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北京文選:元代卷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7739334
- 條形碼:9787547739334 ; 978-7-5477-3933-4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北京文選:元代卷 本書特色
《元代卷》表現了元大都的靈魂,寫形,更寫神;寫恒定的物,更寫了生動的人。不僅寫行走的人,更寫出了人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不僅寫出城市的城池、街道、山川、建筑,更寫出了這里的文化生態;不僅寫皇家宮廷的輝煌,也寫了尋常百姓的卑微人生。
北京文選:元代卷 內容簡介
《北京文選》是一套反映北京歷史文化發展的、以文學為主但不局限于文學的文化精品叢書。文選以對北京古代作品的整理研究為基礎,全面汲取北京文化研究成果。所選作品是經過時間檢驗的、能夠體現和代表北京古代文化發展水平的精品佳作。通過注解、釋義和主編對作品深入淺出的介紹,將作品的寫作背景及對后世的影響等進行介紹,幫助讀者理解佳作。
《元代卷》是繼《先秦至宋代卷》后的第二卷,系統梳理了元代的文化精英對北京“人、事、物、景、情”的書寫和描摹,那些發生在北京,并對北京產生了長久社會影響的重大事件在本選中得到集中體現,也將帶領讀者回望北京豐厚的城市記憶。
北京文選:元代卷 節選
登壽樂山1
——丘處機
乙酉2(年)……夏五月終,師登壽樂山顛3,四顧園林,若張翠帷4。行者休息其下,不知暑氣之甚也。因賦五言律詩云:
地土臨邊塞5,城池壓古今6。
雖多壞宮闕,尚有好園林7。
綠樹攢攢8密,清風陣陣深。
日游仙島上,高視八吟9。 【導讀】 壽樂山,在瓊華島*高處。瓊華島原為金朝皇家別苑,在中都城東北部郊外。后來成為元大都城市的中心,也是元朝皇家宮苑所在。
據李志常《長春真人西游記》卷下記載,此詩為丘處機乙酉年(即蒙古成吉思汗二十年、金正大二年,公元1225年)五月作。在此之前十年(1215),蒙古成吉思汗攻下金中都,改中都為燕京。當時廣大北方地區飽受戰火摧殘,燕京這個曾經的都市從此繁華不再。那時蒙古還沒有建都燕京的打算,所以在長達半個世紀的時間里,一任這座名城破敗荒棄。1225年,從雪山歸來的丘處機入燕,在瓊華島上修建道觀。此時雖然島上金朝離宮別苑早已毀于戰火,但是大寧宮一帶的園林尚好。五月底,丘處機登上瓊華島*高峰壽樂山,看這里樹林茂密,清涼宜人,于是寫下了這首五律。
歲月倥傯,又過了二十多年,蒙古蒙哥汗元年(1251),蒙哥命其弟忽必烈管理燕京及周邊廣大區域,“思大有為于天下”的忽必烈先后以劉秉忠、張文謙、王鶚等一批漢人為謀士,開始把燕京作為立腳點,南進中原,以實現一統中國的雄圖。九年之后,1260年忽必烈繼承汗位,從上都和林來到燕京,就住在原金中都東北郊的大寧離宮里。瓊華島的綠水繁陰令他心曠神怡。第二年,他就下令修繕瓊華島,并在島上修建了廣寒殿。忽必烈將他*喜歡的寶物,一個是盛酒的大玉甕“瀆山大玉海”,一個是銀嵌珍寶的床“五山珍玉榻”皆置于廣寒殿內。
至元四年(1267),開始以瓊華島和周圍湖泊為中心建造新皇城。至元八年(1271),忽必烈正式建國號為元,至元九年(1272)新皇宮落成。至元二十二年(1285),大都城建成。北京城池從金代以薊門為中心的中都城,轉移到以東北郊瓊華島為中心的大都城。
