
第3節(jié) 細胞的跨膜信號轉導 /14
第4節(jié) 細胞的生物電現(xiàn)象 /15
第5節(jié) 肌細胞的收縮功能 /18
第3章 運動系統(tǒng) /24
第1節(jié) 骨和骨連結 /24
第2節(jié) 肌肉 /30
第4章 血液 /34
第1節(jié) 概述 /34
第2節(jié) 血細胞 /36
第3節(jié) 血液凝固與纖維蛋白溶解 /39
第4節(jié) 血型與輸血 /42
第5章 循環(huán)系統(tǒng) /45
第1節(jié) 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解剖結構 /45
第2節(jié) 心的生理 /52
第3節(jié) 血管生理 /61
第4節(jié) 心血管活動的調節(jié) /66
第6章 呼吸系統(tǒng) /72
第1節(jié) 呼吸系統(tǒng)的解剖結構 /72
第2節(jié) 肺通氣 /78
第3節(jié) 氣體交換 /81
第4節(jié) 氣體在血液中的運輸 /82
第5節(jié) 呼吸運動的調節(jié) /84
第7章 消化系統(tǒng) /87
第1節(jié) 消化系統(tǒng)的解剖結構 /87
第2節(jié) 消化管各段的消化功能 /94
第3節(jié) 吸收 /98
第4節(jié) 消化器官活動的調節(jié) /100
第8章 體溫 /102
第1節(jié) 人體正常體溫及其波動 /102
第2節(jié) 產熱和散熱 /103
第3節(jié) 體溫的調節(jié) /106
第9章 泌尿系統(tǒng) /109
第1節(jié) 泌尿系統(tǒng)的解剖結構 /109
第2節(jié) 尿的生成 /113
第3節(jié) 尿生成的調節(jié) /121
第4節(jié) 尿液及其排放 /123
第10章 感覺器 /126
第1節(jié) 眼 /126
第2節(jié) 耳 /129
第11章 神經(jīng)系統(tǒng) /135
第1節(jié) 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解剖結構 /135
第2節(jié) 神經(jīng)元和反射活動的一般規(guī)律 /143
第3節(jié) 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感覺功能 /151
第4節(jié) 神經(jīng)系統(tǒng)對軀體運動的調節(jié) /155
第5節(jié) 神經(jīng)系統(tǒng)對內臟活動的調節(jié) /159
第6節(jié) 腦的高級功能 /161
第12章 內分泌系統(tǒng) /166
第1節(jié) 激素 /166
第2節(jié) 下丘腦與垂體 /168
第3節(jié) 甲狀腺 /171
第4節(jié) 甲狀旁腺和甲狀腺C細胞 /173
第5節(jié) 腎上腺 /174
第6節(jié) 胰島 /176
第7節(jié) 其他激素 /177
第13章 生殖系統(tǒng) /179
第1節(jié) 男性生殖系統(tǒng) /179
第2節(jié) 女性生殖系統(tǒng) /181
第3節(jié) 妊娠和避孕 /185
實踐教學 /187
實驗一 運動系統(tǒng) /187
實驗二 內臟學 /188
實驗三 脈管系統(tǒng) /188
實驗四 神經(jīng)系統(tǒng) /189
實驗五 坐骨神經(jīng)-腓腸肌標本的制備 /190
實驗六 刺激頻率對肌肉收縮的影響 /192
實驗七 血液凝固及其影響因素 /194
實驗八 ABO血型鑒定與交叉配血試驗 /195
實驗九 人的心音聽診 /197
實驗十 人體動脈血壓的測量 /198
實驗十一 家兔動脈血壓的神經(jīng)調節(jié)和體液調節(jié) /199
實驗十二 家兔呼吸運動的調節(jié) /201
實驗十三 尿生成的調節(jié) /202
實驗十四 反射弧的分析 /204
參考文獻 /205
教學基本要求 /206
自測題(選擇題)參考答案 /210
人體解剖生理學 節(jié)選
