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聽孩子的話
-
>
兒童教育心理學
-
>
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38封信
-
>
學習沒有那么難(全3冊)
-
>
(文學)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38封信
-
>
紀實文學:那些家長
-
>
特別狠心特別愛.猶太媽媽德財商教育
游戲養育:在游戲中發現孩子的天性和潛力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9650290
- 條形碼:9787559650290 ; 978-7-5596-5029-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游戲養育:在游戲中發現孩子的天性和潛力 本書特色
1. 一本有20年游戲養育實踐經驗的中國家長寫給中國家庭的書 2. 鄭如安是華人文化圈對游戲療法研究與實踐的知名學者,在游戲治療領域工作20多年 3. 7大技巧,140個日常場景,解決養育根源性難題:涉及兒童心理需求、行為、情緒、內在 4. 專業游戲治療實例逐步指導:針對疑難問題,增加專門答疑章節 5. 適合家長,幼兒園、小學老師,或者其他從事兒童相關工作的人員 6.雙色印刷,趣味插畫
游戲養育:在游戲中發現孩子的天性和潛力 內容簡介
游戲是孩子自然、原始的語言 走路、讀書、寫字、畫畫……孩子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是游戲 7大技巧,140個日常場景, 解決養育根源性難題 幫助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建立安全感 幫助情緒失控的孩子學會適當地表達 幫助退縮的孩子學會做決定 幫助行為不當的孩子學會自我規范 讓孩子成長為自尊自信、有安全感、有責任心的人 事。
游戲養育:在游戲中發現孩子的天性和潛力 目錄
**章 游戲養育——孩子天生就會“玩”
“游戲”是什么?
建立自信從游戲開始
孩子的心事,都在游戲里
在游戲中放心地“講”出心事
Tips:孩子的工作就是玩!父母要做的就是陪伴
第二章 兩把鑰匙——打開孩子的內心世界
避開雷區:10種無效又有害的養育方式
傾聽孩子:了解行為背后的心理需求
觀察與調整1:走近——關注孩子的心理需求
觀察與調整2:推開-忽略孩子的心理需求
第三章 專屬的親密時間——建立孩子的安全感
優質的親子關系需要父母“在”
Tips:構建專屬親子時間,培養自信自尊的孩子
第四章 反映孩子的正向行為,提升孩子的自尊與自信
提醒孩子也是傷害孩子
具體反映孩子的正向行為
Tips:追蹤描述行為,提升孩子自尊
觀察與調整:告別習慣的誤區
第五章 反映孩子的情緒,讓孩子學會情緒管理
為什么父母越干預,孩子脾氣越不好?
百分百接納孩子的情緒
反映孩子情緒的誤區與關鍵
5個步驟因應孩子的強烈情緒
Tips:反映孩子的情緒,讓孩子感到被理解
觀察與調整:父母做好情緒管理,才能緩解孩子情緒
第六章 反映孩子的內在,讓孩子了解自己
初階:停,看,聽
進階:聆聽弦外之音
助攻:利用情緒臉譜表達深層情緒
Tips:反映孩子內在,了解行為背后的動機
觀察與調整:孩子*不敢說的10件事
第七章 提供選擇的機會,幫助孩子學會負責任
退縮的孩子
選擇——改變退縮的利器
Tips1:將屬于孩子的責任還給孩子
Tips2:運用語言提升孩子的自尊自信與責任心
第八章 為孩子的行為設限,促成孩子自我規范
界限:尊重與規范的平衡點
如何有效地為孩子的行為設限?
Tips:傳達了解、接納和責任,幫孩子表達欲望和需求
觀察與調整:明確自己的底線,才能溫和而堅定地設限
第九章 結語:孩子優異的長久之道
學習態度的轉變
努力的過程比好的結果更需要被回應
通過選擇激發孩子的內在動力
觀察與調整:孩子過度追求成果嗎?
第十章 困境與解惑
情緒篇
1.怕黑
2.掌控欲強
3.不能面對父母離異
4.不敢嘗試新事物
5.不愿結束游戲
習慣篇
6.不收拾玩具
7.沉迷電子產品
8.沒有禮貌
手足篇
9.哥哥吃弟弟的醋
10.兩兄弟打架
11.姐弟爭搶玩具
教育篇
12.要不要讓孩子學才藝?