新建的大都城,充分利用了寬闊的湖泊水體,以瓊華島及其周圍水域為中心,巧妙地將三組宮殿建筑群環列湖泊的東西兩岸。東岸是元帝的皇宮;西岸的南部是隆福宮,北部是興圣宮,分別為皇太子和皇太后所居。中間較寬廣的水域稱“太液池”。環繞三組宮殿群加筑城墻,是為皇城。整個建筑群,將靈動的水體、嫵媚的風光,融合到莊嚴雄偉的宮殿群落里,使之動靜結合、錯落有致,自然美與人工美相得益彰、相映成趣,充分發揮了水體對環境的美化功能,使大都城成為憑借水體而建設起來的世界名都。明初蕭洵在描繪元朝故宮的《故宮遺錄》中贊譽道:“雖天上之清都,海上之蓬萊,尤不足以喻其境也。”這確實堪稱北京城建史上營造山水城市的成功典范。瓊華島,位于今北京市北海公園之內。
選自薛瑞兆、郭明志《全金詩》。 【注釋】 1詩前的一段文字是李志常《長春真人西游記》中為本詩所作的注, 解釋該詩本事。
2乙酉(年):即蒙古成吉思汗二十年、金正大二年,公元1225年。
3師:此處指丘處機。壽樂山顛:指瓊華島*高處。
4若張翠帷:形容四周皆蒼翠,猶如被綠色的帳幕所包圍。
5“地土”句:是說燕京臨近塞上,是軍事要地。
6“城池”句:是說燕京自古以來就是著名的城市。另一解釋為:燕京城池之固,壓倒古今任何城市。亦通。
7“雖多”二句:是說雖然很多宮殿已毀于戰火,所幸的是園林尚好。
8攢攢(cuán cuán):叢聚貌,叢集貌。
9“日游”二句:因有滄桑之感慨,故登高遠望,吟詠詩詞。仙島: 此處專指瓊華島。八(hóng):八極的意思。 丘處機 丘處機(1148—1227),字通密,號長春子,登州棲霞(今山東棲霞)人, 元代著名的道教領袖。成吉思汗十四年(1219),成吉思汗遣使召見。成吉思汗十五年(1220)正月,丘處機從山東出發,二月到燕京,當時頗為轟動,“京官、士庶、僧道郊迎”,蒙古行省長官把他們一行安排在了玉虛觀,當時燕京名流紛紛與之相交,一時身價倍增,聲名遠揚。第二年,在成吉思汗的催促下,丘處機不顧七十四歲高齡,帶領十八位弟子,一路西行,跋涉萬里,經由數十國,到達“大雪山”(今興都庫什山)八魯灣行宮覲見,與成吉思汗實現了具有歷史意義的相會。成吉思汗稱丘處機為“神仙”,多次召見,向他垂詢治國和養生之道。丘處機以“敬天愛民”“不嗜殺戮”“清心寡欲”等為答。丘處機在成吉思汗行宮逗留了一年多,被封為國師,賜號“長春真人”,允許他自由居住往來于蒙古統治轄區的任何地方,后成吉思汗又下詔耶律楚材,將兩人的數次對話編集成《玄風慶會錄》。丘處機此行意義重大,他個人由此獲得了“萬里西行,一言止殺”之譽,并為全真教在元代的迅速發展打下了良好的政治基礎。之后丘處機返回燕京,先居住在天長觀中,后來又到玉虛觀等著名的道觀中居住。后燕京行省長官支持他修葺了天長觀,又在瓊華島附近撥出田地數十頃,作為全真教道觀之用。從成吉思汗末年到蒙哥汗初年短短二十多年間,全真教就成為以燕京為中心的北方**道教。全真教在教義上倡導儒、釋、道三教合一,其教風也體現出三教融通的特色。
有《磻溪集》傳世。
北京文選:元代卷 作者簡介
傅秋爽,北京市社會科學院文學所研究員、編審。長期從事北京地域文學和文化的研究,關注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傳播創新研究,關注首都文化產業發展研究。出版個人專著《北京文學史》《北京元代文學》《元代北京城市文化研究》《北京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與傳播創新研究》,出版文化普及類著作《涵蘊集》《品藝詩》《我的智慧成語世界》《成語故事》等。長期參與《北京文化發展》《中外人文精神研究》等藍皮書的撰稿,主持過多項省部級文化項目重點研究課題。
- >
山海經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朝聞道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回憶愛瑪儂
- >
自卑與超越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經典常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