第1章 緒 論 第1節(jié) 人體解剖生理學的研究內容和方法 一、人體解剖生理學的研究內容 人體解剖生理學包括人體解剖學和人體生理學兩門學科。人體解剖學是研究正常人體形態(tài)結構的科學,人體生理學是研究人體生命活動規(guī)律的科學。人體生理學是以人體解剖學為基礎的。 解剖一詞含有分割、切開的意思。遠在兩千多年前,我國古代醫(yī)著《黃帝內經(jīng) 靈樞》中就已經(jīng)有了“解剖”二字的記載。直到現(xiàn)在這種持刀切割的方法仍然是研究人體形態(tài)結構的基本方法之一。解剖學又可分為系統(tǒng)解剖學和局部解剖學。系統(tǒng)解剖學把人體從事一個共同功能活動的若干器官定為一個系統(tǒng),按功能系統(tǒng)闡述人體器官的形態(tài)結構,一般所說的解剖學就是指系統(tǒng)解剖學。局部解剖學是在系統(tǒng)解剖學的基礎上,由淺到深,重點研究某一局部器官結構的形態(tài)及其相互位置關系的解剖學。 人體生理學是研究正常人體各種生命活動產生的現(xiàn)象、規(guī)律、原理和條件,以及體內外環(huán)境變化對它們的影響。研究人體的生理功能可以從不同的結構水平出發(fā),目前人體生理學的研究內容大致可以分為3個不同的水平。 1.細胞 細胞是構成人體的*基本的結構和功能單位。因此,整個人體的生命活動或器官、系統(tǒng)的功能活動都與其基本的結構功能單位——細胞的功能活動有關,而細胞的功能活動又與構成細胞的各個物質分子的理化特性有關。為了研究各器官活動的本質和產生的機制,還要深入到細胞的亞微結構和分子水平,來探討生命活動的基本過程。其意義在于揭示生命現(xiàn)象*為本質的基本規(guī)律。 2.器官、系統(tǒng) 研究體內各個器官、各個系統(tǒng)活動的規(guī)律、影響因素及其活動的調節(jié),以及它在整體生命活動中的意義和作用,如心的泵血、肺的呼吸、腎的排泄等。其意義在于揭示各器官、系統(tǒng)的特殊規(guī)律。 3.整體 人體是一個完整統(tǒng)一的個體,其功能活動是以整體為存在形式的,并與周圍環(huán)境保持密切聯(lián)系。環(huán)境的變化會影響人體的生命活動,人體的生命活動必須與環(huán)境變化相適應。整體水平是研究完整人體內各個系統(tǒng)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及完整人體與外環(huán)境之間的協(xié)調統(tǒng)一關系,其意義在于揭示整體活動規(guī)律。 二、人體解剖生理學的研究方法 人體解剖學是借助解剖手術器械切割尸體的方法,用肉眼觀察各部分的位置、形態(tài)和結構的科學。人體生理學是對生命現(xiàn)象的客觀觀察和科學實驗。觀察主要是指在不損害人體健康的條件下,觀察、記錄和分析某些功能活動的客觀表現(xiàn),如觀察正常人群安靜時的血壓值、脈搏頻率和呼吸頻率等。而生理實驗,一般要人工地創(chuàng)造一定條件,對生命活動進行觀察,并探討其機制。由于進行這種研究會給人體造成一定的損害甚至危及生命,因此一般以動物作為實驗對象。人與動物雖然有許多相似的結構和功能,但在應用動物實驗獲得資料來探討人體的生理功能時,必須考慮到人與動物的差別,絕不能把動物實驗結果簡單地套用在人體上。 生理學的動物實驗法可分為急性實驗法和慢性實驗法兩類。其中,急性實驗法又可分為在體實驗法和離體實驗法兩種。 (一)急性實驗法 1.在體實驗法 又稱活體解剖實驗法,即在麻醉或破壞動物大腦的條件下進行解剖,暴露所要研究的器官組織而進行實驗研究的方法。如對胃腸運動、膽汁分泌、泌尿活動的研究等。 2.離體實驗法 即離體細胞、組織、器官實驗法。此方法是從動物體內取出所要研究的器官或組織,置于適宜的人工環(huán)境中,保持它的生理功能進行研究。目前,已經(jīng)運用細胞分離培養(yǎng)技術,來深入研究細胞各亞顯微結構的功能和細胞內生物分子的各種理化性質。 急性實驗法的優(yōu)點是可以較嚴格地控制實驗條件,排除非觀察因素的干擾,直接、細致地研究細胞、器官或系統(tǒng)的生理功能;其缺點是實驗結果未必能如實反映正常整體的功能活動規(guī)律。 (二)慢性實驗法 在無菌條件下對健康動物進行手術,暴露要研究的器官或摘除、破壞某一器官,觀察、研究整體中某一器官或部位的功能。