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宇宙、量子和人類心靈
-
>
氣候文明史
-
>
南極100天
-
>
考研數學專題練1200題
-
>
希格斯:“上帝粒子”的發明與發現
-
>
神農架疊層石:10多億年前遠古海洋微生物建造的大堡礁
-
>
聲音簡史
博物館智慧體驗探索——上海天文館項目研究與實踐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9284435
- 條形碼:9787519284435 ; 978-7-5192-8443-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博物館智慧體驗探索——上海天文館項目研究與實踐 本書特色
"我們不是在寫教科書,我們是在創造一段體驗。"這是上海天文館的設計理念。如何遵循這樣的理念,實現科學傳播目標?本書對此進行了深入探討,從科學傳播的路徑、觀眾以及管理方面的需求、提升觀眾體驗的方式等方面進行了研究。本書從需求的角度出發梳理了游戲化的思路、講故
博物館智慧體驗探索——上海天文館項目研究與實踐 內容簡介
本書即是對課題中涉及“觀眾體驗設計”和“智慧天文館”相關內容研究過程和成果的綜述。上海天文館將集收藏展示、觀測研究、科普教育三大功能為一體, 致力于提升公民科學素養, 關注青少年創新實踐能力培養, 力爭成為國際一流的天文科普傳播中心、宇宙科學體驗中心、科學文化交流中心和社會創新實踐中心。相關課題研究主要針對上海天文館未來觀眾的參觀體驗進行了研究和規劃, 并對項目建設中所涉及的幾個重大設備和創新性項目的關鍵技術如一米望遠鏡、太陽望遠鏡和天文數據可視化、智慧場館等進行了研究。
博物館智慧體驗探索——上海天文館項目研究與實踐 目錄
1.1 博物館+體驗
1.2 博物館+智慧
1.3 博物館+智慧體驗
2 需求
2.1 以需求為導向開展研究
2.2 研究理念和方法
2.2.1 定性研究
2.2.2 定量研究
2.3 從問卷調查分析看觀眾需求
2,3.1 受訪觀眾群體
2.3.2 基本信息需求
2.3.3 影響觀眾體驗感的主要因素
2.4 從觀眾和管理者訪談看觀眾需求
2.4.1 觀眾深度訪談
2.4.2 博物館管理人員深度訪談
2.5 從國內外場館案例分析看觀眾需求
2.5.1 從展品數字化到開放共享
2.5.2 從參觀行為研究到參觀體驗的提升
2.5.3 鏈接社交媒體激勵公眾的參與和表達
2.6 需求總結
2.6.1 建立觀眾與天文館之間的聯系
2.6.2 研究不同時空維度下的參觀需求
2.6.3 區分不同觀眾群體的參觀需求
3 策略
3.1 “無邊界”博物館理念
3.2 “無邊界”博物館概念解析
3.2.1 維度一:體驗多重空間
3.2.2 維度二:享受全旅程服務
3.2.3 維度三:建立人與人的連接
3.3 實現方法與手段
3.3.1 敘述
3.3.2 互動
3.3.3 分眾
3.3.4 智能
4 應用
4.1 用戶系統核心數據體系(天文積分系統)
4.2 智能導覽
4.2.1 智慧參觀路線推送
4.2.2 趣味打卡
4.2.3 個性化定制路線
4.2.4 人流量顯示
4.3 觀眾服務
4.3.1 票務系統
4.3.2 活動預約
4.3.3 運營服務信息
4.3.4 紀念品定制
4.4 互動體驗
4.4.1 AR互動
4.4.2 UGC項目
4.4.3 天文故事機
4.4.4 天文展示的游戲化
4.5 社群平臺
4.5.1 博物館需要網絡社群
4.5.2 公眾參與科研項目與平臺
5 故事
參考文獻
博物館智慧體驗探索——上海天文館項目研究與實踐 作者簡介
忻歌,副研究員,上海科技館副館長、上海天文館(上海科技館分館)工程建設指揮部總指揮。畢業于上海交通大學工業設計系,并獲設計藝術學碩士學位。自1998年起工作于上海科技館,長期從事博物館展覽策劃設計與工程實施工作,并開展相關理論研究,具有豐富的科普展示項目策劃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推拿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唐代進士錄
- >
山海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