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中國古代樂論與文論關系論稿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386531
- 條形碼:9787520386531 ; 978-7-5203-8653-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古代樂論與文論關系論稿 內(nèi)容簡介
本書旨在探索中國古代文論與樂論之間的隱性聯(lián)系,將樂論納入文學研究的視野。試圖通過對歷代樂論的鉤沉、剖析,尋找到其中蘊含的文學質(zhì)素、美學思想,從而探討樂論對文論產(chǎn)生影響的可能性,以及這種影響的模式和途徑。首先,從歷時角度對樂論與文論的關系進行梳理,但不局限于以往的音樂美學史和文學思想史框架。總體上,按照“詩樂合德”“詩樂合淡”“詩樂合俗”的內(nèi)在脈絡展開。其次,在個案研究方面,一是對標志性典籍進行具體考察,二是探索諸多美學范疇、文學概念的音樂性源頭,以及音樂思維進入美學領域、文學領域的過程,從而夯實樂論影響文論的理論預設。總之,將樂論與文論進行交互性研究是還原中國音樂文學傳統(tǒng)的必要手段,也是準確認識中國傳統(tǒng)文學理論和美學理論的重要前提。
中國古代樂論與文論關系論稿 節(jié)選
《中國古代樂論與文論關系論稿》: 所以對鐘嶸應該辯證地看,他不否定文學的形式美,只是反對抽象機械的形式觀,在其思想深處充滿了對符合音樂之美的自然聲律的向往。因此,此處“韻”的含義就超越了局限于字句層面的“聲韻”了,它更多地是指音樂層面的“韻律”,這也恰是構成“丹彩”的主要成分。在他看來,“弦歌詩頌”是古人的普遍行為,詩句本來就是符合音律要求的,到了近世的曹操、曹丕、曹叡這里,也是如此。但若一定從字句格律層面來考察上述詩歌,便會出現(xiàn)不和諧的現(xiàn)象。據(jù)此來否定上述詩歌的價值,甚至認為它們不合韻律,就非常可笑了。從這個意義上說,以往我們對鐘嶸聲律觀的認識是不夠徹底的,他并不是全盤否定形式,而是推崇合乎自然聲韻的樸拙形式。 當然,鐘嶸的認識帶有明顯的理想性成分,文學語言的音樂性依賴長久浸潤它的文化土壤,時過境遷,當逐漸遠離這種土壤的時候,從長遠來看是要依賴一定的外在規(guī)約的,否則便有逐漸消失的風險。可以說,鐘嶸的觀點從本質(zhì)上來看具有合理性,但在現(xiàn)實施用時卻并不一定具有可行性。實際上,他在文學評論實踐中也不免對詩歌形式表示肯定,比如在評價張協(xié)時,就稱其:“詞采蔥蓓,音韻鏗鏘,使人味之亹亹不倦。”張協(xié)作為西晉重要詩人,其本人十分重視文學的形式之美,文學技巧層面注重“巧構形似”,這一主張的應有之義是除了重視景物描摹的真實性之外,也同樣注重語辭錘煉上的功夫。鐘嶸將之列為上品,而且大贊其“音韻鏗鏘”,從中我們可以看到重視“真美”的詩歌理想,與其現(xiàn)實批評之間是存在一定的矛盾性的。 客觀地說,鐘嶸論“韻”更多地局限于文學實踐領域,對音樂之“韻”的向往雖然帶有一定的價值,但還未充分將之上升到美學層面,文學之“韻”與美學之“韻”未能充分結合。相反,沈約、劉勰等人的認識經(jīng)過永明詩人、宮廷詩人、唐代詩人的不斷努力,對隋唐以后的詩歌走向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然而,我們不能因此就否定鐘嶸的價值,他帶有理想性地對音樂之“韻”的堅守,使這一概念得以長久地存在評論家和創(chuàng)作者的意識中,為其在美學層面延展發(fā)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綜上,“韻”從*初的音樂領域產(chǎn)生之后,對美學、文學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極為深刻的影響,在齊梁時期尤為明顯。盡管這一時期,“韻”在含義、范圍、用法等方面還存在諸多問題,但從這一時期開始,這一概念沿著文學和美學的雙重路徑向前發(fā)展。齊梁之后,“韻”的雙線發(fā)展模式開始變得涇渭分明,而且*初的音樂性因子也在逐漸淡化,文學之“韻”變成了簡單的平仄、粘對之類的具體知識,美學之“韻”則開始泛化,甚至變得抽象而難以捉摸。通過對沈約、劉勰、鐘嶸等人理論體系中“韻”的復雜樣態(tài)的考察,我們知道,齊梁時期是這一概念產(chǎn)生之后**次大規(guī)模的應用,文學理論乃至文學創(chuàng)作是*早體現(xiàn)“韻”的本源性和復雜性的領域,在此之后,人們逐漸忽視“韻”的音樂性質(zhì)素,也逐漸淡忘實踐層面的“韻”與美學層面的“韻”的天然關系。從這個意義上說,齊梁時期對“韻”的重視及應用,在文學史和美學史上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同時也堪稱后世之典范。可惜的是,齊梁文人及理論家“渾融”狀態(tài)的“尚韻”傾向并未真正被延續(xù)下來。本章由于涉及的問題較為宏大,“韻”作為一個魏晉南北朝時期重要的音樂文學和美學概念,其特征及流變過程絕非能以有限的文字全部涵蓋。本章能做的,僅是試圖對這一問題進行梳理和歸納,自知掛一漏萬在所難免,僅希望通過如此“片面”的做法,探求某些時候被我們忽略的“深刻”事實。 ……
中國古代樂論與文論關系論稿 作者簡介
韓偉(1981-),黑龍江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黑龍江省“龍江學者”(青年)、宣傳文化系統(tǒng)“六個一批”青年理論人才、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省級領軍人才梯隊后備帶頭人、中國中外文藝理論學會理事、中國文學批評研究會理事、黑龍江省文藝理論學會常務副會長。主要從事文藝理論、中國美學、中國古代樂論的教學與研究。 已出版專著4部,在《文學評論》《文藝理論研究》等刊物發(fā)表論文90余篇,多篇被《中國社會科學文摘》、人大復印報刊資料全文轉(zhuǎn)載。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及重大項目子項目4項,教育部、省社科基金項目等各類項目十余項。獲黑龍江省社會科學成果獎一等獎2項、三等獎1項,另獲黑龍江省文藝獎一等獎、黑龍江省高校人文社科獎一等獎等各類獎項十余項。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莉莉和章魚
- >
姑媽的寶刀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隨園食單
- >
回憶愛瑪儂
- >
推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