13.抗拒上學
14.班上的搗蛋學生
青春期篇
15.脾氣暴躁
16.親近朋友,疏遠父母
17.給青春期的孩子設限
父母篇
18.工作與陪伴孩子的兩難
19.忍不住口出惡言
20.常以“打岔”轉移孩子注意力
21.零用錢
實踐分享
二胎家庭中的爭寵
患多動癥的兒子
游戲養育:在游戲中發現孩子的天性和潛力 節選
游戲不只是游戲,玩具也不只是玩具。 “游戲養育”是一個很有趣也頗吸引人的概念。初次接觸游戲養育的爸爸媽媽常常會問:“游戲”為什么會有效果?“游戲”為何能讓孩子更有自信和自發性?也常常有人質疑:“游戲”不就是玩樂嗎?“玩樂”,孩子當然喜歡,但是做事情、寫作業就不是游戲了,一點也不好玩,這時還能進行游戲養育嗎? “游戲”是什么? 首先,游戲養育所談的“游戲”不是指手機游戲、電腦游戲等電子游戲。孩子在玩這類游戲時,可以獨自一個人玩,完全不跟周遭的任何人互動,甚至不期待有人跟他一起玩。我們時常會在餐廳看到,孩子人手一部手機就不吵不鬧了,但同時也沒有了交流互動。這類游戲不僅沒有提供孩子人際交流互動的機會,還讓孩子成為一個被動的接受者。孩子不需要表達內在的感受與想法,玩的過程也無 法促進孩子肢體協調能力的發展,因為,整個過程只用到了手指。這是非常糟糕的!每位爸爸媽媽對孩子玩這類游戲都要有所限制。游戲養育所倡導及鼓勵的游戲范圍很廣泛,只要過程需要或可以有交流互動,或是可以促進溝通表達都可以說是“游戲”。玩玩具、畫圖、玩樂高、玩拼圖等游戲的過程可以讓孩子通過玩具等媒介展現自己的能力。即使是孩子一個人在進行這類游戲,過程中別人也是可以參與的,可以根據孩子的作品與他進行交流互動,例如與孩子分享他剛才一個人畫的圖。跟大人、手足、同學一起打球、下棋、進行團康活動等也是游戲,這些游戲的過程就是在交流互動,而且動態的活動還能促進孩子肢體協調性的發展。 簡而言之,具有下述三個特性之一的活動,就是游戲養育中所謂的“游戲”: 1. 讓孩子有機會表達內在感受、想法或展現能力。 2. 可以促進孩子與他人交流互動。 3. 有助于孩子身體發展。 由此可知,孩子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幾乎都是“游戲”。畢竟訓練孩子如廁、走路、讀書、寫字等,都有交流互動。因此,游戲養育所談的“游戲”,是一個隱喻、一個象征。我們不認為游戲僅僅是一種玩樂,而是深深地認為: “游戲”展現孩子的自我優勢,培養孩子的自信與自尊。 “游戲”讓孩子的情緒充分表露,讓孩子完全可以行使自己的意志。
游戲養育:在游戲中發現孩子的天性和潛力 作者簡介
鄭如安,博士,臺灣游戲治療學會理事、秘書長,游戲治療從業二十多年,結構式游戲治療創始人,游戲養育創始人。 出版專書:《游戲式教養》《結構式游戲治療接觸、游戲與歷程回顧》《結構式游戲治療個案實務與分析》《結構式游戲治療之基本理念與實務:陪伴傾聽了解》《學校游戲治療:接觸、游戲與歷程回顧之三段式游戲治療介紹》《親密關系探索卡》《仙人掌的成長》《圖卡媒材在游戲治療上之應用》 出版繪本:《乖乖的神奇放療之旅》《小熊的守護天使》《我的魔法箱》《秘密》《陪著你玩》 劉秀菊,博士,從教三十年,心理咨詢師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回憶愛瑪儂
- >
姑媽的寶刀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推拿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