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山西文物日歷2025年壁畫(特裝版)
-
>
老人與海
-
>
愛的教育
-
>
統編高中語文教材名師課堂教學實錄
-
>
岳飛掛帥
-
>
陽光姐姐小書房.成長寫作系列(全6冊)
-
>
名家經典:水滸傳(上下冊)
勵志版 朝花夕拾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8768275
- 條形碼:9787538768275 ; 978-7-5387-6827-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勵志版 朝花夕拾 本書特色
時常聽家長說起孩子不愿意讀名著。想過為什么嗎?編者認為一是沒有選到好書,翻譯、編譯差,字體小,錯字多,無插圖、枯燥乏味...... 二是孩子讀不懂,沒有人幫他們掃除閱讀上的字詞障礙、理解障礙,并和孩子互動討論,幫孩子解答疑難。 本套叢書是專為中小學生編著,由23位知名語文教研員審定并推薦,著重關注“素質成長”的勵志版名著。所有的編排都是從閱讀興趣入手,就是為了讓孩子愿意看,并能夠很快地讀進去。
勵志版 朝花夕拾 內容簡介
《朝花夕拾》是魯迅所寫的一部回憶性散文集,文筆深沉雋永,集中回憶了魯迅先生童年、少年、青年時期的不同生活體驗和經歷,是中國現代散文中的經典作品。文章記述了魯迅先生的童年生活及青年求學的歷程,從學洋務、學醫、走科學救國之路,到推崇文藝,把文藝作為改變國民精神的武器,呈現了魯迅先生愛國主義思想的發展、探求救國救民道路的精神歷程。 除正文外,根據本書特點,還設置了“如何進行價值閱讀”“全書導讀”“名師導學3-2-1”“章節導讀”“隨文批注”“成長啟示”“要點思考”“寫作積累”“延伸閱讀”“知識考點”等板塊,以期幫助學生讀懂名著,愛上名著,通過名著培養其一生受用的優秀品質。
勵志版 朝花夕拾 目錄
朝花夕拾
小引
狗·貓·鼠
阿長與《山海經》
《二十四孝圖》
五猖會
無常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父親的病
瑣記
藤野先生
范愛農
后記
吶喊
自序
狂人日記
孔乙己
藥
明天
一件小事
風波
頭發的故事
故鄉
阿Q正傳
端午節
白光
兔和貓
鴨的喜劇
社戲
延伸閱讀
本書名言記憶
相關名言鏈接
作者名片
人物名片
讀后感例文
知識考點
附參考答案
勵志版 朝花夕拾 節選
五猖會 五猖會是一個迎神賽會,在童年魯迅的心目中是一個節日。兒時盼望觀看迎神賽會的急切,興奮的心情和被父親強迫背誦《鑒略》的掃興而痛苦的感受,點明封建教育的強制對兒童天性的壓制和摧殘。 孩子們所盼望的,過年過節之外,大概要數迎神賽會(舊時的一種迷信習俗)的時候了。但我家的所在很偏僻,待到賽會的行列經過時,一定已在下午,儀仗之類,也減而又減,所剩的極其寥寥。往往伸著頸子等候多時,卻只見十幾個人抬著一個金臉或藍臉紅臉的神像匆匆地跑過去。于是,完了(表現了賽會的簡單使充滿期望的孩子失望的心情。為下文寫自己想看賽會做鋪墊)。 我常存著這樣的一個希望:這一次所見的賽會,比前一次繁盛些。可是結果總是一個“差不多”;也總是只留下一個紀念品,就是當神像還未抬過之前,花一文錢買下的,用一點爛泥,一點顏色紙,一枝竹簽和兩三枝雞毛所做的,吹起來會發出一種刺耳的聲音的哨子,叫作“吹都都”的,吡吡地吹它兩三天。 現在看看《陶庵夢憶》(小品文集,明朝張岱著),覺得那時的賽會,真是豪奢極了,雖然明人的文章,怕難免有些夸大。因為禱雨而迎龍王,現在也還有的,但辦法卻已經很簡單,不過是十多人盤旋著一條龍,以及村童們扮些海鬼。那時卻還要扮故事,而且實在奇拔得可觀。他記扮《水滸傳》中人物云:“……于是分頭四出,尋黑矮漢,尋梢長大漢,尋頭陀,尋胖大和尚,尋茁壯婦人,尋姣長婦人,尋青面,尋歪頭,尋赤須,尋美髯,尋黑大漢,尋赤臉長須。大索城中;無,則之郭,之村,之山僻,之鄰府州縣。用重價聘之,得三十六人,梁山泊好漢,個個呵活,臻臻至至(齊備周到),人馬稱娖(行列整齊。娖,chuò)而行……”這樣的白描的活古人,誰能不動一看的雅興呢?可惜這種盛舉,早已和明社(明朝)一同消滅了。 賽會雖然不像現在上海的旗袍,北京的談國事,為當局所禁止,然而婦孺們是不許看的,讀書人即所謂士子,也大抵不肯趕去看。只有游手好閑的閑人,這才跑到廟前或衙門前去看熱鬧;我關于賽會的知識,多半是從他們的敘述上得來的,并非考據家所貴重的“眼學”。然而記得有一回,也親見過較盛的賽會。開首是一個孩子騎馬先來,稱為“塘報”;過了許久,“高照”到了,長竹竿揭起一條很長的旗,一個汗流浹背的胖大漢用兩手托著;他高興的時候,就肯將竿頭放在頭頂或牙齒上,甚而至于鼻尖。其次是所謂“高蹺”,“抬閣”,“馬頭”了;還有扮犯人的,紅衣枷鎖,內中也有孩子。