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安娜.西格斯中國作品集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1263509
- 條形碼:9787501263509 ; 978-7-5012-6350-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安娜.西格斯中國作品集 內容簡介
《安娜.西格斯中國作品集》是“德語上海小說翻譯與研究系列”之一。該譯叢由上海外國語大學德語系張帆教授主編。 《安娜.西格斯中國作品集》作者安娜.西格斯(1900-1983)是前民主德國作家協會主席、享譽世界文壇的反法西斯作家、現當代德語文學泰斗,被譽為“20世紀德國偉大的女小說家”。她熱愛漢學,關心支持中國革命,在所有支持中國革命的外國作家中,極少有像安娜.西格斯一樣創作過如此多的中國題材作品。該書輯錄其表現中國革命內容的小說、雜文、書信、演講等17篇作品,其中多篇以上海為敘事背景,在國內鮮有譯介。作品內容涉及20世紀上半葉上海工人罷工、起義,中國南方乃至全中國的革命斗爭,再現了當時中國風起云涌的革命浪潮,塑造了多個英勇的中國革命戰士的形象。
安娜.西格斯中國作品集 目錄
駕駛執照
來自我工作坊的小報告
楊樹浦的五一節
中國的戰歌
——艾格尼絲·史沫特萊作品讀后感
失散的兒子們
紀念毛澤東延安講話(1942年5月23日)發表十周年
——為《星期日報》特約撰稿
為《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德文版所寫的后記
中國人民贏得和平
兩封關于中國的信
實現
——安娜·西格斯為古斯塔夫·賽茨的《中國札記》所作的前言
為勃蘭登堡農民所作的關于中國農民的演講
戰友們(節譯)
將新綱要送往南方委員會
腳夫
來自成都的蘭畦
紀念菲利普·舍弗勒
后記
——安娜·西格斯在中國的譯介
安娜.西格斯中國作品集 節選
在受地理位置所限、被迫與世隔絕的流亡時日中,史沫特萊的小說就像一位令人懷念、不辭萬里而來的同志,以她的熱忱、直率、博識與正直深深地打動了我。在此期間我也聽聞一些異議,在我的舌尖也涌動著一些疑問,但它們正是正直坦率與同志之誼的表現。這些日子以來的種種事件或可阻撓那些無關緊要的話題,但絕不會排斥或拒絕這本書。當第二戰線的問題令我們歐洲人深感焦慮不安的時候,這本書中的問題只會變得更加迫切。因為當提出一個本質性問題的時候,它有可能會被遮蔽一段時間,但在一個決定性的時刻,它必定以絕對的清晰、絕對的鮮明重見天日。它就是中國,在世界大戰中,它*先開始堅決反擊法西斯主義,或許現在它已經展開了*后的、決定性的痛擊。 對于我這樣一個對這個國家一無所知的人,這本書就像一次情感的沉淀。正如中國對日本宣戰那天,史沫特萊看到大群中國人從自己身邊列隊走過所受到的震撼一樣:“我至今未能以恰當的言辭表達他們給我留下的深刻印象。他們莊重、嚴肅、毫無虛夸之氣,然而卻似乎已經決心獻生給死——給生。他們身上閃耀著一種像大地那樣謙遜樸素的威嚴。他們屬于中國,他們就是中國。當我眼看著他們,我自己的生活就好像只不過是一團混亂。”① 很久之前,我在德國的時候,曾經在《法蘭克福匯報》的專欄上看到過史沫特萊的一篇早期中國報道,那是她在1929年在中國做記者期間所寫。那時她參觀了中國北部的一個大牧場,在莊園氣派的大廳中得到了極好的接待。親切和藹的主人們圍繞著她,向她介紹了一位年輕貌美的新娘,她甚至還參觀了一所美式的高級學校——但在某次高雅宴飲之時,她卻聽到一陣古怪的聲音。她后來發現這聲音原來是鎖鏈的叮當聲:不聽話的農民被用鐐銬拘押在大廳的陰暗角落。這篇報道再次出現在了這本書的開頭。史沫特萊刻畫了她在這個國家看到的這一原始的、以各種各樣現代手段包裹起來的封建制度,這種制度一直存在于這個國家,甚至在孫中山死后還能毫無阻礙地繼續維持。 每一戶中國人家里都有孫中山的畫像。他是中國的**個共和國的**位總統,他結束了封建制度,將中國變為一個現代國家。在他的畫像下面,還能看到所謂的“三民主義”的字跡,它體現了內部與外部團結、民族團結與民主團結的原則。在孫中山的影響下,不僅僅滿族統治,還包括整個封建王朝制度,都被徹底摧毀。“反清復明”一類秘密會社的秘密口號都不復存在。現在中華民族既不要滿族的外族統治,也不需要漢族人的明朝;也就是說,中國人不再需要在經濟和政治上與舊統治緊密聯系的封建制度。中華民族要的是真正的民主。孫中山在中國和美國的學校受過教育。他多年來——甚至在他的革命事業開始之時,就一直待在美國。他邀請許多國外的顧問到廣州,尤其是蘇聯的鮑羅廷①。在孫中山生前,中國共產黨與國民黨組成的統一戰線,建立在中國革命及由此產生的民主基礎上。1925年,孫中山逝世后,蔣介石通過一系列內部爭論和奪權手段,*終掌握*高權力。由于北方軍閥分裂、連年混戰,蔣介石帶領革命軍隊由南向北進行征討。在上海取得勝利后,工人和青年學生盼望著他的進一步行動。但是這個國家年輕的工業界雖然歡迎革命,并與陳腐的、阻礙發展的封建制度決裂,但他們并不需要蘇聯模式的革命來調和。他們與蔣介石之間的激烈談判以流血恐怖事件告終,這一系列恐怖事件無不針對那些有親近社會主義或共產主義之嫌的年輕人。一些作家身在其中,見證了我們這一時代本質問題的爆發,并將其作為寫作的素材。馬爾羅②把1927年4月11日這一天的事件寫成了長篇小說《人的境遇》,他用這部小說打破了看似遙遠的題材背后的地理與人性界限。在珀爾·巴克③的《愛國者》當中,蔣介石的行為被解釋為保衛民族統一、防止內戰導致國家分裂,因為他看到與日本的一戰將不可避免。 ……
安娜.西格斯中國作品集 作者簡介
作者:安娜.西格斯(1900—1983)是前民主德國作家協會主席、享譽世界文壇的反法西斯作家、現當代德語文學泰斗,被譽為“20世紀德國最偉大的女小說家”。她熱愛漢學,關心支持中國革命,在所有支持中國革命的外國作家中,極少有像安娜.西格斯一樣創作過如此多的中國題材作品。 譯者:張帆,上海外國語大學德語系教授、博導,先后留學德國拜羅伊特大學、慕尼黑大學、海德堡大學,相繼在弗萊堡歌德學院、柏林洪堡大學、柏林文學研究會、柏林自由大學任訪問學者,榮獲“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上海市“曙光學者”、上海市“浦江人才”、上海市“晨光學者”等多項榮譽稱號,是德國安娜.西格斯研究會會員、克里斯塔.沃爾夫研究會會員、上海市翻譯家協會會員,出版學術專著譯著5部,在國內外學術期刊發表論文40余篇,主持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和教育部、上海市級項目四項。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姑媽的寶刀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月亮與六便士
- >
莉莉和章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