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秋天的守望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4379599
- 條形碼:9787564379599 ; 978-7-5643-7959-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秋天的守望 本書特色
本書是一本散文集,主要內(nèi)容包括:作者在四川、重慶等地的山水游歷及人生感悟,作者結合實地考察的見聞提出的巴蜀文化的地理學意象,巴蜀歷史名人的詩詞鑒賞和作者對金元明時期的絕壁棧云蜀道詩進行的考證說明;作者童年到大學時代的一些有趣的記憶片段。這些文章反映了作者的生活經(jīng)歷、學術歷程和思想情感,內(nèi)容豐富,語言生動,寫出了做學問的艱辛,也寫出了對求學生涯的懷念,表達了對老師對同學的懷念之情。
秋天的守望 內(nèi)容簡介
別夢依稀在,大江日夜流。數(shù)十年風雨歷程,內(nèi)心情感的奮進與失落、激情與消沉、蒼涼與堅強,以及并未完全泯滅的理想主義精神,積淀出苦難中見真情的蒼涼之美。超過時間回首往事,留在記憶中的是那些過濾掉無數(shù)平庸、傷感、煩躁甚至悲哀的灰色前塵,經(jīng)過自然篩選而長存記憶的美好與感恩,沒有仇恨,沒有怨望,沒有戾氣,幾多遺憾也隨風吹雨打而去……
秋天的守望 目錄
致敬古典
布衣偉人
——紀念盧作孚先生
吳宓,*后的背影
尋訪仙人關
——赴徽縣參加吳玠吳磷暨仙人關戰(zhàn)役研討會側記
褒谷口之祭
——紀念褒谷石門石刻淹沒五十周年
永遠的嘉陵江
秋風江上
蜀人捕猴雜感
巴人與戰(zhàn)爭
地理意象的跌宕:唐宋詩中的關中與秦嶺
唐風宋韻中的巴蜀
名門之后
蘇東坡的地理情懷
陸游:奔走在巴山蜀水間
詩魂長留巴蜀間
——蘇軾、陸游兩代詩人的巴蜀地理情結
東坡故里紀行
大唐動亂年代的士庶命運
——讀唐人墓志札記
行吟于絕壁棧云之上
——匯編元明時期的蜀道詩隨感
湑水河邊的童謠
遙遠的村小歲月
田壩中的小學
1974,難忘的村中一年
外爺
轉學漢中
*后的高中時代
——紀念參加高考四十周年
在赴西安的列車上
初至西安
走進我的大學
尋夢文學
參加“西安事變”
秦嶺邊的古剎一夜
初為人師:我的三年“青椒”歲月
《太陽與人》:一段文學青年的往事
遣}乙:大學時代的老師們
《勘探隊員之歌》:跨越時空的眷戀
秋天的守望 節(jié)選
《秋天的守望》:品讀《夜雨寄北》,眼前常常會浮現(xiàn)出這樣一幅用電影蒙太奇手法才能表現(xiàn)的情景:同-個夤夜,間隔著綿延千里的秦嶺、大巴山的夜幕,獨在蜀地異鄉(xiāng)的詩人在梓州東川節(jié)度府庭院廊廡下徘徊,瀟瀟秋雨無邊無際地飄灑著,四周一片雨聲。庭院中的樹木(或許是蜀地人家*喜歡種植的石榴樹)枝繁葉茂,靜靜地沉浸在秋雨之中。此時的巴山夜雨多么像隋人綿綿無盡的思念,溫柔而纏綿。借著窗口昏暗的燭光,院中的石雕蓄水池濺起密密水花,雨水漸升漸滿,溢出來又流向池外;庭院積水很深,成了池塘,雨點編織出一片空漾與迷離景象。愛人今在何方?今夜無恙乎?詩人的思緒飛越秦嶺,飛越大巴山,飛越關中平原,飛到了長安。啊,長安,大唐帝國的京師,無數(shù)士人心目中的繁華帝都,今夜卻只為一人而存在。當年李白筆下的“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那是寧靜美妙的長安月夜圖,今夜卻成了老杜筆下“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的另一番景致。此時,長安城內(nèi)某坊內(nèi)小樓上,應該有一位美麗而憔障的女子,披紅倚窗而立,玉指托腮,向西南遠眺,她透過密集的夜雨眺望遠方那位讓自己魂牽夢繞的“良人”。長安城此時已經(jīng)完全靜謐下來,無論是森嚴的皇城、宮城,還是棋盤菜畦般整齊的坊里,都已結束了一天的忙碌與繁華,靜靜地入睡了。