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估到手價是按參與促銷活動、以最優惠的購買方案計算出的價格(不含優惠券部分),僅供參考,未必等同于實際到手價。
-
>
魯迅全傳:苦魂三部曲-增訂版(全三冊)
-
>
大家精要- 克爾凱郭爾
-
>
尼 采
-
>
弗洛姆
-
>
大家精要- 羅素
-
>
大家精要- 錢穆
-
>
白居易:相逢何必曾相識
回望郁達夫:郁達夫與王映霞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5415664
- 條形碼:9787555415664 ; 978-7-5554-1566-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回望郁達夫:郁達夫與王映霞 內容簡介
《回望郁達夫:郁達夫與王映霞》以史料為依托,客觀、真實、系統地描摹了才子郁達夫和“杭州美人”王映霞的愛情軌跡,以及婚姻裂變的全過程。全書以實事求是的態度,公正、公允地評述了王映霞在郁達夫的革命生涯和文學創作中所起的作用,和所占的位置。深入細致地探討了造成郁達夫和王映霞婚變的社會因素。從而展示了那個時代的社會面貌、意識形態、風土人情和各色人等的心靈世界,仿佛是一幅舒緩從容的歷史畫卷,人物鮮活,景色清晰,給人以可觀可看,可觸可摸之感。
回望郁達夫:郁達夫與王映霞 目錄
天涯茫茫夜歸人
*是朱顏醉眼時
當時共我賞花人
自從別后盼相逢
贏得陰晴圓缺意
南國固多紅豆子
青鳥殷勤為探看
無盡相思無盡處
別離不似相逢好
想當時伊人回顧
幾回魂夢與君同
富春江上神仙侶
萬千心事難寄予
好事只愁天妒我
守得云開見月明
江邊聚首更難忘
此情深處與君同
珍重別捻一瓣香
為誰栽此相思樹
碧波清酒漾雙鷗
執手攜君入湖山
聞琴解佩神仙侶
風云亂世兒女情
……
驚殘好夢無處尋
夜來風雨似行舟
不道春來寒將暮
煙花本是無情物
舊事依稀記尚新
我欲乘風歸去也
尾聲*是人間留不住
回望郁達夫:郁達夫與王映霞 節選
饑餓和孤獨,是郁達夫對童年*深刻的記憶。兒時的生活中,除去兩個年齡相去甚遠的哥哥,就是扁著嘴念佛念經的祖母和身兼數職的母親。在這樣孤獨的年月里,唯一能讓他感到溫暖的,只有日日與他相處、講故事給他聽、也同他嬉鬧的使婢翠花。 還記得小時候,郁達夫一個人在花壇邊的石階上,看著陽光漏過院子的樹葉,灑下斑斑駁駁的光影,照映著水缸中游曳著的水藻和金魚,顯得通透明亮。那一次,他癡迷于水光之間的幻影,想去伸手將那一絲一絲的日光捉在手中,卻栽倒在水里險些溺亡。那種深陷囚籠的恐懼和麻木,讓長大后的他每每想起都記憶猶新。 故鄉帶給他的恐懼和迷惘,使得成年以后的郁達夫,無論何時都依舊是那樣清瘦,一襲長衫,深鎖長眉,沉默寡言。 經過了三十年的歲月,郁達夫依然覺得七八歲時在私塾里的時光是*澄凈的。他朦朧地記得麥田里絨樣的桑樹枝芽,“晴天里舒叔叔的一聲飛鳴過去”,澄碧的水面里有澄碧的青天,悠遠的唱戲聲長久地在耳邊回蕩,那個憧憬著成長的少年時常被突然來襲的“對遠處的遙念與對鄉井的離愁”感傷得心酸落淚。 家境的貧寒與成長的波折,讓郁達夫在年少的時候就顯露出與同齡人不同的老成,在公辦書塾就古典文學全面的系統學習讓年少的郁達夫產生了對舊體詩和韻文濃厚的興趣,同時顯露出卓群的天賦,十幾年后,郁達夫這樣評價自己的創作表現:“九歲題詩四座驚,阿連少小便聰明。誰知早慧終非福,碌碌瑚璉器不成。” 他十三歲那年,小小的富陽縣傳來了光緒皇帝的哀詔,光緒升天,溥儀繼位,載灃監國,舉國震驚,也昭示著腐敗的清朝政權土崩瓦解。書塾里的國文教官拿著印有一張青年軍官半身肖像的報紙,那是郁達夫初次聽到關于皇室的荒淫,種族歧異的言論,朝廷日日下罪己詔,辦官書局,修鐵路,講時務,和列強締結和約。酣夢中的東方睡獅內臟已經腐敗,卻還發出天真的鼾聲,沉浸在“天朝”遺夢中不知醒轉。 郁達夫怔怔地看著,**次那樣深切地感受到所謂種族、所謂革命、所謂國家的概念。那個新舊交替的時代,一代人由舊社會走出,卻難以看到新時代的曙光,身上帶著蛻變的矛盾和痛苦,為時代交接、政權更迭、文化更替付出了巨大的個人代價,他們看不到自己的出路。 年輕的郁達夫難以理解和承擔這種歷史和民族造成的劇烈而實際的矛盾痛苦,這種矛盾仿佛是一把火焰點燃了他心頭的熱血,那是一種影影綽綽的遠景,卻是無比的沉重和堅定。從而在他的性格和行文中表現出強烈的苦悶、哀傷乃至頹廢的色彩,這種苦悶是整個社會的苦悶——人生的苦悶,思考的苦悶。 1913年,是郁達夫生命中一個重要的渡口,隨長兄去日本留學。當看著船慢慢駛離黃浦,故土在郁達夫的眼中漸漸被空虛的地平線吞沒了的時候。天幕秋星,白鷗綠鳥,明藍的海面,讓郁達夫有一種遺世獨立的孤獨感。然而他的一生都是孤獨的,也只有孤獨,能讓他沉浸其中感到無比的自由。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月亮虎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姑媽的寶刀
- >
經典常談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朝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