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魯迅全傳:苦魂三部曲-增訂版(全三冊)
-
>
大家精要- 克爾凱郭爾
-
>
尼 采
-
>
弗洛姆
-
>
大家精要- 羅素
-
>
大家精要- 錢穆
-
>
白居易:相逢何必曾相識
楊匏安 內容簡介
《楊匏安》是中共廣東省委宣傳部組織編纂的《紅色廣東叢書》之一種,屬于該叢書中的《廣東工農運動領袖》系列。楊匏安(1896—1931),廣東香山縣南屏鎮北山村(今屬珠海市)人。是中國共產黨早期優秀的理論家和杰出的革命家,是華南地區系統介紹馬克思主義的**人。他參加革命,加入共產黨,宣傳馬克思主義,后來投身統一戰線,為國共合作、推進國民黨改組做工作,在國共兩黨中都有著重要的地位。楊匏安革命思想成熟,運動經驗豐富,在黨內擔任要職,對領導和組織革命事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楊匏安》是一部紅色人物通俗小傳,書中沿著楊匏安的人生發展脈絡,講述楊匏安一生的革命事業,反映其忠貞赤誠的革命精神,對于弘揚中國革命家的斗爭精神很有意義。
楊匏安 目錄
**章 少年時代
小學畢業后,楊匏安考入廣州的廣東高等學堂附中(今廣東廣雅中學)讀書。楊母陳智變賣了家中的幾畝地,才勉強湊夠了楊匏安赴省城讀書的經費。全家生計尚有困難,陳智卻寧愿變賣家產也要供孩子讀書,足見她對楊匏安學業的重視。懂事的楊匏安也更加珍惜來之不易的讀書機會。
第二章 初入社會
楊匏安**次蒙冤入獄。三位血氣方剛的年輕人被捕入獄后,他們的家人立即一同到縣政府喊冤,揭發劉希明誣陷青年、貪贓枉法等事實。為了營救兒子,楊母陳智還自己寫了訴狀。迫于社會輿論的壓力,香山縣當局不得不將三人釋放。事后,他們無法再回校教學,只好另尋出路。
第三章 在廣州開啟民智
1919年3月,楊匏安在《廣東中華新報》發表《永久之平和果可期乎》一文。此文也是目前所知楊匏安在公開刊物上發表的**篇政論性文章。他已開始用科學的辯證法來看待國際局勢,分析戰爭與和平的問題,體現其遠見卓識。
第四章 舉起社會革命的旗幟
1919年11月11日到12月4日,楊匏安《馬克斯主義(一稱科學的社會主義)》一文,在《廣東中華新報》連載19天(現存文稿內容有殘缺)。這篇歷來被研究者認為是楊匏安*重要的文章之一,奠定了楊匏安作為華南地區系統宣傳馬克思主義先驅的地位。
第五章 投身大革命的洪流中
在平定劉楊叛亂后的第二天,即1925年6月13日,中共廣東區委派楊匏安和鄧中夏、楊殷等人前往香港,與已在香港的共產黨員黃平、蘇兆征等人匯合,研究如何做好組織發動工人等問題,并視形勢的發展情況再確定是否舉行大罷工。
第六章 公忠不忘樹風范
楊匏安被捕后,黨組織曾通過宋慶齡、何香凝出面營救。但國民黨反動派很快就下達了就地秘密槍決的命令。1931年8月,楊匏安在國民黨淞滬警備司令部看守所犧牲,年僅35歲。楊匏安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戰斗的一生,他的英雄事跡和不朽詩文,將永遠存留在人民的心中,他堅定不移的革命信念和舍生取義的革命精神,將永遠映照人們前進的路!
第七章 人民心中的豐碑
黨和人民也沒有忘記楊匏安。1986年,為紀念楊匏安烈士90周年誕辰,珠海市委、市政府為其豎立塑像。塑像由著名雕塑家潘鶴創作,聳立于海濱北路的香爐灣畔。
展開全部
書友推薦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煙與鏡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巴金-再思錄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推拿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