綿綿秋雨在天地之間淅淅瀝瀝,彈奏著長安秋夜曲,除了九街通衢上巡邏的禁軍走過偶爾留下幾聲喝令外,只有這位麗人今夜無眠,在沒有約定的約定中心有靈犀,為遠方的“良人”暗暗祈禱祝福。她相信那個讓她牽掛的男人也在思念著她。但關山萬重,蜀道難越,只有暗自期盼相會的日子早點到來。女子的鳳眼明眸略含淚花,略帶潮濕的夜風輕輕地拂過她的如云秀發(fā)以及包裹著苗條身材的繡衣。她期盼與情人相依于西窗之下,憧憬在夜深人靜之時與愛人傾訴衷腸。說不完的相思,道不完的依戀,哪怕紅燭已短,曙雞已聞……然而,“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佳期如夢,彩云難歸,美好的期盼畢竟只是幻想。今夜,有情人只能分別在千里之遙的秦嶺、巴山南北,-個憑欄北顧,思念如綿綿秋雨;-個倚窗南眺,望穿秋水,與瀟瀟夜雨相伴。隔千里夜空對話,在夢中相擁剪燭,夫唱妻隨,唱和這眷戀千年、感動無數(shù)人的絕唱。這就是唐人的愛情,這就是*具情感美學的古典愛之夢。中國古代的愛情詩,表現(xiàn)出相當明顯的性別角色不平衡陛。詩歌的寫作主體大致以女性角色與口吻為主,而抒隋對象則以男性居多。這似乎與男性大多在外征戰(zhàn)、入幕、科舉、游歷,而女子則總是在家紡織、教子、贍養(yǎng)老人的分工不同相關。因此,夜深人靜、獨守空房時,惦念、盼望丈夫早日歸來團圓合歡,是再自然不過的事了。古代女性的情感表達方式總體而言是含蓄、溫婉、羞澀的,這從我國*古老的詩歌總集《詩經(jīng)》和漢代樂府詩中大量愛情詩歌中可得到證實。中國文學史上還有-個特殊現(xiàn)象是許多“思婦”“閨怨”詩實則出自男性之手,所謂替女子“代擬”,竟然同樣寫得細膩委婉,如泣如訴,悲傷感人。有意思的是,還有一部分“婦怨”詩其實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每朝每代總有一些士大夫以“思婦”“臣妾”自喻,曲折表達自己懷才不遇,一片忠心無從送達,以求皇上賜恩重用,這已經(jīng)不屬于愛情詩歌要討論的范疇了。《夜雨寄北》的作者李商隱無疑是-個感情豐富深沉、性格溫柔,有濃厚書卷氣,憐憫關愛女性的男人。盡管仕途頗為坎坷多難,盡管因婚娶不幸卷入了“牛李黨爭”的上層斗爭而飽受非議,被折騰得幾乎走投無路,但在感情生活與文學創(chuàng)作上卻豐收滿滿,不僅兩任妻子皆出身簪纓高門之家,美麗多情,愛之忠貞不渝,而且他也因此成為描寫男女細膩微妙感情生活的**高手。……
秋天的守望 作者簡介
馬強,陜西省漢中市勉縣人,歷史學博士,西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歷史地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首席專家,四川大學歷史地理研究所兼職教授,陜西理工大學“漢江學者”特聘教授,復旦大學《歷史地理研究》編委。主要從事區(qū)域歷史地理、出土石刻文獻與中古社會、西南交通地理文獻,以及三國、唐宋史研究。近年來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一般項目及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多項。出版《唐宋時期中國西部地理認識研究》《嘉陵江流域歷史地理研究》《出土唐宋石刻與中古社會》《歷史審美與歷史地理論集》《出土唐人墓志與歷史地理研究》《蜀道文化與歷史人物研究》等學術著作多部。
- >
二體千字文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羅庸西南聯(lián)大授課錄
- >
詩經(jīng)-先民的歌唱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名家?guī)阕x魯迅:故事新編
- >
月亮與六便士
- >
隨園食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