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上海花園動植物指南
-
>
世界鳥類百科圖鑒:亞洲鳥類/歐洲鳥類/非洲鳥類/澳洲鳥類(全五冊)
-
>
科壇趣話:科學、科學家與科學家精神
-
>
愛因斯坦在路上:科學偶像的旅行日記
-
>
不可思議的科學史
-
>
動物生活史
-
>
影響世界的中國植物(全新修訂版)
人類怎樣質問大自然:西方自然哲學與科學史,從古代到文藝復興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0876731
- 條形碼:9787500876731 ; 978-7-5008-7673-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人類怎樣質問大自然:西方自然哲學與科學史,從古代到文藝復興 本書特色
本書使用“回溯式的想象”(retroduc-tive imagining)這一思考方式進行文本中重建過去科學問題的方法。作者提出問題架構,帶領讀者穿越時空,走進先賢身側,撥清迷霧、修正視角,從“整體性”看待自然哲學家的理論,提出了與以往不同的審視科學發展的觀點。不僅有歷史考察與凝縮,更有說理與質證。
人類怎樣質問大自然:西方自然哲學與科學史,從古代到文藝復興 內容簡介
本書介紹古代到文藝復興的自然哲學與科學的演變,討論時間橫跨兩千年,主題聚焦在西方自然哲學家對天、地與物質的各種理論與觀念的發展上,讓讀者理解“科學”的源流與變動的樣貌,為對科學感興趣的讀者提供一扇理解西方科學的“歷史本質”的窗口。
人類怎樣質問大自然:西方自然哲學與科學史,從古代到文藝復興 目錄
自 序 001
【**問】 對史前人類,大自然是什么?
人類文明的起源
原始生活:石器與史前人類的日常生活 011
狩獵與農耕 015
史前信念系統的儲藏與傳播 020
古蘇美爾人與古埃及人的文明 036
工具、技術、藝術、自然知識與科學 039
【第二問】 自然哲學與科學是什么?
本書的取向
自然哲學:一個詞源與知識分類的考察 052
科學是什么?定義的嘗試 061
本書各章內容 070
目 錄
【第三問】 如何寫自然哲學與科學史?
科學編史方法學的問題
如何寫科學史?
內在史和外在史的二分法與其不滿 076
科學編史的多元實作 082
知識變遷的理論化歷史:
問題發展框架作為編史學的理論架構 088
【第四問】 天體規律是怎么產生的?
科學的萌芽
秩序:數、形狀與規律 101
太陽運動規律的建立 104
星體位置的指認 109
行星的位置與太陽周年運動的軌道 113
占星學與黃道十二星座 118
抽象坐標系統的建立和宇宙的結構 124
科學的心理與文化的起源 129
【第五問】 世界根源和宇宙結構長什么樣?
希臘早期的自然哲學和宇宙論
米利都的自然哲學家 137
存有與變動的問題 142
數的存有論和宇宙的模型 148
柏拉圖的自然哲學 153
【第六問】 萬物都有其目的?
亞里士多德的自然哲學體系
萬物由什么組成?萬物的形式與質料 168
某物是什么?物的本性(質)與實體 172
某物有什么?物的范疇與存有 175
存有與變動 180
一般變動理論 184
宇宙與自然現象 190
【第七問】 如何用幾何說明天象?
希臘數學天文學與宇宙論的發展
幾何學 203
天文學的研究工具 208
幾何天文學和宇宙論 211
托勒密的天文學和宇宙論 223
【第八問】 如何調和理性與信仰?
中世紀的科學
中世紀的“科學”觀 241
中世紀的學術與科學概覽 244
自然哲學:亞里士多德主義的興起 255
中世紀運動理論的發展與演變 267
【第九問】 征象能揭露自然嗎?
文藝復興的征象主義與化合哲學
文藝復興科學的形象爭議 285
煉金術 291
征象主義 299
帕拉塞斯的征象主義與化合哲學 304
從中世紀到文藝復興的科學思想發展 312
【第十問】 宇宙的中心在哪里?