我那時覺得這些都是有光榮的事業,與聞其事的即全是大有運氣的人,——大概羨慕他們的出風頭罷。我想,我為什么不生一場重病,使我的母親也好到廟里去許下一個“扮犯人”的心愿的呢?……然而我到現在終于沒有和賽會發生關系過。 要到東關看五猖會去了。這是我兒時所罕逢的一件盛事,因為那會是全縣中*盛的會,東關又是離我家很遠的地方,出城還有六十多里水路,在那里有兩座特別的廟。一是梅姑廟,就是《聊齋志異》所記,室女守節,死后成神,卻篡取別人的丈夫的;現在神座上確塑著一對少年男女,眉開眼笑,殊與“禮教”有妨。其一便是五猖廟了,名目就奇特。據有考據癖的人說:這就是五通神(舊時南方鄉村供奉的兇神)。然而也并無確據。神像是五個男人,也不見有什么猖獗之狀;后面列坐著五位太太,卻并不“分坐”,遠不及北京戲園里界限之謹嚴。其實呢,這也是殊與“禮教”有妨的,——但他們既然是五猖,便也無法可想,而且自然也就“又作別論”了。 因為東關離城遠,大清早大家就起來。昨夜預定好的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已經泊在河埠頭,船椅,飯菜,茶炊,點心盒子,都在陸續搬下去了。我笑著跳著,催他們要搬得快。忽然,工人的臉色很謹肅了,我知道有些蹊蹺,四面一看,父親就站在我背后。 “去拿你的書來。”他慢慢地說(語言描寫,反映了父親專制對我兒童天性的扼殺)。 這所謂“書”,是指我開蒙時候所讀的《鑒略》(舊時一種初級歷史讀物)。因為我再沒有第二本了。我們那里上學的歲數是多揀單數的,所以這使我記住我其時是七歲。 我忐忑著,拿了書來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讀下去。我擔著心,一句一句地讀下去。 兩句一行,大約讀了二三十行罷,他說:—— “給我讀熟。背不出,就不準去看會。” 他說完,便站起來,走進房里去了。 我似乎從頭上澆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讀著,讀著,強記著,——而且要背出來。 粵有盤古,生于太荒, 首出御世,肇(zhào,開始,初始)開混茫。 就是這樣的書,我現在只記得前四句,別的都忘卻了(書的內容艱澀難懂,反映出封建舊教育對兒童身心發展的束縛和危害);那時所強記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齊忘卻在里面了。記得那時聽人說,讀《鑒略》比讀《千字文》,《百家姓》有用得多,因為可以知道從古到今的大概。知道從古到今的大概,那當然是很好的,然而我一字也不懂。“粵自盤古”就是“粵自盤古”,讀下去,記住它,“粵自盤古”呵!“生于太荒”呵!…… 應用的物件已經搬完,家中由忙亂轉成靜肅了。朝陽照著西墻,天氣很清朗。母親,工人,長媽媽即阿長,都無法營救,只默默地靜候著我讀熟,而且背出來。在百靜中,我似乎頭里要伸出許多鐵鉗,將什么“生于太荒”之流夾住;也聽到自己急急誦讀的聲音發著抖,仿佛深秋的蟋蟀,在夜中鳴叫似的。 他們都等候著;太陽也升得更高了。 我忽然似乎已經很有把握,便即站了起來,拿書走進父親的書房,一氣背將下去,夢似的就背完了。 “不錯。去罷。”父親點著頭,說。 大家同時活動起來,臉上都露出笑容,向河埠走去。工人將我高高地抱起,仿佛在祝賀我的成功一般,快步走在*前頭。 我卻并沒有他們那么高興。開船以后,水路中的風景,盒子里的點心,以及到了東關的五猖會的熱鬧,對于我似乎都沒有什么大意思。 直到現在,別的完全忘卻,不留一點痕跡了,只有背誦《鑒略》這一段,卻還分明如昨日事。 我至今一想起,還詫異我的父親何以要在那時候叫我來背書(對父親在“我”*高興的時候讓背書的不解,表明封建教育壓抑了孩子的個性)。 五月二十五日 成長啟示 一次盼望已久的迎神賽會,卻因父親強迫自己背書而感到失望,這樣一件事對幼小心靈的傷害是無法估量的,對長輩不能理解兒童真實的心情感到困惑。雖然說背書是為了走科舉之路,為了更好地生存,但是不能因為簡單的背書就扼殺了孩子的天性。人生*終的價值在于覺悟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是生存。 要點思考 1。童年看的賽會給“我”留下怎樣的印象?表現了“我”怎樣的心情? 2。前三次對賽會的簡單敘述對第四次寫“五猖會”來說有何作用?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中國的做文章有軌范,世事也仍然是螺旋。——《小引》 它們適性任情,對就對,錯就錯,不說一句分辯話。——《狗?貓?鼠》 凡“下等人”,都有一種通病:常喜歡以己之所欲,施之于人。