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中國昆曲年鑒:2020:2020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7235168
- 條形碼:9787567235168 ; 978-7-5672-3516-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昆曲年鑒:2020:2020 內容簡介
本書由蘇州大學戲劇研究專家朱棟霖主編,主要從各大昆曲院團年度工作綜述、年度推薦劇目、年度推薦藝術家、年度推薦論文、昆曲研究、昆曲教育、昆曲曲社、昆事記憶、年度大事記等方面對2019年度的昆曲活動做了全方位的整理和概述。全書并配有彩圖四五百幅。書稿既有業務綜述,也有成果展示,更有學術論文薈萃,是一部內容翔實、材料豐富的資料性專著。該系列年鑒自2012年出版以來,已經形成了一定的品牌優勢和平臺優勢,在昆曲界有了一定的影響。
中國昆曲年鑒:2020:2020 目錄
北方昆曲劇院
北方昆曲劇院2019年度昆曲工作綜述
昆曲靚東瀛 藝術彰魅力——北方昆曲劇院赴日本交流演出
北方昆曲劇院2019年度演出日志
上海昆劇團
上海昆劇團2019年度昆曲工作綜述
《浣紗記傳奇》精彩亮相第十二屆中國藝術節
上海昆劇團2019年度演出日志
上海昆劇團2019年度基本情況一覽表
江蘇省演藝集團昆劇院
江蘇省演藝集團昆劇院2019年度昆曲工作綜述
昆劇《幽閨記》巡演
踏傘相遇定終身!賞昆曲《幽閨記》,看一個暖暖的愛情故事 高利平
江蘇省演藝集團昆劇院2019年度演出日志
浙江昆劇團
浙江昆劇團2019年度昆曲工作綜述
將傳承進行到底——浙江省傳統戲曲演出季暨2019年浙江昆劇團518傳承演出季
昆曲《徐九經升官記》
浙江昆劇團2019年度演出日志
湖南省昆劇團
湖南省昆劇團2019年度昆曲工作綜述
湖南省昆劇團2019年度演出日志
湖南省昆劇團2019年度基本情況一覽表
江蘇省蘇州昆劇院
江蘇省蘇州昆劇院2019年度昆曲工作綜述
江蘇省蘇州昆劇院2019年度演出日志
永嘉昆劇團
永嘉昆劇團2019年度昆曲工作綜述
永嘉昆劇團2019年度演出日志
永嘉昆劇團2019年度基本情況一覽表
2019年度推薦劇目
北方昆曲劇院2019年度推薦劇目
唱歷史新韻 譜時代精品 北方昆曲劇院大型原創昆曲《清明上河圖》成功首演
上海昆劇團2019年度推薦劇目
上海昆劇團《玉簪記》
江蘇省演藝集團昆劇院2019年度推薦劇目
《梅蘭芳·當年梅郎》 羅 周
《梅蘭芳·當年梅郎》:全面貫通的生命通透 方冠男
困難重重也要堅持
浙江昆劇團2019年度推薦劇目
昆劇《風箏誤》
湖南省昆劇團2019年度推薦劇目
湘昆《義俠記》排演綜述蔣莉
永嘉昆劇團2019年度推薦劇目
品味永昆 夢回羅浮——永嘉昆劇團晉京演出《羅浮夢》
2019年度推薦藝術家
北方昆曲劇院2019年度推薦藝術家
袁國良:昆壇老生挑大梁王悅陽
上海昆劇團2019年度推薦藝術家
余彬
江蘇省演藝集團昆劇院2019年度推薦藝術家
為昆曲而生——昆曲第四代傳人單雯畫像 秦 童
浙江昆劇團2019年度推薦藝術家
亮龍吟虎嘯音 演忠奸善惡戲——胡立楠訪談 胡立楠 李 蓉
湖南省昆劇團2019年度推薦藝術家
作曲家唐邵華專訪:尋覓戲曲音樂生命力 唐濤華
《烏石記》音樂背后的故事 唐邵華
江蘇省蘇州昆劇院2019年度推薦藝術家
昆曲是我的幸福之海——呂福海訪談 金 紅 吳雨婷
永嘉昆劇團2019年度推薦藝術家
金海雷:做一個“一人千面”的好演員
昆劇教育
蘇州市藝術學校2019年度昆劇教育
蘇州市藝術學校2019年度演出日志
昆曲研究
昆曲研究2019年度論著編目 譚 飛輯
昆曲研究2019年度論文索引 譚 飛輯
昆曲研究2019年度論文綜述裴雪萊
從《鐵冠圖》到《景陽鐘》——戲曲流傳與時代變遷的個案探討 龔和德
《牡丹亭》演劇研究(存目) 李奇劉水云
論新概念昆曲《邯鄲夢》跨文化戲劇堅守戲曲主體性的嘗試鄒元江
“昆山腔”“昆曲”與“昆劇”考辨(存目) 解玉峰
格律:昆曲之魂——《習曲要解》研讀一得顧聆森
南戲四大唱腔的流傳和變異俞為民
永嘉昆劇音樂創作方式研究韓檸燦
“*差的兩折”還是“*好的兩折”?