這種方法的優(yōu)點是動物處于清醒狀態(tài),可較長時間進行觀察,所得實驗結果較接近于正常整體狀態(tài),但實驗方法較復雜,影響因素較多。 三、人體解剖生理學與醫(yī)藥學的關系 人體解剖學和人體生理學是現(xiàn)代醫(yī)藥學的基礎學科之一,而且也是病理學、藥理學、微生物學、生物化學等學科的基礎。只有了解和掌握人體正常的生命活動規(guī)律,才能理解和掌握人體異常的生命活動規(guī)律,才能理解患病時所發(fā)生的一切病理現(xiàn)象,并通過醫(yī)務人員和患者的主觀努力,使異常向正常方面轉化,同時在防治疾病的過程中,又能不斷地提出新的課題,推動研究向縱深發(fā)展。這樣我們才能在防病治病及尋找新藥和研究藥物的毒理、藥理作用時掌握主動權,推動臨床醫(yī)學和藥學的迅速發(fā)展。 考點:人體解剖生理學的概念 第2節(jié) 人體的基本結構 一、解剖學姿勢及常用方位術語 1.解剖學姿勢 解剖學采用的標準姿勢是:人體直立,兩眼向前平視,兩臂自然下垂,掌心向前,兩腳并攏,腳尖向前。在觀察尸體或標本時,不論是整體或離體,原位或變位,都應按標準姿勢規(guī)定,說明各部的位置及其相互關系。 2.軸 是通過人體某部分或某結構的假想線,與關節(jié)運動有密切關系。人體有3種互相垂直的軸(圖1-1)。 (1)垂直軸:垂直于地面,呈上下方向的軸。 (2)矢狀軸:前后方向的水平軸,與垂直軸直角相交。 (3)冠狀軸:左右方向的水平軸,與上述兩軸垂直相交。 3.面 解剖學上常用的切面有3種。 (1)矢狀面:于前后方向將人體分成左右兩部分的縱切面,通過正中線的稱為正中矢狀面。 (2)冠狀面:于左右方向將人體分成前后兩部分的縱切面,又稱額狀面。 (3)水平面:是與矢狀面、冠狀面相垂直,將人體分成上下兩部分的切面。 若以器官本身為準,沿其長軸所作的切面為縱切面,與其長軸垂直的切面為橫切面。 4.方位 (1)上和下:近頭者為上,近足者為下。 (2)近和遠:多用于表示四肢的空間關系,凡靠近軀干的一端為近,遠離軀干的一端為遠。 (3)前和后:靠近腹者為前,也稱腹側;靠近背者為后,也稱背側。 (4)內側和外側:靠近正中矢狀面者為內側,遠離正中矢狀面者為外側。前臂的內側又稱尺側,前臂的外側又稱橈側。小腿的內側又稱脛側,小腿的外側又稱腓側。 (5)內和外:是表示與空腔相互位置關系的術語。在腔內或與腔的距離較近者為內,在腔外或與腔的距離較遠者為外。 (6)淺和深:近體表或器官表面者為淺,反之為深。 二、人體的結構 人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是細胞,它能完成一切生命活動,包括代謝、呼吸、消化、排泄和生殖等生理過程。細胞之間存在一些不具細胞形態(tài)的物質,稱為細胞外基質。 許多形態(tài)和功能相似的細胞和細胞外基質結合在一起構成組織。人體有四種基本組織,即上皮組織、結締組織、肌組織和神經(jīng)組織。 由幾種不同的組織結合成具有一定形態(tài)和功能的結構稱為器官,如心、肺、腎和胃等。若干器官聯(lián)合在一起完成某一方面的生理功能,便構成一個系統(tǒng)。人體共有8個系統(tǒng),在神經(jīng)、體液的調節(jié)下,彼此聯(lián)系,互相協(xié)調,構成一個完整的人體。 (1)運動系統(tǒng):包括骨、骨骼肌和骨連結等。 (2)神經(jīng)系統(tǒng):包括腦、脊髓、腦神經(jīng)和脊神經(jīng)等。 (3)循環(huán)系統(tǒng):包括心、血管、淋巴器官和淋巴管等。 (4)呼吸系統(tǒng):包括鼻、咽、喉、氣管、支氣管和肺等。 (5)消化系統(tǒng):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腸、大腸等消化管及消化腺等。 (6)泌尿系統(tǒng):包括腎、輸尿管、膀胱和尿道等。 (7)生殖系統(tǒng):男性包括睪丸、附睪、輸精管、精囊、前列腺、尿道球腺及外生殖器;女性包括卵巢、輸卵管、子宮、陰道及外生殖器。 (8)內分泌系統(tǒng):包括垂體、甲狀腺、甲狀旁腺、腎上腺、胰島等內分泌腺及散在的內分泌細胞。 除此之外,人體還有皮膚和感覺器官。皮膚是人體*大的器官之一,內有汗腺、皮脂腺和毛發(fā)等。感覺器官包括視覺器官、聽覺器官、嗅覺器官和味覺器官等。 