文藝復興的新宇宙論與新天文學
尼古拉的思辨宇宙論:不受限定的宇宙 322
為什么哥白尼會提出日心說? 329
哥白尼的太陽中心說 336
布魯諾的無限宇宙 352
跋:未盡的旅程 358
注 釋 361
參考文獻 383
圖片來源說明 389
人類怎樣質問大自然:西方自然哲學與科學史,從古代到文藝復興 節選
一、巫術的本質 巫術(magic)至少有三種譯法和理解方式。當人們把 magic對比于宗教時,會譯作“魔法”。“魔”有邪惡、害人的含義,往往抵觸宗教教義,故為宗教(特別是基督教)所禁止。當人們把 magic 譯成“魔術”時,是指現代的障眼戲法。魔術的效果在于創造幻覺或假象,而非真實。此外,magic 的學術性譯法是“巫術”,但英文還有 witchcraft 一詞也通譯成巫術或巫法(因為 witch 是女巫,而 craft 是技能)。另一個詞 sorcery 則專指害人的巫術,或可譯為“妖法”。就中文而言,“巫”源自巫者,而巫者是從事通鬼接神的職業人士。原本巫專指女性巫者;男性巫者則稱為覡,不過后來巫者也被用來指稱男性巫者。中國古代巫者是一種宗教祭司,主持祭禮,并以歌舞儀式來接通鬼神,具有與magician 相似的性質,故用“巫術”翻譯 magic 一詞,是*適當的學術譯詞。 巫術是早期人類應付自然的一種思想與行為方式,與宗教密切相關,但因其特性往往為某些宗教所反對,有些宗教學者極力區分巫術和宗教的差異,認為它們是兩種不同的思想體系。人類學學者佛雷澤(James G. Fraser)認為在宗教誕生之前,人類先經過了巫術時代。我們也看到很多宗教(廣義上,包含各民族的民間信仰)廣泛應用巫術,如此顯示,巫術也可以是宗教利用的一個工具。不管巫術與宗教的差異為何,若對人類社會進行客觀觀察,就會發現兩者有極密切的關系,巫術往往與宗教結合成早期人類用來應對自然的普遍手段。巫術行為總是為了達到某個特定目的而服務。其內容非常廣泛,大凡一切預期非人力可完成的目的和事務,人們就會使用巫術來通鬼接神,試圖借助鬼神之力來達成目的。占卜吉兇、預言禍福、祈雨求福、驅鬼治邪、左道奇術,無所不包。甚至古代醫術都包含在巫術的范圍之內,因為古代人認為患病是某種鬼邪作祟,故醫療也采用了驅邪趕鬼的巫術活動。在中國古代典籍中,巫與術、巫者與術士其實沒什么差別。《后漢書·伏諶傳》注“藝術”一詞曰:“藝謂書、數、射、御;術謂醫、方、卜、筮。”中國傳統所謂的五術,即醫、筮、卜、星、相,也就是五種“巫術活動”。今天一般通俗流行的占星學、相人術、算命、塔羅牌、錢仙、碟仙等“游戲”,都是巫術的一種。這些活動的目的主要在于“預知未來”,算是一種小巫術。 巫術在史前時代的醫療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醫者”都是“巫者”。史前時代的醫療有兩種模式,一種是直覺醫療,另一種就是巫術醫療。一般而言,屬于可見疾病或外傷的部分,如肉中有破片、皮肉割傷、皮膚出疹、腸胃消化不良、肢干骨折等,就會使用起于直覺的一般療法,以此除去破片、包扎傷口、緩和疹子、禁止某些飲食,或是以夾板固定骨折部位。但如果病者身體外觀沒有特別狀況,人卻陷入無力昏沉之中,史前人類往往相信那是某種精靈作祟,因此必須求助于巫術,而其會由族中合格的巫醫來施行治療。治療手段包括祓除(exorcism)、祈禱(divination)、 凈化(purication)、 歌詠(songs)、 咒文(incantations)等。一些地區的原住民族中,族中長老往往就是巫者——通常是女性——同時也擔任巫醫,是族群中的主要治病力量,常有一些不可思議的事跡流傳出來。今天很多民間的民俗療法,也仍然保存著一些巫術的做法。 巫術是人類社會的普遍現象,在各民族、各社會中不僅存在著巫術,而且都有某種類似性。這未免令人好奇:何以巫術如此普遍?何以差異極大的文化卻有相似的巫術觀念? 佛雷澤認為巫術都是一種“交感巫術”(sympathetic magic),是指一定方式的行為必然會產生一定的結果,而在行為和結果之間存在某種神奇的超自然感應,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當一個人施行巫術時,他希望借由這種特定行為或儀式的操作,去操縱不可知的神靈或自然力量來幫助他達成目標和心愿。因此在心態上,巫術對待這不可知的力量不是祈求等待的,而是施令與控制的。正因此,有種主張認為我們可以用“態度”來區分巫術和宗教:宗教是謙卑虔誠的態度,而巫術是傲慢支配的態度。但是,巫術施行者在面對神秘莫測的力量時,有可能抱持全然傲慢的態度嗎?巫者也必須崇敬他所祈求的力量,才能保證產生他想達到的效果。不管施行巫術者的心態如何,他們相信任何事物(包括神靈),都必定服膺于這冥冥中超自然力量的支配和運行。
人類怎樣質問大自然:西方自然哲學與科學史,從古代到文藝復興 作者簡介
陳瑞麟,歷任知名大學哲學系系主任,多個科學哲學、科技與社會等學術組織的理事會理事長、常務理事、主席等。研究方向為科學哲學、自然哲學與科技史、科學與社會。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回憶愛瑪儂
- >
自卑與超越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經典常談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