——就羅周的“問陵”“宴敵”兩場戲與薛若琳商榷趙建新
中國昆曲:作為表演藝術性“非遺”的受眾培養(存目)
——兼評金紅教授新著《漸行漸近:“蘇州文藝三朵花”傳承與發展調查研究》 朱玲
評裴雪萊《清代前中期蘇州劇壇研究》黃金龍
《永嘉昆劇》與夏志強永強
2019年度推薦論文
論昆曲行頭及穿戴原則朱恒夫
昆劇衣箱中蟒袍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研究孟月 呂瑩瑩林 瞳任麗紅
再讀《書金伶》——有關葉堂唱口傳承的思考 白 寧
詩、史、哲:昆曲改編古曲劇作的三重世界安葵
晚清民國江南曲社與文人清唱之關系裴雪萊
清末民國河北民間戲班對北方昆曲發展的影響 孫藝珍
“梆子秧腔”考——兼論清前中期梆子腔與昆腔、弋陽腔的融合 陳志勇
實踐與音樂研究——談楊蔭瀏先生在《中國古代音樂史稿》中對昆曲的使用 孫玄齡
中國昆劇英譯的現狀、問題與對策朱玲
“式微”與“中興”:論20世紀上半葉昆曲盛衰的論說邏輯 陳秋婷
王芳:迫尋表演藝術的真境界羅 松
昆曲博物館
中國昆曲博物館2019年度昆曲工作綜述孫伊婷整理
昆事記憶
咸豐、同治、光緒年間四喜班演出昆曲折子戲考述趙山林
清代蘇州曲家、曲師和教習關系考辨裴雪萊
再談昆曲鼻祖的真偽(存目) 陳 益
北京大學早期昆曲教育考述
——以北京大學音樂研究會昆曲組為中心(存目) 陳 均
移植與中斷:16至20世紀昆曲在貴州的三次傳播張婷婷
《梅歐閣詩錄》與《(黛玉葬花)曲本》的文獻價值(存目) 朱恒夫
蘇州昆劇傳習所的市場化分析(存目) 張媛媛胥永輝
民國江蘇昆曲表演藝術家沈月泉先生年譜簡編崔玖琪
中國昆曲2019年度紀事
中國昆曲2019年度紀事王敏玲整編
后記
北方昆曲劇院2019年度昆曲工作綜述
昆曲靚東瀛 藝術彰魅力——北方昆曲劇院赴日本交流演出
北方昆曲劇院2019年度演出日志
上海昆劇團
上海昆劇團2019年度昆曲工作綜述
《浣紗記傳奇》精彩亮相第十二屆中國藝術節
上海昆劇團2019年度演出日志
上海昆劇團2019年度基本情況一覽表
江蘇省演藝集團昆劇院
江蘇省演藝集團昆劇院2019年度昆曲工作綜述
昆劇《幽閨記》巡演
踏傘相遇定終身!賞昆曲《幽閨記》,看一個暖暖的愛情故事 高利平
江蘇省演藝集團昆劇院2019年度演出日志
浙江昆劇團
浙江昆劇團2019年度昆曲工作綜述
將傳承進行到底——浙江省傳統戲曲演出季暨2019年浙江昆劇團518傳承演出季
昆曲《徐九經升官記》
浙江昆劇團2019年度演出日志
湖南省昆劇團
湖南省昆劇團2019年度昆曲工作綜述
湖南省昆劇團2019年度演出日志
湖南省昆劇團2019年度基本情況一覽表
江蘇省蘇州昆劇院
江蘇省蘇州昆劇院2019年度昆曲工作綜述
江蘇省蘇州昆劇院2019年度演出日志
永嘉昆劇團
永嘉昆劇團2019年度昆曲工作綜述
永嘉昆劇團2019年度演出日志
永嘉昆劇團2019年度基本情況一覽表
2019年度推薦劇目
北方昆曲劇院2019年度推薦劇目
唱歷史新韻 譜時代精品 北方昆曲劇院大型原創昆曲《清明上河圖》成功首演
上海昆劇團2019年度推薦劇目
上海昆劇團《玉簪記》
江蘇省演藝集團昆劇院2019年度推薦劇目
《梅蘭芳·當年梅郎》 羅 周
《梅蘭芳·當年梅郎》:全面貫通的生命通透 方冠男
困難重重也要堅持
浙江昆劇團2019年度推薦劇目
昆劇《風箏誤》
湖南省昆劇團2019年度推薦劇目
湘昆《義俠記》排演綜述蔣莉
永嘉昆劇團2019年度推薦劇目