考點:解剖學姿勢 第3節(jié) 生命活動的基本特征 既然生理學研究的是生命活動,那么生命活動的基本特征又是什么呢?人們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至少有3種現(xiàn)象是共同的基本特征,即新陳代謝、興奮性和適應性。 一、新 陳 代 謝 從病毒這樣簡單的生物體到復雜的人體,都需要不斷地從周圍環(huán)境中攝取營養(yǎng)物質,并將這些物質轉變?yōu)樽陨淼慕M成物質,即同化作用;同時,又不斷地分解自身的組成物質,所分解的*終產物又不斷地排泄到周圍環(huán)境中去,即異化作用。物質分解時會釋放能量,物質合成時要吸收能量,因此,新陳代謝過程中既有物質變化,又有能量變化,前者稱作物質代謝,后者稱作能量代謝。由此可見,新陳代謝是指新的物質不斷替代舊的物質的過程,包括物質代謝和能量代謝兩個方面,具體表現(xiàn)為同化作用和異化作用,是生命活動的基礎和*基本的特征。新陳代謝一旦停止,生命活動立即結束,機體也就死亡。 二、興 奮 性 興奮性是指機體感受刺激時產生反應的能力或特性。活的機體或組織、細胞都具有興奮性。 (一)刺激與反應 人體生活在不斷變化著的環(huán)境中,經(jīng)常受到各種因素的作用。其中能引起人體或其細胞、組織、器官產生反應的環(huán)境變化,稱為刺激。刺激按性質不同可分為:①物理性刺激,如聲、光、電、機械和溫度等;②化學性刺激,如酸、堿、鹽及各種化學物質等;③生物性刺激,如細菌、病毒等;④社會心理性刺激,如情緒波動、社會變革等。實驗表明,刺激要引起組織、細胞產生反應必須具備三個條件,即刺激的強度、刺激的作用時間和刺激強度的變化率。把這三個要素進行大小不同的組合,可以得到各種各樣的刺激。 刺激引起人體或其組成部分發(fā)生活動狀態(tài)的改變稱為反應。從外部活動表現(xiàn)看,機體對刺激發(fā)生反應的表現(xiàn)形式有兩種,即興奮和抑制。興奮是指刺激使機體由相對靜止狀態(tài)轉為活動狀態(tài)或活動狀態(tài)的加強;抑制是指機體由活動狀態(tài)轉為相對靜止狀態(tài)或活動狀態(tài)的減弱。例如,刺激心交感神經(jīng)使心跳加強加快即為興奮;刺激心迷走神經(jīng)使心跳變弱減慢即為抑制。刺激引起的反應是興奮還是抑制,取決于刺激的質和量,也與機體當時所處的功能狀態(tài)有關。例如,刺激交感神經(jīng)使妊娠子宮收縮(興奮),而使非妊娠子宮舒張(抑制)。人體對環(huán)境的變化,有的產生興奮反應,有的產生抑制反應,這樣才能更好地適應環(huán)境的變化。 (二)衡量興奮性的指標——閾值 人體內不同組織具有不同的興奮性,而且同一組織在不同功能狀態(tài)時,它的興奮性高低也不同。通常用刺激強度作為判斷興奮性高低的客觀指標。以肌肉收縮為例,如果刺激作用時間和強度變化率固定不變,逐漸加大刺激強度,則可以測得剛能引起肌肉收縮的*小刺激強度。在一定時間前提下,剛能引起組織產生反應的*小刺激強度,稱為該組織的閾強度,又稱強度閾值。強度等于閾值的刺激,稱為閾刺激;強度小于閾值的刺激稱為閾下刺激;強度大于閾值的刺激稱為閾上刺激。 不同組織或同一組織處于不同的功能狀態(tài)下都會有不同的閾值,其大小與組織興奮性的高低呈負相關。神經(jīng)、肌肉、腺體3種組織的興奮性較高,受刺激產生興奮時反應迅速而且明顯,同時還有動作電位產生,稱為可興奮組織。 (三)興奮性的周期性變化 組織受到一次刺激產生興奮時,在興奮過程及其后的一段時間內,該組織的興奮性會產生一系列很有規(guī)律的變化,然后才恢復正常。這就是興奮性的周期性變化。它包括以下幾個時期。 1.絕對不應期 在組織受到刺激產生興奮的同時,其興奮性立即下降到零并持續(xù)一段時間,在這段時間內無論給予多么強大的刺激,都不能產生新的興奮。這段對任何刺激都不起反應的時期稱為絕對不應期。 2.相對不應期 在絕對不應期之后的一段時間內,組織興奮性逐漸恢復并達到正常水平,故在這段時間內組織興奮性低于正常水平,要用較強
- >
煙與鏡
- >
月亮虎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名家?guī)阕x魯迅:朝花夕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