——《無常》 他的對于我的熱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誨,小而言之,是為中國,就是希望中國有新的醫學;大而言之,是為學術,就是希望新的醫學傳到中國去。——《藤野先生》 所謂回憶者,雖說可以使人歡欣,有時也不免使人寂寞,使精神的絲縷還牽著已逝的寂寞時光。——《自序》 我雖然自有我的確信,然而說到希望,卻是不能抹殺的,因為希望是在于將來。——《自序》 希望本是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故鄉》 每個人應該遵守生之法則,把個人的命運聯系在民族的命運上,將個人的生存放在群體的生存里。——魯迅 路是腳踏出來的,歷史是人寫出來的。人的每一步行動都在書寫自己的歷史。——吉鴻昌 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動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種子都能成樹,不生長的便成了空殼!生命中不是永遠快樂,也不是永遠痛苦,快樂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冰心 長媽媽:有愚昧迷信的一面,但她身上保存著樸實善良的愛,令作者永生難忘。從長媽媽的身上,我們看到了魯迅對底層勞動人民的感情:他既揭示他們身上愚昧麻木的一面,也歌頌他們身上美好善良的一面。 人物性格:質樸善良、愚昧麻木、勤勞 藤野先生:一位日本醫學教授,因為表現出平等待人的態度,因為關心弱國子民的學業,他樸素而偉大的人格令人肅然起敬。他所做的一切都很平凡,沒有民族歧視,如果我們設身處地地想象魯迅當時的處境,便不難感受到這位老師的偉大之處。 人物性格:嚴謹認真、平等待人、和藹可親 范愛農:一位覺醒的知識分子,但是無法在黑暗社會立足。他無法與狂人一樣,*終與這個社會妥協,也無法像N先生一樣忘卻,所以他的內心痛苦、悲涼,我們和魯迅先生一樣,疑心他是自殺的。 人物性格:妥協、懦弱 《孔乙己》讀后感 對孔乙己的印象是不可磨滅的。 衣服臟了不洗,滿口“之乎者也”的窮酸,九個大錢也會排出來的酒鬼,就在魯迅先生的筆下,被表現得淋漓盡致。 他身無分文,卻長衫終日,這是要面子還是自欺欺人?是地位低下還是自命清高? 無從知曉,他在人們的譏諷中度過了那暗淡的時光。 在長衫主顧看來,他是可有可無的,來了不過是增加些笑料;在短衣幫看來,他是可憐可笑的,有他不過是解些疲乏;在酒店掌柜看來,他可悲可氣的,欠了十幾個大錢一直不還。先生仰首長嘆: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我們作為新時代的一名少年,應該從他身上吸取教訓,不能碌碌無為而終生,更不可見他人之不幸,而成自己的笑料。孔乙己是被科舉迫害,成為犧牲品的。現在的社會已經遠離了害人的科舉,而我們少年正是*容易接受那些新事物的時候,社會的復雜性需要我們有一雙慧眼,去尋找正義與理想,在接受信息時,敞開心扉,理性選擇,取精華而棄糟粕。 這個社會有一些不正之風如傳染病似的肆意傳播,“孔乙己”也越來越多。因此,我們應該聯合起來,掃除一切不正之風,凈化空氣,凈化心靈。 好的心性配合淵博的知識,奮斗起來也會精彩,精彩了才會感到幸福。 回首再看,不會為孔乙己而悲哀了,也不為他的不爭而憤怒了。那個時代選擇了他,已注定是滅亡。而我們生活在新社會,要的是奮斗,是拼搏,我相信:我一定會贏! 知識考點 一、填空題 1.魯迅原名,字,中國現代、、,被譽為“”。 2.《朝花夕拾》是魯迅先生1926年所作的回憶散文集,共10篇。目前,我們學過其中的《》和《》。 3.作者在《瑣記》中提到喜歡看的一本書是《》。 4.魯迅小時侯*喜歡在玩耍。 5.“賽神會”中“我”和許多人喜歡看。 二、選擇題 1.“無常”這個“鬼而人,理而情”的形象受到民眾的喜愛,主要原因是() A.形象好看B。活潑詼諧C。能勾攝惡人魂魄D。公正的裁判是在陰間 2.《藤野先生》中作者棄醫從文的原因是() A.受到日本同學歧視B。先生不重視自己。 ……
勵志版 朝花夕拾 作者簡介
魯迅,著名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之一。魯迅在文學創作、文學批評、思想研究等領域具有重大貢獻。代表作品有小說集《吶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雜文集《華蓋集》等。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姑媽的寶刀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二體千字文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