品味永昆 夢回羅浮——永嘉昆劇團晉京演出《羅浮夢》
2019年度推薦藝術家
北方昆曲劇院2019年度推薦藝術家
袁國良:昆壇老生挑大梁王悅陽
上海昆劇團2019年度推薦藝術家
余彬
江蘇省演藝集團昆劇院2019年度推薦藝術家
為昆曲而生——昆曲第四代傳人單雯畫像 秦 童
浙江昆劇團2019年度推薦藝術家
亮龍吟虎嘯音 演忠奸善惡戲——胡立楠訪談 胡立楠 李 蓉
湖南省昆劇團2019年度推薦藝術家
作曲家唐邵華專訪:尋覓戲曲音樂生命力 唐濤華
《烏石記》音樂背后的故事 唐邵華
江蘇省蘇州昆劇院2019年度推薦藝術家
昆曲是我的幸福之海——呂福海訪談 金 紅 吳雨婷
永嘉昆劇團2019年度推薦藝術家
金海雷:做一個“一人千面”的好演員
昆劇教育
蘇州市藝術學校2019年度昆劇教育
蘇州市藝術學校2019年度演出日志
昆曲研究
昆曲研究2019年度論著編目 譚 飛輯
昆曲研究2019年度論文索引 譚 飛輯
昆曲研究2019年度論文綜述裴雪萊
從《鐵冠圖》到《景陽鐘》——戲曲流傳與時代變遷的個案探討 龔和德
《牡丹亭》演劇研究(存目) 李奇劉水云
論新概念昆曲《邯鄲夢》跨文化戲劇堅守戲曲主體性的嘗試鄒元江
“昆山腔”“昆曲”與“昆劇”考辨(存目) 解玉峰
格律:昆曲之魂——《習曲要解》研讀一得顧聆森
南戲四大唱腔的流傳和變異俞為民
永嘉昆劇音樂創作方式研究韓檸燦
“*差的兩折”還是“*好的兩折”?
——就羅周的“問陵”“宴敵”兩場戲與薛若琳商榷趙建新
中國昆曲:作為表演藝術性“非遺”的受眾培養(存目)
——兼評金紅教授新著《漸行漸近:“蘇州文藝三朵花”傳承與發展調查研究》 朱玲
評裴雪萊《清代前中期蘇州劇壇研究》黃金龍
《永嘉昆劇》與夏志強永強
2019年度推薦論文
論昆曲行頭及穿戴原則朱恒夫
昆劇衣箱中蟒袍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研究孟月 呂瑩瑩林 瞳任麗紅
再讀《書金伶》——有關葉堂唱口傳承的思考 白 寧
詩、史、哲:昆曲改編古曲劇作的三重世界安葵
晚清民國江南曲社與文人清唱之關系裴雪萊
清末民國河北民間戲班對北方昆曲發展的影響 孫藝珍
“梆子秧腔”考——兼論清前中期梆子腔與昆腔、弋陽腔的融合 陳志勇
實踐與音樂研究——談楊蔭瀏先生在《中國古代音樂史稿》中對昆曲的使用 孫玄齡
中國昆劇英譯的現狀、問題與對策朱玲
“式微”與“中興”:論20世紀上半葉昆曲盛衰的論說邏輯 陳秋婷
王芳:迫尋表演藝術的真境界羅 松
昆曲博物館
中國昆曲博物館2019年度昆曲工作綜述孫伊婷整理
昆事記憶
咸豐、同治、光緒年間四喜班演出昆曲折子戲考述趙山林
清代蘇州曲家、曲師和教習關系考辨裴雪萊
再談昆曲鼻祖的真偽(存目) 陳 益
北京大學早期昆曲教育考述
——以北京大學音樂研究會昆曲組為中心(存目) 陳 均
移植與中斷:16至20世紀昆曲在貴州的三次傳播張婷婷
《梅歐閣詩錄》與《(黛玉葬花)曲本》的文獻價值(存目) 朱恒夫
蘇州昆劇傳習所的市場化分析(存目) 張媛媛胥永輝
民國江蘇昆曲表演藝術家沈月泉先生年譜簡編崔玖琪
中國昆曲2019年度紀事
中國昆曲2019年度紀事王敏玲整編
后記
展開全部
書友推薦
- >
朝聞道
- >
回憶愛瑪儂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史學評論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